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和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2206发布日期:2023-01-17 18:0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和家用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正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普及。
3.在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中的发热件发出的热量扩散不均匀,这样不仅会烧焦相邻的部件,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吹出的热风冷热不均,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该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散热均匀。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侧或所述出风侧,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件和导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所述发热件和所述导热件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排布。
7.由此,通过将加热组件设置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并且将发热件和导热件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排布,发热件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件向周围导热,并且从进风侧流向加热组件的风,可以使热量加速导向出风侧,这样不仅可以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向周围的扩散更加均匀,而且还可以提升发热件产生的热量的扩散速度,这样可以提升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的可靠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至少部分地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口。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至少部分地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和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口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通风口还与所述进风侧相对应。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所述导热件和所述支架均呈环状,所述支架对应绕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或所述发热件、所述导热件和所述支架均呈平板状,所述发热件、所述导热件和所述支架依次层叠设置。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上开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槽,另一个为卡接片,所述卡接片伸入所述卡槽,所述卡接片可相对所述卡槽弯折设置。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翻边,所述翻边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翻边,所述支架主体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口。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还包括:滤芯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与所述滤芯组件的上部相对应,所述导热件环绕设置于所述滤芯组件的上部外周。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水泵和滤芯,所述水泵设置于储水槽内,所述滤芯的下部设置于所述储水槽内,所述滤芯内形成有吸水通道,所述吸水通道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滤芯的顶部,所述滤芯的顶部设置有漏水口,所述漏水口和所述出水口间隔设置,以使水从所述漏水口向下流动后浸湿所述滤芯组件。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包括:外壳;以上所述的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外周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外周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间隔分布,所述发热件和所述导热件的排布方向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平行;或所述外周壁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所述加热组件呈环状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雾加湿器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雾加湿器的局部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雾加湿器的局部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雾加湿器的局部示意图;
2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2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组件的示意图;
2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27.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组件的示意图;
28.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暖风风扇的示意图;
29.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暖风风扇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0、无雾加湿器;
32.10、壳体;101、底座;102、外壳;1021、第一侧壁;1022、第二侧壁;1023、外周壁;11、容纳空间;12、出风口;13、进风口;14、按键开关;
33.20、风机组件;21、风机;
34.30、加热组件;31、发热件;32、导热件;321、第一通风口;322、第一卡接部; 33、支
架;331、第二通风口;332、第二卡接部;333、支架主体;3331、支撑筋;3332、加强筋;334、翻边;
35.40、温控件;41、保护罩;
36.50、滤芯组件;51、滤芯;511、吸水通道;512、出水口;513、漏水口;
37.60、内壳;61、第三通风口;62、耦合器;63、安全开关顶柱;64、电源盒;
38.200、暖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40.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可以应用于家用电器。
