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3316发布日期:2022-08-17 11:3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热能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


背景技术:

2.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是热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蓄热室的高度较大,因此,蓄热体中的温度很难做到上下一致,一般来讲,蓄热室从上到下温度是逐渐降低的,而且,冷空气在蓄热体格孔内进行热交换,使得蓄热室内温度处于频繁的冷热波动过程,因为蓄热室的最上部与燃烧室相接,因此,温度最高,其温度波动并不很明显,同理,蓄热室下部因为远离燃烧室,自身温度并不是太高,其温度波动也不会很明显,而蓄热室的中部由于其特殊的位置,温度波动最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蓄热室内不仅上下温度不一,而且温度波动情况也不同,这样对蓄热室墙体的要求就会不同,但是,目前顶燃式热风炉蓄热室墙体从上到下都是一种结构,这样一方面会造成材料成本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蓄热室的结构使用寿命,尤其是蓄热室中段结构的使用寿命。
3.再者,目前蓄热室所使用的炉箅子强度较低,篦子孔设计不合理造成堵孔率增加,严重影响热风炉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通过对蓄热室墙体的结构设计,使得墙体结构与自身所处的温度环境相适应,提高蓄热室的使用寿命,并通过改善炉箅子的结构,在保障炉箅子自身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炉箅子和蓄热体格孔之间的堵孔率。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包括烟气出口、冷风进口、复合型炉箅子、蓄热室墙体和蓄热体,复合型炉箅子和蓄热体均设置在蓄热室墙体的内部,且蓄热体位于复合型炉箅子的正上方,
6.所述蓄热室墙体从上到下依次为硅砖耐热段、高铝砖缓冲段和粘土砖支撑段,且高铝砖缓冲段设置在蓄热室结构的中段。
7.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型炉箅子由上层的对孔篦子、下层的支撑篦子以及支持结构组成,该支持结构包括固定在蓄热室底板上的支柱和固定在支柱上的横梁,支撑篦子安装在横梁上;
8.对孔篦子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与蓄热体上开设的格孔相对应的篦子孔,多个相邻篦子孔彼此连通后形成单个对孔单元,且支撑篦子中设有和对孔单元一一对应的格孔。
9.进一步的,所述蓄热体上开设的格孔的孔径为10
ꢀ‑ꢀ
25 mm。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柱的底端嵌设在蓄热室的底板上。
11.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墙体的底部拐角设置为圆角。
12.进一步的,烟气出口和冷风进口相对设置在蓄热室墙体上。
13.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墙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环形的支撑板,以支撑蓄热室结构上部的热风炉炉体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第一,本实用新型蓄热室结构的墙体由多种不同材质的砖体砌筑而成,并形成不同的功能段,这样由于高铝砖缓冲段具有的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可以更好地适应蓄热室中段频繁波动的温度,蓄热室墙体的底部拐角处采用圆角设计,可以防止上部炉体结构的应力集中在底部拐角处,从而保证炉体整体结构的稳定;
16.第二,本实用新型所用的蓄热体底部孔径在10~25mm,这样单位面积上可以布置更多的格孔,增加蓄热体整体的蓄热能力,而且为了与格孔密度相适应,在蓄热体底部采用复合型篦子,复合型篦子中的支撑篦子主要起支撑作用,对孔篦子上的对孔单元可以与蓄热体上的多个格孔相对应,相较于目前篦子孔和格孔的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的提高冷风在蓄热体中的换热效率,减少格孔的堵孔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复合型炉箅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对孔单元在对孔篦子上的分布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格孔在支撑篦子上的分布示意图;
21.图中标记:1、烟气出口,2、冷风进口,3、复合型炉箅子,301、对孔篦子,302、支撑篦子,303、横梁,304、支柱,4、蓄热体,5、蓄热室墙体,501、硅砖耐热段,502、高铝砖缓冲段,503、粘土砖支撑段,6、底板,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结构,包括烟气出口1、冷风进口2、复合型炉箅子3、蓄热室墙体5和蓄热体4,烟气出口1和冷风进口2相对设置在蓄热室墙体5上,复合型炉箅子3和蓄热体4均设置在蓄热室墙体5的内部,且蓄热体4位于复合型炉箅子3的正上方。
24.其中,蓄热体4为高效蓄热体,即该蓄热体上均布有多个孔径为10-25mm的格孔,这样单位面积上可以布置更多的格孔,增加蓄热体整体的蓄热能力。
25.蓄热室墙体5从上到下依次为硅砖耐热段501、高铝砖缓冲段502和粘土砖支撑段503,且高铝砖缓冲段502设置在蓄热室结构的中段。本实用新型将蓄热室结构的墙体设置为由多种不同材质的砖体砌筑而成,并形成不同的功能段,这样由于高铝砖缓冲段具有的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可以更好地适应蓄热室中段频繁波动的温度。
26.复合型炉箅子3由上层的对孔篦子301、下层的支撑篦子302以及支持结构组成,该支持结构包括固定在蓄热室底板6上的支柱304和固定在支柱304上的横梁303,支撑篦子
302安装在横梁303上;对孔篦子30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与蓄热体4上开设的格孔相对应的篦子孔,多个相邻篦子孔彼此连通后形成单个对孔单元,且支撑篦子302中设有和对孔单元一一对应的格孔。上述结构相较于目前篦子孔和格孔的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的提高冷风在蓄热体中的换热效率,减少格孔的堵孔率。为了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支柱304的底端嵌设在蓄热室的底板6上。
27.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墙体5的底部拐角设置为圆角,可以防止上部炉体结构的应力集中在底部拐角处,从而保证炉体整体结构的稳定。
28.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墙体5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环形的支撑板7,以支撑蓄热室结构上部的热风炉炉体结构。
29.实施例1
30.本实施例中,蓄热体4上开设的格孔为圆孔,孔径为15 mm,相对应的,对孔篦子301上开设的若干与蓄热体4上开设的格孔相对应的篦子孔也为圆形,孔径为15mm,然后,相邻2个或3个篦子孔彼此连通后形成单个对孔单元,图3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对孔单元在对孔篦子上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提供的其中一种格孔在支撑篦子上的分布示意图。
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