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盆用的挡火板和火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9909发布日期:2022-08-12 20:4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盆用的挡火板和火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盆用的挡火板和火盆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户外野营使用火盆过程中,将火点燃后,由于外界的自然风较大,并且自然风从不同方向而来,常常会出现自然风从上自下的方向吹来,从而容易使火焰会从支撑板上预留的空气冷却孔向下方窜出,导致威胁到气瓶、软管、热电偶和点火针本身及其连接线,进而容易烧坏火盆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现有火盆火焰向下窜出威胁其他部件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保证火焰向下窜出时,使其不威胁其他部件的火盆用的挡火板。
4.为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火盆用的挡火板,包括挡火板本体,所述挡火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散火的凹腔;挡火板本体的一侧外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凹腔相连通的散火孔,且散火孔与外界连通;挡火板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火盆固定连接的连接部。通过挡火板本体起到对火盆上其他部件的保护,防止烧坏其他部件,同时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包括挡火连接板,所述挡火连接板设置在挡火板本体上,所述挡火连接板上设置有挡火连接孔;所述挡火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火盆固定连接。通过挡火连接板便于更好的与火盆进行固定。
7.作为优选,所述挡火连接板设置在挡火板本体一侧,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档火卡块;所述档火卡块设置在挡火板本体的另一侧,且档火卡块卡接在火盆上。通过档火卡块与挡火连接板相配合,进一步提升连接强度。
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挡火板本体的两侧。两侧都通过挡火连接板进一步提升连接强度。
9.一种火盆结构,包括点火针、热电偶、支撑板和至少一个上述的火盆用的挡火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空气冷却孔;所述挡火板本体设置在支撑板底部,挡火板本体位于空气冷却孔下方,且空气冷却孔与所述凹腔相连通;所述点火针、热电偶分别穿设在支撑板上;所述散火孔位于远离引射管的一侧。通过挡火板本体便于更好的保护引射管、点火针和热电偶。
10.作为优选,所述散火孔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空气冷却孔的面积。能够保证有充分的空气补偿。
11.作为优选,还包括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部,并将点火针和热电偶包裹在内,集气罩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集气孔。通过集气罩便于在点火时挡住一部分风力,并且便于实现集气效果,从而能够增加点火的成功率以及降低爆燃概率。
12.作为优选,所述集气罩包括罩身和罩盖;多个所述集气孔分别设置在罩身和罩盖
上;所述罩身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连接块;所述支撑板连接块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罩盖盖在罩身的顶部。便于更好的将火焰集中
13.作为优选,所述罩身整体呈u型状;罩身的u型开口朝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罩盖朝u型开口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罩身的两侧板之间还连接有罩身连接板;所述罩身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板集气孔。通过向下倾斜设置能够防止上部火焰向外侧冒出。
14.作为优选,所述罩身的两侧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罩身卡槽;所述罩盖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罩身卡槽相配合的罩盖卡块;所述罩身的两侧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罩身卡槽;所述罩身连接板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罩身卡槽相配合的罩身连接卡块。进一步提升罩身与罩盖和罩身连接板的拼装便捷性。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火焰向下蹿出时,起到对火盆上其他部件的保护,防止烧坏其他部件,同时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火盆用的挡火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种火盆用的挡火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火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火盆结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气罩的爆炸图。
21.其中:1-挡火板本体;10-凹腔;11-散火孔;12-挡火连接板;13-挡火连接孔;14-档火卡块;3-点火针;4-热电偶;5-集气罩;501-罩身;502
‑ꢀ
罩盖;503-u型开口;504-两侧板;505-罩身连接板;506-连接板通孔;507
‑ꢀ
