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9395发布日期:2023-03-21 20:1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加湿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空调器的使用越开越广泛,随着用户对于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市场上逐渐出现具有空气净化加湿功能的空调器,不仅能够改变空气的温度,还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水洗部件,水洗部件包括水箱以及设置于水箱内的水洗组件,水洗组件用于对进入水箱内的空气进行水洗,外壳内设置有风道,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气流驱动部件,吸水滤料部、供水流道和控制阀,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气流在加湿风道内流动;吸水滤料部设置在加湿风路上并位于水箱下方;供水流道与水箱连通,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引至吸水滤料部;控制阀用于控制供水流道的流量。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相关技术中,水洗组件设置在水箱中,水箱内用于储存水量的空间较小,存储的水量较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频繁向水箱内补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净化加湿组件和空调室内机,以解决水箱储水量较少,用户需频繁向水箱内补水的问题。
8.根据本技术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化加湿组件,包括:风道组件,构造有风道;水雾组件,与所述风道组件相连接,所述水雾组件设有进水口,所述水雾组件用于向所述风道内提供水雾和/或水珠,以加湿净化所述风道内的空气;供水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呈倒“l”型,所述水箱用于向所述水雾组件提供水源,所述水箱的上部设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上端,所述水箱的下部沿所述风道组件的侧壁向下延伸,所述水箱的供水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
9.可选地,所述水箱包括:第一箱体,设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上端,所述水箱的上部包括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一箱体之间存在折角,所述第二箱体沿所述风道组件的侧壁向下延伸,所述第二箱体设有所述供水口,所述水箱的下部包括所述第二箱体。
10.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风道相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第二箱体构造有贯穿成型的避让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避让风道相连通,所述避让风道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箱体的侧壁相连接,以密封所述水箱。
11.可选地,所述加湿净化装置还包括:壳体,限定出上端开口的储存空间,所述水箱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储存空间内,所述避让风道的下端高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或与所述壳体的上端平齐,以便于拿取水箱。
12.可选地,在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储存空间内的情况下,所述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下侧壁。
13.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构造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壳的上端为开放式,所述第一箱体的下壁面与所述风道壳的上端相抵接,以围合出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所述风道包括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
14.可选地,所述风道壳包括:第一风道壳,所述第一风道壳的侧壁设有所述进风口;第二风道壳,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壳内,所述第二风道壳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风道壳相连接,所述第二风道壳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箱体的下壁面围合出所述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壳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风道壳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箱体的下壁面围合出所述出风风道。
15.可选地,所述水雾组件包括:容水件,构造有容水槽和与所述容水槽相连通的所述进水口;甩水件,所述甩水件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容水槽内,所述甩水件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风道内,以向所述风道提供水雾和/或水珠。
16.根据本技术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
