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2330发布日期:2022-09-14 13:0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侧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侧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侧吸油烟机上具有油杯,油杯用于收集侧吸油烟机上冷凝的油污,避免油污滴落。
3.现有的油杯位于集烟罩的外部,影响了侧吸油烟机的整体一致性,导致侧吸油烟机外观不够美观,侧吸油烟机表面清理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吸油烟机,以缓解现有侧吸油烟机上的油杯外露所导致的外观不够美观,侧吸油烟机表面清理不顺畅的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油杯,油杯位于集烟罩的内腔的底部,油杯用于容纳油污。
6.进一步的,集烟罩内部设置有接油盘,接油盘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漏油孔,油杯位于漏油孔的下方。
7.进一步的,接油盘的四周边沿与集烟罩的内腔的四周内壁密封连接。
8.进一步的,集烟罩包括位于其后侧面上的敞口,集烟罩还包括背板,敞口边沿处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背板与折边连接,背板位于集烟罩的后侧面的前方;折边包括位于下方的支撑边,支撑边上设置有连通集烟罩内外的后导油孔,后导油孔位于接油盘的上方。
9.进一步的,折边包括与集烟罩的后侧面连接的且向内侧延伸的第一翻边;后导油孔位于支撑边的第一翻边上;第一翻边中位于集烟罩内部的边沿设置有向敞口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与背板连接。
10.进一步的,由后向前,支撑边的第一翻边向下倾斜。
11.进一步的,背板的底边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脚,插脚插接在后导油孔内。
12.进一步的,集烟罩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部,集烟罩的进烟口设置在凹部的前侧面上,进烟口处设置有油网;凹部包括连接其前侧面的底边和集烟罩前侧面的下侧壁;集烟罩的前侧面上位于凹部下方的部分密封连接有下挡板,下挡板的上边沿向凹部的投影位于凹部内;下挡板和下侧壁形成夹角,在夹角处,下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集烟罩内腔与外界的前导油孔,前导油孔位于接油盘的上方。
13.进一步的,侧吸油烟机包括下饰板,下饰板连接在下挡板的前侧面上,且下饰板的上边沿高于下挡板的上边沿。
14.进一步的,下饰板的背面设置有导油板,导油板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挡边,挡边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第一板体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长边和第四长边;第一长边与导油板的背面连接,第二长边与第三长边连接,第四长边位于第一板体的下侧,第二板体与导油板之间具有间隙,下挡板的上边沿插入到间隙内。
15.进一步的,下饰板的上边沿在凹部前侧面上的投影低于油网的下边沿。
16.进一步的,油网的上边沿与下饰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油网的下边沿与下饰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17.进一步的,侧吸油烟机包括风机,风机的壳体上设置有油嘴,油嘴位于接油盘的上方。
18.进一步的,集烟罩的侧面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开口,开口用于取放油杯。
19.进一步的,集烟罩内部设置有沿油杯进出方向延伸的固定槽,固定槽用于固定油杯。
20.进一步的,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翻边,翻边用于引导油杯进出固定槽。
21.进一步的,固定槽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槽壁,由内向外,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22.进一步的,槽壁的尾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一悬臂,第一悬臂和与其连接的槽壁平行,第一悬臂用于夹持油杯。
23.进一步的,第一悬臂的尾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二悬臂,第二悬臂相对于第一悬臂倾斜设置,由外向内,两个第二悬臂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一体成型,且二者通过弯曲形成相互倾斜的状态,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过渡处用于夹持油杯。
24.进一步的,固定槽的底面上设置有沿油杯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两条凸条。
25.进一步的,开口位于集烟罩的前侧面上,下饰板能够相对于集烟罩运动至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其中,在开启状态下,开口能够露出,在关闭状态下,下饰板遮盖开口。
26.进一步的,下饰板与集烟罩可拆卸连接。
27.进一步的,集烟罩的前侧面和下饰板二者中,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挂孔,另一者上设置有挂钩。
28.进一步的,挂钩包括连接部和钩挂部,连接部的一端与下饰板连接,另一端与钩挂部连接,钩挂部与下饰板的背面之间具有间隙;钩挂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向下饰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沿插入方向,导向斜面与下饰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29.进一步的,自上而下,挂孔的宽度逐渐减小。
30.进一步的,下饰板上设置有与开口对应的透明视窗。
31.进一步的,透明视窗上设置有高度刻度线。
32.进一步的,下饰板与集烟罩铰接。
33.进一步的,下饰板的下边沿与集烟罩铰接,且摆动平面垂直于左右方向。
34.进一步的,下饰板上连接有拉杆,拉杆的一端与下饰板铰接,另一端具有限位部;集烟罩的前侧板上设置有供拉杆通过的第一通孔,限位部位于集烟罩内部,限位部用于在下饰板处于开启状态时与集烟罩的内壁抵接,用于阻止限位部通过第一通孔。
35.进一步的,拉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横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形成限位部;下饰板的背面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空心凸包,第一空心凸包顶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垂直裂口,第一垂直裂口的长度大于第一横杆的长度,且第一垂直裂口的宽度小于第一横杆的长度;第一横杆位于第一空心凸包内;集烟罩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空心凸包,第二空心凸包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垂直裂口,第二垂直裂口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杆的长度,且第二垂直裂口的宽度小于第二横杆的长度;第二横杆位于第二空心凸
