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09881发布日期:2023-05-10 21:4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属于空气调节。


背景技术:

1、风机盘管、分体空调室内机、多联机室内机等传统的空调末端,安装在吊顶上、墙上、窗下,位置固定,,远离人员活动区,传统的空调末端不能对人员活动区域的温度、湿度单独控制,需要通过调节包含人员活动区域的整个室内环境温、湿度以满足人员舒适性要求。

2、移动空调由于采用压缩机制冷和风扇排热,需要安装在靠近外墙有电源插座和能够安装排风管道的位置,移动范围受限,不能独立调节人员活动区温、湿度,由于装机功率大,无法采用锂电池等可充电电源供电,不能用于野外等无电源的场合。

3、空调扇和冷风机,虽然能够独立调节人员活动区温、湿度,但由于空调扇和冷风机通过水的冷蒸发器制冷,冰晶盒蓄存的冷量需要通过水等载冷剂来传递,需要设置水箱、水泵、布水器等部件,系统较为复杂,机箱尺寸大,重量大,只能在地面上移动,不能置于桌面、台面上,而且由于冰及冰晶盒的释冷过程不可控,导致空调扇和冷风机送风温度、湿度调节不便,并且在送冷风的同时给环境加湿,不能满足人员舒适性需求。

4、现有的风量调节阀,主要由框架、挡风板或叶片、风阀调节机构组成,既可用作风量调节,又可用作关闭用,分为用手柄或手轮转动,调节叶片的开合角度的手动风量调节阀和通过电动控制机构的电机受电动作,带动推杆发生位移,从而控制叶片的开合角度,达到调节风量大小的目的电动调节阀。一般手动风量调节阀厚度大于140毫米,电动风量调节阀厚度大于170毫米。

5、通风系统中,为了实现双风路合流、分流,关闭其中一风路、开启另一风路的模式转换和双风路风量反比例调节,现有的技术方案需要设置两组电动风量调节阀,分别通过两套电动执行器,对两组风量调节阀进行控制,并通过控制程序达到反比例调节的目的,存在成本高、控制相对繁琐且需要相对较大的安装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具有制冷、除湿、加湿、净化等多种功能;结构简单,机体小巧,重量轻,可方便的放置在室内或者野外人员活动区域内;通过空气强制对流直接释冷/释热,蓄能介质释冷/释热过程可控,送风温度、湿度调节方便快捷,能够单独调节人员活动区域温度、湿度,满足人员舒适性需求。

2、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

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单元、空气处理单元、上水箱组件、装配式双路风量比例调节装置、风机组件;空气处理单元、上水箱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机箱单元上部;装配式双路风量比例调节装置设置在机箱单元的下部;

4、所述机箱单元包括箱体、进风口、出风口、中隔板、提手;进风口设置在箱体底板上,出风口设置在箱体上部、提手设置在箱体顶部,中隔板设在箱体中部箱腔内,中隔板后部设有第一进风开口,中隔板前部设有第二进风开口,中隔板中部设有集水槽;

5、所述上水箱组件包括上水箱、底座和水位调节装置,上水箱设置在箱体上后部腔体内,通过底座安装在集水槽中,上水箱底部设置有水位调节装置与集水槽连通;

6、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含冷蒸发滤网、蓄能换热器和高效过滤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单元将中隔板上部的箱腔空间分割成两个腔体,空气处理单元后部的箱腔空间为第一腔体,空气处理单元前部的箱腔空间为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中隔板上第一进风开口之上,第二腔体位于中隔板的第二进风开口之上;

7、所述装配式双路风量比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阀板和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改变调节阀板与中隔板上的第一进风开口和第二进风开口的相对位置,实现第一进风口全开、第二进风口全关,或者第一进风口部分打开、第二进风口成比例部分关闭,或者第一进风口全关、第二进风口全开的设定位置;

8、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箱体上部箱腔内,位于第二腔体内,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与箱体正面上部的出风口联通。

9、优选地,还包括下水箱组件,设置在机箱单元的下部。

10、优选地,所述下水箱组件包括下水箱和排水口,下水箱设置在箱体下部,排水口通过集水槽内的排水装置连通集水槽。

11、优选地,所述调节阀板具体包括阀板本体、第一导向条、第二导向条、导槽;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分别位于阀板本体的两侧,用于控制调节阀板的安装位置和运动方向;导槽的顶部与阀板本体的中部相连接;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分别位于第一定位安装条和第二定位安装条的凹槽内,第一定位安装条和第二定位安装条位于上隔板下,并固定于箱体上;所述电动执行器包括控制器、电机和导轮;控制器位于电动执行器后方,电机位于电动执行器中部,导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电动执行器的控制器接受操作显示屏运行模式指令,电机驱动导轮转动,通过导轮与调节阀板上的导槽的齿合传动,推动调节阀板前后运动。

