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4596发布日期:2022-12-10 00:3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干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风嘴附件只适配于仅通过高温气流实现干燥的传统干燥设备,若将传统的风嘴附件安装到通过流体对流、红外辐射、热交换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中,会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如此,不仅无法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还会使附件温升较高,容易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
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辐射调节部,所述辐射调节部用于调整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辐射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光场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5.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干燥组件,包括干燥设备和附件。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辐射调节部,所述辐射调节部用于调整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辐射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光场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6.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干燥设备,该干燥设备与附件可适配。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辐射调节部,所述辐射调节部用于调整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辐射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光场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7.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吸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
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至少部分所述吸光单元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所述吸光单元用于吸收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以降低所述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其中,所述吸光单元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进行热交换。
8.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透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所述透光单元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所述透光单元用于允许部分所述出射光透过,且所述透光单元用于吸收部分所述出射光以降低所述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9.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气流调节部及辐射调节部。所述气流调节部用于调整所述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所述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风量、风速、出射方向,风场面积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所述辐射调节部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所述辐射调节部用于通过反射、折射和吸收中的至少一种改变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和/或传输路径。
10.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
11.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吸光单元,至少部分所述吸光单元位于所述出射光的光路上,所述吸光单元用于吸收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以使从所述附件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小于进入所述附件的出射光的功率的百分之二十。
12.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透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在从所述入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横截面增大,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能够进入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在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单元位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所述透光单元用于允许部分所述出射光透过,以使从所述附件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与进入所述附件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
1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反射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在从所述入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横截面减小,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能够进入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在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至少部分所述反射单元位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所述反射单元用于对射到所述反射单元上的所述出射光进行反射,以使从所述附件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大于进入所述附件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14.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附件,用于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气流产生元件及辐射源。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产生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产生辐射,且将所述辐射从出光部导向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所述附件包括流体流动路径及吸光单元。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具有入气口和出气口,在从所述入气口到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横截面减小,所述入气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出射气流流经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从所述出气口射出,至少部分所述出射光能够进入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并在所述流体流动路径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所述吸光单元位于所述流体流动路径内,所述吸光单元用于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使从所述附件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小于进入所述附件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15.本技术的附件、干燥设备及干燥组件,通过辐射调节部对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附件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从而能够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可以使干燥设备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辐射的参数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可以减缓附件的温升,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16.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辐射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所示的附件沿v-v线的截面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截面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7所示的附件沿viii-v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干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29.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传统的干燥设备(例如吹风机)中,通过输出高温气流烘烤待干燥物体(如头发),从而蒸发待干燥物体上的水份,实现对待干燥物体的干燥。为了适应特定物体或满足特殊体验,传统风嘴附件被设计,传统风嘴附件适配于传统干燥设备,用来调节高温气流,使得调节后的气流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2.随着干燥技术的发展,采用红外辐射干燥物体的干燥设备应运而生。在这类干燥设备中,通过辐射源产生包括红外辐射在内的辐射,并向外发射辐射,通过风机等气流产生元件产生高速气流,并向外发射气流,从而通过热辐射吸收水份,利用高速气流加速待干燥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对待干燥物体的干燥。采用红外辐射干燥物体的干燥设备不会对待干燥物体进行高温烘烤,因此可以使头发等待干燥物体免于高温烘烤造成的受损。
33.图1示意了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物体的干燥设备200,该干燥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气流产生元件230及辐射源240。壳体210内部设有风道220,风道220具有气流入口2201和气流出口2203。气流产生元件230设置在壳体210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2203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辐射源240设置于壳体210并产生辐射,且将辐射从出光部260导向壳体210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
