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86223发布日期:2023-02-04 06:3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防凝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介质。


背景技术:

2.根据通信基站对空调的要求,压缩机及相关部件置于室内侧,室外侧仅保留冷凝器及其管件,导致内机控制模块温升较大,因此采用以冷媒冷却主板模块的方式来解决温升问题。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传统系统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电子膨胀阀)之间加设散热管,散热管与主板模块贴合,当冷媒在外机完成冷凝后,经过散热管与主板模块进行换热,随后再进入电子膨胀阀节流。这种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实现散热的目的,但在制热模式下,或者制冷模式少数极端条件下,如室外环境温度低,室内温、湿度较高时,散热管内冷媒温度偏低,使主板过度降温,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导致主板表面产生凝露,容易造成线路短路等问题。
3.现有系统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经电子膨胀阀节流后再进入散热管进行散热,节流后冷媒温度过低。而当空调制冷运行时,考虑到通讯基站通常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当空调运行一定时长后室内湿度将降低到较低水平,此时产生凝露的可能性较小,若单纯以同一控制逻辑降低外风机转速,将不必要地牺牲掉空调的制冷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因冷媒冷却主板产生的凝露问题、改善后由于防凝露导致的空调制冷能力下降问题、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由于风档切换导致的系统紊乱以及压力过高等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介质。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防凝露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冷媒散热管与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冷媒散热管与室内机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6.获取机组的运行模式,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
7.若机组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以节流模式调节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且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全开;
8.若机组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全开,以节流模式调节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还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还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10.若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点修正值的总和,控制机组进入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
11.所述温度区间点修正值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确定。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包括:
13.实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
14.根据预设温度初始区间点与温度区间点修正值的和,更新确定不同预设温度区间的区间点数值;
15.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风机转速,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16.其中,不同所述预设初始温度区间预先设置于机组的控制器中。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风机转速,控制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18.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区间点tn且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区间点t
n+1
时,所述外风机的转速计算公式为:时,所述外风机的转速计算公式为:
19.其中,t
外环
为室外环境温度,所述
sn+1
为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区间点t
n+1
对应的预设风机转速,所述sn为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区间点tn对应的预设风机转速。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还包括:
21.若室外机换热器铜管表面温度大于机组制冷模式时预设的高负荷换热器铜管温度阈值,控制机组退出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区间点修正值为不同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下机组的露点温度与基准状态下机组的露点温度差值。
2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
24.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
25.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机组的运行模式,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点修正值的总和,还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及用于判断室外机换热器铜管表面温度是否大于机组制冷模式时预设的高负荷换热器铜管温度阈值;
26.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27.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及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外风机转速。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使用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安装于室外的室外机换热器、安装于室内的室内机换热器和压缩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设有冷媒散热管,所述冷媒散热管与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冷媒散热管与室内机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
2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节流模式进行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全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节流模式进行调节。
3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所述的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1、本发明通过在冷媒散热管的两侧安装电子膨胀阀,不管是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或是除湿模式,使冷媒先经过散热管再被节流,解决由于节流后冷媒温度过低导致主板的凝露问题。
33.2、本发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温度区间控制外风机转速,还根据实际的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对不同温度区间的温度区间点进行修正,实现智能控制,使散热管内冷媒温度控制在合适水平,解决主板凝露的问题,同时避免由于防凝露改善导致的制冷能力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防凝露控制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的防凝露控制系统示意图。
37.图4为背景技术的传统防凝露系统示意图。
38.附图标记:1、室外侧,2、室外机换热器,3、室内侧,4、四通阀,5、储流罐,6、压缩机,7、室内机换热器,8、第二电子膨胀阀,9、冷媒散热管,10、第一电子膨胀阀,11第三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4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防凝露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冷媒散热管9与室外机2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a10,冷媒散热管9与室内机7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b8,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42.s1:获取机组的运行模式,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
43.s21:若机组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以节流模式调节第一电子膨胀阀a8的开度,且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b10的开度全开;
44.即制热模式下,对第二电子膨胀阀b10进行全开处理,此时第二电子膨胀阀b接近于普通管路,节流功能由第一电子膨胀阀a8完成。
45.s22:若机组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a的开度全开,以节流模式调节第二电子膨胀阀b的开度,还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46.同理,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下,对第一电子膨胀阀a进行全开处理,无节流效果,此时节流功能由第二电子膨胀阀b完成。
4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a或第二电子膨胀阀b执行节流模式为现有技术,但不应当被视为对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下,本技术对两个电子膨胀阀的设置
及控制手段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48.本发明通过在冷媒散热管的两侧安装有电子膨胀阀,通过对该两个电子膨胀阀的控制,使得冷媒经过冷媒散热管后再被节流,解决制热模式下由于节流后冷媒温度低导致的主板凝露问题。
49.本发明还为了解决由于通过增加两个电子膨胀阀改善主板凝露问题后,带来的可能导致空调制冷能力下降问题,及防凝露控制方法中由于风档切换导致的系统紊乱以及压力过高问题,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线性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5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s22中,所述还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51.s221:若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点修正值的总和,控制机组进入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
52.所述温度区间点修正值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确定。
53.也就是说,空调运行制冷或除湿模式下,防凝露操作完成后,判断机组是否需要进入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
54.示例性的,若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t
外环
≤22℃+

