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3100发布日期:2022-09-14 11: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十五度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中往往都会设置有通风结构,而现有电梯中的通风结构,不能够自动对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若需要进行清灰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拆装,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具备便于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电梯中的通风结构,不能够自动对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若需要进行清灰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拆装,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通风管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的左侧贯穿至通风管的内腔,所述通风管的右侧且位于把手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相反的一侧均贯穿设置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把手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配合限位销使用的限位槽,所述电梯主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电机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活动框的一端贯穿至通风管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毛刷。
5.优选的,所述电梯主体内腔的顶部且位于通风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所述通风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网。
6.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驱动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活动框的正面和背面均与驱动箱的内壁接触,所述毛刷的顶部与滤板的底部接触。
8.优选的,所述通风管内腔的左侧开设有配合滤板使用的凹槽,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销和横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内腔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开口,所述通风管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配合开口使用的密封垫。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梯主体、通风管、支架、转轴、第一带轮、扇叶、把手、滤板、横板、限位销、拉簧、限位槽、驱动箱、电机、第二带轮、皮带、转盘、销轴、活动框、推杆和毛刷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电梯中的通风结构,不能够自动对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若需要进行清灰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拆装,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扇叶,能够便于提高电梯内的通风效果,通过设置毛刷,能够便于对滤板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收集盒,能够便于对清理后的灰尘进行收集,通过设置防尘网,能够便于对通风管进行防尘,通过设置支杆,能够便于提高电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箱的仰视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16.图中:1、电梯主体;2、通风管;3、支架;4、转轴;5、第一带轮;6、扇叶;7、把手;8、滤板;9、横板;10、限位销;11、拉簧;12、限位槽;13、驱动箱;14、电机;15、第二带轮;16、皮带;17、转盘;18、销轴;19、活动框;20、推杆;21、毛刷;22、收集盒;23、防尘网;24、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一种电梯顶棚的通风结构,包括电梯主体1,电梯主体1顶部的右侧连通有通风管2,通风管2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3,支架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5,转轴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扇叶6,通风管2的右侧设置有把手7,把手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滤板8,滤板8的左侧贯穿至通风管2的内腔,通风管2的右侧且位于把手7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横板9,横板9相反的一侧均贯穿设置有限位销10,限位销10的表面套设有拉簧11,把手7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配合限位销10使用的限位槽12,电梯主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13,驱动箱13的内腔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顶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5,第二带轮15与第一带轮5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16,电机14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7,转盘17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销轴18,销轴1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框19,活动框1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杆20,推杆20远离活动框19的一端贯穿至通风管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毛刷21,电梯主体1内腔的顶部且位于通风管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22,通风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网23,电机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24,支杆24远离电机14的一端与驱动箱13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框19的正面和背面均与驱动箱13的内壁接触,毛刷21的顶部与滤板8的底部接触,通风管2内腔的左侧开设有配合滤板8使用的凹槽,拉簧1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销10和横板9固定连接,驱动箱13内腔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开口,通风管2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配合开口使用的密封垫,通
过设置扇叶6,能够便于提高电梯内的通风效果,通过设置毛刷21,能够便于对滤板8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收集盒22,能够便于对清理后的灰尘进行收集,通过设置防尘网23,能够便于对通风管2进行防尘,通过设置支杆24,能够便于提高电机14的稳定性,通过电梯主体1、通风管2、支架3、转轴4、第一带轮5、扇叶6、把手7、滤板8、横板9、限位销10、拉簧11、限位槽12、驱动箱13、电机14、第二带轮15、皮带16、转盘17、销轴18、活动框19、推杆20和毛刷21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电梯中的通风结构,不能够自动对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若需要进行清灰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且不便于对滤网进行拆装,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问题。
19.使用时,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第二带轮15转动,第二带轮15通过皮带16带动第一带轮5转动,第一带轮5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扇叶6转动,从而对电梯内进行通风,同时电机14带动转盘17转动,转盘17带动销轴18转动,销轴18带动活动框19左右往复移动,活动框19通过推杆20带动毛刷21移动,从而通过毛刷21对滤板8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灰尘落进收集盒22内进行统一收集,当需要对滤板8进行更换时,拉动限位销10,限位销10带动拉簧11延伸,并使限位销10从限位槽12内移出,以解除限位销10对把手7的束缚,然后通过把手7将滤板8从通风管2内移出,以对其进行更换。
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