34.干燥设备200通过流体对流、红外辐射、热交换的共同作用实现对物体的干燥,简言之,干燥设备200通过风、光、热共同作用干燥物体。干燥设备200可以是吹风机、干手机、干衣机、干身机、烘干机等,本技术实施例以干燥设备200为吹风机为例进行说明。
35.具体而言,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光具有辐射参数,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气流具有气流参数。
36.出射光照射到物体时会使物体升温,辐射参数具体可包括辐射总功率、辐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光场分布等。其中,辐射总功率与辐射源的工况输入数据相关,如电流、电压等;辐射的传输路径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为向外发散的直线;功率密度表示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在辐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辐射照射面积越小,功率密度越大;光场分布包括出射光所产生的斑点的位置以及斑点大小。下文提及的辐射的参数也是做如此解释,不再赘述。
37.出射气流可以带走待干燥物体上的水滴以及待干燥物体周围湿润的空气,加快待干燥物体与环境空气的热交换。其中,出射气流的气流参数可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湿度、气流组成等,气流参数与气流产生元件的工况数据以及气流出口2203的构造相关,气流的温度和湿度还与辐射有关。下文提及的气流的参数也是做如此解释,不再赘述。
38.在干燥设备200的使用中,同样存在适应特定物体以及满足特殊体验的需求,在为了满足这种情况下,若将传统风嘴附件安装到通过风、光、热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200中,传统的嘴附件会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尤其是会严重阻碍红外光的正常辐射,使干燥设备200输出到待干燥物体的风、光、热无法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同时传统风嘴附件会吸收大量辐射能量而发热,产生较高的温升,热量的积累会随使用时长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此时使用者操作附件很容易被高温的风嘴附件烫伤,严重时会使传统风嘴附件因高温而出现变形甚至熔化等现象,安全性差。
39.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附件100(如图2所示),用于上述通过风、光、热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200,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干燥设备200干燥物体以吹风机吹干头发为例进行说明,附件100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干燥设备以干燥其他待干燥物体的原理和过程,与本技术的示例类似,对此不再一一详述。
40.附件100包括辐射调节部10(如图3所示),辐射调节部10用于调整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其中,参数包括辐射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光场分布中的至少一种。
41.在一些示例中,辐射调节部10可用于调整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例如,在不改变出射光的总功率的情况下,辐射调节部10可以将出射光汇聚,减小出射光的照射面积,相比于不设置附件100,增设附件100后可以增大出射光的功率密度。或者,在不改变出射光的总功率的情况下,辐射调节部10可以将出射光发散,增大出射光的照射面积,相比于不设置附件100,增设附件100后可以减小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42.在一些示例中,辐射调节部10可用于调整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可以理解,出射光从干燥设备200射出后,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向外直线传播。干燥设备200配置附件100后,附件100的辐射调节部10可以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例如通过对光线的反射、折射等方式,相比于不设置附件100,增设附件100后可以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
43.在一些示例中,辐射调节部10可用于调整出射光的光场分布。可以理解,出射光从干燥设备200射出后,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形成的光场分布是确定的,即出射光所产生的斑点的位置以及斑点大小是确定的。干燥设备200配置附件100后,附件100的辐射调节部10可以改变出射光的光场分布,使出射光所产生的斑点的位置以及斑点大小与未配置附件100时的不同。例如,辐射调节部10将出射光产生的斑点的位置向靠近干燥设备200的方向前移或向远离干燥设备200的方向后置,或者,辐射调节部10增大或减小出射光产生的斑点的大小。
44.当然,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传输路径和光场分布等参数是彼此关联的,辐射调节部10可以调节其中的单一的参数,也可以同时调节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参数。例如,通过反射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使光线汇聚,减小出射光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产生的斑点,也即减小出射光的照射面积,则功率密度可以增大。或者,通过折射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使光线发散,增大出射光照射到待干燥的物体上的斑点,可以减小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45.需要说明的是,辐射调节部10对于出射光的参数的调整,可以是调整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中的部分光束的参数,例如调整其中三分一的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或者调整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中二分之一的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也可以干燥设备200的全部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4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辐射调节部10用于调整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此出射光应理解为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且此处的调整作用应理解为,相同的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前提下,相比于未配置附件100而言,配置的附件100具有调整作用。
4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上文的基础上可以理解,辐射调节部10对于部分出射光或者全部出射光的辐射参数的单一调整或复合调整可以根据需求适应性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48.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附件100通过设置辐射调节部10,可以调整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该附件100配置到通过流体对流、热辐射、热交换共同作用实现干燥的干燥设备200,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光经过附件100后照射至待干燥物体,辐射调节部10能够对出射光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附件100严重阻碍热辐射的正常辐射,实现对物体的有效干燥,可以使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辐射的参数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可以减缓附件的温升,可以降低发生因附件吸收辐射而出现高温导致烫伤等安全事故的几率,提高安全性。
49.本技术实施例的附件100,通过辐射调节部10对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光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射光具有光路,至少部分辐射调节部10位于光路上。辐射调节部10位于光路上,可以理解为,辐射调节部10位于出射光直接照射到的位置上,即辐射调节部10被出射光直射。也就是说,辐射调节部10可以是一部分位于光路上,例如,四分之一的辐射调节部10位于光路上,或者,五分之三的辐射调节部10位于光路上,当然,辐射调节部10也可以是全部位于光路上。通过将至少辐射调节部10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被出射光直射的部分或全部辐射调节部10能够对照射到辐射调节部10上的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整,可以使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能够输出不同的辐射参数至待干燥物体,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避免热辐射被严重阻碍,在实现对物体的正常干燥的同时,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50.至少部分辐射调节部10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可以是辐射调节部10紧邻干燥设备的出光部,或者也可以是辐射调节部10与出光部间隔一定距离,例如间隔2cm、间隔10cm等。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调节部10可以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设备200的出光部260位于机体的前端,附件100被配置于干燥设备200时,辐射调节部10位于干燥设备200的前方并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其中,辐射调节部10可以覆盖一部分出光部260,例如覆盖一半出光部260,即经由该被辐射调节部10覆盖的一半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会直射到辐射调节部10上;或者,辐射调节部10可以覆盖全部出光部260,即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全部直射到辐射调节部10上;当然辐射调节部10还可以覆盖出光部260的其他比例的部分,例如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四等,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此,辐射调节部10的覆盖出光部260的部分能够直接对经由该部分被辐射调节部10覆盖
的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进行调整,以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
52.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调节部10还可以与至少部分出光部260相对设置,所谓相对设置,可以是正向相对,即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直射向辐射调节部10,也可以是斜向相对,即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斜射向辐射调节部10。辐射调节部10可与部分出光部260相对设置,也可与全部出光部260相对设置。如此,经由出光部260出射的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入射至辐射调节部10,辐射调节部10对接收到的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整,以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