41.结合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可以主要包括:风机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其中,风机组件20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风可以从进风侧进入风机组件20中,并且在风机组件20的加速处理下,从出风侧吹出。
42.进一步地,加热组件30设置于进风侧或出风侧,加热组件30包括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发热件31设置于导热件32上,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排布。具体地,将加热组件30设置于进风侧或出风侧,从进风侧进入的风将带走加热组件30 产生的热量,并且加速从出风侧流出,这样可以提升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的扩散速度,从而可以提升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的工作效率。
43.进一步地,将发热件31设置于导热件32上,并且使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排布。具体地,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排布,一方面不仅可以使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与风的接触面积更大,而且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在传递至导热件32的过程中,风流动的方向与热量传递的方向相同,可以使风对热量的加速传递的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的扩散速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向周围的扩散更加均匀,不仅可以防止发热件31烧焦相邻的部件,而且还会使热量从出风侧流出后形成的热风冷热不均,降低家用电器的性能,以及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44.由此,通过将加热组件30设置于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并且将发热件31 和导热件32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排布,并且从进风侧流向加热组件30的风,可以使热量加速导向出风侧,这样不仅可以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向周围的扩散更加均匀,而且还可以提升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的扩散速度,这样可以提升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的可靠性。
45.结合图6所示,导热件32至少部分地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口321。具体地,在风从进风侧进入后,为了保证风可以将导热件32中的热量带走,并且从出风侧流出,需要在导热件32的至少部分地开设第一通风口321,风依次流过进风侧、第一通风口321 和出风侧后,可以在不影响导热件32对发热件31导热的充分的前提下,提升通风量,从而提升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的可靠性。
46.结合图6所示,加热组件30还包括:支架33,导热件32设置于支架33上,支架 33至少部分地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331,多个第一通风口321和多个第二通风口331 相连通,多个第一通风口321还与进风侧相对应。具体地,将导热件32设置于支架33 上,可以提升导
热件32以及发热件31安装设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一步地,风在从进风侧进入加热组件30后,由于导热件32设置于支架33上,并且导热件32上的第一通风口321和支架33上的第二通风口331相连通,风可以依次流过第一通风口321和第二通风口331,将导热件32周围的热量带走,并且从出风侧加速流出,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加热组件30的热量流动的前提下,提升加热组件30的结构可靠性。
47.另外,风在从进风侧流入加热组件30,并且依次流过第一通风口321和第二通风口 331,最后从出风侧流出时的风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性地分别在导热件32和支架33上不全开设第一通风口321和第二通风口331,这样可以提升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可以提升导热件32和支架33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导热件32将发热件31的热量导向周围的效率,可以根据无雾加湿器100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应用选择性地开设第一通风口321和第二通风口331的数量,从而使单位时间内的通风量和导热量之间相互平衡,使无雾加湿器100的加湿效率最大化。
4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风口321和第二通风口331可以均包括但不限于环形、矩形和三角形等各种形状。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9所示,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 33均呈环状,支架33对应绕设于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具体地,将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均呈环状,导热件32环绕设置于支架33上,发热件31环绕设置于导热件32上,这样不仅可以使加热组件30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减小加热组件30的尺寸,从而可以降低加热组件30在送风系统中的占用空间,而且还可以提升发热件31将热量导向导热件32,导热件32再将热量传递至支架33的效率,可以减小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热损耗,从而可以提升送风系统的工作效率。
50.进一步地,如此设置,还可以使导热件32对发热件31产生的热量进行周向的传导,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热量扩散的均匀性。
51.另外,将支架33对应绕设于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这样可以使风在从进风侧流向加热组件30,并且带走加热组件30上的热量后,热量在流向出风侧的过程中进行扩散,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从出风侧流出的热风的均匀性。
