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轮除湿热管经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2372发布日期:2023-01-13 04:4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轮除湿热管经济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转轮除湿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转轮除湿热管经济器,属于除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转轮除湿机是一种用来解决潮湿问题的专业设备,其通过物理反应的吸附(转轮)原理来对环境进行除湿。通常转轮除湿机来防潮除湿,降低环境中过湿的水分,转轮除湿机已经成为一些企业不可缺少的辅助设备。应用领域:航天、航空领域,制药工业,电气、电子工业,食品工业,船舶涂装行业,制纸印刷工业,新能源锂电池工业。
3.除湿转轮内部由密封系统分为处理区域和再生区域,当处理空气通过转轮的处理区域时,其中的水蒸汽被转轮中的吸湿介质所吸附,转轮也因吸湿了一定的水份而逐渐趋向饱和;这时,处理空气因自身的水份减少而变成干的的空气。同时,在再生区域,另一路空气先经过再生加热器后,变成高温空气(一般为100-140℃)并穿过吸湿后的饱和转轮,使转轮中已吸附的水份蒸发,从而恢复了转轮的除湿能力,再通过再生风机将湿空气排到室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量将空气从常温加热到100-140℃,而通过再生后形成的潮湿空气的温度一般在55-75℃。目前的技术和运行方式造成转轮除湿设备能源消耗大,排放气体温度高,能量大。显然不能满足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要求和目前节能减排的社会主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能源消耗大,排放气体温度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转轮除湿热管经济器,可以达到能源消耗小,排放气体温度低的目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轮除湿热管经济器,与除湿机连接配合使用,所述除湿机包括处理风除湿系统和再生风再生系统,所述处理风除湿系统包括其左侧的室外风通道、其右侧的处理风通道、室外进风、进风口、进风过滤器、除湿转轮处理区、减速电机、送风机、处理风出口、处理出风、除湿转轮;所述再生风再生系统包括其上部的再生风进风通道、其右侧的再生风通道、其下部的再生风出风通道、再生进风、再生进风口、再生进风过滤器、再生加热器、除湿转轮再生区、再生风机、再生出风口、再生出风;
6.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室外风通道左端,所述进风过滤器设置在室外风通道左侧,所述除湿转轮处理区设置在室外风通道和处理风通道之间,室外风通道和处理风通道通过转轮处理区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除湿转轮下方、与除湿转轮转动连接,用来驱动除湿转轮,所述送风机设置在处理风通道右侧,所述处理风出口设置在处理风通道右侧上部;所述再生进风口设置在再生风进风通道左端,所述再生进风过滤器设置在室外风通道左侧,所述再生加热器设置在再生风进风通道内,所述除湿转轮再生区设置在再生风通道和再生风出风通道之间、除湿转轮处理区上方,除湿转轮处理区和除湿转轮再生区设置有除湿转轮,所述除湿转轮内设置有吸湿介质;所述再生风机设置在再生风出风通道内,所述再生出
风口设置在再生风出风通道左端;
7.还包括热管经济器,所述热管经济器包括上框架、下框架、高温热管组、低温热管组、上连接管道、下连接管道;所述上框架固定设置在下框架上方,所述高温热管组和低温热管组内充填有气态内循环介质;所述上连接管道包括上端部的管道连接部a和下端部的管道连接部b,所述下连接管道包括上端部的管道连接部c和下端部的管道连接部d;
8.高温热管组固定设置在下框架内,高温热管组和低温热管组各包括若干组缠绕管线组,低温热管组固定设置在上框架内;高温热管组的缠绕管线组上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a、高温热管组的缠绕管线组下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b、低温热管组的缠绕管线组上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c、低温热管组的缠绕管线组下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d;