5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辐射调节部10可以用于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也即,辐射调节部10可以调整至少部分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以降低照射至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如此能够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前提下降低照射至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功率密度,使得待干燥物体在热辐射作用下热量的产生速度较为缓慢,避免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的功率过于集中而灼烧待干燥物体,满足某些不耐热的待干燥物体的干燥需求。
54.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调节部10包括吸光单元11,至少部分吸光单元11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吸光单元11用于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可选地,吸光单元11可以是吸光涂层或黑色吸光件等,在此不作限制。在附件100被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工作时,辐射源240产生的辐射能够从出光部260导向外部以形成出射光,部分出射光照射至设置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吸光单元11,吸光单元11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使得经过附件100处理后照射至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的功率密度降低。如此,能够使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小于未配置附件时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即降低了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从而能够在不改变干燥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通过附件的吸光单元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55.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光单元11能够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自身的热能,经过吸光单元11与气流的热交换,吸光单元11的热能可以传递至气流,可以提升经过附件100的气流的温度,可以提升干燥设备200的干燥效率,另外在干燥头发以及干手等工况下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5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辐射调节部10可以用于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可以理解,出射光在不被干预的情况下通常沿直线传输,即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的传输路径为直线。为干燥设备200配置附件100后,辐射调节部10可以使出射光不沿直线传输,例如沿折线传输或沿其他路径传输。
57.可选地,辐射调节部10可以用于通过反射、折射、衍射、波导、色散中的至少一种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可以理解的是,反射、折射、衍射、波导和色散可以是单一过程,也可以是其中任意两个过程的组合,或者还可以是其中任意多个的组合。对于出射光的传输路径的改变,可以改变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的分布,由此,可以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使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能够适应多种特定物体,满足特殊体验的需求。
58.请参阅图1、图3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反射单元12。反射单元12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即反射单元12被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直射。并且,反射单元12用于对射到反射单元12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以改变射到反射单元12上的出射光
的传输路径。
59.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单元12可以与至少部分出光部260相对设置。在附件100被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经由出光部260射出的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照射到反射单元12上,此时反射单元12能够对照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反射,从而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该反射过程与出射光在反射单元12上的入射角以及反射光单元12的法线相关,且满足光线的反射定律,这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如此,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的分布可以被改变,配合干燥设备200的出射气流,利于实现高效干燥。同时,反射单元12对于出射光的反射能够减少附件100对出射光的吸收,以避免附件100因吸收大量热辐射而产生高温,防止出现灼烧融化附件100的现象,从而提高安全性。
6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单元12还可以设于出射光的光路的其他位置,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只需要保证至少部分反射单元12能够接收到出射光即可。
61.可选地,反射单元12可以由带有反射物质的不透光材料制成。例如,反射单元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反光金属层、反光贴膜、反光涂层、反光镀层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反射单元12的制备选择多,利于控制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对出射光提供反射作用的,是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朝向出光部的反射单元12的表面,即附件200上与出光部260相对的表面,可见,反射单元12可以是整体提供反光作用,也可以是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朝向出光部260的表面提供反光作用,例如表面涂反光层,表面电镀反光层,表面贴反光膜,表面设置经过抛光处理的金属反光层等,对此可以综合考虑反光需求、效果、成本等因素适应性设计,本技术不作具体限定。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折射单元13(如图3所示)。折射单元13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射到折射单元13上的出射光进行折射。换言之,出射光可以在折射单元13中传输,且出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出射光在折射单元13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使得出射光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发生折射,以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射单元13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在附件100配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经由被折射单元13覆盖的至少部分出光部260射出的出射光能够入射到折射单元13并在折射单元13中传输,在此过程中,部分出射光被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从而改变了传输路径。该折射过程与出射光在传输介质(即空气和折射单元13)的折射率相关,且满足光线的折射定律,这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如此,通过折射单元13改变了出射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了出射光的传输路径,使得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热辐射的分布可以被改变,配合干燥设备200的出射气流,利于实现对物体的高效干燥。
64.可选地,折射单元13可以是允许出射光传输的材料件,例如折射单元13可以是透光pc、亚克力、玻璃、毛玻璃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对于折射单元13的具体组成,本技术不作限制。
65.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衍射单元14(如图3所示),衍射单元14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入射到衍射单元14的出射光进行衍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衍射单元14可以包括光栅(图未示)。光栅可以与至少部分出光部260相对设置,由出光部260出射的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入射到光栅上,光栅对入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衍射,从
而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进而改变出射光的光场分布,利于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前提下使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辐射的参数满足不同需求。
6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导光单元15(如图3所示),导光单元15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导光单元15具有预设路径,并且导光单元15用于引导接收到的出射光沿预设路径传输。这样,由出光部260出射的出射光可以如入射到导光单元15,并沿导光单元15的预设路径传输后射出,出射光的传输路径被导光单元15的预设路径确定,使得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出射光(即热辐射)的分布被改变,利于满足特定部位的干燥需求。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单元15具有入光端,入光端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由入光端进入导光单元15,沿预设路径传输,并从导光单元15的出光端射出,可以理解,导光单元15的出光端可以设置于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可以根据需求适应性设计,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如此,能够通过导光单元改变出射光的传输路径,以定向将至少部分出射光引导至预设位置,满足待干燥物体中特定区域的干燥需求。
68.需要说明的是,导光单元15可以包括光纤、光导、光纤面板及光漏斗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导光单元15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定向传输出射光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制。
