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5756发布日期:2022-06-04 10: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一体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新风机没有空调的内循环风处理功能,用户需要选择新风机和空调搭配的方式安装,占用较大空间且安装不便,所以,集成新风和空调功能的新风一体机应运而生。
3.现有的新风循环一体机中新风和循环风共用一个风机,排风侧用另外一个风机。从室外侧进入的新风和室内循环风会在二者共用的风机处混合,由于室外温差,新风和循环风进行混风的共用风机处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凝露现象,增大风机用电风险。
4.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一体机,室外新风和室内循环风分别由独立的风机控制,避免新风和循环风共用一个风机所导致的凝露和用电风险问题。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风一体机,包括:
8.机壳,其内设有新风通道、循环风通道、排风通道以及混风腔,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循环风通道分别与所述混风腔连通;
9.室内空气经所述排风通道流向室外,所述排风通道内设有第一风机;
10.室外新风经所述新风通道流入室内,所述新风通道内设有第二风机;
11.室内空气经所述循环风通道循环流入室内,所述循环风通道内设有第三风机;
12.其中,所述新风通道内的新风和所述循环风通道内的循环风在所述混风腔内混合后再流入室内。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风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15.所述排风通道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16.所述新风通道包括连通的新风通道一段和新风通道二段,所述新风通道一段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新风通道二段、所述循环风通道以及所述混风腔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新风通道二段、所述循环风通道以及所述混风腔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1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有热交换元件,所述新风通道一段和所述排风通道分别经过所述热交换元件。
1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一段和所述新风通道二段的连通位置处设有风阀。
1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一段的入口处设有过滤件和加热件。
2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二段内设有第二换热器。
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通道内设有第三换热器。
2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循环风通道的入口处分别设有风阀。
2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通道和所述循环风通道的入口处分别设有过滤件。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5.本技术所公开的新风一体机中,新风通道、循环风通道以及排风通道上分别设置风机,采用三风机的形式,使室外新风和室内循环风分别由独立的风机控制,新风和循环风在混风腔内混合,而混风腔内无风机,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新风和循环风共用一个风机所导致的凝露和用电风险问题。
26.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一体机在新风模式下气体流动路径示意图;
30.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一体机在循环风模式下气体流动路径示意图;
31.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一体机在新风+循环风模型下气体流动路径示意图;
32.图5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新风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00-新风通道,110-新风通道一段,120-新风通道二段,130-新风入口;
35.200-循环风通道,210-循环风入口;
36.300-排风通道,310-污浊空气入口,320-污浊空气出口;
37.400-混风腔,410-混风出口;
38.510-第一电机,520-第二电机,530-第三电机;
39.610-第一风阀,620-第二风阀,630-第三风阀,640-第四风阀;
40.700-热交换元件;
41.810-第一换热器,820-第二换热器,830-第三换热器,840-加热件;
42.900-机壳,910-第一腔体,920-第二腔体,930-第一隔板,940-第二隔板,950-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9.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新风一体机,参照图1,机壳900内通过隔板设置形成新风通道100、循环风通道200、排风通道300以及混风腔400。
50.新风通道100和循环风通道200分别与混风腔400连通,新风通道100内的新风和循环风通道200内的循环风在混风腔400内混合后再流入室内。
51.排风通道300内设有第一风机510,室内空气在第一风机510的作用下经排风通道300流向室外。
52.新风通道100内设有第二风机520,室外新风在第二风机520的作用下经新风通道100流入混风腔400,再流入室内。
53.循环风通道200内设有第三风机530,室内空气在第三风机530的作用下经循环风通道200循环流入混风腔400,再流入室内。
54.新风通道100、循环风通道200以及排风通道300上分别设置风机,采用三风机的形式,使室外新风和室内循环风分别由独立的风机控制,新风和循环风在混风腔400内混合,而混风腔400内无风机,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新风和循环风共用一个风机所导致
的凝露和用电风险问题。
5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机壳900内通过隔板(记为第一隔板930)分隔成左右布置的第一腔体910和第二腔体920。
56.排风通道300设于第一腔体910内,围成第一腔体910的壁板上设有污浊空气入口310和污浊空气出口320,室内的污浊空气经污浊空气入口310进入排风通道300内,再经污浊空气出口320排向室外,参照图2。
57.新风通道100包括连通的新风通道一段110和新风通道二段120,新风通道一段110设于第一腔体910内。新风通道二段120、循环风通道200以及混风腔400设于第二腔体920内,新风通道二段120、循环风通道200以及混风腔400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具体为,混风腔400与新风通道二段120、循环风通道200之间通过第二隔板940隔开,新风通道二段120与循环风通道200之间通过第三隔板950隔开。
58.围成第一腔体910的壁板上设有新风入口130,第一隔板930上设有连通口(未标示)以将新风通道一段110和新风通道二段120连通,围成第二腔体920的壁板上设有循环风入口210和混风出口410。混风出口410设置多个,提高出风效果。
59.室外新风经新风入口130流入新风通道一段110内,经连通口和新风通道二段120流入混风腔400内,再经混风出口410流入室内,参照图2。
60.室内循环风经循环风入口210流入循环风通道200内,然后经混风腔400和混风出口410循环流入室内,参照图3。
6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一腔体910内还设有热交换元件700,新风通道一段110和排风通道300分别经过热交换元件700,新风和排风在热交换元件700处进行热量交换,有助于降低能耗。
6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新风通道一段110和新风通道二段120的连通位置处设有风阀(记为第一风阀610),新风通道一段的入口(即新风入口130)、循环风道的入口以及排风通道的入口处分别设有风阀,具体为循环风入口210处设有第二风阀620,污浊空气入口处设有第三风阀630,新风入口130处设有第四风阀640,实现各个通道的独立控制。
63.新风通道一段110、排风通道300以及循环风通道200的入口处分别设有过滤件(未图示),分别对新风、排风以及循环风分别进行过滤,提高空气洁净度。
6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混风腔400内设有第一换热器810,对混合后的风进行温度调节,以满足室内送风温度需求。
6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新风通道二段120内设有第二换热器820,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
6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循环风通道200内设有第三换热器830,对循环风进行温度调节。
6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新风通道一段110的入口处设有加热件840,对新风进行预加热,加热件根据新风温度按需开启。此方案中,新风通道二段120内可不再设置换热器。
68.本实施例中的新风一体机具有新风模式、循环风模式以及新风+循环风模式。在图2至图4所示的气体流动路径示意图中,白色框线箭头代表新风,黑色框线箭头代表排风,实线箭头代表循环风。
69.新风模式下,气体流动路径参照图2,室外新风分别经新风入口130、新风通道一段110、热交换元件700、新风通道二段120、混风腔400流入室内,第一换热器810和第二换热器820根据新风湿度和温度按需开启,以使新风达到设定需求;同时,室内污浊空气经污浊空气入口310、排风通道300、热交换元件700、污浊空气出口320排向室外;在此过程中,新风和排风在热交换元件700处发生热量交换,降低能耗。
70.循环风模式下,气体流动路径参照图3,室内空气经循环风入口210、循环风通道200以及混风腔400循环流入室内,第一换热器810和第三换热器830根据循环风的湿度和温度按需开启,以使循环风达到设定需求。
71.新风+循环风模式下,气体流动流经参照图4,新风、循环风以及排风的流动路径描述可参照新风模式和循环风模式,不再赘述。
7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