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5970发布日期:2022-09-03 03:2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可以将室外环境中的空气引入室内,改善室内环境的质量。有些情况下室外环境的空气中灰尘比较多,因此,新风系统需要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分体式住宅新风净化系统,包括室外处理机组、通过管道与室外处理机组相连的室内送风处理机组;所述室外处理机组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旋风除尘器、离心式风机;外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旋风除尘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进风口相连;所述旋风除尘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离心式风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离心式风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室外机连接口相连;所述连接口通过管道与室内送风处理机组的连接口相连。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旋风除尘器依靠离心式风机形成的旋风,从而将空气中的灰尘分离出去。离心风机运行时不仅会产生噪音,而且造成额外的电能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空调器,以解决如何更环保地对空调器的新风进行过滤的问题。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包括分离腔室、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其中,分离腔室,顶端开设有出风口;出风管道,第一端连通于所述分离腔室的出风口,第二端延伸至空调器的出风口;进风管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分离腔室,第二端连通室外环境;出风管道的第二端沿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设置,所述空调器出风时将所述分离腔室中的空气吸入空调器所在环境。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腔室包括第一侧壁和顶板,其中,第一侧壁,圆筒状,所述第一侧壁沿第一径向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且与所述第一径向线之间有第一夹角;顶板,盖合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所述分离腔室的出风口构造于所述顶板,且距离所述第一侧壁第一距离;经进风管道进入分离腔室的空气沿所述分离腔室的侧壁流动形成螺旋气流,灰尘沿所述分离腔室的侧壁滑落至底部,洁净空气通过所述出风管道进入室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腔室还包括第二侧壁,圆锥状,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端
连接于第一侧壁的底端,且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第二侧壁的底端开设有灰尘出口。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道的截面自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腔室还包括第一滤网,和/或,第二滤网,其中,第一滤网,设置于所述分离腔室的出风口,第二滤网,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二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二端的敞口向下。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道的第一端沿空气流动方向自上向下倾斜。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过滤装置还包括卡箍和固定板,其中,卡箍,套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卡箍,所述分离腔室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于预设安装位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过滤装置还包括吸附模块,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用于吸附进入室内的空气中的杂质。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过滤装置。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9.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空调器,利用灰尘杂质的密度较大和灰尘杂质的运动惯性较大的性质完成了对灰尘杂质的分离,提高了进入室内的新风的空气质量,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2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的仰视图;
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的分离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00:分离腔室;110:第一侧壁;111:进风口;120:顶板;121:出风口;130:第二侧壁;131:灰尘出口;
30.200:出风管道;
31.300:进风管道;
32.400:第二滤网;
33.510:卡箍;52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5.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6.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7.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8.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9.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40.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2.结合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过滤装置。新风过滤装置包括分离腔室100、出风管道200和进风管道300,其中,分离腔室100,顶端开设有出风口121;出风管道200,第一端连通于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第二端延伸至空调器的出风口;进风管道300,第一端连通分离腔室100,第二端连通室外环境;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沿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设置,空调器出风时将分离腔室100中的空气吸入空调器所在环境。