包朝向集烟罩内部的一面的内侧。
36.进一步的,在下饰板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空心凸包能够容纳第一空心凸包。
37.进一步的,在第一垂直裂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压紧部,两个第一压紧部用于在第一横杆转动至与第一垂直裂口垂直时朝彼此所在方向挤压,以使第一垂直裂口的长度降低;在第二垂直裂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压紧部,两个第二压紧部用于在第二横杆转动至与第二垂直裂口垂直时朝彼此所在方向挤压,以使第二垂直裂口的长度降低。
38.进一步的,下饰板与集烟罩的前侧面上对应设置有可分离的连接结构,以使下饰板维持与集烟罩的前侧面平行的状态。
39.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磁力连接组件或者碰珠连接组件。
40.进一步的,侧吸油烟机包括下饰板驱动机构,下饰板驱动机构分别与集烟罩和下饰板连接,用于驱动下饰板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41.进一步的,下饰板驱动机构包括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头部铰接在集烟罩内部的支架上,推杆电机的推杆与下饰板的背面铰接;集烟罩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供推杆电机的伸缩杆穿过的避让孔。
42.进一步的,当下饰板处于开启状态时,下饰板与推杆电机的铰点为第一位置;当推杆电机的推杆回缩至最短,且下饰板转变为关闭状态时,下饰板与推杆电机的铰点为第二位置;推杆电机的头部与支架的铰点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的延长线上,以使推杆电机的伸缩杆的摆幅最小。
43.进一步的,当下饰板处于开启状态时,下饰板与油杯的进出方向平行。
44.进一步的,集烟罩内部设置有油杯传感器,油杯传感器与下饰板驱动机构连接,用于在油杯回到集烟罩内的放置位置后控制下饰板驱动机构带动下饰板由开启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
45.进一步的,侧吸油烟机内部设置有推出机构,推出机构用于将油杯从开口内推出。
46.进一步的,推出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摆臂,摆臂包括驱动端、抵接端和位于驱动端和抵接端之间的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内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摆轴,摆轴与集烟罩连接;抵接端与油杯的后侧面抵接,第一驱动单元与驱动端连接,用于带动驱动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以使抵接端能够将油杯从集烟罩内推出。
47.进一步的,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锥形齿轮,电机的输出轴与锥形齿轮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驱动端设置有与锥形齿轮啮合的锥形齿面。
48.进一步的,抵接端包括用于与油杯的后侧面抵接的弧形凸起。
49.进一步的,侧吸油烟机上具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当摆臂的抵接端运动至移出点位和归位点位时,摆臂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以阻止摆臂摆动。
50.进一步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为分别设置在摆臂摆动路径上两个限位柱。
51.进一步的,锥形齿面或者锥形齿轮的锥型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分别形成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电机为直流电机,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用于阻止锥形齿轮相对于锥形齿面继续运动。
52.进一步的,集烟罩的底侧面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开口,集烟罩内部具有能够通过开口上下运动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具有放置油杯的安装位置;升降平台具有隐藏状态和外露状态,其中,在隐藏状态下,油杯位于集烟罩的内部,在外露状态下,油杯位于集烟罩的外侧。
53.进一步的,升降平台和集烟罩二者上对应设置有第一竖向导向件和第二竖向导向件,第一竖向导向件和第二竖向导向件沿竖向滑动连接。
54.进一步的,集烟罩内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和摇杆,摇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摇孔,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插入到摇孔内,摇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销轴的横截面积;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集烟罩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销轴,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孔,摇杆的第二轴孔转动连接在第二销轴上,第二驱动单元通过摇杆驱动升降平台升降。
55.进一步的,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摇臂,第二驱动单元为电机,摇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沿摇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摇臂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铰接,摇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销轴,第三销轴插入到摇杆的条形孔内,且能够相对于条形孔滑动。
56.进一步的,升降平台包括支撑座,油杯被放置在支撑座上;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导向件;升降平台上具有连接位于支撑座左右两侧的第一竖向导向件的横梁;第一销轴设置在横梁上。
57.进一步的,油杯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围边,围边的上边沿低于油杯的上边沿,围边中间形成中空筒;侧吸油烟机包括浮漂,浮漂位于中空筒内;集烟罩内部设置有浮漂传感器,用于检测浮漂是否达到预设高度。
58.进一步的,围边的上端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凹陷,凹陷在围边上形成缺口,缺口的宽度值小于浮漂的直径值。
59.进一步的,浮漂空心,浮漂表面具有连通内外的第二通孔,集烟罩内部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具有卡接部,卡接部位于浮漂内部,浮漂能够相对于连接杆上下运动,且卡接部卡在第二通孔处,以阻止浮漂从连接杆上落下。
60.进一步的,升降平台上设置有油杯传感器,油杯传感器用于在升降平台处于外露状态时,检测升降平台上是否存在油杯,且在升降平台上具有油杯时带动升降平台切换为隐藏状态。
