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速调节结构及应用该调节结构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6143发布日期:2023-02-10 18:5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速调节结构及应用该调节结构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速调节结构及应用该调节结构的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空气倍受污染。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人们已经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居住的室内环境是否健康,因此,空气净化器已经成为小家电消费市场的主力产品。但是常规的空气净化器只能冬天当净化器使用,一般不能同时兼顾电风扇的功能。夏天需要电风扇时,消费者仍需另购一台电风扇,不但挤占了建筑空间,而且增加了消费投入。
3.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620403175.1(公告号为cn 20564124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集空气净化和风扇于一体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过滤装置、风机、导流件、模式切换板、控制电路板。壳体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形,壳体下部具有进风口,壳体侧部具有风扇出风口,壳体顶端设置净化器出风口。过滤装置设置在壳体下部进风口的内侧,用于净化由进风口进入的外界空气。风机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将外界空气经过进风口吸入壳体内。导流件用于对风机送出的空气进行导流。模式切换板为可活动部件,用于通过改变模式切换板的位置,来改变风机出口处的气流通道,选择使洁净空气通往风扇出风口和/或净化器出风口。
4.虽然在风扇出风口处设置有设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格栅,水平方向的格栅可手动调节倾斜角度,竖直方向的格栅可通过电动调节倾斜角度,从而满足作为风扇使用时的方便性。但是该格栅的设置也只是调节出风方向,而受到机型规格的限制,风扇出风口的尺寸通常会比较小,这就会造成风速过快,吹在人身上给人不舒服的使用感,该格栅可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挡风作用,但是并不能根据气流流速进行自适应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自适应调整出口气流流速的风速调节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风速调节结构的空气处理设备。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速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8.气流流通件,其内部具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出风端称为出风口;
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叶片,有多个并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出风口中,每个所述叶片通过转轴与出风口的壁面转动相连,且每个所述叶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沿气流方向朝远离出风口的中线倾斜的趋势。
11.优选地,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叶片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0
°
至70
°
之间。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叶片既不会对风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又能够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12.为了使得转轴转动时,弹性件能够较好的作用在转轴上,使叶片保持与出风口具有夹角的趋势,所述转轴穿过气流流通件位于出风口的外部,所述弹性件设于气流流通件的外壁面上,所述弹性件为弹片,一端固定安装在气流流通件上,另一端沿着转轴的周向延伸有至少一圈,从而使弹性件围绕在转轴的外周,所述弹性件与转轴通过垂直于转轴的连接轴相连。
13.因为叶片在初始状态下会相对于出风口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样会造成风向朝出风口的两侧偏转,出风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一种方案为:所述叶片的外轮廓呈水滴状,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面、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朝着对方倾斜延伸而汇聚成尖端,所述第一侧面相对于第二侧面更靠近出风口的中线,所述第一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凸部。气流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都会形成科恩达效应,气流会朝着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交接而成的尖端处靠拢,第一侧面会引导气流朝出风口的侧方流动,第二侧面能够将气流朝垂直于出风口的方向进行导流,为了降低第一侧面对气流的不利引导,第一侧面上的凸部会破坏第一侧面形成的科恩达效应,使气流的附壁效应减小,从而减小了气流偏转,使风朝垂直于出风口的方向吹出。
14.因为叶片在初始状态下会相对于出风口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样会造成风向朝出风口的两侧偏转,出风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另一种方案为:所述出风口中安装有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沿气流流向,所述整流板位于叶片的下游。整流板能够将自出风口出来的风重新收拢,然后均匀吹出。
1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风速调节结构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中空,所述气流流通件设于机体中,所述机体上开设有均与其内部相流体连通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且所述机体中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孔与进风口相流体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孔与气流流通件的进风端相流体连通,所述气流流通件的出风口与所述机体排风口相流体连通。
