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8691发布日期:2022-12-14 02:2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室内机通常具有主控电路板和显示电路板,主控电路板与室内风机、导风板电机等电器元件连接,以实现室内风机、导风板电机的控制;显示电路板与显示装置连接,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室内温度、设定温度、运行模式等空调运行信息。
3.主控电路板和显示电路板两者需要通过通讯电路进行信息交互,而现有空调器的通讯电路只能实现数据双向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目前通讯电路不能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输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讯电路,包括:
6.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二控制器;
7.第一通讯模块以及第二通讯模块,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一控制器的发射端连接,第二通讯模块与第一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
8.第三通讯模块以及第四通讯模块,第三通讯模块与第二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第四通讯模块与第二控制器的发射端连接;
9.其中,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三通讯模块连接并形成第一通讯电路,第二通讯模块与第四通讯模块连接并形成第二通讯电路,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在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并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
11.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控制器的发射端连接;
12.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三通讯模块连接;
13.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
15.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16.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二电阻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讯模块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
18.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电阻
连接;
19.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电源连接;
20.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通讯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二稳压二极管;
22.第八电阻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
23.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24.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25.第二稳压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五电阻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通讯模块包括第二pnp三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十一电阻;
27.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二控制器的发射端连接;
28.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
29.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通讯模块还包括第十二电阻以及第三稳压二极管;
31.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32.第三稳压二极管的一端与第十电阻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模块包括第二npn三极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以及第十五电阻;
34.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第十电阻连接;
35.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的另外一端与电源连接;
36.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模块还包括第十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
38.第十六电阻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
39.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40.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41.第四稳压二极管的一端与第十三电阻连接,另外一端接地。
4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讯电路。
43.本技术通过使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三通讯模块连接并形成第一通讯电路,第二通讯模块与第四通讯模块连接并形成第二通讯电路,在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之间,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形成两条并联的电路结构,其中第一通讯电路作为第一控制器向第二控制器发送信号的电路,第二通讯电路作为第二控制器向第一控制器发送信号的电路,可以在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之间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输。
附图说明
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讯电路的一种模块示意图;
4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通讯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通讯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通讯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四通讯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5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通讯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51.其中,10第一控制器,20第二控制器,30第一通讯模块,40第二通讯模块,50第三通讯模块,60第四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
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阅图1以及图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讯电路的一种模块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讯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通讯电路包括:
56.第一控制器10和第二控制器20;
57.第一通讯模块30以及第二通讯模块40,第一通讯模块30与第一控制器10的发射端连接,第二通讯模块40与第一控制器10的接收端连接;
58.第三通讯模块50以及第四通讯模块60,第三通讯模块50与第二控制器20的接收端连接,第四通讯模块60与第二控制器20的发射端连接;
59.其中,第一通讯模块30与第三通讯模块50连接并形成第一通讯电路,第二通讯模块40与第四通讯模块60连接并形成第二通讯电路,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在第一控制器10和第二控制器20之间并联。