61.进一步的,侧吸油烟机内的油杯放置位置处设置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油杯的重量。
62.进一步的,集烟罩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开口,开口用于取放油杯。
63.进一步的,集烟罩内设置有横向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油杯从开口移出。
64.进一步的,横向驱动机构包括推杆电机和托盘,推杆电机的头端固定,推杆电机的推杆与托盘连接,托盘用于盛放油杯。
65.进一步的,集烟罩上连接有上挡板,上挡板的上边沿与集烟罩铰接。
66.进一步的,处于关闭状态的上挡板的下边沿与下挡板的上边沿之间具有间隙;处于关闭状态的上挡板的背面与油网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67.进一步的,油网的上边沿与上挡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油网的下边沿与上挡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68.进一步的,油杯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69.进一步的,油杯的侧面设置有扣手。
70.进一步的,集烟罩的底侧面分别与集烟罩的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和前侧面密封连接。
7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油杯,油杯位于集烟罩的内腔的底部,油杯用于容纳油污。将油杯的放置位置设置在集烟罩内部,在外侧看不到油杯,从而增加了油烟机整体的一致性,美观度提高,并且,用户擦拭油烟机的表面时可以更加的顺畅。
附图说明
7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7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油路图;
75.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76.图4为图3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7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一种形式爆炸图;
78.图6为图5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7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侧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8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另一种形式的爆炸图;
8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82.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固定槽的示意图;
8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固定槽的俯视图;
84.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下饰板安装装配图;
85.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挂钩与挂孔装配图;
86.图14为图9中d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87.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推出机构的未推出油杯时的示意图;
88.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推出机构的推出油杯时的示意图;
89.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推出机构的未推出油杯时的后视图;
90.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推出机构的未推出油杯时的俯视图;
91.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推出机构的推出油杯时的俯视图;
92.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另一种推出机构的摆臂与锥形齿轮的示意图;
93.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上挡板开启时的示意图;
94.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侧吸油烟机的上挡板关闭时的示意图;
磁铁;200-油杯;300-接油盘;310-漏油孔;400-固定槽;410-槽壁;420-第一悬臂;430-第二悬臂;440-凸条;510-挂孔;520-挂钩;521-连接部;522-钩挂部;5221-导向斜面;600-推杆电机;610-支架;620-推杆;710-摆臂;720-锥形齿轮;730-锥形齿面;740-弧形凸起;750-限位柱;761-第一阻挡面;762-第二阻挡面;800-升降平台;810-摇杆;811-摇孔;812-条形孔;820-摇臂;821-第三销轴;830-第一销轴;840-第二销轴;851-第一竖向导向件;852-第二竖向导向件;853-支撑座;854-横梁;860-围边;861-缺口;870-浮漂;871-浮漂传感器;880-连接杆;881-卡接部;891-油杯传感器;892-重量传感器;910-托盘;920-上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1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28.实施例1
129.如图1-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00和油杯200,油杯200位于集烟罩100的内腔的底部,油杯200用于容纳油污。将油杯200的放置位置设置在集烟罩100内部,在外侧看不到油杯200,从而增加了油烟机整体的一致性,美观度提高,并且,用户擦拭油烟机的表面时可以更加的顺畅。如图2所示,集烟罩100内部设置有接油盘300,接油盘300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漏油孔310,油杯200位于漏油孔310的下方。通过设置接油盘300,可以集油面积,通过设置相对较小的油杯200,便可以收集侧吸油烟机各个位置产生的油污。如图5所示,具体的,接油盘300可以呈方锥形,上宽下窄,锥面可以将油污引导到漏油孔310处,加快油污的排出。接油盘300的四周边沿可以与集烟罩100的内腔的四周内壁密封连接。集烟罩100的侧面包括在侧吸油烟机工作时面向用户的前侧面,位于用户左手边的左侧面,位于用户右手边的右侧面,以及与前侧面朝向相背的后侧面,接油盘300的四边分别与上述的四个侧面密封连接,因此,可以避免油污从集烟罩100的内壁渗透到接油盘300的下方,导致油污无法被收集到油杯200内。具体的,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胶合剂连接的方式将接油盘300与集烟罩100的四周内壁连接。
130.集烟罩100内部的油路具有三种,第一种为集烟罩100的后侧面油路,风机160油路和前侧面油路。其中,集烟罩100的后侧面油路具体设置如下:如图2和图4所示,集烟罩100包括位于其后侧面上的敞口,集烟罩100还包括背板120,敞口边沿处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110,背板120与折边110连接,背板120位于集烟罩100的后侧面的前方;折边110包括位于下方的支撑边,支撑边上设置有连通集烟罩100内外的后导油孔1113,后导油孔1113位于接油盘300的上方。