17.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空调机体,所述加湿净化装置设于所述空调机体内,所述空调机体后侧壁设有回风口,进风口位于风道壳的后侧壁,第二箱体沿所述风道壳的后侧壁延伸,所述回风口通过避让风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9.水箱呈倒“l”型,水箱位于风道组件的上端与一侧,这样可充分利用加湿净化装置的空间,增加水箱的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增加水箱储水量,提高水箱的储水能力,避免加湿净化装置内水量消耗过快,用户频繁向水箱内加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湿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加湿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风道组件;110、风道壳;1101、风道;111、第一风道壳;1111、进风口;1112、出风口;1113、出风风道(第二出风风道);112、第二风道壳;1121、进风风道;113、第三风道壳;1131、环形风道;1132、第一出风风道;120、风扇;200、水雾组件;210、甩水件;211、出水口;220、容水件;221、容水槽;222、进水口;300、供水组件;310、水箱;311、第一箱体;312、第二箱体;3121、避让风道;400、壳体;410、储存空间;420、底板;430、支撑架;500、紫外杀菌装置;600、风道切换组件;610、外壳;620、风道切换机构;630、第三出风风道;640、第四出风风道;650、连通风道;700、空调室内机;710、空调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2.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3.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4.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5.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加湿净化装置包括风道组件100、水雾组件200和供水组件300。风道组件100构造有风道1101。水雾组件200与风道组件100相连接,水雾组件200设有进水口222,水雾组件200用于向风道1101内提供水雾和/或水珠,以加湿净化风道1101内的空气。供水组件300包括水箱310,水箱310呈倒“l”型,水箱310用于向水雾组件200提供水源,水箱310的上部设于风道组件100的上端,水箱310的下部沿风道组件100的侧壁向下延伸,水箱310的供水口与进水口222相连通。
38.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风道组件100构造有风道1101,空气能够在风道1101内流通。空气在风道1101内流动时,水雾组件200向风道1101内提供水雾和/或水珠,水雾和/或水珠能够与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污染物混合,灰尘、杂质等污染物被水雾和/或水珠捕捉,以净化空气。当空气中的污染物均被水雾和/或水珠吸附后,水雾组件200继续向风道1101内提供水雾,或者空气中仍存在未吸附污染物沉降的水雾,从而加湿空气。供水组件300的水箱310内储存有水源,水箱310的供水口与水雾组件200的进水口222相连通,以向水雾组件200提供其生成水雾和/或水珠所需的水源。水箱310呈倒“l”型,水箱310位于风道组件100的上端与一侧,这样可充分利用加湿净化装置的空间,增加水箱310的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增加水箱310储水量,提高水箱310的储水能力,避免加湿净化装置内水量消耗过快,用户频繁向水箱310内加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9.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水箱310包括第一箱体311和第二箱体312,第一箱体311设于风道组件100的上端,水箱310的上部包括第一箱体311。第二箱体312与第一箱体311相连通,且第二箱体312与第一箱体311之间存在折角,第二箱体312沿风道组件100的侧壁向下延伸,第二箱体312设有供水口,水箱310的下部包括第二箱体312。
40.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水箱310的第一箱体311与第二箱体312相连通,且第一箱体311与第二箱体312之间存在折角,这样以使水箱310呈倒“l”型。第一箱体311设于第二箱体312的上方,第二箱体312的设有供水口,第一箱体311内的水源能流至第二箱体312内,再由供水口流向水雾组件200的进水口222,以实现向水雾组件200的供水。
41.本实施的水箱310不仅设在风道组件100的一侧,还设在风道组件100的上方,这样能够增加水箱310的储存空间410。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只设在一侧的水箱,本技术还能够使加湿净化装置的布局更加合理,避免加湿净化装置宽度较宽或高度较高,提高加湿净化装置的美观性。
42.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的侧壁设有与风道1101相连通的进风口1111,第二箱体312构造有贯穿成型的避让风道3121,进风口1111与避让风道3121相连通,避让风道3121的侧壁与第二箱体312的侧板相连接,以密封水箱310。
43.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风道组件100的侧壁设有进风口1111,空气通过进风口1111进入风道1101内,以使水雾组件200提供的水雾和/或水珠对空气进行加湿净化。第二箱体312沿风道组件100的侧壁向下延伸,第二箱体312构造有贯穿成型的避让风道3121,避让风道3121与进风口1111相连通,空气能够通过避让风道3121进入进风口1111处,避免第二箱体312对进风口1111进行遮挡,阻碍空气进入加湿净化装置。避让风道3121的侧壁与第二箱体312的侧壁相连接,避让风道3121的侧壁对第二箱体312的侧壁进行密封,防止水箱310内的水源通过避让风道3121流出。
