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器及其平板型换热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4713发布日期:2022-08-24 09:1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器及其平板型换热板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器及其平板型换热板体。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蒸发器行业,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但众所周知,板式换热器比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很多;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可拆卸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薄板按一定间隔,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旋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3.但是,上述板式换热器装配较为繁琐,不仅需要前夹板和后夹板将多块换热板式夹设在中间,还需要间隔布置两块不同规格的换热板片,以此将冷热流体分开;更要设置垫片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型换热板体,该平板型换热板体具有安装方便、密封性更好以及换热效率更高的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平板型换热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具备热传导性能的板片,两块板片沿边缘密封焊接形成换热板体;所述两块板片中部通过多条线性连接部彼此连接,多条线性连接部将两块板片之间的腔体隔断构建形成第一介质流道,换热板体的边缘上设有与第一介质流道首尾两端分别相通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两块板片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凸点彼此连接,多个连接凸点间隔布置于第一介质流道内。
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平板型换热板体,该平板型换热板体采用两块以上具备热传导性能的板片边缘密封焊接形成换热板体,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叠放式的板式换热器,具有安装方便、密封性更好效果。两块板片中部通过多条线性连接部彼此连接,一方面通过线性连接部使两块板片中部相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将两块板片之间的腔体隔断构建形成第一介质流道,以此对于内部的流体介质流向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本方案中的两块板片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凸点彼此连接,一方面也可将强两块板片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是连接凸点间隔布置于第一介质流道内,能够在介质流动时起到紊流作用,提升换热效果。
8.作为优选,两块板片的边缘至少形成有两条焊缝。两块板片的边缘至少形成有两条焊缝以保证密封性,也确保平板型换热板体边缘不出现漏点。
9.进一步的方案中,至少一片板片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方向凸出的线性凸条,线性凸条的凸出端连接另一板片形成所述线性连接部。此处,可以是单块板片上构建有线性凸条,通过线性凸条与另一板片连接;也可以是每片板片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方向凸出的线性凸条,两片板片上的线性凸条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线性连接部。
10.进一步的方案中,至少一片板片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方向凸出的凸台,凸台连接另一板片形成所述连接凸点。此处,可以是单块板片上构建有凸台,通过凸台与另一板片连接;也可以是每片板片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方向凸出的凸台,两片板片上的凸台相互连接形成所述连接凸点。
11.通过线性凸条和凸台的连接,使两块板片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腔室;并在腔室内部构建形成介质流道及介质流道内的连接凸点,以限定介质流向及达到紊流效果。
12.作为优选,所述单条线性连接部是沿板片宽度方向横向设置,线性连接部有且仅有一端延伸至板片边缘;多条线性连接部沿板片纵向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相邻两条线性连接部错位设置而构成迂回设置的第一介质流道。此方案中,多条线性连接部在腔室内部构建形成迂回的第一介质流道,增加了介质流程,提升换热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换热装置;所述壳体内构建有换热腔室,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换热腔室相通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换热腔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上述的平板型换热板体。
14.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换热装置;其中的换热装置包括上述的平板型换热板体,具备上述平板型换热板体安装方便、密封性更好以及换热效率更高的效果。
15.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配管、收集管和多片平板型换热板体;多片平板型换热板体平行间隔布置于分配管和收集管之间;每片平板型换热板体的介质进口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分配管,平板型换热板体的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收集管;所述相邻两片平板型换热板体沿其宽度方向交错设置而将所述换热腔室阻隔成迂回设置的第二介质流道,所述平板型换热板体作为第二介质流道的侧壁;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连接第二介质流道两端的壳体侧壁上。