131.背板120与折边110可以通过螺丝连接,背板120与折边110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油污,背板120可以位于集烟罩100的后侧面的前方,二者之间的距离a大于3mm,且位于接油盘300的上方,背板120表面的油污可以直接落到支撑边上,然后从支撑边上的后导油孔1113落到接油盘300上。而位于敞口左侧和右侧的折边110均向内弯折,其上产生的油污可以直接下落到接油盘300上。折边110包括与集烟罩100的后侧面连接的且向内侧延伸的第一翻边1111;后导油孔1113位于支撑边的第一翻边1111上;第一翻边1111中位于集烟罩100内部
的边沿设置有向敞口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翻边1112,第二翻边1112与背板120连接。在安装时,支撑边的第一翻边1111可以支撑背板120的底边,而位于左侧、右侧和上侧的折边110中的第二翻边1112可以与集烟罩100的后侧面平行,其上可以设置螺孔,利用螺丝可以将背板120与折边110上的螺孔进行连接。
132.在其他可以实施的方案中,后导油孔1113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翻边1112上,当支撑边内的油污液面超过第二翻边1112上的后导油孔1113时,油污从第二翻边1112流入到集烟罩的内部。
133.在本实施例中,后导油孔1113的一部分位于支撑边的第一翻边1111上,另一部分位于支撑边的第二翻边1112上。从背板的后侧面流下的油污可以通过第一翻边1111上的部分后导油孔1113进入到集烟罩内部,而从背板的前侧面流下的油污可以通过第二翻边1112上部分后导油孔1113进入到集烟罩内部,有利于油污快速导入到集烟罩的内部。进一步的,由后向前,支撑边的第一翻边1111向下倾斜,倾斜设置可以起到向内侧引导油污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使支撑边上的油污从后导油孔1113排出到接油盘300上。
134.如图4所示,背板120的底边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脚121,插脚121插接在后导油孔1113内。插脚121可以在安装时起到预定位的作用,将背板120的插脚121插入到后导油孔1113内,然后向前推动背板120,使背板120的四边与敞口四边的折边110上的第二翻边1112紧贴,然后利用螺丝将背板120与集烟罩100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插脚121的横截面积小于后导油孔1113的横截面积,从而使油污依然可以从后导油孔1113流下。
135.其中,集烟罩100的前侧面油路具体设置如下:如图2、图3和图6所示,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部130,集烟罩100的进烟口设置在凹部130的前侧面上,进烟口处设置有油网131;凹部130包括连接其前侧面的底边和集烟罩100前侧面的下侧壁132;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位于凹部130下方的部分密封连接有下挡板140,下挡板140的上边沿向凹部130的投影位于凹部130内;下挡板140和下侧壁132形成夹角,在夹角处,下侧壁132上设置有连通集烟罩100内腔与外界的前导油孔141,前导油孔141位于接油盘300的上方。
136.油烟机启动后,油烟进入到集烟罩100的凹部130,然后通过油网131进入到集烟罩100内部,油网131以及凹部130的侧壁上将会产生油污,这部分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流入到下侧壁132上,并在下挡板140的阻挡作用下,逐渐聚集,下侧壁132与下挡板140形成“v”字型槽,下侧壁132上的前导油孔14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当下侧壁132与下挡板140之间的油污聚集到一定程度后,这部分油污将会从下侧壁132上的前导油孔141流入到集烟罩100内部,并落在接油盘300上,从而达到对集烟罩100的前侧面进行排油的目的。其中,下挡板140与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胶合剂的连接方式进行密封连接,避免渗油。
137.侧吸油烟机包括下饰板150,下饰板150连接在下挡板140的前侧面上,且下饰板150的上边沿高于下挡板140的上边沿。下饰板150一般为玻璃材质,表面光滑,方便擦拭,下饰板150的背面可以与下挡板140的正面通过胶合剂连接。
138.如图3所示,下饰板150的背面设置有导油板151,导油板151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挡边1511,挡边1511包括第一板体15111和第二板体15112,第一板体1511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第一板体1511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长边和第四长边;第一长边与导油板151的背面连接,第二长边与第三长边连接,第四长边位于第一
板体15111的下侧,第二板体15112与导油板151之间具有间隙,下挡板140的上边沿插入到间隙内。
139.导油板151起到引导油污进入到下挡板140与下侧壁132之间的夹角位置的作用。导油板151的上边沿可以与下饰板150的上边沿平齐,然后导油板151上的挡板呈弯折状,且开口170朝向下侧,从而将下挡板140的上边沿覆盖,这样,导油板151背面的油污,自上而下流动时,将不会经过下挡板140与下饰板150的接缝处,而直接跨越到下挡板140的背面,从而避免下饰板150与下挡板140之间渗油。
140.如图7所示,下饰板150的上边沿在凹部130前侧面上的投影可以低于油网131的下边沿。油网131是负压产生的地方,有负压就会有油烟吸入,接触到油烟表面的零件就会有冷凝污油。因为油杯200隐藏在集烟罩100内部,因此,油杯200对集烟罩100外表面上的油污的收集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避免油污在集烟罩100的外表面上凝结。本方案中,将油网131的下边沿上移,即进风口上移,从而使集烟罩100的负压区域上移,让油烟直接进入到油网131中,避开下饰板150,降低下饰板150上遭遇的油烟的烟量,从而就降低了下饰板150外壁上的油污。
141.油网131的上边沿与下饰板15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油网131的下边沿与下饰板15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使油网131下边沿与下饰板150之间不相贴,并存在一定间距,油烟不直接接触下饰板150,降低油烟在下饰板150上的冷凝。
142.其中,集烟罩100的风机160油路具体设置如下:如图1所示,侧吸油烟机包括风机160,风机160的壳体上设置有油嘴161,油嘴161位于接油盘300的上方。风机160内叶轮离心力甩出的污油,经风机160内部汇聚到风机160壳体的油嘴161处,最后流入接油盘300当中。
143.如图8所示,集烟罩100的侧面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开口170,开口170用于取放油杯200。本实施例中,开口170设置在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
144.集烟罩100内部可以设置有沿油杯200进出方向延伸的固定槽400,固定槽400用于固定油杯200。油杯200由开口170进入到固定槽400内,固定槽400可以在油杯200进入时起到导向作用,而集烟罩100的后侧壁可以为后限位结构,油杯200与集烟罩100的后侧壁抵接时,放置到位。
