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8902发布日期:2022-10-18 22:0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频加热炉全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锻造工艺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毛坯时,锻造用圆棒料在中频加热炉中连续加热生产时仍然是采用人工上料,中温加热炉上料工位处安排一名工人,持续不断的将圆棒料不断的向送料传送带上进行投放。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安全性无法保证。此外在人工喂料过程中有漏喂的可能,容易造成加热炉无法连续出料出现空料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因此急需一种中频加热炉的全自动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实现加热炉送料的全自动化,不仅能减小工人劳动强度,还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翻转斗、上料仓和中频加热炉,所述上料仓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翻转斗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斗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翻转驱动装置;所述上料仓远离所述翻转斗一侧的顶端设有传送装置,所述上料仓内靠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呈倾斜设置,所述上料仓内部设有若干个呈阶梯式布置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顶升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传送末端位置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推料机构,所述传送装置与所述中频加热炉的进料口之间设有用于逐个输送棒料的落料控制台,所述落料控制台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推料机构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中频加热炉的进料口处设有第二推料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上料仓内靠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设有若干个交替布置的安装口,每个所述安装口内均安装有所述顶升板,若干个所述顶升板的底端相互固定。
6.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链条、安装板和传动链轮,所述传送链条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安装板,所述传动链轮与所述传送链条相互啮合,所述传动链轮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远离所述上料仓一侧的安装板的顶端设有第一挡板。
7.进一步的,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杆的顶端与所述翻转斗靠近所述上料仓的一侧铰接。
8.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斗内设有物料箱,所述翻转斗远离所述上料仓的一侧对称设有卡口,所述卡口内安装有挡棍。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包括固定板、推板和第二液压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固定板后与所述推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上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传送链条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推板相互垂直。
10.进一步的,所述落料控制台包括落料板,所述落料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靠近所述第二推料机构的一端固定有阻挡件,所述落料板上在所述阻挡件远离所述第二推料机构的一侧设有顶起部件,所述顶起部件的底端连接有第二顶升装置。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料机构包括第三液压杆和接料板,所述接料板远离所述落料板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三挡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板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接料板的轴线与所述中频加热炉进料口的轴线重合。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翻转斗的两侧对称设有防护网,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在所述上料仓与所述翻转斗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防护板。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该装置通过翻转斗的翻转将棒料倾倒入上料斗内,由上料斗的若干顶升板使棒料依次逐步上升到传送装置,然后由传送装置顶端的第一推料机构间歇性向落料控制台内推送棒料,落料控制台实现棒料的逐个推送,避免棒料在中频加热炉的进料口处堆积,最后通过第二推料机构向中频加热炉内推送棒料,整个过程实现了棒料的全自动输送,解放了人工,提高了棒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了棒料的有序进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与翻转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01-防护板、102-卡口、2-翻转斗、3-上料仓、301-顶升板、4-传送装置、401-安装板、402-传送链条、403-第一挡板、 5-第一推料机构、501-固定板、502-推板、503-第二液压杆、504-第二挡板、 505-第一接近开关传感器、6-落料控制台、601-落料板、602-导向槽、603
‑ꢀ
阻挡件、604-顶起部件、605-缓冲拨片、7-第二推料机构、701-第三液压杆、 702-接料板、703-第三挡板、704-第二接近开关控制器、8-中频加热炉、9
‑ꢀ
物料箱、10-挡棍、11-第一液压杆、12-棒料。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如图1-图7所示,一种加热炉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翻转斗2、上料仓 3和中频加热炉8,上料仓3的一侧设有支撑架1,翻转斗2的顶端与支撑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翻转斗2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翻转驱动装置;其中翻转驱动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液压杆11,第一液压杆11的底端与支撑架1铰接,第一液压杆11的顶端与翻转斗2靠近上料仓3的一侧铰接,两个第一液压杆11外部连接液压泵提供动力,通过第一液压杆11的伸缩运动转变成翻转斗2沿支撑架1的旋转运动。
