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1122发布日期:2022-07-13 00:1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紫外线是阳光中频率为750thz-30p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400nm-10nm的光线,可以分为uva(紫外线a,波长400nm~320nm,低频长波)、uvb(波长320nm~280nm,中频中波)、uvc(波长280nm~100nm,高频短波)、euv(100nm~10nm,超高频)4种,其中,uva射线会导致晒黑,紫外线 b (uvb) 波长较短,能灼伤皮肤,uvc则一般会被臭氧层阻隔。ir是红外线(infrared),可造成晒红、微血管扩张、皮肤炎,并促进紫外线的致癌性,紫外线照射会让皮肤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使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质层,造成黑色斑点,紫外线可以说是造成皮肤皱纹、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凶,但紫外线波长在240~280nm范围内最具杀破坏细菌病毒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尤其在波长为253.7时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最强,现有技术领域内,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风机工作效率较低,净化范围较小,对整间空间净化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风机工作效率较低,净化范围较小,对整间空间净化速度较慢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agv移动车;保护外壳,设置在所述agv移动车的顶端;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的前侧,所述控制器和agv移动车电性连接;杀菌机构,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顶端;自吸循环净化机构,安装在所述agv移动车的内侧底端。
5.优选的,所述杀菌机构包括:固定架、安装座、导轨、限位滑块、丝杠螺母板、第一电机、丝杠、十字折叠架和基座板;固定架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agv移动车的内腔顶端;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设置在固定架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导轨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固定架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滑块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限位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限位滑块分别套接在两组导轨的外壁;丝杠螺母板设置在左右两组导轨的内侧;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丝杠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丝杠和丝杠螺母板螺接;所述十字折叠架的数量为两个,两
个所述十字折叠架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右两组限位滑块内侧和左右两个安装座内侧;所述基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基座板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十字折叠架的外侧;其中,左右两个所述基座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方向调节组件。
6.优选的,所述方向调节组件包括:电动旋转盘、安装板、固定座、转动座、排风机和电动伸缩杆;电动旋转盘内嵌在所述基座板的外侧中部,所述电动旋转盘和控制器电性连接;安装板设置在电动旋转盘的转动端;所述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座;所述转动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座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座的内侧;排风机设置在两组转动座的外侧,所述排风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外侧中部前后两侧,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排风机的内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自吸循环净化机构包括:蜗轮风机、双端电机、风道、喷雾消毒组件、紫外线杀菌组件、存储罐、泵体、连接阀管和电磁分流器;所述蜗轮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轮风机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的内侧左右两侧开口处;双端电机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且位于左右两个蜗轮风机的内侧,所述双端电机的两侧输出端分别与左右两侧蜗轮风机的蜗轮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双端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风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风道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蜗轮风机的排风口处;喷雾消毒组件设置在左右两个所述风道的内侧;紫外线杀菌组件设置在所述喷雾消毒组件的上方;存储罐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的内腔且位于喷雾消毒组件的后侧;泵体设置在所述存储罐的顶端,所述泵体的进水口延伸进存储罐的内腔,所述泵体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阀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阀管一端分别设置在泵体的两侧排水口处;电磁分流器设置在所述紫外线杀菌组件的上方,所述电磁分流器的两侧出气口通过导管分别与左右两个排风机进气口连接。
