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焊接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0350发布日期:2022-06-07 22:27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焊接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焊接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
3.现有的换热器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导流管,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腔,以及加热腔上设置有热风进口以及冷风出口,而导流管通常采用钎焊的方式与壳体固定,以及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冷水进口以及热水出口,使得热风从热风进口通入加热腔内来提升加热腔的温度,而冷水从冷水进口通入导流管,并在导流管内传输,且在传输过程中与加热腔进行热交换实现加热,从而冷水变热水、热风变冷风,之后冷风通过冷风出口排出,热水通过热水出口排出。
4.现有换热器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导流管采用钎焊的方式固定安装于壳体,使得壳体与导流管之间存在焊料而增加成本、表面平整度低(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导流管熔焊连接于壳体来实现成本降低以及表面平整度更高的一种高强度焊接的换热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以及导流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贯穿壳体设置有热风进口以及冷风出口,所述导流管置于加热腔内,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熔焊连接,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与导流管连通的冷水进口以及热水出口。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加热腔内形成的冷凝水导出的冷凝水口。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位于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的轴向同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一管背离第一腔室侧与冷水进口连通,所述第一管朝向第一腔室侧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管朝向第一腔室侧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管朝向第二腔室侧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管朝向第二腔室侧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三管朝向第三腔室侧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四管朝向第三腔室侧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四管背离第三腔室侧与热水出口连通。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的数量均为若干根。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风进口以及冷风出口的朝向均与第一管的轴向相互垂直。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到冷风出口的间距小于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任意一根到冷风出口的间距,所述第四管到热风进口的间距小于第一管、第二管以及第三管任意一根到冷风出口的间距。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风进口的水平高度低于冷风出口。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五腔室以及第六腔室,所述第五腔室分别连接第一管与冷水进口,所述第六腔室分别连接第四管与热水出口,所述冷水进口与热水出口的水平高度相同。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管位于第四管上方,所述第二管位于第一管水平一侧,所述第三管位于第四管水平一侧,且第二管朝向第一管的方向与第三管朝向第四管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五腔室以及冷水进口均位于第一管沿轴向的延伸轨迹上,所述第六腔室呈l形,所述第六腔室位于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关沿轴向的延伸轨迹上,所述热水出口位于第二管沿轴向的延伸轨迹上。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组合板、第二组合板,所述冷水进口、热水出口以及第二腔室设置于第一组合板,所述第一腔室、第三腔室设置于第二组合板,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轴向朝向第二腔室侧与第一组合板熔焊连接,所述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以及第四管轴向朝向第一腔室侧与第二组合板熔焊连接,所述壳体开设有拆装开口,所述第一组合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组合板封闭拆装开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管与壳体之间采用熔焊连接的方式而使得焊接无需焊料,降低生产成本,且体积更小、表面平整度更高,此外,熔焊为熔点高于焊料的母材融化并冷却凝固实现,耐高温且焊接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焊接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以及导流管2,其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加热腔11,所述加热腔11贯穿壳体1设置有热风进口12以
及冷风出口13,其中,所述导流管2置于加热腔11内,所述导流管2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熔焊连接,所述壳体1上分别开设有与导流管2连通的冷水进口14以及热水出口15。
25.因此,导流管2与壳体1之间采用熔焊连接的方式而使得焊接无需焊料,降低生产成本,且体积更小、表面平整度更高,此外,熔焊为熔点高于焊料的母材融化并冷却凝固实现,耐高温且焊接强度更高。
26.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1下端设置有用于将加热腔11内形成的冷凝水导出的冷凝水口16,实现加热腔11内冷凝水的导出,使加热腔11内更加的干燥来提高能效。
27.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流管2包括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所述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的轴向相互平行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腔室31、第二腔室32以及第三腔室33,所述第一腔室31与第三腔室33位于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的左侧,所述第二腔室32位于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的右侧,此外,所述第一管21右端与冷水进口14连通,所述第一管21左端与第一腔室31连通,所述第二管22左端与第一腔室31连通,所述第二管22右端与第二腔室32连通,所述第三管23右端与第二腔室32连通,所述第三管23左端与第三腔室33连通,所述第四管24左端与第三腔室33连通,所述第四管24右端与热水出口15连通,使得冷水进口14通入的冷水需要依次通过第一管21、第一腔室31、第二管22、第二腔室32、第三管23、第三腔室33、第四管24而完成加热形成热水,并最终从热水出口15导出,增加行程提高热能传递效率,以及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均呈直管,选材简便,安装便捷。
2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的数量均为若干根,并呈矩阵、圆周等有序的方式排列,使得多根的设置不但增加了焊接面积提高焊接强度,而且增加了与加热腔11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能传递效率以及受热的均匀性。
29.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热风进口12以及冷风出口13的朝向均与第一管21的轴向相互垂直,使得热风的进入以及换热后冷风的排出均会受到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第四管24的扰流,从而使得接触换热更加的有效。
3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管21到冷风出口13的间距小于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任意一根到冷风出口13的间距,以及所述第四管24到热风进口12的间距小于第一管21、第二管22以及第三管23任意一根到冷风出口13的间距,使得温度最低的第一管21与冷风出口13靠近,而温度最高的第四管24与热风进口12靠近,保证热传递方向的单向性,即只从加热腔11朝导流管2热传递,而防止出现导流管2朝加热腔11逆向热传递导致能量损失。
3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进口12的水平高度低于冷风出口13,使得热风进口12输入的热风朝上传输,从而在冷风出口13损坏而导致泄露时,排出的冷风朝上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32.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五腔室34以及第六腔室35,其中,所述第五腔室34分别连接第一管21与冷水进口14,而所述第六腔室35分别连接第四管24与热水出口15,以及所述冷水进口14与热水出口15的水平高度相同,使得通过第五腔室34连通各第一管21,第六腔室35分别连通各第四管24,此外,通过第五腔室34与第六腔室35导向实现冷水进口14以及热水出口15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而方便外界管路。
3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管21位于第四管24上方,所述第二管22位于第一管21后侧,所述第三管23位于第四管24后侧,此外,所述第五腔室34以及冷水进口14均位于第一管21沿轴向的延伸轨迹上,而所述第六腔室35呈l形,且所述第六腔室35位于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关沿轴向的延伸轨迹上,而所述热水出口15位于第二管22沿轴向的延伸轨迹上,使得通过上述排布实现结构更加的紧凑。
34.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1设置有第一组合板17、第二组合板18,所述冷水进口14、热水出口15、第二腔室32、第五腔室34、第六腔室35设置于第一组合板17,而所述第一腔室31、第三腔室33设置于第二组合板18,此外,所述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的右侧与第一组合板17熔焊连接,所述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以及第四管24的左侧与第二组合板18熔焊连接,另外,所述壳体1右端开设有拆装开口19,而所述第一组合板17与壳体1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组合板17封闭拆装开口19,使得可将第二组合板18、第一管21、第二管22、第三管23、第四管24以及第一组合板17的组合结构通过拆装开口19装入加热腔11内,并在第一组合板17相抵壳体1时实现定位,之后再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组合板17与壳体1实现固定安装,因此,便可便捷拆装上述的组合结构,从而便捷清洗导流管2,防止导流管2表面形成水垢等杂质影响换热效率。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