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7817发布日期:2022-10-22 02:5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砂纸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砂纸是一种附着有研磨颗粒的纸,在后期加工过程中,需要在烘干箱内进行加热使得砂纸上的粘结胶内或其他成分在加热作用下固定定型,通常是采用在烘干箱底部铺设供热管的方式进行烘干。
3.现有的砂纸烘干装置在对砂纸进行烘干时,往往只是将多层砂纸堆叠在一起进行烘干,砂纸重叠在一起的面受热不均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烘干,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包括:
7.壳体;
8.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滑动连接设于所述壳体内侧,用于实现对砂纸的独立支撑;
9.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侧,且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支撑组件实现对砂纸的烘干;
10.其中,所述干燥机构包括:
11.导气组件,所述导气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侧,用于驱动壳体内侧空气循环流动;
12.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导气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用于输送热气进入支撑组件;
13.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传动组件实现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装置运行时,导气组件驱动壳体内侧的空气流动,并完成对空气的加热,经过加热后的空气通过传动组件进入支撑组件内侧,并与支撑组件配合完成对砂纸的烘干,而传动组件运行时能与连接组件配合实现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进而使得砂纸的干燥更加均匀,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砂纸烘干装置在对砂纸进行烘干时,往往只是将多层砂纸堆叠在一起进行烘干,砂纸重叠在一起的面受热不均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烘干,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干燥机构,不仅能实现对砂纸的独立干燥,而且连接组件配合所述传动组件能实现支撑组件的摆动,进而使得砂纸受热更加均匀,利于提升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中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中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壳体,2-支撑板,3-连接块,4-限位杆,5-导气管,6-导气槽,7-隔板,8-连接管,9-出气管,10-控制箱,11-气泵,12-固定管,13-活动管,14-净化箱,15-吸气管,16-吹气管,17-传动箱,18-传动杆,19-不完全齿轮,20-齿条,21-扇叶,22-凸轮,23-传动槽,24-连接槽,2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包括:壳体1;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滑动连接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用于实现对砂纸的独立支撑;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且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支撑组件实现对砂纸的烘干;其中,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导气组件,所述导气组件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用于驱动壳体1内侧空气循环流动;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导气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用于输送热气进入支撑组件;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传动组件实现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
23.本实施例中,装置运行时,导气组件驱动壳体1内侧的空气流动,并完成对空气的加热,经过加热后的空气通过传动组件进入支撑组件内侧,并与支撑组件配合完成对砂纸的烘干,而传动组件运行时能与连接组件配合实现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进而使得砂纸的干燥更加均匀,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砂纸烘干装置在对砂纸进行烘干时,往往只是将多层砂纸堆叠在一起进行烘干,砂纸重叠在一起的面受热不均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烘干,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干燥机构,不仅能实现对砂纸的独立干燥,而且连接组件配合所述传动组件能实现支撑组件的摆动,进而使得砂纸受热更加均匀,利于提升干燥效率。
2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组件包括:控制箱10,所述控制箱10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气泵11,所述气泵11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控制箱10内侧,且输入端与所述固定管12相连,输出端通过吹气管16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过滤件,所述过滤件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控制箱10内侧,输入端与所述吸气管15相连,输出端与滑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固定管12外侧的活动管13相连,用于配合所述气泵11实现对壳体1内侧空气的加热和净化。
25.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滑动连接设置在所述控制箱10内侧的净化箱14,所述净化箱14内侧设置有滤框和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内侧设置有干燥剂,所述净化箱14与所述控制箱10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吸气管15一端与所述净化箱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箱10箱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导气组件,能驱动壳体1内侧的空气进行流动,并对空气进行加热和除湿,从而提升装置对砂纸的干燥效率,且排出
的空气能驱动所述传动组件。
2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箱17,所述传动箱17与所述控制箱10固定连接,且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吹气管16相连的传动槽23;导气管5,所述导气管5设于所述传动箱17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与所述传动箱17转动连接,与设置在传动槽23内侧的扇叶2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凸轮22,所述凸轮22设于所述过滤件外侧,与所述传动杆18固定连接,用于配合所述传动杆18驱动所述过滤件振动。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5一端与所述传动箱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不仅能完成对热气的输送,而且流动的空气能实现传动杆18的旋转,传动杆18带动凸轮22旋转,进而驱动所述过滤件振动,传动杆18同时还能驱动所述连接组件,实现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使得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内侧的砂纸受热更加均匀,保证烘干效率。
2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连接,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传动组件相连的连接槽24,且通过限位件与所述壳体1相连;齿条20,所述齿条20对称设于所述连接槽24内侧,与所述连接块3固定连接;不完全齿轮19,所述不完全齿轮19设于两侧齿条20之间,与所述传动杆18固定连接,用于配合所述传动杆18驱动所述连接块3沿所述限位件进行往复运动。
29.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侧的限位杆4,所述限位杆4与设置在所述连接块3上的限位槽25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传动杆18驱动所述不完全齿轮19旋转,不完全齿轮19与齿条20配合驱动所述连接块3沿所述限位杆3进行横向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支撑组件的摆动,既能避免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砂纸发生堆叠,又能使得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砂纸保持均匀受热。
3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且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导气槽6,所述导气槽6设于所述支撑板2内侧,且与所述导气管5滑动连接;隔板7,所述隔板7固定连接设于所述支撑板2外侧,用于实现对砂纸的分隔;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与所述隔板7固定连接,与所述导气槽6相连,且外侧设置有若干出气管9。
31.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7在所述支撑板2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且在所述支撑板2外侧等距分布,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连接块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利用支撑板2和隔板7,在完成对砂纸支撑的同时,能避免各砂纸堆叠在一起,传动组件输出的空气通过导气管5进入导气槽6内侧,并通过设置在连接管8上的出气管9排出,对位于两侧隔板7之间的砂纸进行干燥,两侧同时吹气能提升干燥效率。
32.该涂层氧化铝砂纸用换气式烘干装置,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干燥机构,不仅能实现对砂纸的独立干燥,而且连接组件配合所述传动组件能实现支撑组件的摆动,进而使得砂纸受热更加均匀,利于提升干燥效率,通过设置导气组件,能驱动壳体1内侧的空气进行流动,并对空气进行加热和除湿,从而提升装置对砂纸的干燥效率,且排出的空气能驱动所述传动组件,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不仅能完成对热气的输送,而且流动的空气能实现传动杆18的旋转,传动杆18带动凸轮22旋转,进而驱动所述过滤件振动,传动杆18同时还能驱动所述连接组件,实现支撑组件的往复运动,使得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内侧的砂纸受热更加均匀,
保证烘干效率,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传动杆18驱动所述不完全齿轮19旋转,不完全齿轮19与齿条20配合驱动所述连接块3沿所述限位杆3进行横向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支撑组件的摆动,既能避免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砂纸发生堆叠,又能使得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砂纸保持均匀受热,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传动杆18驱动所述不完全齿轮19旋转,不完全齿轮19与齿条20配合驱动所述连接块3沿所述限位杆3进行横向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支撑组件的摆动,既能避免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砂纸发生堆叠,又能使得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砂纸保持均匀受热。
33.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