44.本实施例中,避让风道3121贯穿第二箱体312,在搬运水箱310时,避让风道3121还可起把手的作用,方便用户拿取水箱310,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5.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湿净化装置还包括壳体400,壳体400限定出上端开口的储存空间410,水箱310可拆卸地设于储存空间410内,避让风道3121的下端高于壳体400的上端或避让风道3121与壳体400的上端平齐,以便于拿取水箱310。
46.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水箱310可拆卸地设于储存空间410内,便于用户从储存空间410内拿出水箱310后对水箱310进行加水或清洗水箱310,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拿取水
箱310时,避让风道3121可作为把手使用。本实施例中,避让风道3121的下端高于壳体400的上端,或避让风道3121的下端与壳体400的上端平齐,也就是说,避让风道3121位于储存空间410外,且不被壳体400遮挡。这样可便于用户通过避让风道3121从储存空间410内取出水箱310,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水箱310位于储存空间410内的情况下,供水口位于第二箱体312的下壁面。
48.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水箱310位于储存空间410的情况下,也就是第一箱体311位于风道组件100的上端,第二箱体312沿风道组件100的侧壁向下延伸的情况。此时,供水口位于第二箱体312的下侧壁,也就是位于整个水箱310的下侧壁,这样能够通过供水口排出水箱310内所有的水,提高水箱310的利用率。同时,当从储存空间410内取出水箱310后,因水箱310呈倒“l”型,可将第一箱体311放置于平面上,此时,第二箱体312位于第一箱体311的上方,供水口位于水箱310的上端,用户可通过供水口向水箱310内加水,便于用户操作。
49.本实施例中的水箱310仅设有一个供水口,即可完成水箱310出水与加水的操作,简化了水箱310的结构,便于水箱310的生产与制造,降低生产成本。
50.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道组件100包括风道壳110,风道壳110构造有进风风道1121和出风风道(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称为第二出风风道1113),风道壳110的上端为开放式,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与风道壳110的上端相抵接,以围合出进风风道1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113,风道1101包括进风风道1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113。
51.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风道壳110的上端为开放式,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与风道壳110的上端相抵接,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与风道壳110的侧壁围合出进风风道1121与第二出风风道1113。可选地,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与风道壳110的上端密封连接。
52.当需要对加湿净化装置进行清洗时,将水箱310拆卸后,风道壳110的上端为开放式,可便于对进风风道1121与第二出风风道1113进行清洗,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道壳110包括第一风道壳111和第二风道壳112,第一风道壳111的侧壁设有进风口1111,第二风道壳112设于第一风道壳111内,第二风道壳112的侧壁与第一风道壳111相连接,第二风道壳112的内侧壁与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围合出进风风道1121,进风风道1121与进风口1111相连通。第二风道壳112的外侧壁、第一风道壳111的内侧壁与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围合出第二出风风道1113。
54.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空气由进风口1111进入进风风道1121后,在进风风道1121与第二出风风道1113内依次流动,第二风道壳112的内侧为进风风道1121,第二风道壳112的外侧为第二出风风道1113。也就是说,进风风道1121与第二出风风道1113绕第二风道壳112设置,在延长了空气流动路径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加湿净化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55.第二风道壳112的内侧壁与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围合出进风风道1121,第二风道壳112的外侧壁、第一风道壳111的内侧壁与第一箱体311的下壁面围合出第二出风风道1113,这样,在拆卸水箱310后,能够同时对第二出风风道1113和进风风道1121进行清洁,使用户的操作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6.如图1和图4至图6所示,可选地,第一风道壳111的侧壁还设有出风口1112,第二出风风道1113与出风口1112相连通,加湿净化装置还包括风道切换组件600,风道切换组件600包括外壳610和风道切换机构620。外壳610构造有第三出风风道630、第四出风风道640
和连通风道650,连通风道650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风道组件100的出风口1112相连通,第三出风风道630能够通过第一风口与连通风道650相连通,第四出风风道640能够通过第二风口与连通风道650相连通,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1112相连通。风道切换机构620包括挡板,挡板设于连通风道650内,且挡板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遮挡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
