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利用浅层土壤能量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8370发布日期:2022-11-29 22:3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利用浅层土壤能量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利用浅层土壤能量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土壤具有夏热冬暖的特点,在土壤中预埋地埋管,通过地埋管的空气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吸收土壤中的冷量或热量,处理到人体舒适的送风状态,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了建筑空调和通风能耗。
3.现有通风装置包括地埋管、中央管道、风机和送风管道,环境空气被输入地埋管,地埋管通过与地下土壤之间的换热而能够输出冷空气或热空气进入建筑的内部,中央管道设置在建筑物中,并穿过多个楼层纵向延伸,吹送单元将地埋管内的空气强力吹送入中央管道,而后从送风管道送出。
4.但送风管道与风机距离不同,靠近风机的送风量大,远离风机的送风量小,送入房间的风量不能调控;另外,空气降温会析出冷凝水,存在于地埋管中,长期积累不利于后期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利用浅层土壤能量的通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送风管道送入房间的风量不能调控以及冷凝水积聚在地埋管中不利于后期检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收利用浅层土壤能量的通风装置,包括:
7.地埋管,包括竖直管部和水平管部,所述水平管部埋设在土壤中,所述竖直管部一端与水平管部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露出地面;
8.风机,与所述竖直管部连通,通过风机将吸入的环境空气泵送至所述地埋管中;
9.至少两个送风支管,管内均设有定流量阀,各所述送风支管均连通在所述水平管部以用于向不同房间送风;
10.集水坑,设置在水平管部。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地埋管由多节混凝土预制管拼接而成。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管部预留开口通过砖砌形成集水坑。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管部配置有露出地面的检修口。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坑和所述检修口的数量均为两个,均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平管部两端。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检修口通过砖砌形成,其入口设置井盖。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为变频风机。
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配置有调节阀。
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支管由混凝土预制管制成。
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坑上敷设水篦子。
20.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送风支管内设置定流量阀,可以调节各个送风支管的送风量,达到送风量调控的目的。另外,在地埋管的水平管部设置集水坑,可将空气降温析出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冷凝水在管道上积聚,有利于后续地埋管的检修。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还应当理解,这些附图是为了简化和清楚而示出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现在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2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风机;2、调节阀;3、水平管部;4、第一送风支管;5、第一送风口;6、第一定流量阀;7、第二送风支管;8、第二送风口;9、第二定流量阀;10、第一井盖;11、第一检修口;12、第二井盖;13、第二检修口;14、第一集水坑;15、第二集水坑;16、竖直管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收利用浅层土壤能量的通风装置,包括:
27.地埋管,包括竖直管部16和水平管部3,水平管部3埋设在土壤中,竖直管部16一端与水平管部3连通,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露出地面;
28.风机1,与竖直管部16连通,通过风机1将吸入的环境空气泵送至地埋管中;
29.至少两个送风支管,管内均设有定流量阀,各送风支管均连通在水平管部3以用于向不同房间送风;
30.集水坑,设置在水平管部3。
31.需要说明的是,地埋管的埋深需要综合考虑,例如考虑造价以及效果等,本技术方案中浅层土壤深度优选在1.5m~6m之间的范围内。不难理解,随着埋深的增加,其造价也会增加。
32.通过在送风支管内设置定流量阀,可以调节各个送风支管的送风量,达到送风量调控的目的。另外,在地埋管的水平管部3设置集水坑,可将空气降温析出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冷凝水在管道上积聚,有利于后续地埋管的检修。
33.本实施例设置了两个送风支管,分别为第一送风支管4和第二送风支管7,其中第一送风支管4内设置第一定流量阀6,第二送风支管7内设置第二定流量阀9。在第一送风支管4顶部设置第一送风口5,在第二送风支管7顶部设置第二送风口8,送风口将风送入建筑房间内。可以理解的是,送风口可以直接向房间内送风,也可以再连接其他送风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知晓的。
34.水平管部3埋入浅层土壤中,在其一端与竖直管部16连通,竖直管部16向上延伸露出地面,以便于风机1向其内部泵入环境空气。风机1为空气的输送提供动力,克服该通风装
置中的阻力。
35.不难理解,水平管部3是主要的换热部分,环境空气进入水平管部3,与土壤进行换热,获得热量或冷量。
36.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配置有调节阀2。调节阀2实现了送风量的调节,满足不同工况对风量的需求。由于配置了调节阀2,风机1采用普通风机即可,可以降低风机的成本。调节阀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调节阀即可,其结构和原理此处不再详细的赘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风机1为变频风机,同样能够达到调节风量的需求,但和普通风机相比,变频风机的造价高。
37.地埋管由多节混凝土预制管拼接而成,即竖直管部16和水平管部3均由混凝土预制管拼接而成,混凝土预制管造价低,减少整个通风装置的造价。
38.为了使空气充分换热后再排出,送风支管需要设置在水平管部3的另一端,与风机1布置端相反。在本实施例中,送风支管由混凝土预制管制成,可以拼接而成,也可以一体制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9.水平管部3预留开口通过砖砌形成集水坑。本实施例中,在组成水平管部3的混凝土预制管上预留开口,在开口处向下挖一定深度,并砖砌形成集水坑。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集水坑,分别为第一集水坑14和第二集水坑15,分别设置在水平管部3的两端。另外,为了配合集水坑,水平管部3配置有露出地面的检修口,为此检修口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检修口11和第二检修口13,分别设置在水平管部3两端,第一检修口11与第一集水坑14对应,第一检修口11位于第一集水坑14上方,稍偏右侧或者偏左侧,第二集水坑15和第二检修口13亦如此布置。检修口有利于对水平管部3的检修及集水坑中冷凝水等杂物的清理,在检修时,可通过水泵将集水坑中的冷凝水抽出。
40.检修口通过砖砌形成,其入口设置井盖,分别为第一井盖10和第二井盖12。第一井盖10配合第一检修口11,第二井盖12配合第二检修口13,检修口采用现有市政的检修口即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41.为了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避免跌入集水坑,集水坑上敷设水篦子。
42.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