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燃气取暖器。
背景技术:2.燃气取暖器通过燃烧天然气或液化气的方式供暖。目前,常见的筒型燃气取暖器通过风机将热风吹送到待加热空间中,使待加热空间的温度升高。现有的筒型燃气取暖器一般将燃气燃烧腔与外壳分隔设置,以减少燃气燃烧腔中的热量传递到外壳上,从而防止外壳烫伤用户。然而,现有的筒型燃气取暖器对外壳的散热效率较低,当筒型燃气取暖器长时间使用后,外壳仍然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取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一种燃气取暖器,包括:
6.外壳,其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气腔;
7.内壳,其设于所述通气腔中,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通气腔的内壁之间留有前后贯通的环形通道,所述内壳设有前后贯通的燃烧腔;
8.燃烧器,其设于所述燃烧腔中;
9.风机,其设于所述通气腔中,所述内壳与所述风机前后间隔分布。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壳通气腔中的内壳与风机前后间隔分布,燃烧器在内壳的燃烧腔中点燃燃气并产生热量,内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前后贯通的环形通道,风机工作令外界空气从通气腔的后侧向前吹入环形通道中,空气沿前后方向流经环形通道,则空气带走外壳及内壳的热量,帮助外壳散热,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就算燃气取暖器长时间工作,风机亦持续工作为外壳散热,以避免外壳温度过高。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取暖器还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于所述环形通道中,所述扰流板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
12.当风机将外界空气吹入环形通道后,由于环形通道沿前后方向贯通,空气在环形通道的流向较为平直且流动距离较短,令空气流经环形通道的流速较快,导致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较短;而扰流板沿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扰流板对环形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流动进行干扰,使部分空气受扰流板阻挡而沿着环形通道的周向流动,周向流动的空气与前后流动的空气相汇以改变环形通道中空气的流向,以增加空气在环形通道中的流动距离并减慢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板连接于所述通气腔的内壁。
14.由于燃烧器在内壳的燃烧腔中点燃燃气并加热燃烧腔中的空气,则内壳的温度远高于外壳的温度,扰流板连接通气腔的内壁,避免内壳直接接触扰流板并加热扰流板,防止
热量在扰流板聚集造成扰流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以避免外壳靠近扰流板的局部温度较高,若外壳靠近扰流板的位置温度长期高于其他部位,容易造成外壳在该位置发生形变。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板与所述内壳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16.扰流板与内壳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则环形通道中的空气从较大空间的环形通道流经较小空间的间隙,使流经该间隙的空气形成文丘里效应,令扰流板的前侧气压降低,以吸引扰流板周围的空气向扰流板前侧改变流向,进而干扰环形通道中沿前后方向平直流动的空气,以增加空气在环形通道中的流动距离并减慢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设有连通外界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扰流板的后侧。
18.通气腔侧壁的通气孔位于扰流板的后侧,而风机从后侧向环形通道中通入空气,第一部分空气受扰流板阻挡后从通气孔排出、第二部分空气受扰流板阻挡后沿环形通道的周向流动、第三部分空气经扰流板与内壳外壁之间的间隙流动,有助于在环形通道中形成多种流向的空气;并且,大部分空气从通气孔排出,降低空气经过扰流板与内壳外壁之间的间隙流动时发出的噪声。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内壳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位置为相对的内侧,所述扰流板从后向前逐渐向外倾斜。
20.环形通道中的空气从后向前流动,扰流板从后向前逐渐向外倾斜,扰流板增加从通气孔排出到外界的空气量,进一步减少空气经过扰流板与内壳外壁之间的间隙的流量,有助于降低噪声。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的弧长小于所述扰流板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的弧长。
22.扰流板的弧长大于通气孔的弧长,则扰流板多于通气孔的部位扰乱环形通道中的空气流向,使空气沿环形通道的周向流动。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取暖器还包括:
24.底壳,其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底壳内部的安装孔;
25.引射管,其顶端连通所述燃烧器,所述引射管的底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底壳的内部,所述引射管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26.燃气管,其设有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朝向所述引射管的底端。
27.引射管的顶端连通燃烧器、底端穿过安装孔伸入底壳的内部,而安装孔连通通气腔与底壳的内部,燃气喷嘴朝向引射管的底端,即燃气喷嘴向引射管的底端喷出燃气以供燃烧器点燃;启动风机使通气腔中空气从后向前流动时,由于引射管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部分空气从该间隙流入底壳内部,促进底壳内部的空气流动,由于燃气喷嘴喷出燃气使引射管底端形成低压,则底壳内部的空气向引射管的底端流动,使得空气与燃气在引射管的底端混合后再输送到燃烧器中,空气与燃气在引射管中从下往上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均匀混合,而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燃气燃烧,有助于提高燃烧器对燃气的燃烧效率。
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底壳内部的进气孔。
29.通气腔的侧壁还开设有进气孔,同样,启动风机使通气腔中空气从后向前流动时,部分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底壳内部,促进底壳内部的空气流动,进一步增大流入底壳内部的空气量。
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进气孔的后方。
31.风机位于安装孔与进气孔的后方,风机从后向前吹送空气,使空气经安装孔及进气孔流入底壳中,增大流入底壳内部的空气量。
附图说明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36.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示意图;
37.图5是图3中的b-b剖视示意图;
