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97701发布日期:2022-10-01 06:2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热泵型空调内机都有电辅热装置,这种电辅热装置本质是将电能转变成热能的一种电阻加热的导体,有较高的电阻率,因电流经过发热,从而实现加热作用。同时为了保证效果,电加热的导体周围设置有散热片,加强导体的散热作用。
3.一般电辅热装置都是设置在室内机蒸发器附近,比如挂机空调室内机的电辅热装置一般安装在蒸发器与贯流风扇之间。当空调运行制冷时,室内空气通过空调内机进风口,经过蒸发器换热后,成为冷风,一部分冷风会经过电辅热装置后随着贯流风扇从出风口吹出。因此空调制冷时,电辅热装置温度会快速降低。同时由于空调制冷,在蒸发器翅片上会有很多冷凝水凝结,当空调结束制冷关机后,在实际测试中,风道内部空气中的湿度会达到90%以上。因此电辅热装置在空调关机后,会在表面产生凝结水。
4.根据实际实验验证,空调在制冷的时候,由于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不均衡,同时内部湿度在90%以上,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电辅热装置不断的产生凝结水,累积一段时间后就会直接滴落。此外,可能出现空调风速较高时,电辅热装置上的冷凝水直接被吹出来,滴落到室内,影响用户空调使用体验。同时电辅热装置上长期有冷凝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电辅热装置金属件氧化、锈蚀,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容易导致电辅热装置处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形成霉变,导致空调吹出来的风有霉味。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内电辅热装置容易产生凝露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判断电辅热装置的表面温度差值大小,判定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并通过开启电辅热装置的副加热体进行加热防止凝露产生。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包括主加热体和至少一个可单独加热的副加热体,所述主加热体的功率大于各个副加热体的功率之和;所述电辅热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获取电辅热装置表面在各个方向上的温度;判断电辅热装置上的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当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温度差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开启所述电辅热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副加热体进行加热;当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温度差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不存在凝露风险,空调继续运行。
7.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温度值为1℃。
8.进一步地,所述主加热体的功率大于电加热装置总功率的80%;各个副加热体的功率之和小于电加热装置总功率的20%。
9.进一步地,所述电辅热装置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以获取电辅热装置在前后方向上的温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电辅热装置包括:主加热体;两个副加热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加热体的前后两侧,两个副加热体能够分别单独加热;两组散热片,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个副加热体的外侧。
11.进一步地,在
ꢀ“
当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控制所述电辅热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副加热体加热”的步骤中,具体包括:当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控制所述电辅热装置只开启最小温度对应一侧的副加热体进行加热。
12.进一步地,两个副加热体的高度与所述主加热体的高度相等,水平设置于所述主加热体的前后两侧。
13.进一步地,两个副加热体的高度小于所述主加热体的高度,所述主加热体的上部和/或下部与所述散热片接触。
14.进一步地,所述电辅热装置包括:主加热体;副加热体,设置于所述主加热体的下侧;两组散热片,沿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加热体和副加热体的前后两侧。
15.进一步地,所述主加热体和副加热体之间间隔设置或设置有绝缘部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上述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通过温度差判断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当存在凝露风险时,可以仅开启功率较小的副加热体进行加热,而不是整个电辅热装置直接开启,因此不会出现电辅热装置整体在制冷低温环境下直接开启,电辅热装置速冷速热、冷热极其不均的问题,以及该情况导致电辅热装置的加热体处出现断裂的问题。
17.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空调内部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一中电辅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一中电辅热装置的侧向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一中电辅热装置及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一中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二中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三中电辅热装置的侧向截面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四中电辅热装置的侧向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蒸发器100;贯流风扇200;电辅热装置300;主加热体310;副加热体320;散热片330;温度传感器40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3.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4.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空调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蒸发器100、贯流风扇200、电辅热装300等。
25.如图2和图3,电辅热装置300包括主加热体310和至少一个可单独加热的副加热体320。其中,主加热体310的功率大于各个副加热体320的功率之和。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主加热体310的功率大于电加热装置总功率的80%;各个副加热体320的功率之和小于电加热装置总功率的20%。如图4,电辅热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400,用于检测电辅热装置在各个方向上的温度。
26.防凝露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00,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获取电辅
热装置表面在各个方向上的温度;s200,判断电辅热装置上的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温度差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当最大温度tmax和最小温度tmin的温度差

t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控制电辅热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副加热体进行加热,使电辅热装置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避免出现凝露问题;当最大温度和最小温度的温度差

t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不存在凝露风险,空调继续运行当前模式。
27.在步骤s200中,当

t≥预设温度值,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时,可周期性单独开启一个或多个副加热体进行加热,使电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因而不会出现凝露问题。
28.空调在制冷时,风道内部空气中的湿度会达到90%以上,而电辅热装置在内部风道中可能会因为蒸发器分流不均匀而出现周围温度场不均匀的情况,即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存在偏差,电辅热装置会不断产生凝露。根据实际实验验证,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差大于1℃时,会因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出现凝露问题。因此,步骤s200中的预设温度值为1℃。即:当

t>1℃时,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当

t=1℃时,处于临界值时,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或不存在凝露风险;当

t<1℃时,电辅热装置不存在凝露风险。因此本发明中,设定当

t≥1℃时,可以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执行防凝露操作。当

t<1℃时,可以判定电辅热装置不存在凝露风险,不执行防凝露操作。
29.上述的空调电辅热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场,通过温度差判断是否存在凝露风险;当存在凝露风险时,可以仅开启功率较小的副加热体进行加热,而不是整个电辅热装置直接开启,因此不会出现电辅热装置整体在制冷低温环境下直接开启,电辅热装置速冷速热、冷热极其不均的问题,以及该情况导致电辅热装置的加热体处出现断裂的问题。
30.在本实施例中,电辅热装置可在其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以获取电辅热装置前侧的温度t1和后侧的温度t2。
31.当