69.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调节部10还可以包括色散单元16(如图3所示),色散单元16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用于对入射到色散单元16上的出射光进行色散,以使具有不同波长的出射光沿不同路径传输。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射光包括不同波长的第一出射光及第二出射光。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出射光(包含第一出射光及第二出射光)能够入射到色散单元16,色散单元16对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的折射率不同,经过色散单元16后,第一出射光沿第一方向传输,第二出射光沿第二方向传输,并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相同。如此,附件100不但能够改变出射光的传输方向,而且能够使具有不同波长的出射光沿不同路径传输。
70.另外,水在不同波长辐射的照射下的吸收速度不同,研究表面水在2.5μm~3.5μm有强烈的吸收峰,基于此,可以将干燥效率较高的波段(即波长在2.5μm~3.5μm区间内或靠近该区间)的部分出射光传输至待干燥物体的预设位置,将其他波段的出射光传输至其他位置,提升该预设位置的干燥效率,满足特殊的干燥需求。
71.可选地,色散单元16可以包括棱镜。当然色散单元16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导向不同路径传输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制。
72.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及衍射单元16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辐射调节部10同时包括其中的两个,比如,同时包括吸光单元11和反射单元12,其他同时包括两个的组合不一一穷举;或者,辐射调节部10同时包括其中的三个,比如,同时包括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和折射单元13,其他同时包括三个的组合不一一穷举;或者,辐射调节部10同时包括其中的四个,比如,同时包括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和衍射单元14,其他同时包括四个的组合不一一穷举;或,辐射调节部10同时包括所有的五个。在辐射调节部10包括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及衍射单元16中的多个的情况下,辐射调节部10具体的呈现可以是多个物理元件,每个物理元件对应具有吸光单元11、反射单
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及衍射单元16的功能;或者,辐射调节部10具体的呈现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元件,该一个物理元件同时具有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及衍射单元16的功能;再或者,辐射调节部10具体的呈现也可以是几个物理元件,但其中部分物理元件同时具有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及衍射单元16中多个的功能。
73.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中的辐射调节部10可同时包括色散单元16及吸光单元11。色散单元16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色散单元16对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色散,以将预设波段范围内的出射光导向至吸光单元11,吸光单元11用于吸收预设波段范围内的出射光,以阻碍具有预设波段的出射光向外界射出。例如,色散单元16将波长在2.5μm~3.5μm范围之外的出射光色散导向至吸光单元11,吸光单元11吸收该波长在2.5μm~3.5μm范围之外的出射光,使该部分出射光的辐射能转化为热能,进一步通过热交换加热空气,同时使得波长在2.5μm~3.5μm范围内的出射光照射至待干燥物体,实现高效干燥。
74.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还可包括透光部,透光部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且允许至少部分出射光透过。如此,能够减少附件100对于出射光的吸收,避免附件100由于吸收大量辐射能量而产生高温,可以降低发生烫伤等事故的几率,提高安全性,而且,透过透光部的出射光可以照射至待干燥物体,满足干燥需求。
75.可选地,透光部可以覆盖至少部分出光部260,例如透光部覆盖一部分出光部260,或者透光部覆盖全部出光部260,由出光部260出射的出射光能够部分或者全部透过透光部。当然,透光部还可以设于出射光的光路的其他位置,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76.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还能够对入射到其上的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整。例如,透光部还能够对入射到其上的出射光进行折射,以在透过至少部分出射光的同时,改变透过的出射光的传输方向,使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辐射的参数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7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附件100还可以包括气流调节部。气流调节部用于调整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流量、流速、出射方向、温度、湿度、气流组成中的至少一个。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的出射气流经过气流调节部调整后出射至待干燥物体,气流调节部能够对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进行调整,使出射至待干燥物体上的气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例如,气流调节部可以增大气流的流量,降低流速,改变出射方向,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将外界气流混合至出射气流中等。对于气流参数的调整,不限于上述示例中描述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其他过程,还可以是单一参数的调整或者多个任意参数的复合调整,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78.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调节部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1。流体流动路径21可以由附件100的内表面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入气口211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可以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可以理解,出射气流在附件100中的流动方向是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下文提及的流动方向也是做如此解释,不再赘述。示例地,如图2及图7所示,附件100包括环形的附壳31,附壳31的内壁面形成的空腔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其中,图5所示,当附件100包括第一壳32及位于第一壳32外侧的第二壳33时,流体流动路径21由第一壳32的内壁
面形成。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流体流动路径21的入气口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连通,使至少部分出射气流能够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内流动后由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气口射出,可以理解,流体流动路径21对于在其内部流动的气流具有约束控制作用,如此只需要根据需要对流体流动路径21进行设计,即可实现对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进行调整。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增大,也即出气口212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入气口211的横截面的面积,由此,流体流动路径21能够对进入其内的出射气流进行扩散。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出射气流能够由较小的入气口211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后,从较大的出气口212出射至外界。由于出气口212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入气口211的横截面的面积,一方面能够调整出射气流的出射方向,即对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进行扩散,以扩大出射气流出射后能够覆盖的范围;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出射气流的流动速度(即流速)。如此,气流调节部通过流体流动路径21调整出射气流的流速及出射方向。
80.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是逐渐增大的,如此能够使流体流动路径21更加平滑,有利于对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进行扩散,以增大出射气流能够覆盖的面积,同时还能够使出射气流更加柔和,利于降低风阻噪音,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81.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气口212端可设有出气盖213,出气盖213上设有该出气口212,流体流动路径21中内的出射气流可通过出气盖213上的出气口212出射至外界。至少部分出气盖213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从而通过出气盖213实现对出射光的参数的调节。换言之,出气盖213的一部分可以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以调整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或者出气盖213的全部可以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以调整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
82.例如,出气盖213可以整体构造为透光结构,可以在实现出射气流输出的同时允许出射光透过;或者,出气盖213的局部部分可以构造为反光结构,反光结构可以反射部分出射光,可以在实现出射气流输出的同时改变出射光的分布;再或者,出气盖213的局部结构可以设置为色散单元16,色散单元16可以将出射光中波长在2.5μm~3.5μm范围内的部分集中至中间或者外侧的预设位置,可以实现出射气流输出的同时将干燥效率高的出射光导向至预设位置实现特定区域加速干燥。简言之,出气盖213可以实现出射气流和出射光的同时调整。对于至少部分出气盖213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的具体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上文的基础上可根据需求适应性选择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此不一一详述。
83.可选地,出气盖213可以封闭流体流动路径21,例如,流体流动路径21由环形的附壳31限定,出气盖213可连接于附壳31,以封闭流体流动路径21,使得经过附件100的出射气流从出气盖213上的出气口212射出,利于实现对出射气流的约束控制。出气盖213可以构造为曲面,即出气盖213为曲面型出气盖,由此,出气盖213上的出气口212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进一步实现气流的发散,而且在出气盖213整体为透光部的情况下,曲面的出气盖213可以使经过附件100后的出射光的功率分布更趋于均匀,通过较发散的气流和趋于均匀的出射光,可以在满足干燥需求的前提下,提升使用体验。
