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84819发布日期:2023-03-15 14:2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涡流热膜换热器的换热机采用变频补水定压功能;在系统回水总管上设置远程传压力表,检测回水压力并与设定压力相比较,将此信号传送给变频器,再由变频器控制水泵的转速,使用水压力维持在用户所要求的范围内。采用变频补水定压与传统补水定压方式可节约电能20%左右。相较于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而言,涡流热膜换热器体积只有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1/5,采用全不锈钢焊接结构。既具有钎焊板式换热器体积小、耐高温的优势,又克服了框架板式换热器胶条老化、维护费用高的缺陷,它采用经纳米技术处理的不锈钢涡流管作为换热元件,极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3.虽然涡流热膜换热器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仍需要对换热器的内部进行除垢操作,为此,在一篇公开号为cn217210460u的一篇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防结垢涡流热膜换热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外壁固定套设置有外换热片,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换热片,所述外换热片、内换热片之间设置有供水体流通的间隙”,通过刮壁组件的设置,能够对罐体内壁、内换热片内外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可防止水垢形成,虽然该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对换热片上水垢清理的问题,但是在清理时需要通过清理电机来带动刮壁组件工作,因此需要提高换热器的投入成本,同时由于缺乏排污装置,清理下来的水垢容易堵塞排水管。
4.此外由于现有的一些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器是集成各功能部件整体安装在撬装底座上的,在对涡流热膜换热器进行清理时还需要将涡流热膜换热器从撬装底座上拆卸下来并拆解换热器逐件进行清理,十分麻烦。
5.因此,发明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包括撬装底座,所述撬装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内壁中分布有加热管,且换热器外壳的内壁上设有除垢装置,所述换热器外壳的一端贯穿插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内设有带动除垢装置运转的动力组件,所述换热器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污管,且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换热器外壳靠近排水管一端的表面贯穿插接有补水管,且补水管位于换热器外壳内的一端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管与补水管相对的位置安装有止水阀,且止水阀的阀杆转动贯穿插接在换热器外壳的顶部,所述补水管位于换热器外壳内的表面开设有补水孔。
8.进一步的,所述除垢装置包括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均转动安装在换热器外壳的内壁上,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刮条,刮条两端对应的所述固定环上沿固定环的直径方向开设有条形的滑槽,且刮条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滑槽中,所述刮条靠近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条板,所述条板上沿垂直于排水管轴心的方向开设有条形的限位孔,且限位孔远离补水管的一端向靠近排水管的方向倾斜,所述限位孔内贯穿插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位于排水管同一个位置的多个所固定柱上的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活动环,两个所述活动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活动环的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且支撑杆的自由端与排水管的外表面贴近。
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套接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排水管内壁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杆,所述转轴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叶轮,两个所述叶轮与轴套之间均设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固定套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靠近排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靠近补水管的活动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j形拉杆。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位于换热器外壳内的一端与排污管靠近,且排水管的该端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固定安装在换热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导向环的内径向远离排水管的方向逐渐变小,且导向环的最小内径与排污管内径相匹配。
11.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阀和排污阀分别为三通球阀和两通球阀,且止水阀能够同时控制补水管和排水管并使二者保持畅通。
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环的内侧设有锥形的导向罩,且导向罩的开口与排污管相对,所述导向罩的内侧与导向环的内测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伸缩杆,所述导向罩靠近导向环一侧的中心处垂直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上滑动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排污管的内壁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推杆靠近排污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厚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厚并向排污阀方向突出,所述凸块的长度大于排污阀的孔径长度,且凸块能够与排污阀接触,所述导向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接在导向罩上,所述密封环的内径小于导向罩的开口直径,且当凸块与关闭状态下的排污阀接触时,密封环与导向罩的表面贴紧。