8.优选的,所述喷雾消毒组件包括:喷雾消毒组件壳体、过滤网、第一风扇、通孔和喷淋管;喷雾消毒组件壳体安装在左右两个所述风道的内侧;过滤网设置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顶端中心位置开口处;第一风扇设置在所述喷雾消毒组件壳体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第一风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左右两侧并与喷雾消毒组件壳体的内腔相通,左右两个所述风道内侧分别与左右两个通孔的内腔相通;所述喷淋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喷淋管分别设置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的内腔且位于左右两个通孔的内侧上方,左右两个所述喷淋管的后端延伸出喷雾消毒组件壳体的外侧并与左右两个连接阀管的另一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紫外线杀菌组件包括: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风管、通气孔、加热器、第二风扇、第三风扇和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安装在所述喷雾消毒组件壳体的顶端,所述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的内腔底端与外部相通;风管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的内侧中部,所述风管的内腔上方与电磁分流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四组,每组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四组所述通气孔分别开设在风管的侧面四壁;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风管的内腔,所述加热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风管的内腔顶端,所述第二风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风扇的数量为四组,每组所述第三风扇的数量为两个,四组所述第三风扇分别设置在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的内腔顶端外侧四边,所述第三风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数量为四组,每组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数量为两个,四组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风管的外侧四
壁,所述紫外线杀菌灯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风管的内侧底端与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的内腔下方沿周向预留空隙。
11.优选的,所述通气孔的内壁采用反光材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1、通过双端电机驱动蜗轮风机内部涡扇转动,以使蜗轮风机将外部空气吸入并由对应位置上风道排入至喷雾消毒组件壳体内,泵体将存储罐内部预存储的消毒液由连接阀管泵入至左右两侧喷淋管内,并由喷淋管雾化后喷出以对喷雾消毒组件壳体内部空气进行消毒,第一风扇将喷雾消毒组件壳体内部空气经由过滤网过滤下穿过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内腔底端空隙进入至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内,紫外线杀菌灯对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内部空气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后空气由通气孔进入至风管内,加热器对风管内部空气进行加热,第二风扇将风管内部加热后的净化空气排入至电磁分流器内,电磁分流器对净化热空气分流排入至左右两侧排风机内;2、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丝杠转动,进而使丝杠螺母板在丝杠旋转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使丝杠螺母板驱动限位滑块在导轨的限位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使限位滑块驱动十字折叠架内侧顶端向下移动,以使十字折叠架底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上转动,进而使十字折叠架夹角变小同时向内侧折叠以推动基座板向外侧移动,电动旋转盘驱动安装板由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方向,电动伸缩杆伸长推动排风机在转动座配合下,以转动座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前侧转动至于安装板垂直状态,排风机将内部净化后热空气排出,净化后热空气在气压作用下先填充空间顶部并使未净化空气聚集在空间下方被蜗轮风机吸入完成循环,以加快装置净化速度;从而可提高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杀菌设备的自吸循环速度,进而增加消毒杀菌工作效率,使空间内部快速净化,并且可根据需要调整净化范围和方向,提高消毒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杀菌机构爆炸图;图3为图1的自吸循环净化机构爆炸图;图4为图3的喷雾消毒组件爆炸图;图5为图3的紫外线杀菌组件爆炸图。
14.图中:1、agv移动车,2、保护外壳,3、控制器,4、杀菌机构,41、固定架,42、安装座,43、导轨,44、限位滑块,45、丝杠螺母板,46、第一电机,47、丝杠,48、十字折叠架,49、基座板,410、电动旋转盘,411、安装板,412、固定座,413、转动座,414、排风机,415、电动伸缩杆,5、自吸循环净化机构,51、蜗轮风机,52、双端电机,53、风道,54、存储罐,55、泵体,56、连接阀管,57、电磁分流器,6、喷雾消毒组件,61、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2、过滤网,63、第一风扇,64、通孔,65、喷淋管,7、紫外线杀菌组件,71、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2、风管,73、通气孔,74、加热器,75、第二风扇,76、第三风扇,77、紫外线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吸的可形成循环回路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agv移动车1、保护外壳2、控制器3、杀菌机构4和自吸循环净化机构5,agv移动车1可由控制器3控制驱动装置进行移动;保护外壳2设置在agv移动车1的顶端;控制器3设置在保护外壳2的前侧,控制器3和agv移动车1电性连接,控制器3内部设置有预制程序;杀菌机构4设置在保护外壳2的内侧顶端;自吸循环净化机构5安装在agv移动车1的内侧底端。