84.可以理解,出气盖213构造为曲面,可以是出气盖213的内壁(即朝向流体流动路径21的一面)构造为曲面,也可以是出气盖213的外壁(即朝向外界的一面)构造为曲面,当然还可以是出气盖213的内壁和外壁均构造为曲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整体透光的出气盖213的内壁和外壁均构造为曲面,且出气盖213有大体一致的壁厚,使得出气盖213对于出射光和出射气流同时提供“平缓”作用,使经过出气盖213的气流均匀扩散,并且使进过出气盖213的出射光的功率分布趋于均匀,在干燥待干燥物体时,可以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较发散的气流和较均匀的热辐射,从而满足特定需求,另外还方便加工,利于控制成本。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盖213可以构造为波浪形,出气盖213可以包括自入气口211向出气口212方向凸起的凸起部2134,及自出气口212向入气口211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135。由此,波浪形的出气盖213可以使从出气口212射出的气流具有不同方向,对气流的发散效果更好,并且波浪形的出气盖213可以使出射光的功率分布更均匀。
86.可选地,出气盖213的波浪形构造可与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的功率分布适配,其中,凸起部2134可与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的出射光对应,凹陷部2135可与功率小于第二预设功率的出射光对应,第一预设功率大于第二预设功率。也就是说,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光具有不均匀的能量密度,凸起部2134位于能量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以将能量集中的位置包围在出气盖213内侧,并且增加该能量密度较大区域的出射光的传输距离,使能量耗散多,避免使用者或者待干燥物置于能量密度较大的区域而被高温灼烧;凹陷部2135可以位于能量密度相对较小的区域,以将能量较小的位置尽量位于出气盖213外侧,使得此区域的出射光能够直接照射头发等待干燥物而不会被高温灼烧,从而整体上表现为在出气盖213外部的能量密度较为均匀、平缓,也即辐射热量较为均匀、平缓,使用体验更优。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出气盖213上设有多个自入气口211向出气口212凸起的出气柱2131。每个出气柱2131都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流体流动路径21的第一出气孔2132,以使流体流动路径21中的出射气流可通过第一出气孔2132出射至外界。其中,第一出气孔2132形成在出气柱2131的侧壁上,且至少两个出气柱2131上的第一出气孔2132的朝向不相同。如此,能够引导出射气流沿不同方向进行射射,以增大出射气流能够覆盖的面积,同时还能够使出射气流更加柔和,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尤其是用户使用与该附件100连接的干燥设备200吹头发时,有利于提升头发的蓬松度。
88.例如,出气柱2131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多个出气柱2131可分为位于外侧的外出气柱,以及位于外出气柱的径向内侧的内出气柱,其中,外出气柱上具有两个第一出气孔2132,外出气柱上的两个第一出气孔2132设于外出气柱的侧壁且在出气盖213的径向上朝向内部,内出气柱上具有两个第一出气孔2132,内出气柱上的两个第一出气孔2132设于内出气柱的侧壁且在出气盖213的径向上朝向外部。这样,待干燥的头发可置于多个出气柱2131之间,从附件100出射的气流可以分别从径向的内侧和外侧吹向头发,加上出射光透射出气盖213射向头发,在风、光、热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对头发的干燥,且进过扩散的气流能够从不同方向吹向头发,可以使干燥后的头发呈现蓬松的效果,利于保持卷发的卷曲形状。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盖213上还可设有多个第二出气孔2133,每个第二出气孔2133贯通出气盖213,以连通外界和流体流动路径21,以使流体流动路径21中的至少部分出
射气流还可以通过第二出气孔2133出射至外界。如此,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出射气流可以从第一出气孔2132和第二出气孔2133出射,不仅能够增加能够由出气盖213出射的气流流量,提升干燥效率,而且可以使出射气流的出射方向更加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9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减小,也即出气口212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入气口211的横截面的面积,由此,流体流动路径21能够对进入其内的气流进行汇聚。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出射气流能够从较大的入气口211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后,由较小的出气口212出射至外界。由于出气口212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入气口211的横截面的面积,一方面能够调整出射气流的出射方向,即对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进行汇聚;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出射气流的流动速度(即流速)。如此气流调节部通过流体流动路径21调整出射气流的流速及出射方向。
91.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是逐渐减小的,如此能够使流体流动路径21更加平滑,对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进行汇聚的过程中,有利于使大部分出射气流平滑聚集至待干燥物体,从而可提升与该附件100连接的干燥设备200的干燥效率,而且利于降低风阻噪音,提升使用体验。
9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上设有辐射调节部10,其中辐射调节部10为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及导光单元15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上可以设有辐射调节部10,也可以是全部流体流动路径21上设有辐射调节部10。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且干燥设备200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进入附件100后,至少有部分出射光能够射到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的辐射调节部10上,此时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的辐射调节部10能够对射到其上的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式与上文中所述的调节方式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9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可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换言之,流体流动路径21的部分或者全部能够对出射光实现调整作用,以改变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如此,能够同时调节出射气流的参数及出射光的参数,并且相较于在流体流动路径21上额外设置辐射调节部10,能够减少元件数量,从而减小附件100的尺寸,减轻质量。
94.在一个示例中,至少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可构造为透光部,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进入附件100后,至少有部分出射光能够入射到透光部上,并从透光部中透过。如此,能够避免出现由于大量出射光不能正常出射至外界导致大量出射光的能量被附件100吸收而灼烧附件100的情况,从而延长附件100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使用附件100的安全性。
95.在另一个示例中,流体流动路径21的部分内表面可构造为反射单元12,例如流体流动路径21的部分内表面涂设反光涂层,出射光进入附件100后,部分出射光被反射单元12反射,改变了传输路径,一方面,可以避免附件100吸收大量出射光的能量而产生高温,防止使用者操作附件时被烫伤,另一方面,部分出射光被改变传输路径后,不会照射到待干燥物体,因而待干燥物体的温升可以被抑制,可以实现低温干燥,满足不耐热物体的干燥需求。
96.当然,流体流动路径21的至少部分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辐射调节部10中的一种或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上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求适应性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9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中,请参阅图5,气流调节部还可以包括附加路径22。附加
路径22与流体流动路径21连通,并用于将外界气流引入流体流动路径21,以调整出射气流的温度、湿度和成分中的至少一个。这样,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的出射气流的参数是基本相同的,在经过附件100的过程中,通过附加路径22将外界气流引入流体流动路径21,使得出射气流与引入的外界气流汇合,从附件100输出的气流即被调整,可以改变温度、湿度和成分等参数,使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气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其中,附加路径22对于出射气流的调整,可以是调整单一的参数,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复合的参数,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对此不再详述。
98.在一些实施例中,附加路径22包括附加入口和附加出口,附加入口与外界连通,附加出口与流体流动路径21连通,由此,外界的空气能够由附加入口进入附加路径22,在附加路径22内流动至附加出口,由附加出口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与出射气流汇合,汇合后的气流可由出气口212出射至外界。可以理解,汇合了外界空气的出射气流与干燥设备输出的出射气流在温度、湿度、成分等方面存在区别,即附加路22径能够调整出射气流的温度、湿度、成分等。
99.当然,附加路径22的设置不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是附加入口与流体流动路径21连通,附加出口为外界连通,由此,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气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附加入口进入附加路径22,在附加路径22内流动至附加出口后输出,另一部分持续在流体流动路径21中传输,从出气口212出射至待干燥物体。可以理解,输出至待干燥物体的是分离了一部分的出射气流,与未经分离的出射气流在温度、湿度、成分等方面存在区别,即附加路径22能够调整出射气流的温度、湿度、成分等。附加路径22对于出射气流的调整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100.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包括第一壳32及第二壳33,第一壳32收容在第二壳33内。第一壳32的内表面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第一壳32与第二壳33之间形成附加路径22,外界气流能够在附加路径22内流动,并在出气口位置与出射气流汇合,以调整出射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等。其中,第一壳32的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部分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或者,第一壳32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的至少部分内表面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辐射调节部10可以为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及导光单元15中的至少一种。