t=|t1-t2|≥1℃时,可以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执行防凝露操作。
32.当

t=|t1-t2|<1℃时,可以判定电辅热装置不存在凝露风险,不执行防凝露操作。
33.参见图2和图3,本发明的电辅热装置300结构具体包括主加热体310、两个副加热体320和两组散热片330。
34.主加热体310,其功率较大,用于进行空调制热时辅助加热。
35.两个副加热体320,分别设置于主加热体310的前后两侧,两个副加热体320能够分别单独加热。其中,两个副加热体320的高度与主加热体310的高度相等,水平设置于主加热体310的前后两侧。
36.两组散热片330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个副加热体320的外侧。
37.主加热体310和副加热体320之间间隔设置或设置有绝缘部件,以使主加热体310和副加热体320之间保持绝缘。
38.在空调制热时,副加热体320结合主加热体310,可根据蒸发器的温度,进行多级调控。如,电辅热装置300可以设置全部开启,或者仅开启主加热体310,或者仅开启主加热体310和一个副加热体320,或仅开启两个副加热体320等不同方式,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在空调制冷时,副加热体320可单独开启一个或两个,防止电辅热装置300凝露。
39.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电辅热装置300结构具体包括主加热体310、两个副加热体320和两组散热片330。
40.两个副加热体320分别设置于主加热体310的前后两侧,两个副加热体320能够分别单独加热。其中,两个副加热体320的高度与主加热体310的高度相等,水平设置于主加热体310的前后两侧。
41.两组散热片330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个副加热体320的外侧。
42.电辅热装置30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0,以获取电辅热装置300前侧的温度t1和后侧的温度t2。
43.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除凝露方法的步骤包括:s100’,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获取电辅热装置表面前侧的温度t1和后侧的温度t2;s200’,判断

t=|t1-t2|是否大于预设温度值;当

t≥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存在凝露风险,确定t1和t2的大小,确定两者最小温度tmin,控制电辅热装置只开启最小温度tmin对应一侧的副加热体进行加热,使该侧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即可避免出现凝露问题。
44.当

t<预设温度值时,判定电辅热装置不存在凝露风险,空调继续运行。
45.上述步骤s200’中,预设温度值为1℃。空调在制冷时,风道内部空气中的湿度会达到90%以上,而电辅热装置在内部风道中可能会因为蒸发器分流不均匀而出现周围温度场不均匀的情况,即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存在偏差,电辅热装置会不断产生凝露。根据实际实验验证,电辅热装置周围的温度差大于1℃时,会因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出现凝露问题。因此,步骤s200中的预设温度值为1℃。
46.在本实施例的除凝露方法中,可以针对性地加热电辅热装置的低温侧,使该侧温度升高,通过加热一侧,使其前后的温度差小于预设温度值,防止凝露产生。
47.本实施例中,主加热体的功率大于电加热装置总功率的80%、两个副加热体的功率之和小于电加热装置总功率的20%。两个副加热体的功率可以相等或不等。
48.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的电辅热装置300参见图7,电辅热装置300包括主加热体310、两个副加热体320和两组散热片330。两个副加热体320分别设置于主加热体310的前后两侧,两个副加热体320能够分别单独加热。两组散热片330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于两个副加热体320的外侧。
49.其中,两个副加热体320的高度小于主加热体310的高度,主加热体310的上部或下部与散热片330接触。副加热体320的高度为主加热体310高度的80%以下。副加热体320的底部或顶部与主加热体310的底部或顶部平齐。
50.本实施例的电辅热装置300,通过缩短副加热体320的高度,增加了中间主加热体
310与散热片330的直接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主加热体310的加热和散热效率。
51.进一步地,副加热体320的底部与主加热体310的底部平齐。由于电辅热装置300上出现凝结水时,因重力、风向等综合作用,冷凝水集中在电辅热装置300的下部,因此两侧副加热体320与散热片330的接触面积集中在下部位置,可以有效的使电辅热装置300上出现的冷凝水蒸发,避免出现冷凝水集聚的问题。
52.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的电辅热装置300的结构参见图8,电辅热装置300包括主加热体310、一个副加热体320和两组散热片330。
53.主加热体310,其功率较大,用于进行空调制热时辅助加热。
54.副加热体320,设置于所述主加热体310的下侧,副加热体320能够分别单独加热。
55.两组散热片330沿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加热体310和副加热体320的前后两侧。
56.主加热体310和副加热体320之间间隔设置或设置有绝缘部件(未示出),以使主加热体310和副加热体320之间保持绝缘。
57.在空调制热时,副加热体320结合主加热体310,可根据蒸发器的温度,进行多级调控。如,电辅热装置300可以设置全部开启,或者仅开启主加热体310,或者仅开启副加热体320,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在空调制冷时,副加热体320可单独开启,防止电辅热装置300凝露。
58.本实施例的电辅热装置300,位于上部的中间主加热体310与散热片330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主加热体310的加热和散热效率。同时,由于电辅热装置300上出现凝结水时,因重力、风向等综合作用,冷凝水集中在电辅热装置300的下部,因此位于下部的副加热体320,可以有效的使电辅热装置300上出现的冷凝水蒸发,避免出现冷凝水集聚的问题。
5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