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8809发布日期:2022-08-06 03:4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风机。


背景技术:

2.暖风机是由通风机、电动机及空气加热器组合而成的联合机组;其适用于各种室内环境中,当空气中不含灰尘和易燃或易爆性的气体时,可作为循环空气供暖用。
3.但是,现有的暖风机中暖风主体的结构是固定的,其只能对着一个位置供应热风,使得暖风机对环境供暖的效率降低,或者是通过人为调整的方式来改变暖风机的出风口方向,使得暖风机的使用极为不便。因此,发明一种能够随意调整出风口方向的暖风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暖风机中暖风主体的结构是固定的,导致其对环境供暖的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6.一种暖风机,包括暖风主体和支撑座;
7.所述支撑座包括底盘、支架以及转动部,所述底盘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底部,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动部传动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盘背离所述转动部的一侧;
8.所述暖风主体铰接在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所述暖风主体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转动部的转动中心线垂直。
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暖风主体包括壳体、发热体和风机,所述壳体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风机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发热体靠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所述风机靠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置。
10.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固定架架设在所述壳体内。
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防护网。
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暖风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发热体以及所述风机均通过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
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4.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座上设置
有跌倒开关,所述跌倒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暖风主体与所述支架的铰接处设置有阻尼件。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7.该暖风机中的暖风主体可以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绕着驱动装置的转动中心自由转动,且暖风主体还可以绕着其与支架的铰接处调整其出风口的朝向,以使该暖风机的出风方向能够自由的调整,使得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并且有效的提高该暖风机的供暖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暖风机的爆炸图。
21.附图标记:
22.1、暖风主体;11、壳体;12、发热体;13、风机;14、固定架;15、防护网;16、温度传感器;
23.2、支撑座;21、底盘;22、支架;23、转动部;24、跌倒开关;
24.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

























前端



后端



头部



尾部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
29.如图1和图2所示:
30.一种暖风机,其包括暖风主体1和支撑座2;其中,
31.支撑座2包括底盘21、支架22以及转动部23,底盘2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转动部23转动设置在底盘21的底部,且驱动装置与转动部23传动连接,支架22设置底盘21背离所述转动部23的一侧;
32.暖风主体1铰接在支架22远离底盘21的一端,暖风主体1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转动部23的转动中心线垂直。
33.在使用该暖风机时,使用者可以接通该暖风机的电源,使得暖风主体1与驱动装置开始工作,驱动装置能够带动底盘21绕着其转动中心转动,使暖风主体1随之摆动,以达到摇头的效果,此时,该暖风机便能够快速的实现对其周围的环境的供暖,从而有效的提高该暖风机的工作效率。
34.此外,使用者还可以手动的调整暖风主体1的开口朝向,以使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35.优化的,上述的暖风主体1与支架22的铰接处设置有阻尼件,该阻尼件可以增加暖风主体1与支架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暖风主体1受到外力时才会绕着其与支架22的铰接处转动;
36.而当暖风主体1不受外力时,该暖风主体1的角度便不会发生变化,以避免暖风主体1在支架22上自由转动的情况发生,从而使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37.优化的,上述的暖风主体1包括壳体11、发热体12和风机13;其中,
38.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壳体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空腔连通,壳体11的中部铰接在支架22上,使得壳体11 可以绕着其铰接端自由转动,以便于实现对出风口的位置的调整;
39.发热体12与风机13均设置在壳体11的空腔内;
40.当该暖风机处于工作状态时,风机13便会转动并将该暖风机周围的空气抽吸至壳体11内部,被吸入的空气会经过发热体12,吸收发热体12发出的热量,使得壳体11内部的空气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再由壳体11的出风口向外部送出,以达到加热周围空气的效果。
41.优选的,上述的发热体12靠壳体11的出风口的一端设置,风机13靠壳体 11的进风口的一端设置。
42.优化的,上述的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架14;其中,
43.上述的发热体12通过固定架14架设在壳体11内,使得发热体12不直接与壳体11接触,以使该暖风机在工作时,发热体12发出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导至壳体11上,导致壳体11被烧坏的情况发生,从而使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4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固定架14由耐热材料制成,其可以避免因发热体 12的温度过高而被烧坏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该暖风机的使用的安全性。
45.优化的,上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防护网15,该防护网15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的杂物被吸入壳体11内部,导致该暖风机损坏的情况发生;
46.此外,该防护网15还能够避免易燃物被吸入壳体11内部,导致易燃物被发热体12加热引燃,而引起火灾的情况发生,以进一步的提高该暖风机的使用的安全性。
47.优选的,上述的出风口处也设置有防护网15,以避免幼儿将手直接伸入壳体11内部而导致其被烫伤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该暖风机的安全性。
48.优化的,上述的防护网15由耐热材料制成。
49.优化的,该暖风机还包括控制器3;其中,
50.控制器3设置在支撑座2上,且上述的发热体12以及风机13均通过控制器3与电源电连接;
51.该控制器3能够控制发热体12的开启、关闭和加热档位以及风机13的开启、关闭以及转动速度,以使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52.优化的,控制器3包括电路板以及调整旋钮,使用者可以通过拧动调整旋钮来调整发热体12的加热档位或者是风机13的转动速度,以使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53.优选的,上述的调整旋钮的数量有两个,两个调整旋钮分别用于控制上述的发热体12以及风机13,以使该暖风机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54.优化的,上述的壳体1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与控制器3电连接;
55.在使用该暖风机的过程中,当壳体11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控制器3 便会将信息发送至控制器3上,控制器3则会断开发热体12与电源的连接,以避免引发火灾等情况的发生。
56.优化的,上述的支撑座2上设置有跌倒开关24,跌倒开关24与控制器3 电连接;
57.当支撑座2产生倾斜时,也即支撑座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时,该跌倒开关24便会判定该暖风机处于跌倒状态,其便会将该信息发送至控制器3上,控制器3则会断开发热体12与电源的连接,以进一步的提高该暖风机的使用的安全性。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