4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空调器设置进风口、出风口,并且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风机和换热器。风机运转,驱动空气从进风口流经换热器从出风口吹出。流经换热器的空气与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温度升高;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流经换热器的空气温度降低。
44.新风过滤装置的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延伸至空调器的出风口、且沿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设置。空调器在风机的驱动下出风时,空气自空调器向室内流动,在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形成负压,从而将分离腔室100中的空气吸入室内环境。依靠此种“射吸效应”,新风
过滤装置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空气驱动装置即可将室外的空气吸至室内,从而使空调器实现新风功能。不需要设置额外的空气驱动装置,节约了电能,减小了空调运行的噪音。
45.空调器在射吸效应下将分离腔室100的空气吸入室内时,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的负压传递至分离腔室100,通过分离腔室100传递至进风管道300。从进风管道300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中混有一部分灰尘杂质。含有灰尘杂质的空气进入分离腔室100,一方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分离腔室100的底部,洁净空气从分离腔室100的顶部进入室内,从而完成灰尘杂质的分离;另一方面,沿进风管道300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在惯性的作用与分离腔室100的侧壁接触,灰尘杂质的动能被吸收,沿分离腔室100的侧壁落入分离腔室100的底部,洁净空气从分离腔室100的顶部进入室内,从而完成灰尘杂质的分离。
46.设置分离腔室100、进风管道300和出风管道200,利用灰尘杂质的密度较大和灰尘杂质的运动惯性较大的性质完成了对灰尘杂质的分离,提高了进入室内的新风的空气质量,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47.对新风进行过滤时,最常用的方式时设置滤网。滤网的目数较多时,对于空气的过滤效果好,但是滤网失效周期比较短,使用成本较高,而且对进风量的影响比较大。滤网的目数较少时,又不容易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本技术公开的新风过滤装置,可以与滤网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搭配合适的滤网使用时,效果更好。
48.可选地,分离腔室100包括第一侧壁110和顶板120,其中,第一侧壁110,圆筒状,第一侧壁110沿第一径向线开设有进风口111,进风管道300的第一端连通进风口111且与第一径向线之间有第一夹角;顶板120,盖合第一侧壁110的顶端,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构造于顶板120,且距离第一侧壁110第一距离;经进风管道300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沿分离腔室100的侧壁流动形成螺旋气流,灰尘沿分离腔室100的侧壁滑落至底部,洁净空气通过出风管道200进入室内。
49.第一侧壁110围合成圆筒状,顶端敞口。顶盖盖合于第一侧壁110顶部的敞口。第一侧壁110开设有进风口111,进风口111所在的径向线为第一径向线。进风管道300的第一端连通进风口111且与第一径向线之间有第一夹角,具体地,第一夹角为60度至90度。这样,沿进风管道300的第一端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容易沿分离腔室100的侧壁螺旋运动。空气螺旋运动时,空气在分离腔室100中的行程比较长,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容易被分离。空气在分离腔室100中螺旋运动时,分离腔室100内四周为高压区,中间为低压区,灰尘杂质的比重较大,富集在分离腔室100四周的高压区,并且沿分离腔室100的侧壁滑落至分离腔室100的底部。低压区的空气比较干净。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位于低压区上方,出风口121处为低压,将分离腔室100低压区的洁净空气吸入出风管道200,送至室内。
50.出风口121距离第一侧壁110第一距离,例如,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为圆形,圆心位于第一侧壁110的轴线,直径小于第一侧壁110的直径。这样,顶板120阻隔分离腔室100高压区灰尘杂质富集的空气进入进风管道300,有利于分离腔室100对于灰尘杂质的分离。
51.可选地,分离腔室100还包括第二侧壁130,圆锥状,第二侧壁13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侧壁110的底端,且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第二侧壁130的底端开设有灰尘出口131。
52.第二侧壁130为倒置的圆锥状,圆锥的底边与第一侧壁110的底边相连接,从而使
分离腔室100密闭,圆锥的锥尖位于底部,圆锥的锥尖处开设有灰尘出口131。空气在第二侧壁130形成的空间内运动时,由于第二侧壁130的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空气容易成为紊流,空气中的灰尘杂质更容易与侧壁接触,从而运动动能降低,落向分离腔室100的底部。而第二侧壁130的壁面从上向下逐渐向内收,形成滑坡。落在第二侧壁130内壁的灰尘更容易沿着滑坡向下滑,从第二侧壁130底部的灰尘出口131离开分离腔室100。这样的设置形式,有利于空气中灰尘杂质的分离和排出。
53.可选地,进风管道300的截面自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
54.空气沿着进风管道300从第二端向第一端流动时,由于进风管道300的截面逐渐减小,空气的流速逐渐增快。空气从进风管道300的第一端进入分离腔室100,较快的空气流速有利于空气沿分离腔室100的壁面螺旋运动,从而使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被更好的分离。这样的设置形式,提高了新风过滤装置对于空气中的灰尘的分离效果。
55.可选地,分离腔室100还包括第一滤网,设置于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
56.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设置第一滤网,可以对通过进风管道300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在分离腔室100的离心分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第一滤网作为补充,对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设置有第一滤网,可以提高新风过滤装置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尤其在离心分离效果不佳时保障了进入室内的新风的空气质量。
57.可选地,分离腔室100还包括第二滤网400,设置于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