145.如图12所示,开口170的边沿可以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翻边171,翻边171用于引导油杯200进入到固定槽400。开口170可以通过冲压形成,在开口170的四周均设置翻边171,翻边171的延伸方向与油杯200的进出方向一致,可以引导油杯200滑入到固定槽400内。
146.如图10所示,固定槽4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槽壁410,由内向外,两个槽壁41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固定槽400的开口前端宽度较大,而后端宽度较小,从而可以使油杯200更容易由前向后滑入到固定槽400内。
147.如图11所示,槽壁410的尾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一悬臂420,第一悬臂420和与其连接的槽壁410平行,第一悬臂420用于夹持油杯200。
148.第一悬臂42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利用第一悬臂420的金属弹性,两个第一悬臂420可以在油杯200放置到位时,对油杯200的侧壁产生夹持作用,在油杯200推动过程中提供夹紧的阻尼感,提高用户拿取的体验。
149.第一悬臂420的尾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二悬臂430,第二悬臂430相对于第一悬臂420倾斜设置,由外向内,两个第二悬臂4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第一悬臂420和第二悬
臂430一体成型,且二者通过弯曲形成相互倾斜的状态,第一悬臂420和第二悬臂430的过渡处用于夹持油杯200。
150.第一悬臂420和第二悬臂430可以为同一个板材弯折形成,第一悬臂420和第二悬臂430之间弯折的部分与油杯200的侧壁进行抵接,可以避免金属毛刺卡到油杯200。如果仅通过第一悬臂420的后端夹持油杯200的话,第一悬臂420的后端棱上的金属毛刺会划伤油杯200表面。
151.固定槽400的底面上设置有沿油杯200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两条凸条440。
152.油杯200的底面与凸条440接触,其中,凸条44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弧型,凸条440可以减少油杯200底面与集烟罩100的接触面积,减少油杯200进出受到的阻力。
153.开口170位于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下饰板150能够相对于集烟罩100运动至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其中,在开启状态下,开口170能够露出,在关闭状态下,下饰板150遮盖开口170。
154.如图13和图14所示,通过移动下饰板150,可以将位于下饰板150背面的开口170遮挡或者暴露。在下饰板150处于开启状态时,开口170完全暴露出来,用户可以通过开口170将集烟罩100内部的油杯200取出,对油杯200内的油污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再将油杯200放入到集烟罩100内,移动下饰板150至关闭状态,从而将开口170遮挡。下饰板150与集烟罩100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转动连接或者滑动连接的方式,实现下饰板150状态的切换。
155.本实施例中,下饰板150与集烟罩10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就是说,下饰板150可以从集烟罩100上完全取下来。
156.具体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集烟罩100的前侧面和下饰板150二者中,其中一者上设置有挂孔510,另一者上设置有挂钩520。例如,挂钩520可以设置在下饰板150的背面,挂孔510设置在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将挂钩520放入到挂孔510内,挂钩520钩挂住挂孔510,从而避免下饰板150下落。
157.挂钩520包括连接部521和钩挂部522,连接部521的一端与下饰板150连接,另一端与钩挂部522连接,钩挂部522与下饰板150的背面之间具有间隙;钩挂部522远离连接部521的一端朝向下饰板150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5221,沿插入方向,导向斜面5221与下饰板15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58.为了方便挂钩520钩挂住挂孔510,可以在挂钩520的头部设置导向结构,即,钩挂部522远离连接部521的一端朝向下饰板150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5221,沿插入方向,导向斜面5221与下饰板15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呈喇叭口的挂钩520更容易进入到挂孔510内,然后随着钩挂部522与下饰板15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以逐渐减小至二者之间的距离等于集烟罩100的板材厚度,然后维持这个距离不变再加深一段距离,利用距离不变的这一段可以仅仅挂在集烟罩100的挂孔510上,避免下饰板150前后晃动。
159.自上而下,挂孔510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以先将挂钩520从宽度较大的位置伸入到挂孔510内,更方便挂钩520的对准,然后向下释放下饰板150,下饰板150上的挂钩520可以落在宽度相对较小的位置处,其中挂孔510的最小宽度可以与挂钩520的厚度一致,从而在挂钩520进入到宽度最小的位置处后,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对下饰板150进行定位。
160.如图9所示,下饰板150上设置有与开口170对应的透明视窗152。下饰板150除了透
明视窗152位置外,其他的部分可以为非透明的,当下饰板150处于关闭状态时,透明视窗152正对油杯200,从外边可以观察到油杯200情况,方便了解油杯200内的情况,做到及时清理油杯200。
161.为了清楚的展示油杯200内油污的液面高度,透明视窗152上可以设置有高度刻度线,并可以在最高位置处标红,写上“最高液面”的字样,提醒用户清洗油杯200。
162.如图21-图24所示,集烟罩100上连接有上挡板920,上挡板920的上边沿与集烟罩100铰接,上挡板920可以起到拢烟的作用,阻止油烟逃逸。处于关闭状态的上挡板920的下边沿与下挡板140的上边沿之间具有间隙;上挡板920的背面与油网131的前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163.如图23所示,油网131可以相对于关闭状态的上挡板920倾斜设置,倾斜度数s》5
°
;油网131也可以与上挡板920平行,二者的间距大于10mm;同时,上挡板920下边沿与下挡板140上边沿有间隙t;t》10mm;以保证上挡板920关闭后能有效进风。当用户大火炒菜时可选择上挡板920打开状态,拢烟腔最大,可效聚拢上升的油烟,并将其吸走。当煲汤或蒸煮类油烟很小时可选择关闭上挡板920,由于蒸煮类器具较高,用户操作更方便,不易碰到上挡板920。
164.油杯200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材料,方便用户观察液面。油杯200的侧面设置有扣手,本实施例中,扣手设置在油杯200的前侧面上,通过扣手将油杯200拉出。