29.其中翻转斗2内设有物料箱9,翻转斗2远离上料仓3的一侧及其顶端均呈开放状态,装满棒料12的物料箱9转运到翻转斗2内,翻转斗2远离上料仓3的一侧对称设有卡口102,卡口102内安装有挡棍10,翻转斗2 沿支撑架1旋转时挡棍10对物料箱9形成阻挡作用,防止在翻转斗2旋转过程中物料箱9落入上料仓3内,不容易取出。
30.支撑架1上在翻转斗2的两侧对称设有防护网,防护网对设备周边形成阻挡,避免工人操作时靠近造成不必要的受伤,支撑架1的顶端在上料仓3与翻转斗2连接处的两侧对称设有防护板101,防护板101能对棒料 12进行阻挡,防止翻转斗2在翻转过程中棒料12从两侧掉落,对工人起到保护作用。
31.上料仓3远离翻转斗2一侧的顶端设有传送装置4,上料仓3内部底端由四周向靠近传送装置4一侧高度逐渐降低,上料仓3内靠近传送装置4 的一侧呈倾斜设置,并设有若干个交替布置的安装口,每个安装口内均安装有顶升板301,若干个顶升板301呈阶梯式布置,顶升板301的厚度与棒料12的直径相同,保证顶升板301向上顶起棒料12时,不会因为顶升板 301的厚度过小而造成棒料12下落的情况。若干个顶升板301的底端相互固定,顶升板301的底端连接有第一顶升装置,具体的:第一顶升装置可以是液压杆或电动伸缩杆,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选择,以能够实现顶升板301的上下运动为准。
32.传送装置4包括传送链条402、安装板401和传动链轮,传送链条402 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板401,传动链轮与传送链条402相互啮合,传动链轮的转轴连接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链轮转动,进而驱动传动链条工作带动棒料12进行移动,传动链轮通过转轴与安
装板401转动连接,远离上料仓3一侧的安装板401的顶端设有第一挡板403,用于对上料仓3进入传送链条402的棒料12进行阻挡,防止其掉落。
33.传送装置4传送末端位置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推料机构5,第一推料机构 5包括固定板501、推板502和第二液压杆503,固定板501与安装板401 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液压杆503与固定板501固定连接,第二液压杆503 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501后与推板502的侧面固定连接,推板502上远离固定板501的一侧设有第二挡板504,第二挡板504位于传送链条402的上方,第二挡板504与推板502相互垂直且第二挡板504与推板502转动连接,推板502上安装有第一接近开关传感器505,当有棒料12运动至第二挡板504处时,第二挡板504底端摆动接触到推板502上的第一接近开关传感器505,第一接近开关传感器505向整个装置内的控制器反馈信号,控制第二液压杆503的开关进行通电或断电。传送装置4停止工作时第一推料机构5在进行推料,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
34.传送装置4与中频加热炉8的进料口之间用于逐个输送棒料12的设有落料控制台6,落料控制台6的位置与第一推料机构5的位置相互对应,落料控制台6包括落料板601,落料板601上设有导向槽602,导向槽602的宽度略大于棒料12的长度,导向槽602内靠近第二推料机构7的一端固定有阻挡件603,落料板601上在阻挡件603远离第二推料机构7的一侧设有顶起部件604,顶起部件604的底端连接有第二顶升装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顶升装置同样为液压杆或电动伸缩杆,第二顶升装置带动顶起部件604间歇性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棒料12逐个下落。在导向槽602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缓冲拨片605,能够对下落的棒料12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冲击力过大。
35.中频加热炉8的进料口处设有第二推料机构7,第二推料机构7包括第三液压杆701和接料板702,接料板702为圆弧形结构,接料板702的轴线与中频加热炉8进料口的轴线重合,使落入接料板702的棒料12刚好正对中频加热炉8的进料口,接料板702远离落料板601一侧的顶端设有第三挡板703,第三挡板703对落入接料板702的棒料12形成阻挡,避免冲出接料板702外,第三挡板703的顶端设有第二接近开关传感器704,第二接近开关传感器704识别有无棒料12落入接料板702内,进而向控制器反馈信号控制第三液压杆701开关的通电和断电。
36.该装置中在上料仓3的侧面设有电控箱,电控箱内设有控制器以及各装置的接线开关,其中翻转驱动装置、第一顶升装置、传送装置4、第一推料机构5、落料控制台中的第二顶升装置以及第二推料机构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受控制器控制。保证各工序的有序进行。
37.工作原理:
38.首先将盛满棒料12的物料箱9转运到翻转斗2内,将挡棍10卡接在卡口102内对物料箱9形成阻挡,防止翻转斗2翻转时物料箱9落入上料仓3内,然后启动翻转驱动装置,使两个第一液压杆11同时作用于物料箱9靠近上料仓3的一侧,第一液压杆11伸长使翻转斗2沿支撑架1转动,翻转一定角度后棒料12落入上料仓3内;上料仓3内的顶升板301在第一顶升装置的带动下进行间歇性的上升与下降,顶升板301上升将棒料12依次提升,直至将棒料12推入传送装置4内,传送装置4一侧的第一挡板403 对棒料12进行阻挡,防止其滑落,传送链条402在传动链轮的带动下对棒料12进行传送,当棒料12到达第二挡板504处时不再跟随传送链条402 移动,第一推料机构5中的推板502在第二液压杆503的作用下将棒料12 推入到落料板601上的导向槽602内,棒料12沿导向槽602滚动下落,下落期间会受到阻挡件603的
阻挡,此时与阻挡件603接触的棒料12位于顶起部件604的顶端,顶起部件604在第二顶升装置的带动下上升和下降,上升时将棒料12顶起,棒料12滚入接料板702内,最后由第三液压杆701 将棒料12推入中频加热炉8内,因为中频加热炉8对棒料12的加热是有时间要求的,加热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因此通过控制第三液压杆701 的伸缩时间间隔,使棒料12在中频加热炉8内所待的时间相同,后方棒料 12推动前方已经加热的棒料12前进,接料板702顶端的第二接近开关传感器704检测接料板702上是否有棒料12,当第三液压杆701将棒料12推入中频加热炉8后,第二接近开关传感器704向控制器反馈信号,由控制器控制第二顶升装置带动顶起部件604将棒料12顶起,使棒料滚入接料板702 内,如此循环往复。至此整个过程时限了棒料12输送的全自动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棒料12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了棒料12的有序进给。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