10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5、图6及图8,气流调节部还可以包括调节单元24,调节单元24用于加热和/或制冷流体流动路径21中的气流,以调整出射气流的温度和/或湿度。例如,调节单元24可以对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气流加热,使气流温度升高,气流中的水份被蒸发,气流的湿度降低;或者,调节单元24可以对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气流制冷,使气流温度降低;再或者,调节单元24可先对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气流先加热后制冷,先制冷后加热等等。
102.如此,能够使流动至待干燥物体的出射气流的温度和/或湿度,更加符合用户的期望,尤其是用户使用与该附件100连接的干燥设备200吹头发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调节单元24调整出射气流的温度和/或湿度,以使吹到头发和头皮的气流温度和/或湿度与体表温度和/或湿度相近,从而提升用户使用干燥设备200的舒适度。其中,调节单元24可以设置在流体流动路径21内;或者设于气流入口211;或者设于气流出口212,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10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5、图6及图8,气流调节部还可以包括成分发生器25,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微粒并向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气流添加所述微粒,以调整气流成分,使得出射到待干燥物体的气流具备成分发生器25生成的微粒。其中,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金属微粒子、离子、带电微粒子、带电微粒子液体、酸性成分微粒、碱性成分微粒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金属微粒子,并且生成的金属微粒子中含有金、银、铜及锌中的至少一种,如此能够使出射气流具有抗菌功效;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金属微粒子,并且生成的金属微粒子中含有含铂、锌、钛中的至少一种,如此能够使出射气流具有抗氧化作用;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负离子,如此出射气流中具有负离子,若采用该出射气流对头发进行干燥,能够提高头发护理效果;再例如,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酸性成分微粒,如此能够使出射气流具有杀菌清洁作用。再例如,成分发生器25用于生成碱性成分微粒,如此能够使出射气流具有清洁作用。成分发生器25可以设置在流体流动路径21内;或者设于气流入口211;或者设于气流出口212,在此不作限制。
104.请参阅图6及图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附件100中还可以包括气流引导件40。至少部分气流引导件40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且用于引导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气流。由此,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射气流可以在气流引导件40以及流体流动路径21的共同作用下流动,气流引导件40可以对气流的流速、流向进行辅助引导,使得出射到待干燥物体的气流的参数更加符合期待,且气流引导件40可以使气流的流动趋于平滑,利于控制风阻噪音,可以提升使用体验。
105.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引导件40包括引导壁41,引导壁41构造为大体锥形壁,且在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定向,引导壁41的顶点朝向出气口212。可以理解,出射气流在流体流动路径21中流动时,流动方向会被引导壁41改变,大体锥形且顶点朝向出气口212的引导壁41可以将气流引导为趋于汇聚,则从出气口212出射至待干燥物体的气流可以表现为较集中,这种情况下,配合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渐缩的流体流动路径21,可以实现气流的汇聚,满足待干燥物体局部高效干燥的需求,且引导壁41的引导可以使气流的流动平滑,可降低风阻噪音。
106.对于引导壁41而言,可以是气流引导件40的内壁,即气流可以在气流引导件40内部流动,也可以是气流引导件40的外壁,即气流在气流引导件40的外部流动,还可以是薄片状气流引导件40的内外壁,气流可以同时在气流引导件40的内侧和外侧流动。上述几种情况下,气流均可被气流引导件40的引导壁41引导,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107.可选地,引导壁41可以构造为塞子42,塞子42的外壁面形成引导壁41。塞子可以是大体锥形的实心体或空心体,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塞子42可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位置对应,出射气流进入附件后沿塞子42的外壁面流动,即气流被塞子42的外壁面形成的引导壁41引导。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且对于气流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调整塞子42的外壁面的形状实现调节,实现成本低廉。
108.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设备的气流出口2203(如图1所示)形成为环形气流出口2203,气流引导件40还可以包括引导面43,引导面43包围至少部分出射气流,以将至少部分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环形气流、层流应为广义理解,即气流的轮廓
的大体形状,环形气流通常为没有明显的长度和宽度区别,层流一般为轮廓为扁平状。环形气流出口2203可以是圆形出口,或者可以是具有内壁和外壁的环形出口。其中,引导面43可以包围一部分出射气流,例如位于中心的部分,或者,引导面43可以包围全部出射气流,使由引导面43包围的气流被引导面43转向,从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即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附件可以将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有利于提升干燥效果。
10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引导件40可以构造为中空的套筒44,套筒44用于包围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以使干燥设备200输出的出射气流能够进入套筒44。套筒44的相对的两个侧壁441之间的间距朝向出气口212减小,也即越靠近出气口212,套筒44的相对两个侧壁441之间的间距就越小。套筒44沿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定向,套筒44的朝向出气口212的一端为开口,以使进入套筒44内的出射气流能够由该开口出射入套筒44。其中,套筒44的相对的两个之间间距逐渐减小的侧壁411的内表面即构造为引导面43。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出射气流能够进入套筒44内,并沿套筒44的两个侧壁411的内表面之间流动,流动过程中,引导面43对气流起到约束控制作用,使出射气流由环形气流转向为层流,随后从套筒44的开口射出套筒44。可以理解,相比于呈环形的气流,层流的流速较大且气流较集中,可以加快待干燥物体局部位置的干燥速度,满足特殊的干燥需求。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44可以大体呈鸭嘴型,即在朝向出气口212的方向上,套筒44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减小,连接于该间距减小的两个侧壁之间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不变,由此,可利于降低风阻噪音。
111.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气流引导件可以是独立作用,亦可共同作用。例如,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塞子42可以收容在中空的套筒44内,以使引导壁41与引导面43相对。如此气流引导件40不仅能够将至少部分呈环形的出射气流转向为层流,还能够引导出射气流沿引导壁41流动。其中,塞子42和套筒44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塞子42和套筒44的具体结构大体相同,在此不作赘述。通过塞子42和套筒44的共同作用,可以从内侧和外侧同时约束气流,使得出射至待干燥物体的气流更符合期待,进一步满足干燥需求。
1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请参阅图7及图8,气流引导件40还可以包括格栅45。格栅45可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且格栅45具有多个过气口451,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至少部分气流流经多个过气口451。示例地,如图8所示,格栅45包括进气口452及多个过气口451。格栅45设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且进气口452与干燥设备200的气流出口2203相对设置,以使至少部分出射气流通过进气口452进入格栅45后,由多个过气口451流出格栅45。如此,能够通过格栅45改变至少部分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具体而言,出射气流流经格栅45,流动被格栅45阻碍,流速会降低,出射方向会被过气口452改变,且气流的参数改变由格栅45和流体流动路径21的共同作用,使得进过附件100后的气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
113.可选地,多个过气口451的朝向不完全相同,可以是多个过气口的朝向互不相同,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过气口的朝向相同,其中另一部分过气口的朝向不同。如此,能够使至少部分出射气流经过格栅45的过气口451后,由多个方向射出,使气流呈现出更明显的扩散效果,有利于提升干燥效果,尤其是吹头发时,有利于提升头发的蓬松度。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格栅45构造为中空的大体锥形,且在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
方向上定向,格栅45的顶点朝向出气口212,多个过气口451间隔设置于格栅45且每个过气口451贯通格栅4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一方面,由于格栅45构造为中空的大体锥形,且在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定向,格栅45的顶点朝向出气口212,如此能够引导流体流动路径21内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动;另一方面,由于格栅45上开设有多个过气口451,如此能够改变进入格栅45内的至少部分出射气流的传输路径。这样,经过附件100处理后,气流被降速且方向发散。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还包括连接桥46。连接桥46用于连接格栅45及与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的结构相连。其中,当流体流动路径21由附件100的附壳31内壁面形成时,格栅45通过连接桥46与附壳31连接,使得附壳31和格栅45形成一体,便于为干燥设备200配置流体流动路径21和格栅4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桥46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连接桥46在格栅45的周向上间隔分布,例如多个连接桥46在格栅45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如此有利于提升格栅45及与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的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可以提升附件的美观性。