165.虽然设置了接油盘300,并且对接油盘300进行了密封,但是还是会有少量油污掉落到接油盘300下方,并没有进入到油杯200内,因此,集烟罩100的底侧面分别与集烟罩100的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和前侧面密封连接,从而将油污封存在集烟罩100内,避免进一步的渗透地落到灶具上。
166.如图15-图20所示,侧吸油烟机内部设置有推出机构,推出机构用于将油杯200从开口170内推出。可以在油烟机上设置相应的触发按钮,按下该按钮后,推出机构可以将油杯200从开口170内推出,方便用户获取油杯200。
167.如图15和图16所示,具体的,推出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摆臂710,摆臂710包括驱动端、抵接端和位于驱动端和抵接端之间的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内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摆轴,摆轴与集烟罩100连接;抵接端与油杯200的后侧面抵接,第一驱动单元与驱动端连接,用于带动驱动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以使抵接端能够将油杯200从集烟罩100内推出。
168.摆轴固定不动,通过摆臂710的前后摆动,可以将油杯200从前侧的开口170内推出,摆臂710的设置可以使第一驱动单元和油杯200呈左右方向设置,避免占用过多的前后空间。第一驱动单元在油杯200放置位置的左侧或者右侧,通过向后推动摆动,利用杠杆作用,将油杯200顶出。具体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电机和锥形齿轮720,电机固定在集烟罩100内部,电机的输出轴与锥形齿轮720连接,带动锥形齿轮720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驱动端设置有与锥形齿轮720啮合的锥形齿面730,锥形齿轮720和锥形齿面730的配合改变的动力的方向,从而实现了摆臂710的前后摆动。为了降低抵接端与油杯200的接触面积,减少油污粘连,抵接端包括用于与油杯200的后侧面抵接的弧形凸起740,抵接端与油杯200形成点接触。
169.侧吸油烟机上具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当摆臂710的抵接端运动至移出点位和归位点位时,摆臂710分别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以阻止摆臂710
摆动。其中,移出点位和归位点位对应油杯200的拿取位置和放置位置,在摆臂710的抵接端运动至移出点位时,油杯200一部分位于开口170外侧,方便用户拿取;在摆臂710的抵接端运动至归位点位时,抵接端位于油杯200的放置位置的后侧,为下一次推动油杯200做准备。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抵接端过渡运动,导致油杯200被完全从开口170推出,导致油杯200洒落,或者抵接端向后侧转动过渡,无法完成下一次的推油杯200动作。
170.在一种可以实施的方案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为分别设置在摆臂710摆动路径上两个限位柱750,通过物理方式,阻止摆臂710,使摆臂710只能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运动。
171.在另一种可以实施的方案中,如图20所示,锥形齿面730或者锥形齿轮720的锥型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面761和第二阻挡面762,第一阻挡面761和第二阻挡面762分别形成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电机为直流电机,第一阻挡面761和第二阻挡面762用于阻止锥形齿轮720相对于锥形齿面730继续运动。以第一阻挡面761和第二组当面设置在摆臂710上为例,当锥形齿轮720主动至与第一阻挡面761或者第二阻挡面762抵接时,锥形齿轮720卡死时,电机为直流电机,其电流就会明显升高,这时,油烟机的主机可检测到电流变化从而停止电机工作,实现限位开关的作用。
172.实施例2
173.如图25-图31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下饰板150与集烟罩100铰接,通过翻转的方式使下饰板150处于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
174.如图27所示,下饰板150的下边沿可以与集烟罩100铰接,且摆动平面垂直于左右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下饰板150向下摆动切换至开启状态,下饰板150向上摆动切换至关闭状态。除了上述的铰接方式外,还可以将下饰板150的铰接轴上移,从而从下饰板150的下边沿处向上翻转下饰板150,实现下饰板150的开启,向下翻转下饰板150实现下饰板150的关闭;还可以将下饰板150的左沿或者右沿与集烟罩100铰接,此时,摆动平面垂直于竖向。
175.本实施例中,采用下饰板150的下边沿与集烟罩100铰接的方式连接下饰板150。开启下饰板150时,可以依靠下饰板150的重量,使下饰板150开启更加容易,并且开启后无需外力维持。
176.如图28和图29所示,下饰板150上连接有拉杆180,拉杆180的一端与下饰板150铰接,另一端具有限位部;集烟罩100的前侧板上设置有供拉杆180通过的第一通孔,限位部位于集烟罩100内部,限位部用于在下饰板150处于开启状态时与集烟罩100的内壁抵接,用于阻止限位部通过第一通孔。
177.拉杆18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降低下饰板150对铰接轴的压力,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在下饰板150处于开启状态时,限制下饰板150的最大展开角度。也就是说,当下饰板150处于开启状态时,下饰板150与集烟罩100的铰接处以及拉杆180处受力,降低了铰接轴的强度要求;拉杆180的限位部抵接在集烟罩100的内壁上,无法通过第一通孔,下饰板150无法再继续翻转,达到最大展开角度,此时无需用户支撑,下饰板150就可以维持这个状态。拉杆180的数量可以为两根,分别设置在下饰板150的左右两侧。
178.如图29-图31所示,具体的,拉杆18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横杆18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横杆182,第二横杆182形成限位部;下饰板150的背面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空心凸包
183,第一空心凸包183顶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垂直裂口1831,第一垂直裂口1831的长度大于第一横杆181的长度,且第一垂直裂口1831的宽度小于第一横杆181的长度;第一横杆181位于第一空心凸包183内;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空心凸包184,第二空心凸包18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垂直裂口,第二垂直裂口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杆182的长度,且第二垂直裂口的宽度小于第二横杆182的长度;第二横杆182位于第二空心凸包184朝向集烟罩100内部的一面的内侧。
179.与下饰板150背面连接的导油板151的材质为金属材质,通过板金加工的方式拉起一半圆形,即形成了第一空心凸包183,在第一空心凸包183中间开设第一垂直裂口1831,宽度为e;拉杆180整体可以呈“工”字形,第一横杆181对应的长度为f,e》f;装配前,拉杆180从顶部竖直放入第一垂直裂口1831内,旋转90度后,得到装配后状态。拉杆180的第二横杆182的安装到第二空心凸包184的方式与第一横杆181的安装方式一致。