1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支撑杆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安装有滚珠,且滚珠与排水管外壁贴合。
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沿排水管直径方向的改变量,等于刮条距离换热器外壳内壁的最大距离。
15.进一步的,所述补水孔与换热器外壳的内壁靠近,且补水孔的开口向排污管所在方向倾斜。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换热器本体的补水管以及排水管分别与配套的水箱以及出水管路连接;步骤二:在关闭排污阀的情况下,打开止水阀,使水箱中的水能够在水泵的作用下输送到换热器外壳,并在加热管的作用下被加热,而加热后的热水能够通过排水管输送到
出水管路中;步骤三:待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关闭止水阀的同时打开排污阀,使除垢装置能够在动力组件的作用下对换热器外壳的内壁进行清理,而清理后的污水能够通过排污阀排出换热器本体;步骤四:清理完毕后,重新关闭排污阀并打开止水阀。
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污管的同时,调整止水阀,使通过补水管进入到换热器外壳中的水能够直接流入到排水管中并通过动力组件带动除垢装置转动,从而将附着在换热器外壳内壁上的水垢清除,从而在不需拆卸换热器本体以及借助电机的同时,通过水流的反向冲洗作用完成对换热器外壳内壁的清理以及排污操作,进而在降低了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对换热器外壳内壁的清理效率;2、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进入到换热器外壳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流出,在水流通过排水管流出的过程中,水流对叶轮有向远离排污管方向的推力,因此转轴通过j形拉杆有推动活动环向远离排污管方向运动的趋势,与此同时,活动环位于限位孔远离排污管的一端,而多个刮条则能够在固定柱对限位孔的拉动作用下与换热器外壳的内壁保持分离,进而避免刮条在换热器本体正常的工作中对换热器外壳产生摩擦;3、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时,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而此时的导向罩能够在排污阀对凸块的限制作用下与密封环贴合在一起,在此期间,当水通过补水管进入到换热器外壳内部并水遇到导向罩后,水会在导向罩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排水管内部,此时由于导向罩配合密封环将排污管进行了密闭操作,从而避免水流继续向排污管方向运动,进避免了加热后的水因经过排污管位置而被冷却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换热器本体对水的加热效率。
18.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换热器本体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换热器本体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换热器本体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中图4的a部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中除垢装置、排水管以及补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部分除垢装置和动力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中图7的b部放大图;图9是本发明中换热器外壳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导向环和导向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撬装底座;2、换热器外壳;3、除垢装置;31、固定环;32、刮条;33、滑槽;34、条板;35、固定柱;36、活动环;37、连接杆;38、支撑杆;4、排水管;5、动力组件;51、转轴;52、轴套;53、第一固定杆;54、叶轮;55、限位环;56、固定板;57、j形拉杆;6、排污管;7、排污阀;8、补水管;9、止水阀;10、补水孔;11、导向环;12、导向罩;13、伸缩杆;14、推杆;15、固定套;16、第二固定杆;17、凸块;18、密封环;19、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包括撬装底座1,撬装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换热器外壳2,换热器外壳2内壁中分布有加热管,且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设有除垢装置3,换热器外壳2的一端贯穿插接有排水管4,且排水管4内设有带动除垢装置3运转的动力组件5,换热器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污管6,且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7,换热器外壳2靠近排水管4一端的表面贯穿插接有补水管8,且补水管8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一端与排水管4连通,排水管4与补水管8相对的位置安装有止水阀9,且止水阀9的阀杆转动贯穿插接在换热器外壳2的顶部,补水管8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表面开设有补水孔10,止水阀9和排污阀7分别为三通球阀和两通球阀,且止水阀9能够同时控制补水管8和排水管4并使二者保持畅通,补水孔10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靠近,且补水孔10的开口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倾斜;使用前,先将换热器本体的补水管8以及排水管4分别与配套的水箱以及出水管路连接,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关闭排污阀7的同时,调节止水阀9,使排水管4处于正常的流通状态,而经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的水能够通过补水孔10流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