116.请参阅图8,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是逐渐增大的,流体流动路径21的出气口212端设有出气盖213,且附件100内设有格栅45,出气盖213为曲面,且出气盖213的凸起部2134与格栅45对应。也即,与格栅45相对位置的出气盖213的表面,自入气口211向出气口212方向凸起以形成凸起部2134。如此能够增加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收容空间,有利于将格栅45收容在流体流动路径21内。
117.可以理解,格栅45配合上述实施例中渐扩的流体流动路径21,以及上述实施例中呈波浪形且透光的出气盖213,可以使气流扩散后射向待干燥物体,同时使出射光透过出气盖213后照射至待干燥物体,从而通过风、光、热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待干燥物体的高效干燥,并且能够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满足不同的干燥需求,提升使用体验。对于流体流动路径21以及出气盖2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理解上文的基础上根据需求适应性设置,在此不作赘述。
1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辐射调节部10可设置于气流调节部和气流引导件40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辐射调节部10设置于气流调节部上,或者,辐射调节部10设置于气流引导件40上,再或者,气流调节部和气流引导件40上都设置辐射调节部10。如此,可以通过气流调节部和气流引导件40中的至少一个同时调节出射气流及出射光。其中,辐射调节部10设置于气流调节部上的实现方式,与上文中所述的相同,在此不作赘述。当辐射调节部10设置于气流引导件40时,辐射调节部10可以设置在引导面43、引导壁41及格栅45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面43、引导壁41及格栅45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的构造为辐射调节部10,在此不作限制。
119.对于辐射调节部10与气流调节部的不同调节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适应性设置,这是在理解上文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的,本技术对于不同组合的实现方式和效果不做一一详述。
120.请参阅图1、图2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还可以包括附接部50,附接部50能够与干燥设备200连接,以将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其中,附件部50可以与辐射调节部10相连,并且附件部50与辐射调节部10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制。
121.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还可以与附件100中的辐射调节部10、气流调节部及气流引导件40中的至少一个结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可以设置于气流调节部的流体流动路径21的入气口211。
122.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可以与干燥设备200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随时连接或拆卸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便于根据干燥需求选择干燥设备200单独使用或配置附件使用。
123.其中,附接部50可以与干燥设备200通过磁吸、卡合、螺纹旋转中至少一种可拆卸连接。请结合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用于套设于干燥设备200的壳体210,干燥设备200上设有磁吸连接件(图未示),附接部50上设有磁吸件51,磁吸件51与磁吸连接件可磁吸连接,以将附件100安装于所述干燥设备200。
124.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用于与干燥设备200的风道220适配,附接部50上的磁性件51可与风道壁磁性相吸,例如风道220的内周壁,或者风道220的外周壁,再或者形成风道220的结构的端部等,以实现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的连接。当然,附接部50还可与干燥设备200的其他结构适配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综合考虑设置空间、成本、连接稳定性、牢固性等因素适应性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25.其中,磁吸连接部和磁吸件51中的其中一个为磁性材料件,另一个为磁铁。
12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磁吸件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在附件10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多个磁吸件51在附件10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如此有利于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的稳定连接。
127.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附接部50也可以与干燥设备200固定连接,例如附接部50与干燥设备200的壳体210固定连接,如此能够使二者的连接稳定牢固,避免脱落。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干燥设备200类似,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1及吸光单元11。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入气口211用于与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至少部分吸光单元11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吸光单元11用于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其中,吸光单元11与流体流动路径21进行热交换。
128.一方面,由于至少部分吸光单元11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并用于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如此能够免出射光的功率过高灼烧附件100或待干燥的物体;另一方面,由于吸光单元11能够与流体流动路径21进行热交换,如此能够对在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出射气流进行加热,以提高出射气流的温度,从而提升干燥设备200的干燥效率。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形成的至少部分出射气流及至少部分出射光均穿过附件100后出射至外界。在此过程中,至少部分吸光单元11设置于流体流动路径21;或至少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被构造为吸光单元11。如此吸光单元11能够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并且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随后通过热传导对在附件100中的出射气流进行加热,以提升出射气流的温度。特别地,此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减小。也即,附件100还能够对出射气流进行汇聚,有利于使大部分出射气流聚集至待干
燥物体上,从而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提升与该附件100连接的干燥设备200的干燥效率。
13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外壳包括第一壳32及第二壳33,第一壳32收容在第二壳33内。第一壳32的内表面形成流体流动路径21。第一壳32与第二壳33之间形成附加路径22,外界气流能够在附加路径22内流动,与流体流动路径21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流动流动路径内气流及吸光单元11的温度,从而避免出射气流及吸光单元11过热,另外,附加路径22还可以阻隔第一壳32和第二壳33之间的热量传递,减缓第二壳33的温升积累,就算第一壳32在出射光的作用下会出现温度较高的现象,使用者操作附件100时依然可以直接操作第二壳33,而不会感受到明显的高温,利于提升使用体验。
131.请参阅图7及图8,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干燥设备200类似,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1及透光单元。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入气口211用于与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透光单元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透光单元用于允许部分出射光透过,且透光单元用于吸收部分出射光以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
132.一方面,由于透光单元能够允许部分出射光透过,能够避免出现由于大量出射光不能够正常出射至外界,导致大量出射光的能量堆积在附件100内,从而延长附件100的使用寿命及提升用户使用附件100的安全性。
133.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形成的至少部分出射气流及至少部分出射光均穿过附件100后出射至外界。此时,至少部分透光单元设置于流体流动路径21;或至少部分流体流动路径21的构造为透光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增大。也即,附件100还能够对出射气流进行扩散,以增大出射气流能够覆盖的面积,同时还能够使出射气流更加柔和,增加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134.请参阅图9,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200相同,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气流调节部及辐射调节部10。气流调节部用于调整出射气流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其中,气流参数包括气流的风量、风速、出射方向,风场面积中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辐射调节部10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辐射调节部10用于通过反射、折射、吸收、衍射、导光、色散中的至少一种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和/或传输路径。如此能够在调节出射气流至少一个气流参数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改变至少部分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和/或传输路径,以避免出现由于大量出射光不能够正常出射至外界,导致大量出射光的能量堆积在附件100内灼烧附件100,从而使用附件100的安全性。
