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8727发布日期:2022-08-12 20:3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这些优良的特点使得无纺布适用于农用薄膜、制鞋、制革、床垫、子母被、装饰、化工、印刷、汽车、建材,家具等行业,而无纺布烘干机是一种用于将无纺布烘干成型的加工设备,具有快速烘干成型,持续烘干作业的优点。
3.目前的无纺布浸吸烘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纺布从设备的一侧进入设备内经设备内的风扇进行烘干,烘干后无纺布传送至外部,在无纺布传送至外部的同时,设备内部的热量也会随着无纺布散出,此种会造成热量的流失,浪费资源,提高烘干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旨在解决热量会流失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上端的烘干箱体;设于所述主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烘干箱体一侧的出气座;设于所述烘干箱体上方且连接在所述出气座一侧的输送管;连接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出气座下方的水箱;设于所述主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烘干箱体的一侧的收集机构,用于对所述烘干箱体内排出的热气进行收集。
6.优选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上方且连接在所述烘干箱体的一侧的收集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收集座内壁的滑动杆,所述收集座的上方设置有凸轮;位于收集座的内部且套接于所述滑动杆外壁的收集箱,以及套接于所述滑动杆的外壁且位于所述收集箱一端的弹簧,所述收集箱的底端连接有收集斗;连接在收集箱的一端且贯穿至所述收集座外壁的移动杆以及安装在所述收集座底端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贯穿至所述收集座的上端且与所述凸轮底端连接;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部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两端与所述主体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与出气座连接,所述软管与输送管连接,所述出气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口。
8.优选地,所述收集箱与输送管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收集箱与所述软管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口,所述收集箱与滑动杆滑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收集斗与收集箱固定连接,所述收集斗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收集箱内部的通口。
10.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转动辊,所述移动杆与收集箱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传动电机与收集座通过外部固定支架固定,所述收集箱的内部设置有抽风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集机构实现对热气收集的功能,转动辊转动使无纺布输送至烘干箱体内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热气从烘干箱体内排出,此时传动电机转动使凸轮转动,凸轮转动并与移动杆接触,凸轮对移动杆进行推动移动杆移动并推动收集箱移动,收集箱通过滑动杆移动并对弹簧压缩,收集箱内风机对从烘干箱体内输出的热气进行吸取,从而实现对热气收集的功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的另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的收集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主体;2、烘干箱体;3、出气座;4、输送管;5、水箱;6、收集机构;601、收集座;602、收集箱;603、滑动杆;604、弹簧;605、移动杆;606、凸轮;607、传动电机;608、收集斗;609、转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1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主体1;设于主体1上端的烘干箱体2;设于主体1的上方且位于烘干箱体2一侧的出气座3;设于烘干箱体2上方且连接在出气座3一侧的输送管4;连接在主体1的一侧且位于出气座3下方的水箱5;设于主体1的上方且位于烘干箱体2的一侧的收集机构6,用于对烘干箱体2内排出的热气进行收集。
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纺布从设备的一侧进入设备内经设备内的风扇进行烘干,烘干后无纺布传送至外部,在无纺布传送至外部的同时,设备内部的热量也会随着无纺布散出,此种会造成热量的流失,浪费资源,降低烘干成本,因此,本方案主体1的上方且位于烘干箱体2的一侧增设了收集机构6,收集机构6可令热气循环使用,减少能量损伤,降低烘干成本。
22.其中,无纺布生产用浸吸烘干设备包括主体1、烘干箱体2、出气座3、输送管4、水箱5及收集机构6,烘干箱体2安放在主体1上端,烘干箱体2为保温隔热材质,烘干箱体2的端口
连接有出气座3,出气座3的出气口连接有输送管4,水箱5设置在主体1一端,且位于出气座3下方,主体1的上方且位于烘干箱体2的一侧增设了收集机构6,通过设置收集机构6便于对排出的热气进行收集,将收集的热气输送至无纺布输送开始的位置处,通过出气座3将气体排出,从而实现对无纺布预烘干的功能。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收集机构6包括:位于主体1的上方且连接在烘干箱体2的一侧的收集座601以及对称设置在收集座601内壁的滑动杆603,收集座601的上方设置有凸轮606;位于收集座601的内部且套接于滑动杆603外壁的收集箱602,套接于滑动杆603的外壁且位于收集箱602一端的弹簧604,收集箱602的底端连接有收集斗608;连接在收集箱602的一端且贯穿至收集座601外壁的移动杆605以及安装在收集座601底端的传动电机607,传动电机607的输出端延伸贯穿至收集座601的上端且与凸轮606底端连接;设置在主体1内部的转动辊609,转动辊609的两端与主体1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辊609转动使无纺布输送至烘干箱体2内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热气从烘干箱体2内排出,此时传动电机607转动使凸轮606转动,凸轮606转动并与移动杆605接触,凸轮606对移动杆605进行推动移动杆605移动并推动收集箱602移动,收集箱602通过滑动杆603移动并对弹簧604压缩,收集箱602内风机对从烘干箱体2内输出的热气进行吸取,从而实现对热气收集的功能,传动电机607持续转动使凸轮606解除对移动杆605的推动,弹簧604回弹,移动杆605和收集箱602向初始位置移动,从而实现收集箱602往复移动的功能。
2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气座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口。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输送管4和出气座3便于将进入收集箱602内的热气通过输送管4和出气座3输送至出气座3,通过气座3底端的排风口便于热气排出并对无纺布预烘干。
2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收集箱602与输送管4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收集箱602与所述软管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口,所述收集箱602与滑动杆603滑动连接。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软管便于收集箱602往复移动,通过收集箱602往复移动对热气收集,从而实现对热气充分收集的功能。
2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收集斗608与收集箱602固定连接,收集斗608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收集箱602内部的通口。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收集斗608,便于抽风机抽取热气,便于热气通过收集斗608经通口进入收集箱602内,从而实现便于对气体收集的功能。
3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转动辊609,移动杆605与收集箱602固定连接。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若干个转动辊609便于对无纺布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对无纺布烘干的功能,通过设置移动杆605便于移动杆605移动使收集箱602移动,从而实现收集箱602往复移动的功能。
3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传动电机607与收集座601通过外部固定支架固定,收集箱602的内部设置有抽风机。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抽风机,便于抽风机运行对热气收集,从而使进入收集箱602内的气体通过软管和输送管4输送至出气座3内,从而便于对热气收集。
3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36.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37.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