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4873发布日期:2023-01-18 03: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泵机组,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所述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和冷热联储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热网回水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一接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接口可通断联通,所述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所述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所述冷热联储装置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泵机组,包括降温侧和升温侧,所述降温侧包括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所述升温侧包括第四入口和第四出口,其中,热网回水侧还与所述第四出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还与所述第三出口可通断联通,所述第二出口还分别与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四入口可通断联通,所述第二热泵机组通过所述降温侧和所述升温侧用于对介质同时进行降温和升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泵机组和/或所述第二热泵机组选自吸收式机组、电压缩式机组、吸收式与电压缩式混合的机组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泵机组、所述冷热联储装置及所述第二热泵机组通过设置阀门实现可通断联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联储装置内设有蓄热体,所述蓄热体上形成有若干个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联储装置设置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冷热联储装置并联或串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若干个第一子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若干个第二子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泵机组和/或所述第二热泵机组的驱动热源为余热输入、电或燃料。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末端换热站,用于将冷或热释放给用户端,其中,所述末端换热站内设有换热设备和电热泵,所述换热设备包括第五入口和第五出口,所述电热泵包括第六入口和第六出口,所述热网回水侧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出口、第六入口和第六出口相连,所述热网供水侧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入口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包括:第一热泵机组,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和冷热联储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热网回水侧分别与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一接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分别与第一出口、第二接口可通断联通,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冷热联储装置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本发明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玺灵 张世钢 付林 王笑吟 张烨 吴彦廷 江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3/1/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