而在水流通过补水孔10流出到换热器外壳2中时,由于补水孔10的开口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倾斜,因此当水经过补水孔10喷射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时,水流能够沿着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旋转着前进,从而延长了水流在换热器外壳2中流动的时间,进而使得水能够被热器外壳中的加热管充分加热,随后经过加热后的水能够最终通过排水管4排出到出水管路中被利用;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附着有水垢,此时能够在打开排污管6的同时,调整止水阀9,使通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的水能够直接流入到排水管4中,随后流入到排水管4中的水能够通过动力组件5带动除垢装置3转动,从而将附着在换热器外壳2内壁上的水垢清除,而清除后的水垢能够直接通过排污管6排出换热器本体外,从而在不需拆卸换热器本体以及借助电机的同时,通过水流的反向冲洗作用完成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清理以及排污操作,进而在降低了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清理效率。
24.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包括撬装底座1,撬装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换热器外壳2,换热器外壳2内壁中分布有加热管,且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设有除垢装置3,换热器外壳2的一端贯穿插接有排水管4,且排水管4内设有带动除垢装置3运转的动力组件5,换热器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污管6,且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7,换热器外壳2靠近排水管4一端的表面贯穿插接有补水管8,且补水管8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一端与排水管4连通,排水管4与补水管8相对的位置安装有止水阀9,且止水阀9的阀杆转动贯穿插接在换热器外壳2的顶部,补水管8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表面开设有补水孔10,止水阀9和排污阀7分别为三通球阀和两通球阀,且止水阀9能够同时控制补水管8和排水管4并使二者保持畅通,补水孔10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靠近,且补水孔10的开口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倾斜;使用前,先将换热器本体的补水管8以及排水管4分别与配套的水箱以及出水管路连接,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关闭排污阀7的同时,调节止水阀9,使排水管4处于正常的流通状态,而经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的水能够通过补水孔10流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而在水流通过补水孔10流出到换热器外壳2中时,由于补水孔10的开口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倾斜,因此当水经过补水孔10喷射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时,水流能够沿着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旋转着前进,从而延长了水流在换热器外壳2中流动的时间,进而使得水能够被热器外壳中的加热管充分加热,随后经过加热后的水能够最终通过排水管4排出到出水管路中被利用;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附着有水垢,此时能够在打开排污管6的同时,调整止水阀9,使通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的水能够直接流入到排水管4中,随后流入到排水管4中的水能够通过动力组件5带动除垢装置3转动,从而将附着在换热器外壳2内壁上的水垢清除,而清除后的水垢能够直接通过排污管6排出换热器本体外,从而在不需拆卸换热器本体以及借助电机的同时,通过水流的反向冲洗作用完成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清理以及排污操作,进而在降低了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清理效率如图4-图8所示,除垢装置3包括两个固定环31,两个固定环31均转动安装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两个固定环31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刮条32,刮条32两端对应的固定环31上沿固定环31的直径方向开设有条形的滑槽33,且刮条32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滑槽33中,刮条32靠近排水管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条板34,条板34上沿垂直于排水管4轴心的方向开设有条形的限位孔,且限位孔远离补水管8的一端向靠近排水管4的方向倾斜,限位孔内贯穿插接有固定柱35,固定柱3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位于排水管4同一个位置的多个所固定柱35上的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活动环36,两个活动环3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37,活动环36的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8,且支撑杆38的自由端与排水管4的外表面贴近,多个支撑杆38呈环形分布,支撑杆38的自由端安装有滚珠19,且滚珠19与排水管4外壁贴合,限位孔沿排水管4直径方向的改变量,等于刮条32距离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最大距离,动力组件5包括转轴51,转轴51上转动套接有轴套52,轴套52与排水管4内壁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杆53,转轴51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叶轮54,两个叶轮54与轴套52之间均设有限位环55,且限位环55固定套15接在转轴51上,转轴51靠近排污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6,固定板56与靠近补水管8的活动环36之间固定连接