t,则进入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其中,

t为温度区间点修正值,是室内环境温度t
内环
与室内环境相对湿度φ
内环
的函数。
55.具体的,所述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包括:
56.s222:实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
57.s223:根据获取的室内环境温度值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确定温度区间点修正值

t;
58.示例性的,温度区间点修正值

t的确定见下表1所示:
[0059][0060]
表1
[0061]

t可等于露点温度差值。例如由表1可知,以室内环境温度t
内环
为36℃,室内环境相对湿度φ
内环
为50%,该工况露点温度为24℃,以该露点温度为基准点;室内环境温度t
内环
为32℃,室内环境相对湿度φ
内环
为50%,露点温度为20℃,与基准点相差-4℃,则该工况

t为-4℃。
[0062]
优选的,所述温度区间点修正值

t为不同室内环境温度t
内环
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φ
内环
下机组的露点温度与基准状态下机组的露点温度差值。
[0063]
s224:根据预设温度初始区间点t
初始
与温度区间点修正值

t的和,更新确定不同预设初始温度区间的区间点数值;
[0064]
示例性的,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区间点的见下
[0065]
表2所示,即实际温度区间点需加上

t,即tn=t
初始
+

t。
[0066]
温度初始区间点设定值单位外风机转速区间点设定值单位t
初始a
0℃sa200rpmt
初始b
10℃sb300rpmt
初始c
14℃sc350rpmt
初始d
18℃sd500rpmt
初始e
22℃se650rpm
[0067]
表2
[0068]
s225: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风机转速,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0069]
其中,不同所述预设初始温度区间预先设置于机组的控制器中。
[0070]
预先根据室外侧温度,划分多个预设温度区间,通过降低外风机的转速,将散热管内的冷媒温度控制在合适的水平,解决因冷媒冷却产生的凝露问题。
[0071]
同时,通过对外风机转速的线性控制,并且在控制逻辑中增加根据室内侧温度、湿度计算的温度区间点修正值系数,使空调在不同温、湿度组合区间下,以最小代价达成防凝露的目的,从而改善由于防凝露导致的空调制冷能力下降问题。线性控制还能避免由于风档来回切换导致的系统紊乱。
[007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s225中,所述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风机转速,控制外风机的转速包括:
[0073]
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外环大于等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区间点tn且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区间点tn+1时,所述外风机的转速计算公式为:区间的最大区间点tn+1时,所述外风机的转速计算公式为:
[0074]
其中,所述s
n+1
为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区间点t
n+1
对应的预设风机转速,所述sn为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区间点tn对应的预设风机转速。
[0075]
示例性的,若进入“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则根据检测t
外环
所属区间来计算外风机运行转速s
外风机转速
,见下表3所示。
[0076][0077]
表3
[0078]
通过对外风机转速的线性控制,并且在控制逻辑中增加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
内环
、室内环境相对湿度φ
内环
的修正系数,使空调在不同温、湿度组合区间下,以最小代价达成防凝露的目的,从而改善由于防凝露导致的空调制冷能力下降问题。
[007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还包括:
[0080]
s226:若室外机换热器铜管表面温度t
外管
大于机组制冷模式时预设的高负荷换热器铜管温度阈值t
外管阈值
,控制机组退出防凝露外风机转速控制模式。
[0081]
线性控制还能避免由于风档来回切换导致的系统紊乱,在此基础上设置制冷模式时高负荷外管温阈值t
外管阈值
,进一步避免由于风速多低导致的冷凝温度、压力过高的问题。
[0082]
实施例1:
[008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装置,包括:
[0084]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
[0085]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机组的运行模式,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值与温度区间点修正值的总和,还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及用于判断室外机换热器铜管表面温度是否大于机组制冷模式时预设的高负荷换热器铜管温度阈值;
[0086]
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和控制外风机的转速;
[0087]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及不同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外风机转速。
[0088]
实施例2
[0089]
如图1-图3所示,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使用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安装于室外的室外机换热器、安装于室内的室内机换热器和压缩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设有冷媒散热管,所述冷媒散热管与室外机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冷媒散热管与室内机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
[0090]
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节流模式进行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全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节流模式进行调节。
[0091]
实施例3
[009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所述的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
[0093]
本发明的主要功能:1、本发明通过在冷媒散热管的两侧安装电子膨胀阀,不管是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或是除湿模式,使冷媒先经过散热管再被节流,解决由于节流后冷媒温度过低导致主板的凝露问题。
[0094]
2、本发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处于不同温度区间控制外风机转速,还根据实际的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对不同温度区间的温度区间点进行修正,实现智能控制,使散热管内冷媒温度控制在合适水平,解决主板凝露的问题,同时避免由于防凝露改善导致的制冷能力下降等问题。
[009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