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及温控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3458发布日期:2022-10-14 19:3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及温控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及温控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阶段燃气热水器行业中,我国已禁止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但对于南美洲出口国家,还有很大部分地区对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存在需求。而关于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普遍按照en26标准进行生产,其中ods缺氧保护系统是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核心技术之一,该条款要求整机在不同的异常燃烧环境中,ods 系统需作出识别,并及时切断燃烧器具的工作,避免整机在异常环境工作中的燃烧产物危害人体健康。对此,业内一般在整机的水箱壳体上开孔,然后设置一带孔温控器安装支架,并以同心圆的方式覆盖焊接在水箱壳上,最后装上温控器。当整机在异常环境内工作,其火焰高度发生变化,温控器可感应其温度变化,当达到额定温度值后可切断其燃烧器工作,从而达到ods保护标准要求。
3.但ods缺氧保护装置是一种极度敏感的装置,其安装尺寸是否精确极大程度影响了ods缺氧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而安装尺寸的精确性,具体地体现在温控器表面与水箱壳体的距离以及水箱壳的平整度上。
4.目前的生产工艺中,员工安装ods温控器时,一般是使用风批将温控器与水箱壳连接,但在该安装过程中,风批对温控器及水箱壳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而水箱壳较软容易形变,故在安装完ods温控器后的整机,水箱壳普遍存在凹陷的现象,从而很大程度影响了ods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在安装温控器时,其将作用在水箱壳的压力转嫁至热交换器盘管上,以有效避免水箱壳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温控器装置,在安装温控器时,其将作用在水箱壳的压力转嫁至热交换器盘管上,以有效避免水箱壳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8.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温控器支架,所述温控器支架上设置有搭接部与固定部,所述搭接部适于与热交换器盘管搭接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安装温控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温控器支架侧面的翻边,所述翻边与热交换器盘管适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与热交换器盘管适配的弧形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为弹性翻边。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支架与所述翻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温控器支架与所述翻边
的连接处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开设在所述温控器支架上的第一固定孔。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与温控器的直径相适配,以适于安装温控器。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支架包括安装板与连接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板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供螺丝杆部通过的第二固定孔。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支架上设置有焊接定位点。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9.通过在温控器支架上设置有能够与热交换器盘管搭接配合的搭接部,从而能够在安装温控器时,将风批施加在温控器上的压力,通过搭接部转嫁至热交换器盘管上,而不会通过温控器支架直接作用在水箱壳上,进而有效避免安装温控器时,水箱壳发生变形,且工作人员无需再水箱壳设置工件用于支撑,有效降低了成本。
2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21.一种温控器装置,包括温控器本体以及上述的安装结构,所述温控器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温控器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其在安装结构上设置有与热交换器盘管搭接配合的搭接部,从而能够在安装温控器时,将风批施加在温控器上的压力,通过搭接部转嫁至热交换器盘管上,而不会通过温控器支架直接作用在水箱壳上,进而有效避免安装温控器时,水箱壳发生变形,且工作人员无需再水箱壳设置工件用于支撑,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安装时的状态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控器装置安装在水箱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控器装置温控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控器装置水箱壳的结构示意图;
28.图示:1、温控器支架;101、安装板;1011、搭接部;1012、固定孔;1013、安装孔;102、连接板;103、加强筋;2、温控器本体;3、水箱壳;4、热交换器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发明了用于温控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温控器支架1,所述温控器支架1上设置有搭接部1011与固定部,所述搭接部1011适于与热交换器盘管4搭接配合,所述固定部用于安装温控器。
34.在使用时,使用者先将温控器支架1焊接于燃气热水器的水箱壳3上,并使得搭接部1011搭接在热交换器盘管4上方,以使得安装温控器时,风批作用在温控器上的压力能够通过搭接部1011传递至热交换器盘管4,而非通过温控器支架1直接施加在水箱壳3上,导致水箱壳3变形。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方便生产加工,本技术中所述搭接部1011包括形成于所述温控器支架1侧面的翻边,在安装时,需将翻边搭接在热交换器盘管4 上,然后再将温控器支架1与水箱壳3焊接在一起。
36.同时为使得翻边能够更好地与热交换盘管搭接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与热交换器盘管4适配的弧形设置,使得翻边能够与热交换器盘管4 紧密贴合,以方便力的转嫁。
37.此外,为避免翻边脱离热交换盘管,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翻边为弹性翻边,以使得在翻边搭接在热交换盘管后,能够扣住热交换盘管,避免安装过程中翻边脱离热交换盘管。
38.且为提高温控器支架1与所述翻边之间连接的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控器支架1与翻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103,以利用加强筋103将温控器支架1与翻边连接,并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39.为更进一步地提高温控器支架1与所述翻边之间连接的强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03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温控器支架1与所述翻边的连接处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
40.此外,为方便工作人员将温控器与固定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开设在所述温控器支架上的第一固定孔1012,工作人员可以将螺栓穿过温控器上孔位与该第一固定孔1012,以将温控器与固定部连接。
41.进一步地,为提高温控器与固定部连接的紧密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温控器支架1上的安装孔1013,安装孔1013的孔径与温控器的直径相适配,在安装时,需将温控器装入安装孔1013中,再将螺栓穿过温控器上孔位与固定孔1012将温控器与固定部连接。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方便温控器支架1与热水器水箱壳3连接,温控器支架1包
括安装板101与连接板102,所述安装板101上设置有所述搭接部 1011与固定部,所述连接板102与水箱壳3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供螺丝杆部通过的第二固定孔。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方便工作人员确定焊接位置,避免焊接时出现偏移,本实施例中在温控器支架1上设置有焊接定位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焊接定位点来确定焊接位置,以保证焊接效果。
44.如图3-5所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温控器装置,其包括温控器本体2以及上述的安装结构,所述温控器本体2安装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45.在使用时,先将安装结构安装于热水器水箱壳3上,再将温控器本体2安装于安装结构上,而由于安装结构上设置有与热交换器盘管4搭接配合的搭接部1011,从而能够在安装温控器时,将风批施加在温控器上的压力,通过搭接部1011转嫁至热交换器盘管4上,而不会通过温控器支架1直接作用在水箱壳 3上,进而有效避免安装温控器时,水箱壳3发生变形。
46.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