57.挡板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挡板遮挡第二风口,第三出风风道630通过第一风口与连通风道650相连通。挡板在第二状态下,挡板遮挡第一风口,第四出风风道640通过第二风口与连通风道650相连通。
58.采用该可选实施例,连通风道650设有第一风口、第二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第三出风风道630通过第一风口与连通风道650相连通,第四出风风道640通过第二风口与连通风道650相连通,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1112相连通。这样,净化装置的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连通风道650和第一风口流至第三出风风道630,且由第三出风风道630流出,或通过第一进风口、连通风道650和第二风口流至第四出风风道640,且由第四出风风道640流出。
59.挡板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对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择一进行遮挡。挡板设于连通风道650内,连通风道650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以使挡板能够对第一风口或第二风口进行遮挡。在第一状态时,挡板遮挡第二风口,打开第一风口。也就是连通风道650与第四出风风道640不连通,且连通风道650通过第一风口与第三出风风道630相连通,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连通风道650、第一风口和第三出风风道630流出风道切换组件600。在第二状态时,挡板遮挡第一风口,打开第二风口。也就是连通风道650与第三出风风道630不连通,且连通风道650通过第二风口与第四出风风道640相连通,出风口1112处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连通风道650、第二风口和第四出风风道640流出风道切换组件600。本实施例中,通过挡板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能够实现不同朝向的出风,改变空气流向,使得风道切换组件600的出风更加灵活,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0.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水雾组件200包括容水件220和甩水件210,容水件220构造有容水槽221和与容水槽221相连通的进水口222。甩水件210的进水端位于容水槽221内,甩水件210的出水端延伸至风道1101内,以向风道1101提供水雾和/或水珠。
61.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容水件220构造有容水槽221和与容水槽221相连通的进水口222,进水口222与水箱310的供水口相连通,容水槽221内储存有水箱310提供的水源。甩水件210的进水端位于容水槽221内,容水槽221向甩水件210提供水源。甩水件210通过转动的离心力将水源带动至甩水件210的出水端,甩水件210的出水端将水源以水雾和/或水珠的形式甩出。甩水件210的出水端位于风道1101内,从而将水雾和/或水珠甩出至风道1101,以加湿净化风道1101内的空气。
62.可选地,出水端设有出水口211,水雾组件200还包括水雾网,水雾网套设于出水端,且水雾网位于出水口211处。
63.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甩水件210的出水端设有出水口211,水雾网套设于出水端,且水雾网位于出水口211处,出水口211甩出的水雾和/或水珠通过水雾网的拦截作用,被打的
更散,变成更小的水雾,能够延长水雾飘散在风道1101内的时间,使水雾能够与更多的污染物相结合以吸附污染物,提高净化空气的效果。
64.可选地,进水口222低于供水口或与供水口平齐。
65.采用该可选实施例,水箱310的供水口与容水槽221的进水口222相连通,以向容水槽221内提供水源。容水槽221的进水口222低于供水口或与供水口平齐,这样能够保证水箱310内的水全部流出以流向容水槽221内。
66.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可选地,风道壳110还包括第三风道壳113,第三风道壳113设于储存空间410内,且第三风道壳113呈环形设置。第三风道壳113的内侧壁围合出环形风道1131,第三风道壳113周向的外侧壁与壳体400的外侧壁围合出第一出风风道1132,环形风道1131与第一出风风道1132相连通,空气依次在环形风道1131与第一出风风道1132内流动。风道1101包括环形风道1131和第一出风风道1132,环形风道1131与进风风道1121相连通,第一出风风道1132与第二出风风道1113相连通。
67.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三风道壳113的内侧壁围合出环形风道1131,第三风道壳113周向的外侧壁与壳体400的外侧壁围合出第一出风风道1132,甩水件210提供的水雾和/或水珠在环形风道1131内与空气混合后流向第一出风风道1132。这样,能够增加水雾和/或水珠与空气混合的流动路径,使空气与水雾和/或水珠混合更加均匀,水雾和/或水珠能够吸附更多的灰尘、杂质等污染物,提高加湿净化装置净化空气的能力。第三风道壳113的内侧为环形风道1131,第三风道壳113的外侧为第一出风风道1132,也就是说,环形风道1131与第一出风风道1132绕第三风道壳113设置,增长了空气的运动路径,使空气与水雾和/或水珠的混合更加均匀,提高加湿净化装置净化空气的能力。
68.如图2和图4所示,可选地,加湿净化装置还包括多个紫外杀菌装置500,多个紫外杀菌装置500沿环形风道1131的周向间隔设于环形风道1131内。
69.紫外杀菌装置500设于环形风道1131内,紫外杀菌装置500能够对环形风道1131内的空气进行照射,这样,本公开实施例不仅能够通过水雾和/或水珠去除空气中灰尘、杂质等污染物,还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空气,提供空气质量,保护用户的健康。多个紫外杀菌装置500沿环形风道1131的周向间隔设于环形风道1131内,空气在环形风道1131内流动的过程中,紫外杀菌装置500均能够产生紫外线对空气进行照射杀菌,环形风道1131能够增加空气被紫外线照射的时间,使空气更充分地被照射,提高对空气的杀菌净化率。
