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1650发布日期:2022-09-14 11:1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内、外机集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当移动式空调器以制冷模式工作时,其空气调节原理为:室内侧部分100’通过室内侧进风口1011’从室内环境中吸入高温空气,经过与蒸发器换热后通过室内侧进出风口1012’送出低温气体对区域a进行空气调节,人员在该区域的体验较为舒适,该区域一般较小,且多为开放的空间区域;同时,室外侧部分200’通过室外侧进风口2011’从区域b吸入低温空气,经过与冷凝器换热后成为高温空气,高温空气通过风管500’排出到室外,从而完成把室内环境中热能转移到室外,起到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效果。
3.但是,上述的移动式空调器存在如下问题:
4.(1)当移动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室外机可在整体式和分体式之间切换时,一种是将室内机和室外机仅贴靠在一起连接,其占用空间较多;另一种是将室外机安装在室内机上的容纳空间内,由于室外机的重量较大,需要将室外机搬起才能够放入容纳空间,且需要采用多个固定连接件将室外机固定,拆装耗时耗力,不便于用户使用。
5.(2)移动式空调器是一种整体式空调,其主要噪声源内风机、外风机和压缩机均位于室内,离用户较近,噪声较高,大大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6.(3)室外侧部分的进风来自空调器周围的空气,一方面,其来源包括了被送风的区域a,所拥有的热能是有用热能,当被室外侧部分吸入并排出到室外时,导致了对热能的浪费,不够节能;另一方面,由于风管的排风风量为q1,排风时会使室内的空气压力降低,室内容易通过门窗缝隙或周围吸入补充高温空气,形成回风风量为q2的热回流,当室内压力平衡时,q1=q2,这部分回风增加了室内的热负荷,导致了空调器的性能变差且不够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占用空间较多或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一个包括用于安装内部零部件的安装空间和位于安装空间的至少部分的下方的容纳空间;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另一个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其中,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限位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9.进一步地,室内机包括容纳空间,室外机通过容纳空间的开口部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的开口部与后侧面沿平行于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相对设置,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底面和室外机的下侧面中的一个上,第一凸起部与容纳空间的后侧面间隔设置;第一凹陷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底面和室外机的下侧面中的另一个上,以用于与第一凸起部插接配合;其中,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
的远离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围成第一避让槽,第一凹陷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避让槽插接配合的第三凸起部。
10.进一步地,第二凸起部的靠近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和/或第二凸起部的远离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二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1.进一步地,第一侧面与第二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1;第二侧面与第二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2;其中,0《θ1《θ2《arctan[(0.8-μ)/(1+0.8μ)]。
[0012]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上还设置有第四凸起部,第四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凸起部的远离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其中,第四凸起部的上表面与第二凸起部的上表面齐平。
[0013]
进一步地,第四凸起部的靠近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与第四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3>arctan[(0.8-μ)/(1+0.8μ)]。
[0014]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为h1,第三凸起部的高度为h2,其中,h1≥h2;第三凸起部在室外机的安装方向上的宽度为l2,第一避让槽在室外机的安装方向上的宽度为l3,其中,l2≤l3。
[0015]
进一步地,室内机包括容纳空间,室外机通过容纳空间的开口部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的开口部与后侧面沿平行于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相对设置,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底面和室外机的下侧面中的一个上,第一凸起部与容纳空间的后侧面间隔设置;第一凹陷部,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底面和室外机的下侧面中的另一个上,以用于与第一凸起部插接配合;其中,第一凸起部的远离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与容纳空间的底面围成第二避让槽,第一凹陷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避让槽插接配合的第五凸起部。
[0016]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的靠近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四侧面,第四侧面与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和/或第一凸起部的远离容纳空间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五侧面,第五侧面与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7]
进一步地,第四侧面与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4;第五侧面与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5;其中,0《θ4《θ5《arctan[(0.8-μ)/(1+0.8μ)]。
[0018]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部沿预定方向间隔布置,预定方向平行于室内机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室外机的安装方向。
[0019]
进一步地,室内机包括容纳空间,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位于室内机壳体下方的室内机底盘,室内机底盘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移动轮;和/或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为软管;和/或当室内机或室外机安装在容纳空间内时,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外部紧固件连接。