16.该换热器运行时,介质a从输入管向壳体的换热腔室内送入并通过输出管送出;介质b通过分配管流入多块平板型换热板体内并通过收集管流出。在壳体的换热腔室内,平板型换热板体内的介质b与壳体内的介质a进行热交换。基于上述结构,相邻两片平板型换热板体沿其宽度方向交错设置而将所述换热腔室阻隔成迂回设置的第二介质流道,介质a能够沿第二介质流道迂回流动,从而增加了介质a与介质b的换热行程,提升了换热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平板型换热板体。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1中的平板型换热板体正面图。
1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20.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21.图4为实施例2中记载的换热器立体图。
22.图5为实施例2中记载的换热装置立体图。
23.图6为实施例2中记载的换热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实施例1:
3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平板型换热板体,包括至少两块具备热传导性能的板片11,两块板片11沿边缘密封焊接形成换热板体,且两块板片11的边缘至少形成有两条焊缝。该平板型换热板体1采用两块以上具备热传导性能的板片11边缘密封焊接形成换热板体,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叠放式的板式换热器,具有安装方便、密封性更好效果。两块板片11的边缘至少形成有两条焊缝以保证密封性,也确保平板型换热板体1边缘不出现漏点。
31.进一步地,所述两块板片11中部通过多条线性连接部12彼此连接,多条线性连接部12将两块板片11之间的腔体隔断构建形成第一介质流道13,换热板体的边缘上设有与第一介质流道13首尾两端分别相通的介质进口14和介质出口15。此处,两块板片11中部通过多条线性连接部12彼此连接,一方面通过线性连接部12使两块板片11中部相连接,另一方
面通过将两块板片11之间的腔体隔断构建形成第一介质流道13,以此对于内部的流体介质流向进行引导。具体方案中,至少一片板片11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11方向凸出的线性凸条121,线性凸条121的凸出端连接另一板片11形成所述线性连接部12。此处,可以是单块板片11上构建有线性凸条121,通过线性凸条121与另一板片11连接。也可以是每片板片11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11方向凸出的线性凸条121,两片板片11上的线性凸条121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线性连接部12。
32.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单条线性连接部12是沿板片11宽度方向横向设置,线性连接部12有且仅有一端延伸至板片11边缘。多条线性连接部12沿板片11纵向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相邻两条线性连接部12错位设置而构成迂回设置的第一介质流道13。此方案中,多条线性连接部12在腔室内部构建形成迂回的第一介质流道13,增加了介质流程,提升换热效果。
33.进一步地,所述两块板片11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凸点16彼此连接,多个连接凸点16间隔布置于第一介质流道13内。本方案中的两块板片11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凸点16彼此连接,一方面也可将强两块板片11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也连接凸点16间隔布置于第一介质流道13内,能够在介质流动时起到紊流作用,提升换热效果。具体方案中,至少一片板片11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11方向凸出的凸台161,凸台161连接另一板片11形成所述连接凸点16。此处,可以是单块板片11上构建有凸台161,通过凸台161与另一板片11连接。也可以是每片板片11上设有向另一侧板片11方向凸出的凸台161,两片板片11上的凸台161相互连接形成所述连接凸点16。
34.上述平板型换热板体1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板式换热器,具有安装方便、密封性更好以及换热效率更高的效果。
35.实施例2:
36.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21和换热装置。所述壳体21内构建有换热腔室,壳体21侧壁上设有与换热腔室相通的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换热腔室内,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的平板型换热板体1。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21和换热装置。其中的换热装置包括上述的平板型换热板体1,具备上述平板型换热板体1安装方便、密封性更好以及换热效率更高的效果。
37.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分配管17、收集管18和多片平板型换热板体1。多片平板型换热板体1平行间隔布置于分配管17和收集管18之间。每片平板型换热板体1的介质进口14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分配管17,平板型换热板体1的介质出口15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收集管18。所述相邻两片平板型换热板体1沿其宽度方向交错设置而将所述换热腔室阻隔成迂回设置的第二介质流道24,所述平板型换热板体1作为第二介质流道24的侧壁。所述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分别连接第二介质流道24两端的壳体21侧壁上。
38.该换热器运行时,介质a从输入管22向壳体21的换热腔室内送入并通过输出管23送出。介质b通过分配管17流入多块平板型换热板体1内并通过收集管18流出。在壳体21的换热腔室内,平板型换热板体1内的介质b与壳体21内的介质a进行热交换。基于上述结构,相邻两片平板型换热板体1沿其宽度方向交错设置而将所述换热腔室阻隔成迂回设置的第二介质流道24,介质a能够沿第二介质流道24迂回流动,从而增加了介质a与介质b的换热行程,提升了换热效率。
39.实施例3:
40.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发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实施例1中的平板型换热板体1。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