第一罩身卡槽;508-罩盖卡块;509-第二罩身卡槽;510-罩身连接卡块; 7-支撑板;71-支撑连接孔;72-空气冷却孔;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一种火盆用的挡火板,包括挡火板本体1,挡火板本体1 上设置有用于散火的向下凹陷的凹腔70,风力过大时,将火焰向下吹入凹腔10内,凹腔10具有一定的容积,能够用来消耗向下窜入的火焰,将火焰尽可能消耗在挡火板本体1的凹腔10内。挡火板本体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凹腔10相连通的散火孔11,且散火孔11与外界连通;能够将吹入的火焰经过凹腔10从散火孔11上吹出,起到阻碍火焰以及控制火焰方向的作用。挡火板本体1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火盆固定连接的连接部。结合图1,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挡火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左侧的连接部为挡火连接板12,挡火连接板12上设置有挡火连接孔13;挡火连接孔13通过连接件8与火盆固定连接。通过挡火连接板12便于更好的与火盆进行固定。连接件8为连接螺钉或抽芯铆钉,优选为抽芯铆钉,方便进行固定连接,右侧的连接部为档火卡块14,档火卡块14呈l型,通过l型的档火卡块14插入火盆上,再将挡火连接板12一侧通过连接件8 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挡火板1的连接强度。
25.如图2所示,设置在挡火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的连接部可以都为挡火连接板12,两
侧都通过连接件8固定连接,进一步提升挡火板本体1的连接强度。
26.本实施例1的优点是火焰向下蹿出时,起到对火盆上其他部件的保护,防止烧坏其他部件,同时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7.实施例2
28.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火盆结构,包括支撑板7、点火针3、热电偶 4和实施例1中图2的挡火板本体1。点火针3和热电偶4分别纵向穿设在支撑板7上,支撑板7上设置有多个空气冷却孔72;且多个空气冷却孔72 呈横向对齐排列。挡火板本体1设置在支撑板7底部且对应位于多个空气冷却孔72的下方。支撑板7上设置有支撑连接孔71,支撑连接孔71和挡火连接板12上的挡火连接孔13通过连接件8固定连接,从而将挡火板本体1固定在支撑板7底部。挡火板本体1能够将多个空气冷却孔72进行遮挡;每个空气冷却孔72与凹腔10连通,风力过大时,火焰通过空气冷却孔12吹入凹腔10内,从而使火焰与点火针3和热电偶4接触,威胁或烧伤到气瓶、软管、热电偶4和点火针3本身及其连接线,进而通过挡火板本体1能够防止火焰从空气冷却孔72冒出,防止火焰烧坏底部的点火针3 和热电偶4。挡火板本体1上的散火孔11位于远离引射管2的一侧外壁上,每个散火孔11的面积大于等于空气冷却孔72的面积,能够保证有充分的空气补偿。
29.如图3所示,还包括集气罩5,集气罩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7上部,并将点火针3和热电偶4包裹在集气罩5内;集气罩5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集气孔6。通过多个集气孔6便于集气同时便于更好的对火焰进行控制,防止炉头的功率小了使火焰分散呈花朵状,功率大了使火焰又高又细,进一步提升观赏性。同时通过集气罩5便于在点火时挡住一部分风力,并且便于实现集气效果,从而能够增加点火的成功率以及降低爆燃概率。
30.如图5所示,集气罩5包括罩身501和罩盖502;多个分火孔6呈阵列排布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罩身501和罩盖502上;罩身501整体呈u型状;罩身501的u型开口503朝水平向前方向设置;罩身501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板连接块500;支撑板连接块500上连接孔与挡火连接板12上的挡火连接孔13对齐设置,并通过连接件8将支撑板连接块500、挡火连接板12 与支撑板7通过连接件8固定连接,通过一个连接件8能够将挡火板本体1、支撑板7和集气罩5一起进行固定,无需在重新打造连接点,从而提升连接的便捷性。u型开口503朝水平向前方向设置,从而使罩身501的顶部和前部呈未封闭状态;罩盖502盖在罩身501的顶部,从而将罩身501的顶部封闭,通过罩盖52打开便于更好观察罩身51内点火针3和热电偶4的状况。且罩盖502的前端朝u型开口503呈向下倾斜设置,通过倾斜向下设置能够防止顶部的火焰在外冒出,通过罩盖502能够进行防护和遮挡,罩身501的两侧板504之间还连接有罩身连接板505;罩身连接板505的上部和下部还是处于为封闭状态,通过罩身连接板505能够起到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风力作用使下部火焰的冒出,对下部火焰冒出遮挡,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罩身连接板505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板通孔506,通过连接板通孔506也能够好保证内部有充分的空气补偿。通过集气罩5便于在点火时挡住一部分风力,并且便于实现集气效果,从而能够增加点火的成功率以及降低爆燃概率。
31.罩身501的两侧板504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罩身卡槽507;罩盖502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罩身卡槽507相配合的罩盖卡块508;使用时,将罩盖 502上的罩盖卡块508卡入至第一罩身卡槽507内,即可将罩盖52盖在罩身51上,防止罩盖52脱离罩身51,便于使罩身501与罩盖502之间更便捷的进行拆装。罩身501的两侧板504的下部设置有第二罩身卡槽509;罩身
连接板505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罩身卡槽509相配合的罩身连接卡块510,通过罩身连接卡块510卡入至第二罩身卡槽509内,即可将罩身连接板505 固定在罩身51上,便于使罩身501与罩身连接板505之间更便捷的进行拆装。
32.综上所述,本实施例2的优点是提升点火成功率以及降低爆燃概率,并且更容易控制炉头火焰的大小,更具有观赏性,同时起到对火盆上其他部件的保护,防止烧坏其他部件,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3.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