135.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包括气流调节柱60,气流调节柱60的横截面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气流调节柱60的外周面构造为气流调节部。在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气流调节柱60与风道220的气流出口2203对应设置,以使从风道220出射的至少部分出射气流能够沿气流调节柱60的外周面(即气流调节部)出射,从而调节其的至少一个气流参数。
13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干燥设备200形成的至
少部分出射气流及至少部分出射光均经过附件100后出射至外界。此时,至少部分辐射调节部10(如图3所示)设置于气流调节部,如此能够同时对至少部分出射气流及至少部分出射光进行调节。其中,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色散单元16中的至少一种。
13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附件100还可以包括附壳31及连接柱70。附壳31用于与干燥设备200连接,连接柱70用于连接附壳31与气流调节柱60,以使在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气流调节柱60能够与风道220的气流出口2203对应。连接柱70的第一面朝向气流出口2203,至少部分连接柱70的第一面设有辐射调节部10。其中,辐射调节部10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吸光单元11、反射单元12、折射单元13、衍射单元14、导光单元15、色散单元16中的至少一种。
138.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200相同,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吸光单元11。至少部分吸光单元11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用于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使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小于,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的百分之二十。例如,干燥设备2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为200w,在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假设所有出射光均能够进入附件100,并穿过附件100后出射至外界。则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的为200w,在经过附件100中的吸光单元11对至少部分出射光进行吸收后,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小于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的百分之二十,即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小于40w。如此能够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通过附件降低出射光的功率,满足不同需求。
139.请参阅图7及图8,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200相同,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1及吸光单元11。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增大,入气口211用于与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至少部分透光单元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透光单元用于允许部分出射光透过,以使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与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例如,干燥设备2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为0.06w/〖mm〗^2,在附件100配置于干燥设备200的情况下,假设所有出射光均能够进入附件100的流体流动路径21内,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也为0.06w/〖mm〗^2。也即从附件1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与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大致相同。
140.请参阅图6,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200相同,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1及反射单元12。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如图2所示)和出气口212(如图2所示),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减小,入气口211用于与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至少部分反射单元12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反射单元12用于对射到所述反射单元12上的所述出射光进行反
射,以使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大于进入所述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干燥设备2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为0.06w/〖mm〗^2,在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假设所有出射光均能够进入附件100的流体流动路径21内,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出射光在经由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反射单元12的反射后,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为0.12w/〖mm〗^2。也即从附件1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大于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通过附件增大照射到待干燥物体上的功率密度,满足不同干燥需求。
141.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干燥设备200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200相同,在此不在赘述。附件100包括流体流动路径21及吸光单元11。流体流动路径21具有入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在从入气口211到出气口212的方向上,流体流动路径21的横截面减小,入气口211用于与气流出口2203连通,至少部分出射气流流经流体流动路径21并从出气口212射出。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进入流体流动路径21,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至少部分吸光单元11位于流体流动路径21内,所述吸光单元11用于吸收至少部分出射光,以使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小于进入所述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干燥设备2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为0.06w/〖mm〗^2,在附件100与干燥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假设所有出射光均能够进入附件100的流体流动路径21内,并在流体流动路径21的引导下出射至外界,出射光在经由流体流动路径21内的吸光单元11的吸收后,从附件100射出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也为0.014w/〖mm〗^2。也即从附件100出射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小于进入附件100的出射光的功率密度。可以理解,配置附件100后的干燥设备200在不改变运行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出射光的功率密度,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142.需要强调的是,上文对于干燥设备200的功率以及功率密度的描述,仅为示例性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的功率(即辐射源的输出功率)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示例。干燥设备200的辐射源240的辐射功率至少为5w,例如可以是5w、10w、50w、75w、80w、100w、120w等,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143.请参阅图10,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干燥组件1000。干燥组件1000包括干燥设备200和附件100。其中,干燥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气流产生元件230及辐射源240。壳体210内部设有风道220,风道220具有气流入口2201和气流出口2203;气流产生元件230设置在壳体210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2203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辐射源240设置于壳体210并产生辐射,且将辐射从出光部260导向壳体210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附件100可以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附件100,至少部分附件100位于出射光的光路上。如此,干燥设备200发射的至少部分出射光能够进入附件100中,并且附件100中的辐射调节部10能够对至少部分出射光的至少一个参数进行调整,以避免附件100严重阻碍红外光的正常发射,从而在实现对物体的正常干燥的同时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144.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干燥设备200具有安装部。安装部与附件100的附接部50适配,以通过安装部与附接部50连接干燥设备200和附件100。
145.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干燥设备200,该干燥设备200与附件可适配,其中,附件为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附件100。干燥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气流产生元件230及辐射源240,壳体210内部设有风道220,风道220具有气流入口2201和气流出口
2203,气流产生元件230设置在壳体210内并用于产生气流,且将气流从气流出口2203射出以形成出射气流,辐射源240设置于壳体210并产生辐射,且将辐射从出光部260导向壳体210的外部以形成出射光。其中,出射光可以经过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附件100调整。
146.可以理解,干燥组件1000通过在干燥设备200的出射光的光路上设置附件100,可以在不改变干燥设备200的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调整辐射参数,而且,相同的干燥设备200配置不同的附件100后辐射参数的调整结果可以不同,当然,还可以结合上文描述的气流调节部实现对出射气流的参数的调整,使得出射光和出射气流满足不同需求。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适应性设置。
14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4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