12、优选地,集水槽前端可放置冷蒸发滤网,集水槽中部设有用于安放蓄能换热器和/或高效过滤器的安放座,集水槽后端可放置上水箱。

13、优选地,箱体顶部设有顶盖,打开顶盖可更换空气处理单元中的组件。

14、优选地,还包括电热风道加热器,所述电热风道加热器安装在箱体上部箱腔内,位于中隔板上的第二进风开口上。

15、优选地,所述电热风道加热器采用ptc风道加热器。

16、优选地,箱体底板上设置穿孔而成的进风口,箱体正面上部设置出风口,集水槽内的排水装置由排水短管及旋塞组成,集水槽、上水箱内设置银离子棒或uv-c紫外线灯。

17、优选地,所述高效过滤器为活性碳过滤器。

18、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为贯流风机组件。

19、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和电动执行器采用直流电源、锂电池类充电电源和或usb接口供电。

20、优选地,还包括具有迷宫式对流换热腔的蓄能换热模块,所述蓄能换热模块包括蓄能盒,设置在所述蓄能盒上的迷宫式对流换热腔;所述蓄能盒包括外壳和蓄能介质;所述迷宫式对流换热腔包括多个横向肋片和多个纵向肋片;所述横向肋片和纵向肋片通过根部垂直固定连接在蓄能盒外壳的外表面上,横向肋片等距排列,纵向肋片的侧端分别交错连接在相邻的横向肋片上,使得相邻的两横向肋片之间形成迷宫式风道单元,多个迷宫式风道单元组成迷宫式对流换热腔。

21、优选地,所述迷宫式对流换热腔还包括冷凝水排水装置和支撑结构;所述冷凝水排水装置设在所述横向肋片的顶端,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相邻横向肋片前后悬空的顶角。

22、优选地,所述冷凝水排水装置为排水槽;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撑条。

23、优选地,所述迷宫式对流换热腔为两个,分别为左迷宫式对流换热腔和右迷宫式对流换热腔,左迷宫式对流换热腔位于蓄能盒外壳的左侧,右迷宫式对流换热腔位于蓄能盒外壳的右侧。

24、优选地,所述蓄能介质为蓄冷介质或蓄热介质。

25、优选地,所述蓄冷介质是水或体积浓度为3%~4%乙烯乙二醇溶液。

26、优选地,所述蓄热介质是共晶盐或石蜡。

27、优选地,所述蓄能盒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内设有内迷宫式对流换热腔,内迷宫式对流换热腔包括多个横向肋片和多个纵向肋片,所述横向肋片通过根部与蓄能盒中空通道的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横向肋片等距排列,纵向肋片的侧端分别交错连接在相邻的横向肋片上,相邻的两横向肋片之间形成内迷宫式风道单元,多个内迷宫式风道单元组成内迷宫式对流换热腔。

28、优选地,所述内横向肋片在位于两个内纵向肋片的中心位置开有小孔,便于冷凝水排水。

29、优选地,所述蓄能盒的外壳、横向肋片、纵向肋片和支撑条采用相同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加工成型;所述蓄能盒外壳采用金属材料或有机工程塑料加工成型;所述横向肋片、纵向肋片和支撑条采用金属材料或有机工程塑料加工成型;所述蓄能盒的外壳与迷宫式对流换热腔采用整体加工成型;或分体加工,组装成一体。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效果:

31、1、本发明的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可通过空气强制对流释冷/释热,不需设置水泵、布水器等部件和管路,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装配式双路风量比例调节装置,实现功能模式转换及双风路风量反比例调节,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小型化。

32、2、本发明的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可根据季节变化、功能需求,通过调整空气处理单元的组件的组合关系,同时通过风机组件和装配式双路风量比例调节装置的调节,使本发明具有蓄冷介质相变释冷制冷、冷蒸发制冷、蓄冷介质相变释冷和冷蒸发联合制冷、蓄冷介质相变释冷冷冻除湿、加湿、净化、净化时加湿、蓄能介质相变释热制热、蓄能介质相变释热制热同时加湿等多种不同工作模式。

33、3、本发明的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通过空气强制对流直接释冷/释热,蓄能介质释冷/释热过程可控,送风温度、湿度调节方便快捷,可采用锂电池类充电电源和或usb接口供电,机体小巧、重量轻,可方便的放置在室内或者野外人员活动区域内,独立调节人员活动区温度、湿度,满足人员舒适性需求。

34、4、本发明的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在夜间电网低谷时段或者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供电高峰时段,将蓄能换热模块放入制冷/加热装置中相变蓄冷/蓄热,在白天电网高峰时段或者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供电低峰时段,本发明利用蓄能换热模块的蓄能介质相变释冷/释热直接通过空气强制对流换热供冷/供热,对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35、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