[0020]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一个包括用于安装内部零部件的安装空间和位于安装空间的至少部分的下方的容纳空间;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另一个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其中,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通过限位结构可拆卸地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占用空间较多或不便于拆装的问题。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一个装入另一个的容纳空间内以形成一个整体,作为
整体式空调器使用,保证了空调器的美观性和便捷性,也可以把室内机和室外机中的一个从另一个的容纳空间内拉出,使室内机和室外机分离,并通过连接管相连,而室外机放置在远离用户的位置,如窗外、阳台、门外等,作为分体式空调器使用,以使室外机中的外风机和压缩机等主要噪声源远离用户,从而降低用户听到的噪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室内机的室内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室内机的室外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在相分离时的侧视图;
[0028]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在相连接时的侧视图;
[0029]
图8示出了图2所示的空调器的沿m-m方向的剖视图;
[0030]
图9示出了图7所示的空调器的俯视图;
[0031]
图10示出了图7所示的空调器的后视图;
[0032]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的空调器的沿h-h方向的剖视图;
[0033]
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的空调器的剖视图在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当室外机被推入时第一侧面上的受力分析图;
[0035]
图14示出了图1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当室外机被推入时第二侧面上的受力分析图;
[0036]
图15示出了图1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当室外机被推入时第三侧面上的受力分析图;
[0037]
图16示出了图1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当室外机被拉出时第二侧面上的受力分析图;
[0038]
图17示出了图1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中当室外机被拉出时第一侧面上的受力分析图。
[0039]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0]
100’、室内侧部分;1011’、室内侧进风口;1012’、室内侧出风口;200’、室外侧部分;2011’、室外侧进风口;500’、风管;
[0041]
100、室内机;101、室内机壳体;102、室内机底盘;110、安装空间;120、容纳空间;130、容纳空间底面;140、容纳空间后侧面;150、第一凸起部;160、第二凸起部;161、第一侧面;162、第二侧面;170、避让槽;180、第四凸起部;181、第三侧面;190、移动轮;
[0042]
200、室外机;201、室外机壳体;202、室外机底盘;210、室外机下侧面;220、第一凹陷部;230、第三凸起部;
[0043]
300、连接管;400、外部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45]
如图2至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一个包括用于安装内部零部件的安装空间110和位于安装空间110的至少部分的下方的容纳空间120;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另一个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其中,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通过限位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0046]
本发明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占用空间较多或不便于拆装的问题,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一个装入另一个的容纳空间120内以形成一个整体,作为整体式空调器使用,保证了空调器的美观性和便捷性,也可以把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一个从另一个的容纳空间120内拉出,使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分离,并通过连接管300相连,而室外机200放置在远离用户的位置,如窗外、阳台、门外等,作为分体式空调器使用,以使室外机200中的外风机和压缩机等主要噪声源远离用户,从而降低用户听到的噪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0047]
在本发明的图2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室内机100包括容纳空间120,室外机200通过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与后侧面(即容纳空间后侧面140)沿平行于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相对设置,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150,设置在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和室外机200的下侧面中的一个上,第一凸起部150与容纳空间120的后侧面间隔设置;第一凹陷部220,设置在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和室外机200的下侧面中的另一个上,以用于与第一凸起部150插接配合;其中,第一凸起部150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60,第二凸起部160的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围成第一避让槽170,第一凹陷部22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避让槽170插接配合的第三凸起部230。这样,用户可以把室外机200沿逐渐靠近容纳空间120的后侧面的方向推入容纳空间120内或沿逐渐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后侧面的方向从容纳空间120内拉出,以便于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之间的拆装。
[0048]
具体地,第一凸起部150设置于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即容纳空间底面130)且朝向容纳空间120的底面的远离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凸出,第一凹陷部220设置于室外机200的下侧面(即室外机下侧面210)且朝向室外机200的下侧面的远离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凹陷;第二凸起部160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且朝向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的远离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凸出,第三凸起部230设置于第一凹陷部220的底面且朝向第一凹陷部220的底面的靠近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凸出。
