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0164发布日期:2022-12-07 01:3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大多均采用室内空气内循环的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内循环长时间运行使得室内空气污浊,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空气质量恶化。基于此,便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增加了新风模块,以将室外的新风引进室内,从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更新。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多采用全量新风,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多采用全量新风,能耗较高的问题。
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轴流风机,其中,
5.可选地,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呈相对设置,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呈相对设置。
6.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正面和背面,以及连接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的侧面,所述新风进口设于所述背面,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正面;所述室内进风口设于所述侧面上。
7.可选地,所述侧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及沿第二方向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所述室内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或所述第二侧面。
8.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百叶,所述导风百叶转动安装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处,用以调节所述室内进风口的开度。
9.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侧,以对流向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侧的空气进行换热。
10.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平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将所述风道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出风腔连通所述出风口。
11.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以对流向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过滤。
12.可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的新风管,所述新风管的直径为200~400mm。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说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中,所述壳体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进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轴流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以驱动室外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流入,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室内,并驱动室内风自所述室内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室内。
14.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有壳体和轴流风机,其中,所述壳体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和出风口,所述新风进口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轴流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以驱动室外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流入,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室内,并驱动室内风自所述室内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室内;如此,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不仅能吸入室外新风,还能驱动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从而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量,进而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爆炸图;
18.图3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爆炸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爆炸图;
21.图6为图4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零件爆炸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31第一侧面100壳体132第二侧面101新风进口200轴流风机102出风口300导风百叶103室内进风口400换热器110正面500过滤网120背面600新风管130侧面
ꢀꢀ
24.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在相关技术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大多均采用室内空气内循环的方式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内循环长时间运行使得室内空气污浊,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空气质量恶化。基于此,便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增加了新风模块,以将室外的新风引进室内,从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更新。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多采用全量新风,能耗较高。
29.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的实施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可用于改变室内空气的温度。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为例进行说明介绍,其它需要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的情况可参照实施。
3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100和轴流风机200,其中,所述壳体100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新风进口101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102与室内连通;所述轴流风机200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以驱动室外的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101流进往所述出风口102流出。
31.具体地,壳体100的形状有很多中,例如,壳体100的大致外形轮廓可以呈正方体设置;或者,壳体100的大致外形轮廓可以呈长方体设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32.可以理解的,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不仅能吸入室外新风,还能驱动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从而增大出风口102的出风量,进而节省了资源。也就是说,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与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相比,在相同的条件下运行,轴流风机200可适当降低运行的功率,从而降低了能耗。此外,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采用轴流风机200将室外的新风引流进室内中,所述轴流风机200相比于离心风机,所述轴流风机200的新风风量较大,从而增大了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的新风风量。此外,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将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风道和新风风道合并成风道,增大了风道,从而提高了新风的风量。
33.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通过设置有壳体100和轴流风机200,其中,所所述壳体100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新风进口101与室外连通,所述出风口102与室内连通,所述轴流风机200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以驱动室外的新风自所述新风进口101流进往所述出风口102流出;如此,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不仅能吸入室外新风,还能驱动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从而增大出风口102的出风量,进而降低了能耗。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101呈相对设置,所述轴流风机200的出风侧与所述出风口102呈相对设置。具体地,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与新风进风口呈相对设置;或者,轴流风机200的出风侧与出风口102呈相对设置;或者,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与新风进风口呈相对设置,并且轴流风机200的出风侧与出风口102呈相对设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由于轴流风机200具有轴向进风和轴向
出风的特点,也就是说,轴流风机200的进风方向为轴流风机200的轴向,轴流风机200的出风方向为轴流风机200的轴向。所以,当轴流风机200运行时,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与新风进口101呈相对设置,从而避免了新风在壳体100中发生剧烈的碰撞,有利于减少新风从新风进口101进来的损耗,进而增大了新风的风量。与上述类似的,当轴流风机200运行时,轴流风机200的出风侧与出风口102呈相对设置,从而避免了新风在壳体100中发生剧烈的碰撞,有利于减少新风从出风口102出去的损耗,进而增大了新风风量。
35.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具有正面110和背面120,以及连接所述正面110和所述背面120的侧面130,所述新风进口101设于所述背面120,所述出风口102设于所述正面110;所述室内进风口103设于所述侧面130上。
36.具体地,壳体100的正面110一般为远离墙体的一面,壳体100背面120为靠近墙体的一面,壳体100的侧面130连接正面110和背面120。至于室内进风口103的具体位置,室内进风口10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由于壳体100的侧面130开设有室内进风口103,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不仅可以使用室外的新风进行循环,还可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从而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性,使得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37.此外,在冬天的时候,由于室外的空气温度较低,而室内的温度较高,所以,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工作的时候,轴流风机200运转,轴流风机200可将室内的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03吸进风道中,同时轴流风机200将新风从新风进口101吸进风道中,室内的空气和新风进行混合,便可对新风进行预热,从而提高新风的温度,进而提高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
3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侧面130包括沿第一方向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131,及沿第二方向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132,所述室内进风口103设于所述第一侧面131和/或所述第二侧面132。具体地,室内进风口103设置于第一侧;或者,室内进风口103设置于第二侧;亦或者,室内进风口103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03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别对应设于两个第一侧面131,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分别对应设于两个第二侧面132。对于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形状,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室内进风口103有多个。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可独立设置,用户可个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室内进风口103有多个,从而增大了空气调节的范围,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39.在一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导风百叶300,所述导风百叶300转动安装于所述室内进风口103处,用以调节所述室内进风口103的开度。具体地,可以利用电机驱动导风百叶300转动,从而调节室内进风口103的开度。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从而选择导风百叶300地转动角度,进而调节从室内进风口103进来风量。例如,用户可增大导风百叶300地开度,从而增大从室内进风口103地打开成度,进增大了出风量,提高用户地体验性。
40.在另一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设于所述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以对流向所述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的空气进行换热。具体地,换热器400设于轴流风机200地进风侧,有利于对流向轴流风机200的进风侧的空气
进行换热。其中,对于流向轴流风机200的空气而言,该空气可以是从新风进口101流入的新风;或者,该风可以是从室内进风口103流入的室内空气;亦或者,该空气可以是新风和室内空气混合而成,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换热器400为平板式换热器400,所述换热器400将所述风道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新风进口101与所述室内进风口103,所述出风腔连通所述出风口102。具体地,该换热器400为平板式换热器400,从而将风道风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进风腔连通新风进口101与室内进风口103,出风腔连通出风口102,从而简化了风道的结构,进而减少了工序和制作成本。
42.在一实施例中,该平板式换热器400呈倾斜设置。具体地,当平板式换热器400呈倾斜设置时,增大了新风或者室内空气与平板式换热器4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4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过滤网500,所述过滤网500设于所述换热器400的迎风侧,以对流向所述换热器400的空气进行过滤。具体地,由于流向换热器400的空气有新风或者室内空气,所以,过滤网500过滤的空气有新风或者室内空气。至于过滤网500的安装位置,过滤网500应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03的下方,并且靠近换热器400设置,从而实现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也又利于新风或者室内空气流向过滤网500。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101的新风管600,所述新风管600的直径为200~400mm。具体地,例如,新风管600的直径可以为250mm、300mm和350mm,具体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当新风管600的直径在200~400mm的范围内时,有利于增大进风口的同时,又可避免安装新风管600时会破坏较多的墙体。
4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