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7194发布日期:2022-12-21 00:0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带有热量气体,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环境和人体健康,由于化工尾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没有再次利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传统的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锅炉对余热回收热量转化速率较低,不能充分的利用化工尾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浪费大量能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固定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水罐,所述进水管的右端贯穿第一储水罐并延伸至第一储水罐的内部,所述固定箱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余热管,所述第一储水罐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且第一盘管与第二盘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盘管的进入端贯穿第一储水罐并与余热管的排放端固定连通,所述固定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储水框,所述第一盘管的排放端贯穿第一储水罐并延伸至储水框的内部,所述储水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水罐,所述第二储水罐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两个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均与第一储水罐的外表面固定连通。
6.所述第二储水罐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右端依次贯穿储水框和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外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阀门,所述排污管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箱和储水框并延伸至储水框的内部,所述储水框的正面固定连通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单向阀,所述注水管的前端贯穿固定箱并延伸至固定箱的外部。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左侧面与第一储水罐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板的顶端与固定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水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引导板,每个所述引导板的底面均与储水框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右端与储水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箱的内侧壁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所述固定箱的
正面固定镶嵌有观察窗,所述第一储水罐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第一盘管相卡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装置通过第一储水罐内部设有的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的配合,便于对第一储水罐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达到对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上的热量进行回收的效果,由于第一盘管排放端浸没储水框内部的水中,起到对热量中夹杂的灰尘进行过滤的作用,同时对储水框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并利用储水框内部的水对第二过滤罐内部冷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了对第一盘管内部热量进行充分回收的效果,解决了锅炉对余热回收热量转化速率较低,不能充分的利用化工尾气燃烧产生热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固定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储水框的正剖图。
16.图3为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第一储水罐的侧视图。
17.图4为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导热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支撑板;2、固定箱;3、进水管;4、第一储水罐;5、观察窗;6、余热管;7、支撑腿;8、排水管;9、通口;10、过滤网;11、储水框;12、排污管;13、引导板;14、第二储水罐;15、阀门;16、注水管;17、稳定板;18、导热板;19、连接管;20、第一盘管;21、加固板;22、第二盘管;2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化工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
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固定箱2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3,固定箱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水罐4,进水管3的右端贯穿第一储水罐4并延伸至第一储水罐4的内部,固定箱2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有余热管6,第一储水罐4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盘管20和第二盘管22,且第一盘管20与第二盘管22相连通,第一盘管20的进入端贯穿第一储水罐4并与余热管6的排放端固定连通,固定箱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储水框11,第一盘管20的排放端贯穿第一储水罐4并延伸至储水框11的内部,储水框1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水罐14,第二储水罐14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两个连接管19,每个连接管19的顶端均与第一储水罐4的外表面固定连通。
23.第二储水罐14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水管8,排水管8的右端依次贯穿储水框11和固定箱2并延伸至固定箱2的外部,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连通有排污管12,排污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阀门15,排污管12的顶端依次贯穿固定箱2和储水框11并延伸至储水框11的内部,储水框11的正面固定连通有注水管16,注水管1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单向阀23,注水管16的前端贯穿固定箱2并延伸至固定箱2的外部。
24.固定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加固板21,加固板21的左侧面与第一储水罐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加固板21的顶端与固定箱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加固板21,便于对第一储水罐4进行固定,储水框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引导板13,每个引导板13的底面均与储水框1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便于对储水框11内部的污水进行导流,防止污水出现堆积的现象,固定箱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稳定板17,稳定板17的右端与储水框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稳定板17,便于对储水框11进行加固。
25.固定箱2的内侧壁开设有通口9,通口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0,达到对外界灰尘进行阻挡,防止灰尘进去至固定箱2内部的现象,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7,固定箱2的正面固定镶嵌有观察窗5,第一储水罐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8,导热板18与第一盘管20相卡接,通过设有的导热板18,便于对第一盘管20散发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板18处,达到对热量进行回收的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7.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3将冷水注入至第一储水罐4的内部,利用连接管19可以将第一储水罐4内部的冷水排放至第二储水罐14的内部,通过注水管16和单向阀23的配合,便于将冷水注入至储水框11的内部,接着化工尾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将会通过余热管6排放到第一盘管20和第二盘管22内部。
28.由于第一盘管20和第二盘管22盘旋在第一储水罐4的内部,第一盘管20和第二盘管22之间的连通,能够使热量在第一盘管20和第二盘管22的内部循环可以对第一储水罐4内部冷水进行加热,而第一盘管20排放端浸没至储水框11内部的冷水中,可以将未完全回收的余热再次对储水框11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对热量中夹杂的灰尘进行过滤。
29.通过储水框11中的热量对第二储水罐14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当第一储水罐4和第二储水罐中14的热水达到一定温度并通过排水管8排出以及储存,然后再次通过进水管3将冷水再次注入到第一储水罐4中,在对储水框11内部污水更换时,通过打开阀门15,可以将污水排出,最后利用注水管16和单向阀23的配合,可以将冷水再次注入至储水框11的内部,从而达到对化工尾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充分回收的效果。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