70.本实施例中,紫外杀菌装置500能够产生紫外线,紫外线能够破坏及改变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使微生物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71.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加湿净化装置还包括底板420和支撑架430,底板420横向设于储存空间410,且底板420与壳体400相连接,底板420设于风道组件100下方。支撑架430支撑在底板420与第三风道壳113的下端,以使环形风道1131与第一出风风道1132相连通。
72.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底板420横向设于储存空间410内,且位于风道组件100的下方,支撑架430支撑在第三风道壳113的下端与底板420之间,以使第三风道壳113的下端与底板420之间具有空间,环形风道113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三风道壳113下端与底板420之间的空间流入第一出风风道1132内。如图2所示,底板420与第三风道壳113和壳体400共同
围合出环形风道1131和第一出风风道1132。
73.可选地,支撑架4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架430沿第三风道壳113的周向间隔设置。
74.可选地,水雾组件200设于内部空间内,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风道组件100与水雾组件200依次设置,且底板420设于风道组件100与水雾组件200之间。底板420设有避让孔,甩水件210的出水端穿过避让孔位于环形风道1131内。
75.水雾和/或水珠吸附污染物后凝结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向下流动,水雾组件200设于风道组件100的下方,这样水雾组件200还能够承接风道1101内的污水。
76.如图2至图4所示,可选地,风道组件100还包括风扇120,风扇120与风道1101相连通,风扇120用于驱动空气在风道1101内流动。
77.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700,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
7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700,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净化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79.本实施例中,加湿净化装置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与加湿,加湿净化装置设于空调机体710的容纳腔内,使空调室内机700不仅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8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700还包括空调机体710,加湿净化装置设于空调机体710内,空调机体710后侧壁设有回风口,进风口1111位于风道壳110的后侧壁,第二箱体312沿风道壳110的后侧壁延伸,回风口通过避让风道3121与进风口1111相连通。
81.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空调机壳的后侧壁设有回风口,回风口通过避让风道3121与进风口1111相连通,室内空气依次通过回风口、避让风道3121和进风口1111进入风道1101内,以使风道1101内水雾组件200提供的水雾和/或水珠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
82.可选地,空调机壳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换热设备设于空调机壳内,换热设备设有换热风进口和换热风出口,换热风出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第三出风风道630与换热风进口相连通,第四出风风道640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83.换热设备设于空调机壳内,换热设备设有换热风进口和换热风出口,空气能够从换热风进口流入换热设备内。换热设备对流入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空气由换热风出口流出换热设备,以改变空气的温度。加湿净化装置设于空调机壳内,加湿净化装置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84.空调机壳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加湿净化装置的第三出风风道630与换热风进口相连通,换热风出口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加湿净化装置的净化加湿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第三出风风道630和换热风进口进入换热设备内进行换热,换热后依次通过换热风出口和第一出风口流出空调室内机700至室内。这样,空调室内机700流出的空气不仅能够改变室内的温度,还能够改变室内的湿度、提高室内空气的空气质量,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85.加湿净化装置的第四出风风道640与第二出风口相连通,经过加湿净化装置的净化加湿空气能够通过第四出风风道640和第二出风口直接流出空调室内机700至室内。这
样,在室内温度适宜,不需要改变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换热设备不工作,加湿净化装置单独工作,净化加湿空气能够通过第二出风口直接流至室内,只实现对空气的净化加湿,节约能耗。这样,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多种使用场景中切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舒适性。
86.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