一种可拆卸高效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5170发布日期:2022-06-04 10:1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高效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高效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板式换热器是用金属薄板冲压成带有一定规则形状的波纹沟槽的单板,然后将单片组装成所需的多片组。各个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3.目前的板式换热器在使用时,一般敞开放置在地面上,容易落入灰尘等杂质,易受到碰撞导致损坏,以及热量散失较快,对装置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并且长时间实用,装置的内部容易积有大量污垢,清洗较为繁琐,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拆卸高效板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拆卸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冷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热水进水管,所述冷水进水管与热水进水管的外部均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为螺纹连接的过滤结构。
7.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四个凹槽,所述底板上方的一侧通过凹槽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呈l形,所述第一侧板靠近底板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靠近底板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四侧板,所述底板远离第一侧板一侧的上方通过凹槽活动连接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与第二侧板以及第四侧板相贴。
8.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与冷水进水管以及热水进水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管的中间部分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漏口,所述漏口开设在过滤管的下方,所述漏口的下方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安装在过滤管的下方,所述收集箱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阻水塞。
9.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对靠近一侧的下方均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通过固定螺钉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下端的活动槽,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方放置有多个换热板,所述换热板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
10.优选的,所述换热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通过固定螺钉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上方开设的活动槽,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通过固定螺钉与第三安装板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多组固定螺栓,多组所述固定螺栓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方开设有热水出水管,所述热水出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冷水出水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该装置通过将过滤管与冷水进水管以及热水进水管螺纹连接,便于在装置使用时,通过过滤网对外部水源进行过滤处理,便于装置内部污垢的滋生,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以及减少了清洗的次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且通过漏口以及收集箱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的过滤后产生的污垢进行清理。
14.2、该装置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可以对内部的换热装置进行防护,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且可以防止装置的热量散失,避免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还通过可活动的侧板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防护组件进行拆卸以及安装。
15.综上所述,该装置不仅可以对水源进行过滤处理,便于对污垢进行处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且可以对装置进行防护,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便于对防护组件进行拆卸与安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安装板与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防护组件;101、底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第四侧板;2、第一安装板;3、冷水进水管;4、热水进水管;5、过滤组件;501、过滤管;502、过滤网;503、漏口;504、收集箱;505、阻水塞;6、热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管;8、支撑板;9、第一限位板;10、换热板;11、第二限位板;12、第二安装板;13、活动槽;14、第三安装板;15、固定螺钉;16、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防护组件1,用于防护组件1用于对内部的装置进行防护,所述防护组件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一侧开设有冷水进水管3,所述冷水进水管3的一侧设置有热水进水管4,所述冷水进水管3与热水进水管4的外部均设置有用于对外部水源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5,所述过滤组件5为螺纹连接的过滤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下方开设有热水出水管6,所述热水出水管6的一侧设置有冷水出水管7,所述防护组件1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101的上方设置有四个凹槽,所述底板101上方的一侧通过凹槽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102,所述第一侧板102呈l形,所述第一侧板102靠近底板101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侧板103,
所述第一侧板102靠近底板10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第四侧板105,所述底板101远离第一侧板102一侧的上方通过凹槽活动连接有第三侧板104,所述第三侧板104的一侧与第二侧板103以及第四侧板105相贴,通过防护组件1的设置,避免落入灰尘等杂物,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且防止装置的热量散热,降低了装置的换热效果,且通过各个侧板可以移动,便于使用者对防护组件1进行拆卸。
24.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过滤管501,所述过滤管501与冷水进水管3以及热水进水管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管501的中间部分安装有过滤网502,所述过滤网502的下方设置有漏口503,所述漏口503开设在过滤管501的下方,所述漏口503的下方安装有收集箱504,所述收集箱504安装在过滤管501的下方,所述收集箱504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阻水塞505,通过过滤管501与冷水进水管3以及热水进水管4螺纹连接,便于对过滤管501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过滤网502,便于对水中的污垢进行过滤,减少了清洗的次数,且过滤网502上的污垢经过沉淀,从漏口503落入收集箱504中,便于使用者对污垢进行清理。
25.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2,所述第二安装板12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活动槽13,便于第二安装板12在两个限位板上活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安装板12相对靠近一侧的下方均安装有支撑板8,用于支撑第一限位板9,所述支撑板8的上方放置有第一限位板9,所述第一限位板9的一端通过固定螺钉15与第一安装板2相连接,用于对第一限位板9进行为孩子固定,所述第一限位板9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12下端的活动槽13,所述第一限位板9的上方放置有多个换热板10,所述换热板1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所述换热板1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1,所述第二限位板11的一端通过固定螺钉15与第一安装板2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11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板12上方开设的活动槽13,所述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板14,通过第三安装板14与第一安装板2的配合使用,便于对两个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后期安装换热板10,所述第一限位板9与第二限位板11通过固定螺钉15与第三安装板14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多组固定螺栓16,多组所述固定螺栓16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2贯穿连接,用于对夹紧多个换热板10,对第一安装板2以及第二安装板12的位置进行限定。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工作人员将第一安装板2垂直放置在底板101上方的一侧,再将第二安装板12垂直放置在第一安装板2的一侧,将第一限位板9穿过第二安装板12下方开设的活动槽13,使得第一限位板9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2相贴,且放置在第一安装板2下方设置的支撑板8上,通过固定螺钉15对第一限位板9的一端进行固定,再将第二限位板11穿过第二安装板12上方开设的活动槽13,使其与第一安装板2相贴,通过固定螺钉15对其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三安装板14垂直放置,与第一限位板9以及第二限位板11的另一端相贴,通过固定螺钉15,对两个限位板进行固定,然后将换热板10依次装上,再通过移动第二安装板12,对若干个换热板10进行夹紧,将固定螺栓16贯穿于第一安装板2以及第二安装板12的两侧,对第一安装板2以及第二安装板12的位置进行固定,安装好后,将第一侧板102沿着底板101上方开设的一个凹槽推动,直至与凹槽的内壁相贴,再将第二侧板103以及第四侧板105垂直于第一侧板102,分别沿着底板101上开设的凹槽推动,使得第二侧板103以及第四侧板105的上边与其中一个侧边和第一侧板102相贴,再通过将第三侧板104垂直于第四侧板105推动,直至与底板101上凹槽的内壁相贴,即完成对防护组件1的安装;
27.装置在使用时,分别在热水进水管4与冷水进水管3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过滤管501,通过过滤管501中设置的过滤网502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网502上的杂质在一段时间后沉淀,从漏口503落入收集箱504中,通过取下阻水塞505,即可对污垢进行处理。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