9.所述管道连接部a与热管引出管a连接贯通,所述管道连接部b与热管引出管c连接贯通,所述管道连接部c与热管引出管b连接贯通,所述管道连接部d与热管引出管d连接贯通;气态内循环介质自管道连接部d依次经过高温热管组、管道连接部b、管道连接部a、低温热管组、管道连接部c后又回到管道连接部d,形成热管经济器闭环的气态介质循环系统;
10.上框架和低温热管组设置在再生风进风通道内、再生进风过滤器和再生加热器之间,下框架和高温热管组设置在再生风出风通道内、再生风机和再生出风口之间。
11.热管经济器的设置,使原本直接排放的热量转移到再生加热入口进行再加热,可以有效的降低再生加热所用的能耗,能更高效的减少转轮除湿机组运行的能耗、降低再热后排出的空气温度和能量;同时排出的空气热量也大幅度降低,有利环境保护。
12.除湿转轮内的吸湿介质为特殊的微观结构sscr硅胶材料。
13.所述高温热管组包括4组缠绕管线组,所述低温热管组包括4组缠绕管线组;所述缠绕管线组的中部为平行设置的管线组,缠绕管线组的两侧为弯管连接组1016,缠绕管线组整体形成热管通道。
14.所述缠绕管线组由不锈钢材料制作。
15.工作原理:潮湿的室外进风从室外进风口进入室外风通道、经处理进风过滤器过滤灰尘后进入除湿转轮处理区,经吸湿介质吸附水分后,变为干燥的处理出风进入处理风通道,再经送风机带动、经处理出风口送至室内;常温再生进风从再生进风口进入再生风进风通道,经过再生进风过滤器后,按e方向进入底温热管组吸收部分热量、得到初步升温后进入再生加热器、升至100-140度高温、变为高温再生进风,经除湿转轮再生区进入除湿转轮再生区;由于除湿转轮在减速电机的带动下不断转动、不断地把除湿转轮处理区的吸湿介质上吸附的水分带到除湿转轮再生区,带到除湿转轮再生区的水分经高温再生进风加热后被挥发脱附,高温再生进风变为55-75℃的高温高湿的再生出风;高温高湿的再生出风在再生风机驱动下、经再生风出风通道、按f方向进入高温热管组,把热量传给高温热管组、变为常温高湿的再生出风,接着,常温高湿的再生出风按e方向、自高温热管组流出,经再生出风口排至室外;同时,高温热管组不断地把热量通过闭环的气态介质循环系统传递到底温热管组、对常温再生进风进行预热,将热能从高温的再生出风中转移到常温的再生进风中,实现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从而节省了能量。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热管原理应用到转轮除湿设备中进行能量回收转移再利用,使原本直接排放的热量转移到再生加热入口进行再加热,可以有效的降低再生加热所用的能耗,能更高效的减少转轮除湿机组运行的能耗、降
低再热后排出的空气温度和能量;同时排出的空气热量也大幅度降低,有利环境保护,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除湿机连接配合使用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21.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22.附图标记说明:热管经济器1、上框架101、下框架102、高温热管组103、低温热管组104、上连接管道105、下连接管道106、管道连接部a 107、管道连接部b 108、管道连接部c 109、管道连接部d 1010、热管引出管a 1011、热管引出管b 1012、热管引出管c 1013、热管引出管d 1014、缠绕管线组1015、弯管连接组1016、室外风通道2、处理风通道3、室外进风4、进风口5、进风过滤器6、除湿转轮处理区7、减速电机8、送风机9、处理风出口10、处理出风11、再生风进风通道12、再生风通道13、再生风出风通道14、再生进风15、再生进风口16、再生进风过滤器17、再生加热器18、除湿转轮再生区19、再生风机20、再生出风口21、再生出风22、除湿转轮23。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转轮除湿热管经济器1,与除湿机连接配合使用,如图1所示,所述除湿机包括处理风除湿系统和再生风再生系统,所述处理风除湿系统包括其左侧的室外风通道2、其右侧的处理风通道3、室外进风4、进风口5、进风过滤器6、除湿转轮处理区7、减速电机8、送风机9、处理风出口10、处理出风11、除湿转轮23;所述再生风再生系统包括其上部的再生风进风通道12、其右侧的再生风通道13、其下部的再生风出风通道14、再生进风15、再生进风口16、再生进风过滤器17、再生加热器18、除湿转轮再生区19、再生风机20、再生出风口21、再生出风22;