180.在下饰板150处于关闭状态时,下饰板150可以与集烟罩100的前侧面平行,第二空心凸包184能够容纳第一空心凸包183,从而可以使下饰板150紧贴在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
181.在第一垂直裂口18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压紧部1832,两个第一压紧部1832用于在第一横杆181转动至与第一垂直裂口1831垂直时朝彼此所在方向挤压,以使第一垂直裂口1831的长度降低;在第二垂直裂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压紧部1842,两个第二压紧部1842用于在第二横杆182转动至与第二垂直裂口垂直时朝彼此所在方向挤压,以使第二垂直裂口的长度降低。
182.如图30所示,以第一横杆181为例,在第一横杆181旋转90
°
之后,将两个第一压紧部1832向内压,得到装配后状态,拉杆180将被第一压紧部1832铆住不会脱扣,从而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第二横杆182处的铆定方式与第一横杆181一致。
183.下饰板150与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可以对应设置有可分离的连接结构,以使下饰板150维持与集烟罩100的前侧面平行的状态。
184.如图27所示,具体的,连接结构可以包括磁力连接组件或者碰珠连接组件。可以在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安装磁铁185,下饰板150背面的导油板151的材质为金属,在下饰板150处于关闭状态时,磁铁185可以吸住导油板151而避免下饰板150意外开启。又或者,可以在下饰板150的背面设置插柱,在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设置碰珠插槽,通过碰珠连接组件实现下饰板150与集烟罩100的连接,用力扳动下饰板150可以使插柱与碰珠插槽分开,将下饰板150开启。
185.当下饰板150处于开启状态时,下饰板150与油杯200的进出方向平行。将油杯200从开口170内取出时,油杯200上粘连的油污可能会滴落,可以利用下饰板150接住滴落的油污,避免污染灶台。
186.实施例3
187.如图32-图37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中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开关下饰板150,而本实施例中,采用自动的方式开关下饰板150。具体的,侧吸油烟机包括下饰板150驱动机构,下饰板150驱动机构分别与集烟罩100和下饰板150连接,用于驱动下饰板150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下饰板150驱动机构采用推拉的方式带动下饰板150摆动,或者直接驱动与下饰板150连接的铰接轴,通过驱动铰接轴转动的方式带动
下饰板150摆动。下饰板150驱动机构包括推杆电机600,推杆电机600的头部铰接在集烟罩100内部的支架610上,推杆电机600的推杆620与下饰板150的背面铰接;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供推杆电机600的伸缩杆穿过的避让孔。如图32和图33所示,在集烟罩10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架610,推杆电机600的头部铰接在支架610上,推杆电机600的推杆620伸长后,可以带动下饰板150向下摆动至开启状态,而推杆620回缩后,可以带动下饰板150向上摆动至关闭状态。在集烟罩100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供推杆620通过的避让孔,下饰板150在两种状态下切换的过程中,推杆620具有一定的摆动幅度,而推杆620的摆动幅度直接影响避让孔的大小。
188.为了获得最小的避让孔,可以按如下的方式设置推杆电机600:当下饰板150处于开启状态时,下饰板150与推杆电机600的铰点为第一位置;当推杆电机600的推杆620回缩至最短,且下饰板150转变为关闭状态时,下饰板150与推杆电机600的铰点为第二位置;推杆电机600的头部与支架610的铰点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线的延长线上,以使推杆电机600的伸缩杆的摆幅最小。
189.如图34所示,处于开启状态下,下饰板150与推杆620的铰接轴心的位置为x1;处于关闭状态下,下饰板150与推杆620的铰接轴心位置为x2;由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下饰板150与推杆620的铰接轴心位置运动轨迹为扇形,扇形的圆弧为y1,弦线为y2,推杆电机600头部与支架610的铰接轴的轴心位置为x3,将x3设置在在弦线y2上,并且x2与x3之间的距离为推杆620回缩至最短后推杆电机600的长度为定值,这样就可以得到推杆电机600的推杆620摆幅f的最小值。从而集烟罩100上对应的避让孔也可以开得最小,最大限度减小外观影响。如图35和图36所示,通过进行对照试验,不管是x3点偏向弦线左边还是右边,其得到的摆幅f均大于x3点在弦线延长线的摆幅f。
190.集烟罩100内部设置有油杯传感器,油杯传感器与下饰板150驱动机构连接,用于在油杯200回到集烟罩100内的放置位置后控制下饰板150驱动机构带动下饰板150由开启状态转变为关闭状态。油杯传感器可以为激光传感器,当油杯200放置位置处的油杯200被取走后,油杯传感器第一次被激发,当干净的油杯200再次被放回到油杯200放置位置,油杯传感器再一次被激发,两次激发后,下饰板150驱动机构可以带动下饰板150关闭,提高产品自动化。
191.实施例4
192.如图38-图46所示,与实施例2和3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开口170设置在集烟罩100的底侧面上。如图38和图39所示,集烟罩100的底侧面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开口170,集烟罩100内部具有能够通过开口170上下运动的升降平台800,升降平台800上具有放置油杯200的安装位置;升降平台800具有隐藏状态和外露状态,其中,在隐藏状态下,油杯200位于集烟罩100的内部,在外露状态下,油杯200位于集烟罩100的外侧。
193.采用升降平台800上下运动的方式带动油杯200从集烟罩100内露出,而当升降平台800进入到集烟罩100内后,升降平台800的底面可以与集烟罩100的底侧面平齐,将开口170隐藏,外型更加美观。
194.如图40-图44所示,集烟罩100内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和摇杆810,摇杆8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摇孔811,升降平台800上设置有第一销轴830,第一销轴830插入到摇孔811内,摇孔81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销轴830
的横截面积;第二端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集烟罩100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销轴840,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孔,摇杆810的第二轴孔转动连接在第二销轴840上,第二驱动单元通过摇杆810驱动升降平台800升降。
195.本实施例中,第二销轴840固定不动,通过第二驱动单元带动摇杆810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销轴830上下摆动,从而进一步带动与第一端连接的升降平台800升降,采用摇杆810的方式驱动升降平台800可以更加节省空间。