有多个j形拉杆57;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4流出,在水流通过排水管4流出的过程中,水流对叶轮54有向远离排污管6方向的推力,因此转轴51通过j形拉杆57有推动活动环36向远离排污管6方向运动的趋势,与此同时,活动环36位于限位孔远离排污管6的一端,而多个刮条32则能够在固定柱35对限位孔的拉动作用下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保持分离,进而避免刮条32在换热器本体正常的工作中对换热器外壳2产生摩擦;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打开排污阀7的同时切换止水阀9,使通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内的水能够同时直接进入到排水管4中,此时由于排污阀7处于打开状态,因此从补水管8直接进入到排水管4内的水能够向排污管6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水流能够推动叶轮54带动转轴51向排污管6的方向运动,而随着转轴51的运动,转轴51通过固定板56和j形拉杆57拉动两个活动环36一起在支撑杆38以及滚珠19的支撑作用下,向排污管6的方向运动,而随着活动环36的运动,固定柱35在活动环36的带动下沿着限位孔滑动,从而使得固定柱35能够配合限位孔推动刮条32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贴紧,随着水流不断冲击在叶轮54上,叶轮54能够带动转轴51转动,而随着转轴51的转动,活动环36能够在j形杆的带动下通过固定柱35和条板34带动两个固定环31以及多个刮条32一起转动,进而使得附着在换热器外壳2内壁上的水垢能够在刮条32的作用下与换热器外壳2内壁分离,进而在无需借助电机的前提下完成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除垢操作;而被刮条32清理下来的水垢能够通过排污管6直接排出换热器外壳2外部,从而避免了清理下的水垢通过排水管4进入到出水管路中。
25.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图10所示的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包括撬装底座1,撬装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换热器外壳2,换热器外壳2内壁中分布有加热管,且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设有除垢装置3,换热器外壳2的一端贯穿插接有排水管4,且排水管4内设有带动除垢装置3运转的动力组件5,换热器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污管6,且排污管6上设有排污阀7,换热器外壳2靠近排水管4一端的表面贯穿插接有补水管8,且补水管8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一端与排水管4连通,排水管4与补水管8相对的位置安装有止水阀9,且止水阀9的阀杆转动贯穿插接在换热器外壳2的顶部,补水管8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表面开设有补水孔10,止水阀9和排污阀7分别为三通球阀和两通球阀,且止水阀9能够同时控制补水管8和排水管4并使二者保持畅通,补水孔10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靠近,且补水孔10的开口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倾斜;使用前,先将换热器本体的补水管8以及排水管4分别与配套的水箱以及出水管路连接,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关闭排污阀7的同时,调节止水阀9,使排水管4处于正常的流通状态,而经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的水能够通过补水孔10流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而在水流通过补水孔10流出到换热器外壳2中时,由于补水孔10的开口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倾斜,因此当水经过补水孔10喷射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时,水流能够沿着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旋转着前进,从而延长了水流在换热器外壳2中流动的时间,进而使得水能够被热器外壳中的加热管充分加热,随后经过加热后的水能够最终通过排水管4排出到出水管路中被利用;
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附着有水垢,此时能够在打开排污管6的同时,调整止水阀9,使通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中的水能够直接流入到排水管4中,随后流入到排水管4中的水能够通过动力组件5带动除垢装置3转动,从而将附着在换热器外壳2内壁上的水垢清除,而清除后的水垢能够直接通过排污管6排出换热器本体外,从而在不需拆卸换热器本体以及借助电机的同时,通过水流的反向冲洗作用完成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清理以及排污操作,进而在降低了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清理效率如图4-图8所示,除垢装置3包括两个固定环31,两个固定环31均转动安装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两个固定环31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刮条32,刮条32两端对应的固定环31上沿固定环31的直径方向开设有条形的滑槽33,且刮条32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的滑槽33中,刮条32靠近排水管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条板34,条板34上沿垂直于排水管4轴心的方向开设有条形的限位孔,且限位孔远离补水管8的一端向靠近排水管4的方向倾斜,限位孔内贯穿插接有固定柱35,固定柱3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位于排水管4同一个位置的多个所固定柱35上的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同一个活动环36,两个活动环3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37,活动环36的内侧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8,且支撑杆38的自由端与排水管4的外表面贴近,多个支撑杆38呈环形分布,支撑杆38的自由端安装有滚珠19,且滚珠19与排水管4外壁贴合,限位孔沿排水管4直径方向的改变量,等于刮条32距离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最大距离,