60.具体的,第一控制器10和第二控制器20分别位于两个电路板上,以空调器为例,第一控制器10可以为室内主控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第二控制器20可以为室内显示电路板上的控制器;或者,第一控制器10可以为室内主控电路板上的控制器,而第二控制器20可以为室外主控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示例性的,第一控制器10、第二控制器20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cu)。
61.第一通讯模块30以及第二通讯模块40位于同一块电路板上,其中,第一通讯模块30与第一控制器10的发射端连接,第二通讯模块40与第一控制器10的接收端连接;第三通讯模块50以及第四通讯模块60位于另外一块电路板上,其中,第三通讯模块50与第二控制器20的接收端连接,第四通讯模块60与第二控制器20的发射端连接。
6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对于第一控制器10为室内主控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第二控制器20为室内显示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的实施例,第一通讯模块30和第二通讯模块40位于室内主控电路板上,第三通讯模块50和第四通讯模块60位于室内显示电路板上,第一通讯模块30与第三通讯模块50通过两块电路板之间的导线实现通讯连接并形成第一通讯电路的部分,第二通讯模块40与第四通讯模块60通过两块电路板之间的导线实现通讯连接并形成第二通讯电路的部分。
63.可以理解的,第一通讯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块,例如无线传输模、蓝牙模块等。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30用于根据第一控制器10发射端的输出电压进行信号输出,第三通讯模块50用于根据第一通讯模块30的信号输出,进而来控制向第二控制器20接收端的输入电压,使得第一通讯模块30与第三通讯模块50形成的第一通讯电路实现了第一控制器10向第二控制器20的通讯;第四通讯模块60用于根据第二控制器20发射端的输出电压进行信号输出,第二通讯模块40用于根据第四通讯模块60的信号输出,来控制向第一控制器10接收端的输入电压,使得第二通讯模块40与第四通讯模块60形成的第二通讯电路实现了第二控制器20向第一控制器10的通讯,最终实现在第一控制器10与第二控制器20之间同时进行数据双向传输的目的。
6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以及图3,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的一种电路示意图,其中,第一通讯模块30包括第一pnp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
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控制器10的发射端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外一端与第三通讯模块50连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6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r1为限流电阻,限制第一控制器10的输出电流和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示例性的,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2kω;第三电阻r3为限流电阻,限制第一pnp三极管q1基极至发射极的电流;第二电阻r2为作用为抗干扰,若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直接与电路板之间的对接端子连接,在插拔的时候会产生尖峰脉冲,导致电压波动并容易击穿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第二电阻r2也可以衰减静电对第一pnp三极管q1的影响。
67.具体的,当第一控制器10需要输出“0”信号时,第一控制器10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压,由于此时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较高,基极电压较低,因此第一pnp三极管q1进入饱和工作状态,向第三通讯模块50输出一定电压的信号,第三通讯模块50再根据电压信号来控制向第二控制器20接收端输入的电压,实现“0”信号的通讯;当第一控制器10需要输出“1”信号时,第一控制器10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压,由于此时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压(例如5v)较高,基极电压(例如5v)较高,因此第一pnp三极管q1进入截止工作状态,未向第三通讯模块50输出一定电压的信号,第三通讯模块50在没有接收到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来控制向第二控制器20接收端输入的电压,实现“1”信号的通讯。
68.进一步的,继续参阅图2以及图4,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通讯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通讯模块50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3、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第一npn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电阻r2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外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
69.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电阻r5为限流电阻,以限制第一npn三极管q3的基极电流;第六电阻r6为限流电阻,限制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流;第七电阻r7为限流电阻,第一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流。
70.当第一控制器10输出“0”信号,第一控制器10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压时,第一pnp三极管q1向第三通讯模块50输出一定电压的信号,此时第三通讯模块50的第一npn三极管q3的基极具有一定电压,而由于第一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使得第一npn三极管q3处于饱和工作状态,此时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压较低,因此第二控制器20的接收端的电压较低,从而使得第二控制器20接收到“0”信号;而当第一控制器10输出“1”信号,第一控制器10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压时,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无电压,第三通讯模块50的第一npn三极管q3的基极无电压,因此第一npn三极管q3处于截止工作状态,此时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因此第二控制器20的接收端的电压较高,从而使得第二控制器20接收到“1”信号。
7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第一通讯模块30还包括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第一
稳压二极管dz1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连接,另外一端接地。其中,第四电阻r4为偏置电阻,可以提高第一pnp三极管q1的导通性;第一稳压二极管dz1可以防止浪涌电压进入第一控制器10而导致第一控制器10损坏的现象。
7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三通讯模块50还包括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第八电阻r8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控制器20的接收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npn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控制器20的接收端连接,另外一端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一端与第五电阻r5连接,另外一端接地。其中,第八电阻r8为限流电阻,以限制第二控制器20接收端的电流;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为滤波电容,以消除信号干扰;第二稳压二极管dz2可以防止浪涌电压从接收端进入第二控制器20导致第二控制器20损坏的现象。