1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杀菌机构4包括:固定架41、安装座42、导轨43、限位滑块44、丝杠螺母板45、第一电机46、丝杠47、十字折叠架48和基座板49;固定架41沿上下方向设置在agv移动车1的内腔顶端;安装座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座42分别设置在固定架4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导轨43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导轨43的数量为两个,两组导轨43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固定架41的内腔左右两侧;限位滑块44的数量为两组,每组限位滑块44的数量为两个,两组限位滑块44分别套接在两组导轨43的外壁,限位滑块44可在导轨43外侧上下移动;丝杠螺母板45设置在左右两组导轨43的内侧;第一电机46设置在固定架4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第一电机46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agv移动车1可由控制器3控制驱动丝杠47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丝杠47螺钉连接在第一电机46的输出端,丝杠47和丝杠螺母板45螺接;十字折叠架4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十字折叠架48内侧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右两组限位滑块44内侧和左右两个安装座42内侧,十字折叠架48自身可夹角变小向内侧折叠则推动基座板49向外侧移动,十字折叠架48自身可夹角变大向内侧折叠则推动基座板49向内侧移动;基座板4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基座板49分别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十字折叠架48的外侧;其中,左右两个基座板49的外侧均设置有方向调节组件,方向调节组件包括:电动旋转盘410、安装板411、固定座412、转动座413、排风机414和电动伸缩杆415;电动旋转盘410内嵌在基座板49的外侧中部,电动旋转盘410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电动旋转盘410可由控制器3控制驱动安装板411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安装板411设置在电动旋转盘410的转动端;安装板411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座412;转动座4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座413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座412的内侧;排风机414设置在两组转动座413的外侧,排风机414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排风机414可由控制器3控制将内部净化后热空气排出;电动伸缩杆4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动伸缩杆415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板411的外侧中部前后两侧,两个电动伸缩杆415的另一端分别与排风机414的内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电动伸缩杆415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415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415可由控制器3控制伸长缩短,电动伸缩杆415自身伸长缩短过程中可以与安装板411外侧转动连接处为顶点转动。
1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自吸循环净化机构5包括:蜗轮风机51、双端电机52、风道53、喷雾消毒组件6、紫外线杀菌组件7、存储罐54、泵体55、连接阀管56和电磁分流器57;蜗轮风机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蜗轮风机51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2的内侧左右两侧开口
处;双端电机52设置在保护外壳2的内腔且位于左右两个蜗轮风机51的内侧,双端电机52的两侧输出端分别与左右两侧蜗轮风机51的蜗轮轴心固定连接,双端电机52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双端电机52可由控制器3驱动蜗轮风机51内部涡扇转动;风道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道53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蜗轮风机51的排风口处;喷雾消毒组件6设置在左右两个风道53的内侧;紫外线杀菌组件7设置在喷雾消毒组件6的上方;存储罐54设置在保护外壳2的内腔且位于喷雾消毒组件6的后侧;泵体55设置在存储罐54的顶端,泵体55的进水口延伸进存储罐54的内腔,泵体55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泵体55可由控制器3控制将存储罐54内部预存储的消毒液由连接阀管56泵入至左右两侧喷淋管65内;连接阀管5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阀管56一端分别设置在泵体55的两侧排水口处;电磁分流器57设置在紫外线杀菌组件7的上方,电磁分流器57的两侧出气口通过导管分别与左右两个排风机414进气口连接,电磁分流器57可由控制器3控制对净化热空气分流排入至左右两侧排风机414内。
1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喷雾消毒组件6包括: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过滤网62、第一风扇63、通孔64和喷淋管65;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安装在左右两个风道53的内侧;过滤网62设置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顶端中心位置开口处;第一风扇63设置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第一风扇63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一风扇63可由控制器3控制将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内部空气经由过滤网62过滤下穿过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腔底端空隙进入至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通孔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孔64分别开设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左右两侧并与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的内腔相通,左右两个风道53内侧分别与左右两个通孔64的内腔相通;喷淋管6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喷淋管65分别设置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的内腔且位于左右两个通孔64的内侧上方,左右两个喷淋管65的后端延伸出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的外侧并与左右两个连接阀管56的另一端连接。
