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功率固体电蓄热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3034发布日期:2022-10-14 21:4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功率固体电蓄热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电蓄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温度在200℃~500℃条件下工作,具有模块化结构,可整体运输并可实现单台或多台拼接输出的固体电蓄热炉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生产固体电蓄热炉厂家都是采用为用户量身定制的方法,先在工厂车间生产部件,再派出具有安装固体蓄热体、电加热、风/水换热循环、保温、电气绝缘、热控能力的队伍到现场完成交付设备。不论交付的设备功率大小,派出到现场施工的人员要包含土建、暖通、焊接、电控各工种。对于1000kw以上的设备,现场交付施工费占设备销售价格比例在8%~15%,若设备功率小于50kw的小功率固体电蓄设备,现场交付施工费占设备销售价格比例在30%~50%。可见,制约小功率固体电蓄热炉打开市场的瓶颈就是要摆脱现场安装交付的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小功率固体电蓄热炉结构。采用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企业的生产模式,在工厂车间内实现整机生产,整体运输到现场就位安装。既能保证传统固体电蓄热炉性能优点,又可以大幅降低现场组装难度及费用。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有保温外壳,以及在该保温外壳内所设置的电加热部件,换热单元,固体蓄热体及循环风机,带有电源开关的集控箱则设置在保温外壳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固体蓄热体内均匀分布有相互平行设置且带电加热部件的热风管束,该热风管束进口端通过固体蓄热体侧面的回风管道与循环风机出口的低温法兰相连接,而热风管束出口端则通过固体蓄热体另一侧面引风管道与靠近循环风机进口的高温法兰相连接;在高温法兰与循环风机进口之间腔体内还设置有一换热单元,该换热单元包括热水型换热器或蒸汽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管接口及输出管接口设置在保温外壳的外侧。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加热部件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片;在热风管束外侧还连接有散热片,该散热片均匀分布在固体蓄热体内。所述的热风管束是支撑电加热丝和散热片于一体的固体蓄热体蓄热、放热管道。
6.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颗粒状蓄热材料是一种细小颗粒状的耐高温耐火材料,其具备散装灌注的特性,如:石英砂、食盐、铁粉、氧化镁及氧化铝耐火骨料。
7.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热风管束多组均匀布置在电热部件中与引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形成风路同程结构。
8.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换热器分热水型换热器和蒸汽型换热器。蒸汽型是由吸热翅片管状结构换热器和竖管状汽包组成,吸热翅片管状结构换热器上端口与竖管状汽包中部连接,吸热翅片管构件下端口与竖管状汽包底部部连接;热水型只有吸热翅片管状结构
换热器;吸热翅片管状结构换热器是由阵列翅片管束焊接而成;竖管状汽包是连接输出口和输入口的耐压耐温金属容器。
9.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输入管接口及输出管接口是指热水或蒸汽换热的接入端口。
1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所述集控箱是可以控制单台或多台设备并行工作的控制装置。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功率固体电蓄热炉结构是一种标准化、工厂化成型的产品,具备结构集成度高、装配灵活,可根据项目需求单台或多台拼接工作,并可形成综合集成控制,达到体积小、性能优越的产品化电蓄热炉。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以下说明仅作为示范和解释,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案例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根据这一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简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电加热部件的固体蓄热体剖视简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单元剖视简图。
16.图中主要部件说明:固体蓄热体1;电加热部件2;保温外壳3;换热单元4;集控箱5;热风管束201;加热丝202;散热片203;引风管道204;引风法兰205;回风管道206;回风法兰207;循环风机401;换热器402;换热箱体架体403;高温风道404;高温法兰405;低温风道406;低温法兰407;输出管接口408;输入管接口409;翅片管状结构换热器410;竖管状汽包411。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功率固体电蓄热炉结构,如图1-图3所,图中的3为保温外壳,在该保温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由颗粒状耐高温耐火材料的散装堆集结构所组成的固体蓄热体1,在该固体蓄热体1内均匀分布有相互平行设置且带电加热部件2的热风管束201,所述的电加热部件2内部设有电加热丝202,在热风管束201外侧还连接有散热片203,该散热片均匀分布在固体蓄热体1中,该热风管束是支撑电加热丝和散热片于一体的固体蓄热体1蓄热、放热管道。所述热风管束201进口端通过固体蓄热体1侧面的回风管道206与回风法兰207相接,该回风法兰207再与循环风机401出口的低温法兰407密封对接;热风管束201出口端则通过固体蓄热体1另一侧面引风管道204与引风法兰205相接,而引风法兰205与靠近循环风机401进口的高温法兰405密封对接;带有电源开关的集控箱5则设置在保温外壳的侧壁上;该在靠近循环风机401进口端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一换热单元4,该换热单元包括热水型换热器或蒸汽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管接口409及输出管接口408设置在保温外壳的外侧。
18.如图1-3所示,将电热部件2中的引风法兰205和回风法兰207分别与换热部件4中的高温法兰405和低温法兰407进行密封对接后,再进行保温外壳3拼装固定形成固体蓄热
体内腔,最后配置好电源接口和热输出接口就具备整机出厂的条件。设备运抵用户现场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单台或多台拼接安装;设备就位后将颗粒状蓄热材料灌装置入保温外壳3形成固体蓄热体1并捣实,最后安装集控箱5,并完成外接电源的接入和热输出管接口408、输入管接口409的对接工作,整套设备具备加电和系统调试条件。若用户安装的是热水型号设备,外网循环水由输出管接口408输出高温水,低温水由输入管接口409回流换热器402中的吸热翅片管构件410,通过循环风机401变频调控至额定供水温度,再由输出管接口408输出;若用户安装的是蒸汽型号设备,由输出管接口408输出高温蒸汽,低温补水经输入管接口409提供给换热器402中的吸热翅片管状结构换热器410和竖管状汽包411,通过循环风机401变频调控至额定蒸汽温度,再由输出口408输出给蒸汽用户。如图2所示,电热部件2包括热风管束201将加热丝202和散热片203高度集成,并将引风管道204和回风管道206有效连接,形成风路同程和加热于一体的结构。如图3所示,换热部件4将其换热箱体架体403内部的循环风机401和换热器402与高温风道404和低温风道406连接形成换热部件4内部热风放热通道。内部热风放热通道通过高温法兰405和低温法兰407与引风法兰205和回风法兰207的连接形成闭环放热通道,在循环风机401的驱动下热空气将固体蓄热体1中存储的热能输送给换热器402完成换热过程。
1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