38.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隐藏底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39.100、外壳,110、通气腔,111、环形通道,112、通气孔,113、安装孔,114、进气孔,200、内壳,210、燃烧腔,300、燃烧器,400、风机,500、扰流板,600、底壳,700、引射管,800、燃气管,810、燃气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4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取暖器作出如下实施例:
45.燃气取暖器包括外壳100、内壳200、燃烧器300、风机400、扰流板500、底壳600、引
射管700、燃气管800。
46.参照图1与图2,外壳100由板材弯卷成圆筒状结构,外壳100的轴线呈前后方向,外壳100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通气腔110,通气腔110呈圆孔状。外壳100的侧壁设有贯通的通气孔112,通气孔112连通通气腔110与外界,通气孔112沿通气腔110的周向延伸。外壳100的侧壁还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连通通气腔110,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均位于外壳100的底部。
47.内壳200由板材弯卷成圆筒状结构,内壳200的轴线呈前后方向,内壳200的外径小于通气腔110的孔径,内壳200设置于通气腔110中,内壳20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支架,每个支架连接于通气腔110的内壁,使得内壳200的外壁与通气腔1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111,环形通道111呈圆环状,环形通道111沿前后方向贯通。
48.内壳200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燃烧腔210,燃烧腔210呈圆孔状,燃烧器300设置于燃烧腔210中,风机400设置于通气腔110中,风机400设置于内壳200的后方。风机400的后侧设有防护网,防护网盖设于通气腔110的后端。
49.扰流板500设置于环形通道111中,扰流板500呈弧形板,扰流板500位于通气孔112的前方。
50.底壳600的顶部敞开,底壳600连接于外壳100的底部,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均连通底壳600的内部。引射管700的顶端连通燃烧器300,引射管700穿设于安装孔113中,引射管700的底端伸入底壳600的内部,引射管700的底端敞开。燃气管800连接于底壳600,燃气管800穿入底壳600的内部,燃气管800的端口处设有燃气喷嘴810,燃气喷嘴810设于引射管700的底端,燃气喷嘴810朝向引射管700的内部。
51.参照图3至图5,扰流板500通过螺栓连接于外壳100的侧壁,扰流板500沿环形通道111的周向延伸,扰流板500与内壳200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扰流板500从后向前逐渐向外倾斜,扰流板500的沿环形通道111周向延伸的长度大于通气孔112沿环形通道111周向延伸的长度。
52.内壳200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外壳100前后方向的长度,内壳200的前端与外壳100的前端齐平,则通气腔110的后部具有安装空间。通气孔112位于环形通道111的外围,通气孔112连通环形通道111与外界,而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位于安装空间的外围。燃烧器300设置于燃烧腔210中,引射管700设于安装空间中,引射管700的顶端向前折弯并连通燃烧器300,引射管700的底端向下穿过安装孔113后伸入底壳600的内部。风机400设置于安装空间中,则风机400位于内壳200的后方,风机400设置于引射管700的后方,且风机400位于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的后方。
53.参照图6,安装孔113的孔径大于引射管700的外径,安装孔113的内壁与引射管700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54.使用燃气取暖器时,从燃气管800通入燃气,则燃气喷嘴810向引射管700的底端喷出燃气,燃气向引射管700内部流动时,令引射管700的底端形成低压,则底壳600内部的空气往引射管700的底端汇集,使空气与燃气在引射管700的底端混合并一起向上输送到燃烧器300中,而空气与燃气在引射管700内部更加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燃烧器300点燃燃气,则燃烧器300在燃烧腔210中形成加热空气的火焰。而风机400转动使得外部空气从通气腔110的后端流入:部分空气从燃烧腔210的后端流入燃烧腔210中,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燃气燃烧,
并且空气在燃烧腔210中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继续向前流动从燃烧腔210的前端喷出,热空气对外界温度进行加热;部分空气从后端流入环形通道111中,空气从后向前流经环形通道,空气与外壳100及内壳200进行热交换,以帮助外壳100与内壳200散热,吸热后的空气从环形通道111的前端喷出,同样可以对外界温度进行加热;部分空气从安装孔113与进气孔114流入底壳600的内部以加速底壳600内部的空气流动,有助于空气汇入引射管底端。
55.对于流入环形通道111中的空气,部分空气受到扰流板500的阻挡,使空气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空气沿着扰流板500向外流动并从通气孔112排出;第二部分空气经扰流板500阻挡并沿着环形通道111的周向流动,第二部分空气对环形通道111中的空气流流向进行干扰,第二部分周向流动的空气与前后流动的空气相汇以改变环形通道111中空气的流向,以增加空气在环形通道111中的流动距离并减慢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空气与外壳100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外壳100的散热效率;第三部分空气经扰流板500与内壳200外壁之间的间隙向前流动,则第三部分空气从较大空间的环形通道111流经较小空间的间隙,使流经该间隙的空气形成文丘里效应,令扰流板500的前侧气压降低,以吸引扰流板500周围的空气向扰流板500前侧改变流向,进而干扰环形通道111中沿前后方向平直流动的空气,以增加空气在环形通道111中的流动距离并减慢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通道111由内壳200的外形与通气腔110的形状决定,例如,通气腔110的竖直截面形状为矩形腔,内壳200的竖直截面外形呈矩形,则环形通道111的竖直截面形状呈矩形环;或者,通气腔110的竖直截面形状为不规则图形,而内壳200的竖直截面外形呈圆形,则环形通道111的竖直截面形状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扰流板500的结构有多种,例如,扰流板500沿环形通道111的周向螺旋延伸,则扰流板500令环形通道111中的空气呈螺旋状流动,增大空气在环形通道111中流动的距离及时间;或者,扰流板500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贯通的扰流孔,且扰流孔的孔径从后向前逐渐减少,则空气流经扰流孔时形成文丘里效应;或者,扰流板500有多个,多个扰流板500沿环形通道111的周向及轴向间隔分布,使得空气在环形通道111中形成曲折的流动路径,从而延长空气在环形通道111中流动的距离及时间。
5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