5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 均呈平板状,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依次层叠设置。具体地,将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设置成平板状,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的层叠方向与风从进风侧流向出风侧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在风从进风侧流向出风侧的过程中,平板状的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可以延长风和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接触的时间,从而可以提升加热组件30对风的加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当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均呈平板状,发热件31、导热件32和支架33依次层叠设置时,送风系统可以应用于暖风风扇200中。
53.结合图5和图6所示,导热件32上开设有第一卡接部322,支架33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32,第一卡接部322和第二卡接部332中的一个为卡槽,另一个为卡接片,卡接片伸入卡槽,卡接片可相对卡槽弯折设置。具体地,在加热组件30组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卡接片伸入卡槽,并且在卡接片伸入卡槽后,可以将卡接片掰弯,从而使卡接片和卡槽卡接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导热件32和支架33连接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且可以使导热件32和支架33的连接更加简单,可以提升加热组件30的安装效率。另外,这样也可以方便导热
件32从支架33上的拆卸,可以方便导热件32的维修更换。
54.还有,第一卡接部322和第二卡接部332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接部322和多个第二卡接部332卡接配合,多个第一卡接部322和多个第二卡接部332可以根据不同无雾加湿器100的不同结构情况分布在不同位置。
55.结合图5和图6所示,支架33可以主要包括:支架主体333和翻边334,翻边334 设置于支架主体333的两端,第二卡接部332设置于翻边334,支架主体333开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口331。具体地,将翻边334设置于支架主体333的两端,并且将第二卡接部332设置于翻边334,在将导热件32设置于支架33上的过程中,导热件32环绕设置于支架主体333上,并且导热件32与支架主体333相互贴合,由于支架主体333的两端设置有翻边334,翻边334可以对导热件32的两端进行限位,可以防止导热件32相对支架主体333发生轴向的移动,造成导热件32从支架33上的脱落,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导热件32在支架33上安装设置的难度。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332设置于翻边 334,将第一卡接部322设置于导热件32的轴向两端,这样可以使导热件32在环绕设置于支架33上时,使导热件32轴向两端的第一卡接部322与翻边334上的第二卡接部 332直接卡接配合,这样可以简化导热件32安装设置于支架33的流程,可以提升无雾加湿器100组装生产的效率。
56.进一步地,第二通风口331设置于支架主体333上,由于支架主体333与进风侧相对应,这样可以使风穿过支架主体333更加顺畅,可以使风的流动更加直接。另外,支架主体333可以包括支撑筋3331和加强筋3332,支撑筋3331为多个,多个支撑筋3331 在两个翻边334之间间隔设置,加强筋3332环绕设置于支撑筋3331的外周,加强筋3332 为多个,多个加强筋3332在多个支撑筋3331的轴向上间隔设置,加强筋3332和支撑筋3331可以共同构成多个第二通风口331,并且加强筋3332可以对多个支撑筋3331 起到加强作用,从而可以提升支架33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加热组件30的结构可靠性。
57.结合图9所示,加热组件30还可以主要包括:温控件40和保护罩41,温控件40 设置于发热件31上,保护罩41设置于支架33上,保护罩41罩设于温控件40的外侧。具体地,将温控件40设置于发热件31上,温控件40可以与电源板电连接,温控件40 可以实时地检测发热件31的温度,并且将温度信号传递至电源板,电源板可以根据温控件40的温度信号实时地控制发热件31的温度,从而使发热件31的温度持续地处于正常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在保证加热组件30对滤芯组件50的加热充分的前提下,防止发热件31的温度过高,将相邻的部件烧焦,这样可以提升加热组件30的结构可靠性。
58.进一步地,将保护罩41设置于支架33,并且将保护罩41罩设于温控件40的外侧,保护罩41可以在不影响温控件40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温控件40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异物侵蚀,或者外力的冲击导致温控件4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热组件30的结构可靠性。
59.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导热件32为铝质导热件,将导热件32设置成铝质导热件,铝质导热件不仅导热性能好,可以将发热件31的热量快速均匀地导向滤芯组件50,而且铝质导热件的重量较轻,可以使加热组件30更加轻量化。另外,铝质导热件的成本较低,可以降低无雾加湿器100的成本。
60.结合图7所示,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还包括:滤芯组件50,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与滤芯组件50的上部相对应,导热件32环绕设置于滤芯组件50的上部外周。具体地,滤芯组件
50的下部需要吸水,从而使水浸润整个滤芯组件50,将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与滤芯组件50的上部相对应,并且将导热件32环绕设置于滤芯组件50的上部外周,风可以从进风侧流向导热件32,并且带动导热件32周围的热量加速流动至滤芯组件50,热量可以加速滤芯组件50上的水的蒸发至空气中,空气被蒸发的水快速加湿,并且流向出风侧,如此设置,可以在提升滤芯组件50上的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提升从出风侧流出的风的湿度的前提下,使发热件31对滤芯组件50的加热更加均匀,可以防止烧焦滤芯组件50。另外,发热件31对滤芯组件50上的水的加热蒸发不会产生水垢,可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和清洗。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情况下,送风系统可以被应用在无雾加湿器100中。
61.结合图7所示,滤芯组件50可以主要包括:水泵和滤芯51,水泵设置于储水槽内,滤芯51的下部设置于储水槽内,滤芯51内形成有吸水通道511,吸水通道511设置有出水口512,出水口512位于滤芯51的顶部,滤芯51的顶部设置有漏水口513,漏水口513和出水口512间隔设置,以使水从漏水口513向下流动后浸湿滤芯组件50。具体地,通过将水泵设置于储水槽,水泵可以将储水槽中的水加速导向吸水通道511中,并且使水从滤芯51顶部的出水口512流出,在水从滤芯51顶部的出水口512流出后,水可以进入滤芯51顶部的漏水口513,并且使水从漏水口513中向下流动,从而使滤芯组件50浸湿,这样可以在使滤芯组件50的结构简单的前提下,使滤芯51被充分地浸湿,这样可以优化滤芯组件50的结构设计。