2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紫外线杀菌组件7包括: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风管72、通气孔73、加热器74、第二风扇75、第三风扇76和紫外线杀菌灯77;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安装在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的顶端,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的内腔底端与外部相通;风管72沿上下方向设置在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的内侧中部,风管72的内腔上方与电磁分流器57的进气口连接;通气孔73的数量为四组,每组通气孔73的数量为若干个,四组通气孔73分别开设在风管72的侧面四壁;加热器74设置在风管72的内腔,加热器74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加热器74可由控制器3控制对风管72内部空气进行加热;第二风扇75设置在风管72的内腔顶端,第二风扇75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二风扇75可由控制器3控制将风管72内部加热后的净化空气排入至电磁分流器57内;第三风扇76的数量为四组,每组第三风扇76的数量为两个,四组第三风扇76分别设置在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的内腔顶端外侧四边,第三风扇76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第三风扇76可由控制器3控制向下方吹动与第一风扇63向上风力形成对流增加空气在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部驻停时间;紫外线杀菌灯77的数量为四组,每组紫外线杀菌灯77的数量为两个,四组紫外线杀菌灯77分别沿上下方向设置在风管72的外侧四壁,紫外线杀菌灯77和控制器3电性连接,紫外线杀菌灯77可由控制器3控制对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部空气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
2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风管72的内侧底端与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的内腔下方沿周向预留空隙。
2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通气孔73的内壁采用反光材质。
23.通过本领域人员,可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外部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具体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相适配的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以满足对所有电器件的控制需求,其具体连接方式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不再进行说明,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24.步骤1:使用时,工作人员控制保护外壳2使agv移动车1移动至指定消毒空间内,并使保护外壳2内部预制程序控制双端电机52、泵体55、第一风扇63、第三风扇76、紫外线杀菌灯77、加热器74和第二风扇75启动,双端电机52驱动蜗轮风机51内部涡扇转动,以使蜗轮风机51将外部空气吸入并由对应位置上风道53排入至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内,泵体55将存储罐54内部预存储的消毒液由连接阀管56泵入至左右两侧喷淋管65内,并由喷淋管65雾化后喷出以对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内部空气进行消毒,第一风扇63将喷雾消毒组件壳体61内部空气经由过滤网62过滤下穿过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腔底端空隙进入至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第三风扇76向下方吹动与第一风扇63向上风力形成对流增加空气在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部驻停时间,使紫外线杀菌灯77对紫外线杀菌组件壳体71内部空气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后空气由通气孔73进入至风管72内,加热器74对风管72内部空气进行加热,第二风扇75将风管72内部加热后的净化空气排入至电磁分流器57内,电磁分流器57对净化热空气分流排入至左右两侧排风机414内;步骤2:保护外壳2内部预制程序控制第一电机46、电动旋转盘410、电动伸缩杆415和排风机414启动,第一电机46驱动丝杠47转动,进而使丝杠螺母板45在丝杠47旋转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使丝杠螺母板45驱动限位滑块44在导轨43的限位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使限位滑块44驱动十字折叠架48内侧顶端向下移动,以使十字折叠架48底端与安装座42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上转动,进而使十字折叠架48夹角变小同时向内侧折叠以推动基座板49向外侧移动,电动旋转盘410驱动安装板411由竖直状态转动至水平方向,电动伸缩杆415伸长推动排风机414在转动座413配合下,以转动座413与固定座412转动连接处为顶点向前侧转动至于安装板411垂直状态,排风机414将内部净化后热空气排出,净化后热空气在气压作用下先填充空间顶部并使未净化空气聚集在空间下方被蜗轮风机51吸入完成循环,以加快装置净化速度;从而可提高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杀菌设备的自吸循环速度,进而增加消毒杀菌工作效率,使空间内部快速净化,并且可根据需要调整净化范围和方向,提高消毒杀菌效果。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