16.为了防止杂物从排风口进入机体中,所述机体上还设有能相对其活动的挡板,所述排风口位于挡板的活动路径上,从而使得所述挡板能将排风口打开或者关闭。这样在不需要通过排风口出风时,可以将排风口关闭。
17.为了能够自动驱动挡板活动,无需人为操作,所述挡板能相对于机体上下移动,所述机体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机体上的电机、与电机驱动相连的齿轮以及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竖向延伸并安装在挡板上。
18.为了使得该空气处理设备还具有空气净化的功能,所述机体中在位于进风口和风机的进风孔之间设有滤网。
1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口设于机体的侧壁上,所述叶片的转轴竖向延伸。排风口设置在机体侧部,通常能够直吹用户,带来较好的乘凉感觉,但是又因为叶片对风速的调整,气流又不会过急的吹到人身上,给人良好的使用感觉。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口中设置叶片,且叶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沿气流方向朝远离出风口的中线倾斜的趋势,即叶片在初始状态下与出风口所在平面存在夹角,当风速较小时,叶片受到风的吹力较小,风受到的阻力
较小,风速变化不明显,当出风口风速较大时,叶片受到风的吹力较大,叶片发生旋转,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叶片受到弹性件的反向弹力,反向弹力通过叶片作用到风上,叶片起到阻风的作用,风速减小,从而达到叶片自适应调整风速的效果,解决了风速过快,给用户不舒服的感觉,风速过慢,又影响用户的乘凉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挡板将排风口打开);
22.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3.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的气流流通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4的去掉整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6的剖视图;
28.图8为图7中的其中一片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1中的开设有排风口的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挡板将排风口关闭)。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如图1~10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机体1、风机2和风速调节结构,风机2和风速调节结构均设于机体1中。
33.机体1内部中空,机体1上开设有均与其内部相流体连通的进风口11和排风口12,进风口11和排风口12设于机体1的不同的侧壁上,进风口11位于排风口12上方,这样排风口12的出风能直吹人体,便于作为风扇使用,当然,也可将排风口12设置在机体1的顶壁上。
34.风机2的进风孔与进风口11相流体连通,风速调节结构包括气流流通件3和叶片4,气流流通件3内部具有风道30,风机2的出风孔与气流流通件3的进风端相流体连通。风机2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
35.风机2的进风孔与进风口11之间设有滤网(图中未示出),滤网可以采用常规的滤网,如活性炭滤网、heap滤网等,从而使得从排风口12吹出的为洁净的空气。
36.本实施例中,气流流通件3为进风端与风机2的出风孔相连通的导流管,导流管内部即为风道30,风道30的出风端称为出风口31,气流流通件3的出风口31与机体1排风口12相流体连通。
37.如图4~8所示,出风口31中沿其长度方向竖向设有多个叶片4,每个叶片4通过竖向延伸的转轴41与出风口31的壁面转动相连,且每个叶片4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沿气流方向朝远离出风口31的中线倾斜的趋势,在初始状态下(指空气处理设备还未工作的状态),叶片4与出风口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在40
°
至70
°
之间。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叶片4既不会对风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又能够起到降低风速的作用。
38.本实施例中,转轴41穿过气流流通件3位于出风口31的外部,弹性件5设于气流流通件3的顶壁面上,弹性件5为弹片,一端固定安装在气流流通件3上,另一端沿着转轴41的
周向延伸有至少一圈,从而使弹性件5围绕在转轴41的外周,转轴41与弹性件5通过垂直于转轴41的连接轴51相连。
39.因为叶片4在初始状态下会相对于出风口31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样会造成风向朝出风口31的两侧偏转,出风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案:
40.其中一种方案为:叶片4的外轮廓呈水滴状,包括依次相连的弧形面42、第一侧面43以及第二侧面44,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均朝着对方倾斜延伸而汇聚成尖端,第一侧面43相对于第二侧面44更靠近出风口31的中线a,第一侧面43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凸部45。气流在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都会形成科恩达效应,气流会朝着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交接而成的尖端处靠拢。第一侧面43会引导气流朝出风口31的侧方流动,第二侧面44能够将气流朝垂直于出风口31的方向进行导流,为了降低第一侧面43对气流的不利引导,第一侧面43上的凸部45会破坏第一侧面43形成的科恩达效应,使气流的附壁效应减小,从而减小了气流偏转,使风朝垂直于出风口31的方向吹出。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对气流的导流方向如图8中空心箭头所示。
41.另一种方案为:出风口31中安装有整流板7,整流板7上沿出风口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通孔71,沿气流流向,整流板7位于叶片4的下游。整流板7能够将自出风口31出来的风重新收拢,然后均匀吹出。
42.上述两种方案可以择一的设置或者同时设置。
43.如图1、9、10所示,机体1上还设有能相对其上下移动的挡板8,排风口12位于挡板8的活动路径上,从而使得挡板8能将排风口12打开或者关闭。当然,也可使挡板8转动设置在机体1上。
44.本实施例中,机体1上设有驱动机构81,驱动机构81包括安装在机体1上的电机811、与电机811驱动相连的齿轮(图中未示出)以及与齿轮啮合的齿条812,齿条812竖向延伸并安装在挡板8上,电机811驱动齿轮转动,齿条812上下移动,以带动挡板8上下移动,将排风口12打开或者关闭。当空气处理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可将排风口12关闭,以防止杂物进入机体1中。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46.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