62.进一步地,在将送风系统应用于无雾加湿器100中时,壳体10包括底座101和外壳 102,外壳102设置于底座101上方,并且外壳102和底座101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11,储水槽设置于底座101,外壳102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13,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2,风机组件20包括风机21和内壳60,风机21设置于内壳60中,内壳60设置于容纳空间11 中,并且内壳60和外壳102连接固定,内壳60的侧壁与外壳102的侧壁相对应,内壳 60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61,第三通风口61和进风口13相连通,并且第三通风口61和进风侧相对应,内壳60的顶部敞开设置,风机21位于出风口12的下方,风机组件20 的出风侧位于风机21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并且和与出风口12相对应,滤芯组件50 的下部位于底座101的储水槽中,并且上部伸入内壳60中,并且与外壳102的进风口 13和内壳60的第三通风口61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风机21与内壳6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内壳60和外壳102之间也通过螺钉连接。
63.如此,在无雾加湿器100正常工作时,空气可以依次通过进风口13、第三通风口61 和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并且与滤芯组件50的上部相接触,由于滤芯组件50的下部处于底座101的储水槽中,滤芯组件50整体将被储水槽中的水浸湿,空气可以被滤芯组件50加湿,并且在风机21的作用下从风机组件20的出风侧流出,并且从内壳60的顶部加速流向外壳102顶部的出风口12,这样不仅可以使风的流动更加顺畅,而且无雾加湿器100的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无雾加湿器100的装配生产
64.结合图1、图2和图8所示,底座101上还设置有耦合器62和安全开关顶柱63,外壳102中设置有电源盒64,电源盒64中设置有电源板和安全开关,电源板与加热组件 30和风机组件20电连接,从而给加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供电,加热组件30、风机组件20和电源板均与耦合器62电连接,在无雾加湿器100安装到位时,底座101上的安全开关顶柱63可以将电源盒64中的安全开关顶开,从而保证无雾加湿器100处于安全状态,使电源板和加热组件30以及风机组件20正常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对底座101 上的按键开关14进行操作,使加热组件30和风机组件20开始工作,相对应地,在电源盒64上的安全开关和底座101上的安全
开关顶柱63之间发生松动后,电源板与发热件31和风机组件20断开电连接,此时,即使用户对按键开关14进行开启操作,无雾加湿器100也不正常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无雾加湿器100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升用户对无雾加湿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65.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可以主要包括:外壳102 和上述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其中,风机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设置于外壳102内,将风机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设置于外壳102内,不仅可以使家用电器的可靠性高,可以延长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使家用电器的性能更佳,可以提升用户对家用电器的使用体验。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外壳102可以主要包括:第一侧壁1021、第二侧壁1022和外周壁1023,第一侧壁1021和第二侧壁1022相对设置,外周壁1023连接于第一侧壁1021和第二侧壁1022之间,第一侧壁1021设置有进风口13,并且第二侧壁1022设置有出风口12,风机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在进风口13和出风口 12之间间隔分布,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的排布方向与进风口13的进风方向平行。具体地,通过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21和第二侧壁1022上分别开设进风口13和出风口12,将风机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在进风口13和出风口12之间间隔设置,并且将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的排布方向与进风口13的进风方向平行设置后,不仅可以使风在从进风口13和出风口12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而且使热量在从发热件31导向导热件 32的路径顺应风的流动方向,从而使风的流动对热量的传递效果更佳。
67.另外,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的排布方向与进风口13的进风方向平行,可以使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的长度方向和风的流动方向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使发热件31和导热件32与风的接触面积更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风带动热量传递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可以为暖风风扇200。
6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1所示,外周壁1023设置有进风口13,并且第二侧壁1022设置有出风口12,加热组件30设置于风机组件20的进风侧,加热组件30呈环状,并且与进风口13相对设置。具体地,通过在外周壁1023上设置进风口13,在第二侧壁1022上设置出风口1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壁1022可以为外壳 102的顶部,即风可以从外壳102的侧部进入,并且从外壳102的顶部流出,可以方便家用电器在实际应用时的进风和出风,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将加热组件30设置呈环状,并且将加热组件30与进风口13相对设置,风从进风口13进入外壳102后,可以与环状的加热组件30接触,并且将环状的加热组件30上的热量从出风口12处带出,由于进风口13在外壳102的侧部,出风口12在外壳102的顶部,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垂直设置,这样可以使风与环形的加热组件30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风带动热量从出风口12流出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家用电器可以为无雾加湿器100,也可以为暖风风扇200。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7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