25.所述进风口5设置在室外风通道2左端,所述进风过滤器6设置在室外风通道2左侧,所述除湿转轮处理区7设置在室外风通道2和处理风通道3之间,室外风通道2和处理风通道3通过转轮处理区相连接;所述减速电机8设置在除湿转轮23下方、与除湿转轮23转动连接,用来驱动除湿转轮23,所述送风机9设置在处理风通道3右侧,所述处理风出口10设置在处理风通道3右侧上部;所述再生进风口16设置在再生风进风通道12左端,所述再生进风过滤器17设置在室外风通道2左侧,所述再生加热器18设置在再生风进风通道12内,所述除湿转轮再生区19设置在再生风通道13和再生风出风通道14之间、除湿转轮处理区7上方,除湿转轮处理区7和除湿转轮再生区19设置有除湿转轮23,所述除湿转轮23内设置有吸湿介质;所述再生风机20设置在再生风出风通道14内,所述再生出风口21设置在再生风出风通道14左端;
26.如图1至图5所示,还包括热管经济器1,所述热管经济器1包括上框架101、下框架
102、高温热管组103、低温热管组104、上连接管道105、下连接管道106;所述上框架101固定设置在下框架102上方,所述高温热管组103和低温热管组104内充填有气态内循环介质;所述上连接管道105包括上端部的管道连接部a 107和下端部的管道连接部b 108,所述下连接管道106包括上端部的管道连接部c 109和下端部的管道连接部d 1010;
27.高温热管组103固定设置在下框架101内,高温热管组103和低温热管组104各包括4组缠绕管线组1015,低温热管组固定设置在上框架102内;高温热管组103的缠绕管线组1015上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a 1011、高温热管组103的缠绕管线组1015下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b1012、低温热管组104的缠绕管线组1015上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c 1013、低温热管组104的缠绕管线组1015下端设置有热管引出管d 1014;
28.所述管道连接部a 107与热管引出管a 1011连接贯通,所述管道连接部b 108与热管引出管c 1013连接贯通,所述管道连接部c 109与热管引出管b 1012连接贯通,所述管道连接部d 1010与热管引出管d 1014连接贯通;气态内循环介质自管道连接部d 1010依次经过高温热管组103、管道连接部b 108、管道连接部a 107、低温热管组104、管道连接部c 109后又回到管道连接部d 1010,形成热管经济器1闭环的气态介质循环系统;
29.上框架101和低温热管组103设置在再生风进风通道12内、再生进风过滤器17和再生加热器18之间,下框架102和高温热管组104设置在再生风出风通道14内、再生风机20和再生出风口21之间。
30.如图1所示,除湿转轮23内的吸湿介质为特殊的微观结构sscr硅胶材料。
3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缠绕管线组1015的中部为平行设置的管线组(图中未显示),缠绕管线组1015的两侧为弯管连接组1016,缠绕管线组1015整体形成热管通道。
32.如图4所示,所述缠绕管线组1015由不锈钢材料制作。
33.工作过程:潮湿的室外进风4从室外进风口5进入室外风通道2、经处理进风过滤器6过滤灰尘后进入除湿转轮处理区7,经吸湿介质吸附水分后,变为干燥的处理出风11进入处理风通道3,再经送风机9带动、经处理出风口10送至室内;常温再生进风15从再生进风口16进入再生风进风通道12,经过再生进风过滤器17后,进入低温热管组104吸收部分热量、得到初步升温后进入再生加热器18、升至100-140度高温,经除湿转轮再生区19进入除湿转轮再生区19;除湿转轮23不断地把除湿转轮处理区7的吸湿介质上吸附的水分带到除湿转轮再生区19、经高温再生进风15加热后被挥发脱附,变为55-75℃的高温高湿的再生出风22,再生风机20驱动下、经再生风出风通道14,进入高温热管组103,把热量传给高温热管组103、变为常温高湿的再生出风22,再自高温热管组103流出,经再生出风口21排至室外;同时,高温热管组103不断地把热量通过闭环的气态介质循环系统传递到低温热管组104、对常温再生进风15进行预热,将热能从高温的再生出风22中转移到常温的再生进风15中,实现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
3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