196.升降平台800和集烟罩100二者上对应设置有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和第二竖向导向件852,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和第二竖向导向件852沿竖向滑动连接。
197.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和第二竖向导向件852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可以为滑轨,而第二竖向导向件852可以为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槽,二者均沿竖向延伸。在升降平台800的左右两侧可以各设置一个第一竖向导向件851,而在集烟罩100内部的开口17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竖向导向件852,两个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在两个第二竖向导向件852之间沿上下方向滑动。
198.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摇臂820,第二驱动单元为电机,摇杆810的第二端上设置有沿摇杆810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812;摇臂820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铰接,摇臂8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销轴821,第三销轴821插入到摇杆810的条形孔812内,且能够相对于条形孔812滑动。
199.摇臂820的一端绕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另一端上的第三销轴821可以在摇杆810上的条形孔812内前后运动,从而带动摇杆810的第二端上升或者下降,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升降平台800的升降,相比于直线驱动模块而言,在竖向上更节省空间。
200.如图44所示,升降平台800包括支撑座853,油杯200被放置在支撑座853上;支撑座85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升降平台800上具有连接位于支撑座853左右两侧的第一竖向导向件851的横梁854;第一销轴830设置在横梁854上。
201.横梁854连接两个第一竖向导向件851,可以起到加强升降平台800稳定性的作用,将第一销轴830设置在横梁854上,并且可以设置在横梁854的中间位置,使升降平台800受力均匀。
202.如图45和图46所示,油杯200的底面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围边860,围边860的上边沿低于油杯200的上边沿,围边860中间形成中空筒;侧吸油烟机包括浮漂870,浮漂870位于中空筒内;集烟罩100内部设置有浮漂传感器871,用于检测浮漂870是否达到预设高度。
203.需要说明的,围边860的上端开口170要避开接油盘300的漏油孔310。接油盘300内的油污滴落在油杯200内,油杯200内的油污的液面逐渐上升,如图47所示,当液面上升至与围边860的上边沿平齐时,油污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不会立刻进入到中空筒内,而是要高于上边沿一定值,污油形成堆积圆弧;当污油突破表面张力流入围边860时,由于围边860内空间小,只占油杯200总体积很小一部分,所以一次性就被突破的污油填满,同时流入的也都是表面相对较稀污油,有流动性,可使浮标浮起。避免了常规浮标直接放在油杯200内,由于污油是长期累积的,表面很容易把浮标粘住而无法运动的问题。浮起的浮漂870可以被浮漂传感器871检测到,从而向外界发出报警,提示用户油杯200已满。
204.如图47所示,围边860的上端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凹陷,凹陷在围边860上形成缺口861,缺口861的宽度值小于浮漂870的直径值。浮漂传感器871可以设置在第一竖向导向件
851上,位于油杯200的左侧或者右侧,油污可以从缺口861处进入到围边860中,使浮漂870浮起,避免围边860内的油污超过围边860的上端面,浮漂870从围边860的上端面脱离围边860。
205.如图48所示,浮漂870空心,浮漂870表面具有连通内外的第二通孔,集烟罩100内部连接有沿竖向延伸的连接杆880,连接杆880的下端具有卡接部881,卡接部881位于浮漂870内部,浮漂870能够相对于连接杆880上下运动,且卡接部881卡在第二通孔处,以阻止浮漂870从连接杆880上落下。在浮漂870的顶部开设一个第二通孔,连接杆880的卡接部881从该第二通孔内伸入到浮漂870内部,安装完毕后,卡接部881无法从第二通孔内出来,浮漂870悬挂在连接杆880上,此时卡接部881与浮漂870的底部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围边860内注入油污时,浮漂870可以在浮力作用下上升至被浮漂传感器871检测到。而需要清洗油杯200时,升降平台800下降,油杯200随之下降,浮漂870在连接杆880的作用下逐渐离开围边860,这样,清洗油杯200时,浮漂870不会随着出去,避免浮漂870丢失。
206.升降平台800上设置有油杯传感器891,油杯传感器891用于在升降平台800处于外露状态时,检测升降平台800上是否存在油杯200,且在升降平台800上具有油杯200时带动升降平台800切换为隐藏状态。升降平台800处于外露状态时,用户取走盛满油污的油杯200,此时,油杯传感器891被激发一次,当用户将空油杯200再次放置到升降平台800的放置位置时,油杯传感器891被再次击发,两次激发后,说明干净的油杯200被置入到升降平台800上,此时,升降平台800可以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重新回到集烟罩100内部并呈隐藏状态,从而提高了油杯200更换的自动化。
207.如图49所示,侧吸油烟机内的油杯200放置位置处设置有重量传感器892,重量传感器892用于检测油杯200的重量。可以将重量传感器892检测的数值超过预设值时,向外发出警报,提示用户油杯200已满。
208.实施例5
209.如图50-图53所示,与实施例1-4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开口170设置在集烟罩100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上。集烟罩100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开口170,或者在集烟罩1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有开口170,开口170用于取放油杯200。在集烟罩1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开口170,可以更好的匹配不同家庭的烹饪环境,选择更方便取出油杯200的一侧作为常用的油杯200出口。处理采用手动的方式将油杯200取出外,集烟罩100内还可以设置有横向驱动机构,横向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油杯200从开口170移出。具体的,横向驱动机构可以包括推杆电机600和托盘910,推杆电机600的头端固定在集烟罩100内部,推杆电机600的推杆620与托盘910连接,托盘910用于盛放油杯200,通过推拉的方式将将油杯200推出或者拉回到集烟罩100内部。
21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