58.第二滤网400用于对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暴露于室外环境中,设置第二滤网400主要对较大的树叶、枯草等杂质进行过滤。从而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新风过滤装置。
59.可选地,第一滤网的目数多于第一滤网的目数。
60.第一滤网的目数较多,过滤效果比较好。第二滤网400目数较少,其孔洞较大。这样,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400互相配合,第二滤网400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初筛,第二滤网400对经离心分离后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一滤网的目数较少,其失效周期比较长。通过第二滤网400的空气经过了第一滤网的过滤和分离腔室100的离心分离,空气中的灰尘杂质比较少,第二滤网400的失效周期也比较长。这样的设置形式降低了新风过滤装置的使用成本。
61.可选地,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的敞口向下。
62.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暴露于室外,如果树叶等杂质落在第二端的敞口,会堵塞进风管道300,而且如果发酵腐败还会产生异味。进风管道300的敞口向下可以防止雨水进入新风过滤装置中,还可以防止树叶、小虫子进入分离腔室100。这样的设置形式,提高了新风过滤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63.可选地,进风管道300的第一端沿空气流动方向自上向下倾斜。
64.进风管道300的第一端沿空气流动方向自上向下倾斜,这样,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向下的初速度。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运动惯性比较大,具有向下的初速度时更容易向下落入分离腔室100的底部。空气从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被吸入室内环境。这样的设置形式,有利于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在分离腔室100中的分离。
65.可选地,新风过滤装置还包括卡箍510和固定板520,其中,卡箍510,套设于第一侧壁110;固定板520,连接于卡箍510,分离腔室100通过固定板520固定于预设安装位置。
66.卡箍510与固定板520相配合,用于将分离腔室100固定于预设安装位置。卡箍510
环绕第一分离腔室100,对分离腔室100进行夹持和固定。固定板520用于将卡箍510固定于预设安装位置。例如,需要将分离腔室100固定于室外墙面时,固定板520开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固定板520固定于墙面。在不方便打孔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胶水将固定板520粘在墙面。
67.可选地,进风管道300还设置有风机,用于驱动空气从出风管道200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流动。
68.在正常情况下,仅依靠室内风机的射吸作用即可实现新风功能。在室外环境中风速较大时,或者空调器的风机不运转时,无法依靠空调器出风口121的射吸作用实现新风功能。在进风管道300设置风机,可以通过启动风机向室内输送新风。设置风机,可以在空调器实现在不运行制冷制热模式时仍能实现新风功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69.可选地,进风管道300还设置有止回阀,以防止室内空气通过新风过滤装置反向流动至室外。当空调器不运行时,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和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之间为导通状态。如果室外刮风,空气高速流动容易通过新风过滤装置将室内的空气吸到室外。设置有止回阀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新风过滤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70.可选地,出风管道200还设置有止回阀,以防止室内空气通过新风过滤装置反向流动至室外。当空调器不运行时,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和进风管道300的第二端之间为导通状态。如果室外刮风,空气高速流动容易通过新风过滤装置将室内的空气吸到室外。设置有止回阀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新风过滤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71.可选地,空调器的出风口还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关闭时封堵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这样,依靠导风板实现了对于新风过滤装置的封堵。从而防止了室外环境倒吸室内空气,提高了新风过滤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72.可选地,新风过滤装置还包括吸附模块,设置于进风管道300,用于吸附进入室内的空气中的杂质。
73.第一滤网、第二滤网400和分离腔室100只能对空气中的颗粒状杂质进行分离和过滤。而室外环境有时候会有异味,异味是由于空气中的分子状态的杂质引起的。在进风管道300设置吸附模块,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小分子杂质,从而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
74.可选地,吸附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分子杂质,而且活性炭价格较低,容易取得。活性炭吸附剂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还可以通过加热、日晒等方式使其恢复吸附活性。
75.结合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新风过滤装置,包括分离腔室100、出风管道200和进风管道300,其中,分离腔室100,顶端开设有出风口121;出风管道200,第一端连通于分离腔室100的出风口121,第二端延伸至空调器的出风口;进风管道300,第一端连通分离腔室100,第二端连通室外环境;出风管道200的第二端沿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设置,空调器出风时将分离腔室100中的空气吸入空调器所在环境。
76.从进风管道300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中混有一部分灰尘杂质。含有灰尘杂质的空气进入分离腔室100,一方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分离腔室100的底部,洁净空气从分离腔室100的顶部进入室内,从而完成灰尘杂质的分离;另一方面,沿进风管道300进入分离腔室100的空气在惯性的作用与分离腔室100的侧壁接触,灰尘杂质的动能被吸收,沿分离腔室100的侧壁落入分离腔室100的底部,洁净空气从分离腔室100的顶部
进入室内,从而完成灰尘杂质的分离。
77.设置分离腔室100、进风管道300和出风管道200,利用灰尘杂质的密度较大和灰尘杂质的运动惯性较大的性质完成了对灰尘杂质的分离,提高了进入室内的新风的空气质量,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78.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