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5180发布日期:2022-12-17 09:4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空冷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冷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智能空冷器。


背景技术:

2.空冷器是空气冷却器的简称,是石油化工和油气加工生产中作为冷凝和冷却应用最多的一种换热设备。空冷器一般是由管束、管箱、风机和构架等主要部分组成;现有的空冷器由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产生的涡流不断将空气吸入冷空气与热管道接触后传递热量,热交换后,空气经出口排出,但由于空气排出部分缺少主动排出的动力,使得空冷器中气体部分循环较弱,为此提出一种智能空冷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空冷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空冷器,包括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为冷空气与热流体提供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腔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束,所述热交换管束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进管和出管相连接,热流体通过所述进管进入,在所述热交换管束内循环流动,从所述出管排出,所述热交换腔的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和风腔,风腔与热交换腔相连通,所述风腔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所述从动环上设置有扇叶,所述从动环上设置有连接带,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与所述从动环相连接,所述变频电机工作,通过所述连接带带动所述从动环转动,所述从动环转动加速由风腔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所述风腔内设置有转接轴,所述从动环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接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接轴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腔内连接有涡轮扇叶,所述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热交换腔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变频电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5.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腔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变频电机和所述风腔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支撑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设置便于所述变频电机和所述风腔的固定安装。
6.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腔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热交换腔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上开设有通口,所述封闭盖的通口处设置有拦网,所述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拦网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拦网防止空气中大颗粒灰尘进入热交换腔内。
7.优选的,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侧向板和平板组成,两个侧向板均与所述热交换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平板一体成型连接于两个侧向板之间,
所述连接件便于空冷器整体的安装与固定。
8.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设置有百叶窗,百叶窗的设置便于对出风风向的控制。
9.优选的,所述所述热交换腔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涡轮扇叶的外部设置有涡轮壳,涡轮壳构成负压口,利于对空气的抽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热交换腔的上端设置变频电机和风腔,风腔与热交换腔相连通,风腔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从动环上设置有扇叶,从动环上设置有连接带,变频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与从动环相连接,变频电机工作,通过连接带带动从动环转动,从动环转动加速由风腔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风腔内设置有转接轴,从动环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转接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转接轴的端部且位于热交换腔内连接有涡轮扇叶,变频电机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转接轴转动,带动涡轮扇叶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热交换腔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排出,变频电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腔内、风腔内剖视图。
13.图中:1-热交换腔、2-热交管束、3-进管、4-出管、5-变频电机、6-风腔、7-从动环、8-连接带、9-转接轴、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涡轮扇叶、13-支撑框、14-支撑脚、15-封闭盖、16-拦网、17-连接件、18-连接框、19-百叶窗、20-涡轮壳。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空冷器,包括热交换腔1,所述热交换腔1为冷空气与热流体提供交换空间,所述热交换腔1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束2,所述热交换管束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进管3和出管4相连接,热流体通过所述进管3进入,在所述热交换管束2内循环流动,从所述出管4排出,所述热交换腔1的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5和风腔6,风腔6与热交换腔1相连通,所述风腔6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7,所述从动环7上设置有扇叶,所述从动环7上设置有连接带8,所述变频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8与所述从动环7相连接,所述变频电机5工作,通过所述连接带8带动所述从动环7转动,所述从动环7转动加速由风腔6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所述风腔6内设置有转接轴9,所述从动环7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10,所述转接轴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0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11,所述转接轴9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腔1内连接有涡轮扇叶12,所述变频电机5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9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12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热交换腔1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2进行热交
换,再由风腔6排出,变频电机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16.具体而言,所述热交换腔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3,所述变频电机5和所述风腔6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4,所述支撑脚14与所述支撑框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13的设置便于所述变频电机5和所述风腔6的固定安装。
17.具体而言,所述热交换腔1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热交换腔1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封闭盖15,所述封闭盖15上开设有通口,所述封闭盖15的通口处设置有拦网16,所述变频电机5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所述转接轴9转动,带动所述涡轮扇叶12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拦网16进入,与热交换管束2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6排出,拦网16防止空气中大颗粒灰尘进入热交换腔1内。
18.具体而言,所述热交换腔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7,所述连接件17由侧向板和平板组成,两个侧向板均与所述热交换腔1的底部固定连接,平板一体成型连接于两个侧向板之间,所述连接件17便于空冷器整体的安装与固定。
19.具体而言,所述支撑框13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框18,所述连接框18内设置有百叶窗19,百叶窗19的设置便于对出风风向的控制。
20.具体而言,所述所述热交换腔1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所述涡轮扇叶12的外部设置有涡轮壳20,涡轮壳20构成负压口,利于对空气的抽动。
21.工作原理:设置热交换腔1,热交换腔1为冷空气与热流体提供交换空间,热交换腔1的内部设置有热交换管束2,热交换管束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进管3和出管4相连接,热流体通过进管3进入,在热交换管束2内循环流动,从出管4排出,热交换腔1的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5和风腔6,风腔6与热交换腔1相连通,风腔6上转动连接有从动环7,从动环7上设置有扇叶,从动环7上设置有连接带8,变频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带8与从动环7相连接,变频电机5工作,通过连接带8带动从动环7转动,从动环7转动加速由风腔6内排出的空气流动,利于空气迅速循环,增加空冷效率,风腔6内设置有转接轴9,从动环7的环轴上设置第一锥齿轮10,转接轴9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10配合使用的第二锥齿轮11,转接轴9的端部且位于热交换腔1内连接有涡轮扇叶12,变频电机5工作,在锥齿轮之间的传动作用下,转接轴9转动,带动涡轮扇叶12转动,使得外部空气由热交换腔1的侧部进入,与热交换管束2进行热交换,再由风腔6排出,变频电机5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工作转速,调节操作便利,空冷器整体使用更加智能。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