7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以及图5,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通讯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四通讯模块60包括第二pnp三极管q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以及第十一电阻r11;第二pnp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外一端与第二控制器20的发射端连接;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外一端与第二通讯模块40连接;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
74.需要说明的是,第九电阻r9为限流电阻,限制第二控制器20的输出电流和第二pnp三极管q4的基极电流;第十一电阻r11为限流电阻,限制第二pnp三极管q4基极至发射极的电流;第十电阻r10为作用为抗干扰,若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直接与电路板之间的对接端子连接,在插拔的时候会产生尖峰脉冲,导致电压波动并容易击穿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同时第十电阻r10也可以衰减静电对第二pnp三极管q4的影响。
75.同样的,当第二控制器20需要输出“0”信号时,第二控制器20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压,由于此时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压较高,基极电压较低,因此第二pnp三极管q4进入饱和工作状态,向第二通讯模块40输出一定电压的信号,第二通讯模块40再根据电压信号来控制向第一控制器10接收端输入的电压,实现“0”信号的通讯;当第二控制器20需要输出“1”信号时,第二控制器20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压,由于此时第二pnp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压较高,基极电压较高,因此第二pnp三极管q4进入截止工作状态,未向第二通讯模块40输出一定电压的信号,第二通讯模块40在没有接收到电压信号的情况下来控制向第一控制器10接收端输入的电压,实现“1”信号的通讯。
76.进一步的,继续参阅图2以及图6,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通讯模块4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通讯模块40包括第二npn三极管q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以及第十五电阻r15;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外一端与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外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77.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三电阻r13为限流电阻,以限制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第十四电阻r14为限流电阻,限制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流;第十五电阻r15为限流电
阻,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流。
78.当第二控制器20输出“0”信号,第二控制器20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压时,第二pnp三极管q4向第二通讯模块40输出一定电压的信号,第二通讯模块40的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具有一定电压,而由于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使得第二npn三极管q2处于饱和工作状态,此时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压较低,因此第一控制器10的接收端的电压较低,从而使得第一控制器10接收到“0”信号;而当第二控制器20输出“1”信号,第二控制器20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压时,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无电压,第二通讯模块40的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无电压,因此第二npn三极管q2处于截止工作状态,此时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压为电源电压,因此第一控制器10的接收端的电压较高,从而使得第一控制器10接收到“1”信号。
7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第四通讯模块60还包括第十二电阻r12以及第三稳压二极管dz3;十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二pnp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的一端与第十电阻r10连接,另外一端接地。其中,第十二电阻r12为偏置电阻,可以提高第二pnp三极管q4的导通性;第三稳压二极管dz3可以防止浪涌电压进入第二控制器20导致第二控制器20损坏的现象。
8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二通讯模块40还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以及第四稳压二极管dz4;第十六电阻r16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另外一端与第一控制器10的接收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另外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第一控制器10的接收端连接,另外一端接地;第四稳压二极管dz4的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连接,另外一端接地。其中,第十六电阻r16为限流电阻,以限制第一控制器10接收端的电流;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为滤波电容,以消除信号干扰;第四稳压二极管dz4可以防止浪涌电压从接收端进入第一控制器10导致第一控制器10损坏的现象。
81.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本技术通讯电路的内容旨在清楚说明本技术实施验证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指导下,可以做出等同的修改设计,例如将第一通讯模块30的第一pnp三极管q1的三极管类型更换为npn型三极管;又例如,第三通讯模块50的第一npn三极管q3的三极管类型更换为pnp型三极管。
82.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讯电路,在本技术通讯电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通讯电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通讯电路,因此具备上述通讯电路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84.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85.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
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86.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87.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讯电路以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