[0049]
如图12所示,第二凸起部160的靠近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一侧面161,第一侧面161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凸起部160的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二侧面162,第二侧面162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50]
具体地,第一侧面161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1;第二侧面162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2;其中,0《θ1《θ2《arctan[(0.8-μ)/(1+0.8μ)],μ为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在接触时的摩擦系数,以使将室外机200推入容纳空间120内所用的推力小于拉出容纳空间120内时所用的拉力,即容易装入而不易脱出。
[0051]
如图12所示,第一凸起部150上还设置有第四凸起部180,第四凸起部180与第二凸起部160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凸起部160的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其中,第四凸起部180的上表面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齐平,第二凸起部160的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的位于第二凸起部160和第四凸起部180之间的部分以及第四凸起部180的靠近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共同围成容纳空间120。
[0052]
具体地,第四凸起部180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且朝向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的远离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凸出。
[0053]
优选地,第四凸起部180的靠近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三侧面181,第三侧面181与第四凸起部18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3,其中,θ3>arctan[(0.8-μ)/(1+0.8μ)],μ为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在接触时的摩擦系数。
[0054]
如图12所示,第二凸起部160的高度为h1,第三凸起部230的高度为h2,其中,h1≥h2;第三凸起部230在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上的宽度为l2,第一避让槽170在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上的宽度为l3,其中,l2≤l3。
[0055]
如图13至图17所示,当室外机200与第一侧面161、第二侧面162和第三侧面181中的一个接触时,室外机200的重力为g,室外机200所受到的外部的推力或拉力为f,相应的侧面对室外机200的支撑力为t,室外机200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室外机200能够沿第一侧面161、第二侧面162和第三侧面181滑动的条件为:fcosθ》gsinθ+μ(gcosθ+fsinθ);解得tanθ《(f/g-μ)/[(1+μ(f/g))],f/g》(tanθ+μ)/[1-μtanθ],可以看出,θ越大,则所需的f越大;因此,由于室外机200较重,为了便于室外机200的推拉拆装,可选择f/g《0.8,即θ《arctan[(0.8-μ)/(1+0.8μ)]。
[0056]
当将室外机200推入容纳空间120内,且室外机200沿靠近容纳空间120的后侧面的方向滑动时,其受到的阻力主要为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和第一凹陷部220的底面之间在接触时摩擦力f0;如图13所示,当室外机200被推入的距离增加到第三凸起部230与第一侧面161接触时,室外机200所受到的阻力主要为室外机200与第一侧面161接触产生的摩擦力f1,f1的大小由第一侧面161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1决定;如图14所示,当室外机200被推入的距离增加到第三凸起部230与第二侧面162接触时,室外机200所受到的阻力主要为室外机200与第二侧面162接触产生的摩擦力f2且摩擦力f2的方向沿第二侧面162向上,在重力g和推力f2的作用下,室外机200很容易进入到第一避让槽170内;如图15所示,当室外机200被推入的距离增加到第三凸起部230与第三侧面181接触时,室外机200所受到的阻力主要为室外机200与第三侧面181接触产生摩擦力f3,由于arctan[(0.8-μ)/(1+0.8μ)]《θ3,因此f3比f1和f2都大很多,使得室外机200不易再继续推入,同时,第一凸起部150和第一凹陷部220之间的相对位置也表明室外机200已经安装到位。
[0057]
当室外机200在容纳空间120内安装好后,室内机100的第一避让槽170与室外机200的第三凸起部230插接配合,由于第三凸起部230在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上的宽度l2≤第一避让槽170在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上的宽度l3,室外机200在水平方向上向里则会与第三侧面181接触并被限位,向外则会与第二侧面162接触并被限位,不易自然滑出。
[0058]
当将室外机200拉出容纳空间120内时,室外机200沿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后侧面的方向滑动,其受到的阻力主要为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和第一凹陷部220的底面之间在接触时摩擦力f0;如图16所示,当室外机200被拉出的距离增加到第三凸起部230与第二侧面
162接触时,室外机200所受到的阻力主要为室外机200与第二侧面162接触产生的摩擦力f4,摩擦力f4的方向沿第二侧面162向下,f4的大小由第二侧面162与第二凸起部16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2决定,由于θ1《θ2《arctan[(0.8-μ)/(1+0.8μ)],因此拉出时的摩擦力f4》推入时的摩擦力f1,室外机拉出时所需的拉力f4大于推入时的所需的推力f1,实现了室外机200的容易装入且不易自然滑出;如图17所示,当室外机200被拉出的距离增加到第三凸起部230与第一侧面161接触时,室外机200所受到的阻力主要为室外机200与第一侧面161接触产生的摩擦力f5且摩擦力f5的方向沿第二侧面162向上,在重力g和推力f5的作用下,室外机200被拉出。
[0059]
在本发明的未图示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100包括容纳空间120,室外机200通过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与后侧面沿平行于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相对设置,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150,设置在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和室外机200的下侧面中的一个上,第一凸起部150与容纳空间120的后侧面间隔设置;第一凹陷部220,设置在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和室外机200的下侧面中的另一个上,以用于与第一凸起部150插接配合;其中,第一凸起部150的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与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围成第二避让槽,第一凹陷部22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避让槽插接配合的第五凸起部。