动力组件5包括转轴51,转轴51上转动套接有轴套52,轴套52与排水管4内壁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杆53,转轴51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安装有叶轮54,两个叶轮54与轴套52之间均设有限位环55,且限位环55固定套15接在转轴51上,转轴51靠近排污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6,固定板56与靠近补水管8的活动环3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j形拉杆57;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4流出,在水流通过排水管4流出的过程中,水流对叶轮54有向远离排污管6方向的推力,因此转轴51通过j形拉杆57有推动活动环36向远离排污管6方向运动的趋势,与此同时,活动环36位于限位孔远离排污管6的一端,而多个刮条32则能够在固定柱35对限位孔的拉动作用下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保持分离,进而避免刮条32在换热器本体正常的工作中对换热器外壳2产生摩擦;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打开排污阀7的同时切换止水阀9,使通过补水管8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内的水能够同时直接进入到排水管4中,此时由于排污阀7处于打开状态,因此从补水管8直接进入到排水管4内的水能够向排污管6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水流能够推动叶轮54带动转轴51向排污管6的方向运动,而随着转轴51的运动,转轴51通过固定板56和j形拉杆57拉动两个活动环36一起在支撑杆38以及滚珠19的支撑作用下,向排污管6的方向运动,而随着活动环36的运动,固定柱35在活动环36的带动下沿着限位孔滑动,从而使得固定柱35能够配合限位孔推动刮条32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贴紧,随着水流不断冲击在叶轮54上,叶轮54能够带动转轴51转动,而随着转轴51的转动,活动环36能够在j形杆的带动下通过固定柱35和条板34带动两个固定环31以及多个刮条32一起转动,进而使得附着在换热器外壳2内壁上的水垢能够在刮条32的作用下与换热器外壳2内壁分离,进而在无需借助电机的前提下完成对换热器外壳2内壁的除垢操作;
而被刮条32清理下来的水垢能够通过排污管6直接排出换热器外壳2外部,从而避免了清理下的水垢通过排水管4进入到出水管路中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排水管4位于换热器外壳2内的一端与排污管6靠近,且排水管4的该端设有导向环11,导向环11固定安装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导向环11的内径向远离排水管4的方向逐渐变小,且导向环11的最小内径与排污管6内径相匹配,导向环11的内侧设有锥形的导向罩12,且导向罩12的开口与排污管6相对,导向罩12的内侧与导向环11的内测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伸缩杆13,导向罩12靠近导向环11一侧的中心处垂直固定连接有推杆14,推杆14上滑动套接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与排污管6的内壁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6,推杆14靠近排污阀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7,凸块17的厚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厚并向排污阀7方向突出,凸块17的长度大于排污阀7的孔径长度,且凸块17能够与排污阀7接触,导向环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环18,密封环18套接在导向罩12上,密封环18的内径小于导向罩12的开口直径,且当凸块17与关闭状态下的排污阀7接触时,密封环18与导向罩12的表面贴紧;在换热器本体正常工作时,排污阀7处于关闭状态,而此时的导向罩12能够在排污阀7对凸块17的限制作用下与密封环18贴合在一起,在此期间,当水箱中的水通过补水管8上的补水孔10喷射在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时,水流会沿着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旋转着向排污管6方向运动,当水遇到导向罩12后,水会在导向罩12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排水管4内部,此时由于导向罩12配合密封环18将排污管6进行了密闭操作,从而避免水流继续向排污管6方向运动,进避免了加热后的水因经过排污管6位置而被冷却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换热器本体对水的加热效率;当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上附着有水垢,此时能够打开排污阀7,而随着排污阀7的转动,排污阀7的通孔能够逐渐与凸块17相对,由于排污阀7通孔处的直径较小,因此当凸块17与排污阀7的通孔相对时,排污阀7不再对凸块17以及推杆14产生阻挡,当排污阀7打开后,再打开止水阀9,使止水阀9能够在关闭排水管4远离排污管6一侧的同时,止水阀9还能够连通补水管8和排水管4靠近排污管6的一侧,此时,随着水通过补水管8同时进入到换热器外壳2内部以及排水管4的内部并向排污管6方向运动,当水流遇到导向罩12时,水流能够推动导向罩12压缩伸缩杆13并向排污管6所在方向运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导向罩12能够与密封环18分离,此时水流能够夹带着刮条32刷洗下来的水垢通过导向罩12与密封环18的间隙流入到排污管6中,并最终通过排污管6排出换热器外壳2内部;通过设有导向环11,当冲洗下来的水垢流至导向环11位置时,水垢能够沿着导向环11的内壁顺利的流至排污管6中,从而提高水垢排出的效率,同时避免水垢在排污管6位置堆积。
26.实施例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任意一项的用于一种撬装式涡流热膜换热机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换热器本体的补水管8以及排水管4分别与配套的水箱以及出水管路连接;步骤二:在关闭排污阀7的情况下,打开止水阀9,使水箱中的水能够在水泵的作用下输送到换热器外壳2,并在加热管的作用下被加热,而加热后的热水能够通过排水管4输
送到出水管路中;步骤三:待换热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关闭止水阀9的同时打开排污阀7,使除垢装置3能够在动力组件5的作用下对换热器外壳2的内壁进行清理,而清理后的污水能够通过排污阀7排出换热器本体;步骤四:清理完毕后,重新关闭排污阀7并打开止水阀9。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