[0060]
具体地,第一凸起部150设置于容纳空间120的底面(即容纳空间底面130)且朝向容纳空间120的底面的远离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凸出,第一凹陷部220设置于室外机200的下侧面(即室外机下侧面210)且朝向室外机200的下侧面的远离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凹陷;第五凸起部设置于第一凹陷部220的底面且朝向第一凹陷部220的底面的靠近空调器的支撑基面的方向凸出。
[0061]
其中,第一凸起部150的靠近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四侧面,第四侧面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凸起部150的远离容纳空间120的开口部的一侧为第五侧面,第五侧面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62]
优选地,第四侧面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4;第五侧面与第一凸起部150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θ5;其中,0《θ4《θ5《arctan[(0.8-μ)/(1+0.8μ)],μ为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在接触时的摩擦系数,以使将室外机200推入容纳空间120内所用的推力小于拉出容纳空间120内时所用的拉力,即容易装入而不易脱出。
[0063]
如图1至图5以及图8所示,第一凸起部150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部150沿预定方向间隔布置,预定方向平行于室内机100的支撑基面且垂直于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第一凹陷部220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一凹陷部220与多个第一凸起部150一一对应地设置。
[0064]
如图11所示,第一凹陷部220在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上的长度为l1,第一凸起部150在室外机200的安装方向上的长度为l0,其中,l1>l0。
[0065]
可选地,室内机100包括容纳空间120,室外机200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室内机100包括室内机壳体101和位于室内机壳体101下方的室内机底盘102,室内机底盘10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移动轮190;或者,室外机200包括容纳空间120,室内机100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室外机200包括室外机壳体201和位于室外机壳体201下方的室外机底盘202,室外机底盘20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移动轮190。
[0066]
如图6所示,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通过连接管300连接,连接管300为较好的
柔性的软管,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的电源线、通讯控制线以及冷媒连接管路等均位于连接管300内。
[0067]
当室内机100或室外机200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时,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通过外部紧固件400连接,其中,外部紧固件40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68]
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室外机200安装在室内机100的容纳空间120内,室外机200和室内机100之间通过外部紧固件400连接,室内机100的室内机壳体101上设置有用于供外部紧固件400的螺纹端穿过的通孔,室外机200的室外机壳体201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紧固件400的螺纹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外部紧固件400的螺纹端穿过通孔后拧紧在螺纹孔上。
[0069]
当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外机200与室内机100分离以作为分体式空调器使用,且室内机100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所处的位置时,室外机200与室内机100之间距离较远,室外机200的进风口不易从区域a吸风,减少了对有用热能的浪费,还避免了因室外机200在排风时使室内的压力降低而导致通过门窗缝隙等吸入来自室外的高温空气的热回流的问题,从而使空调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也更加地节能。
[0070]
具体地,连接管300为柔性管。当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室外机200与室内机100合体以作为整体式空调器使用时,连接管300可收纳于室外机200内部(如图4所示的室外机200的上盖的顶部);或者,连接管300可收纳于室内机100的内部(如图11中所示的容纳空间120的远离开口部一侧,即室外机200的靠近容纳空间后侧面140的一侧);或者,连接管300可盘绕并放置于室外机200的壳体外部。
[007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7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一个包括用于安装内部零部件的安装空间110和位于安装空间110的至少部分的下方的容纳空间120;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另一个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纳空间120内;其中,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之间通过限位结构可拆卸地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占用空间较多或不便于拆装的问题。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一个装入另一个的容纳空间120内以形成一个整体,作为整体式空调器使用,保证了空调器的美观性和便捷性,也可以把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中的一个从另一个的容纳空间120内拉出,使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分离,并通过连接管300相连,而室外机200放置在远离用户的位置,如窗外、阳台、门外等,作为分体式空调器使用,以使室外机200中的外风机和压缩机等主要噪声源远离用户,从而降低用户听到的噪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007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74]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
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75]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76]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77]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