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2788发布日期:2022-12-28 10:2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风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


背景技术:

2.分风箱是将送来的新风通过多个分管输送到需要新风的地方的一种箱体,以它简单,高效以及其他类似组件无法取代的优点,主要用于通风换气系。
3.目前现有的新风专用分风箱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分流管的角度进行调节,用于分流分风箱的管道如果与分风箱之间出现夹角,在对分流管安装时,需要对分流管进行弯曲,弯曲后的分流管的流量会降低,进而影响空气的流畅度,所以需要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进风管,所述箱体的外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所述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箱体的顶部,所述调节筒的顶部设置有锁定结构,所述调节筒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位于箱体外侧的所述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调节结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部与调节筒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上穿插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锁定杆。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锁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底部与箱体相接触。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连接管的内壁上,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橡胶环,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的形状呈漏斗形,所述移动环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连接管的外侧,所述连接管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内侧分别与两个滑杆滑动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与分布的限位盒,所述限位盒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限位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箱体的底部穿插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的顶部与梯形块相接触。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一侧分别与限位盒以及密封环相接触。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本方案在遇到分流管与连接管之间出现角度,不能顺利的进行连接时,使用者旋转调节筒,调节筒会沿着通槽的内壁转动,调节筒转动后会带动连接管旋转,进而改变连接管的位置,直到连接管与分流管相对应,此时使用者即可顺利的将分流管与连接管相连,接着使用者将锁定结构锁定,即可对调节筒进行固定,进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管的发生旋转导致分流管弯曲影响空气流动性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新风专用分风箱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分流管的角度进行调节,用于分流分风箱的管道如果与分风箱之间出现夹角,在对分流管安装时,需要对分流管进行弯曲,弯曲后的分流管的流量会降低,进而影响空气的流畅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梯形块与圆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箱体;2、进风管;3、通槽;4、调节筒;5、锁定结构;501、调节杆;502、锁定杆;6、通孔;7、连接管;8、调节结构;801、安装槽;802、安装环;803、橡胶环;804、移动环;805、滑杆;806、驱动环;9、摩擦块;10、限位盒;11、密封环;12、压环;13、梯形块;14、升降杆;15、圆球;16、隔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新风专用分风箱,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进风管2,箱体1的外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3,箱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调节筒4,调节筒4的顶部贯穿并延伸至箱体1的顶部,调节筒4的顶部设置有锁定结构5,调节筒4上开设有两个通孔6,位于箱体1外侧的通孔6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上设置有调节结构8。
27.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进风管2用于与主进气管连接,接着连接管7可以与分流空气的分流管进行连接,在遇到分流管与连接管7之间出现角度,不能顺利的进行连接时,使用者旋转调节筒4,调节筒4会沿着通槽3的内壁转动,调节筒4转动后会带动连接管7旋转,进而改变连接管7的位置,直到连接管7与分流管相对应,此时使用者即可顺利的将分流管与连接管7相连,接着使用者将锁定结构5锁定,即可对调节筒4进行固定,进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管7的发生旋转导致分流管弯曲影响空气流动性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而且通过调节结构8的设置可以让连接管7可以适配不同管径的分流管,进一步的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8.请参阅图1,其中:锁定结构5包括调节杆501,调节杆501的底部与调节筒4固定连接,调节杆501上穿插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锁定杆502。
29.本实用新型中,在对调节筒4的位置固定后,使用者只需旋转锁定杆502,由于锁定杆502与调节杆501螺纹连接,所以锁定杆502会沿着调节杆501下降,直到锁定杆502的底端与箱体1紧贴,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进而对调节杆501的位置进行固定,调节杆501的底端与调节筒4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对调节筒4位置固定的目的。
30.请参阅图1,其中:锁定杆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摩擦块9,摩擦块9的底部与箱体1相接触。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锁定杆502底端固定连接的摩擦块9可以增大锁定杆502与箱体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对调节筒4锁定的稳定性。
32.请参阅图1~3,其中:调节结构8包括安装槽801,安装槽801开设于连接管7的内壁上,安装槽8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环802,安装环802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橡胶环803,安装槽80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环804,移动环804的形状呈漏斗形,移动环804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805,两个滑杆805的另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连接管7的外侧,连接管7上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驱动环806,驱动环806的内侧分别与两个滑杆805滑动连接。
33.本实用新型中,在对不同管径的分流管连接时,只需将分流管插入到连接管7内部,接着使用者旋转驱动环806,驱动环806旋转后沿着连接管7移动,驱动环806在移动后接着会带动滑杆805移动,滑杆805移动后则会带动移动环804向橡胶环803靠近,接着移动环804内侧的弧形面会与橡胶环803接触,随着移动环804的移动,移动环804会挤压橡胶环803,橡胶环803受到挤压后会在安装环802上滑动并向分流管中心靠拢,直到橡胶环803与分流管紧贴,进而实现对连接管7与分流管的连接,进而让该装置可以适配不同管径的分流管,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4.请参阅图2与4,其中: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均与分布的限位盒10,限位盒10的内部设置有密封环11,限位盒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环12,压环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13,箱体1的底部穿插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升降杆14,升降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球15,圆球15的顶部与梯形块13相接触。
35.本实用新型中,在将所有的分流管安装完成后,使用者旋转升降杆14,由于升降杆14与箱体1螺纹连接,所以升降杆14在旋转后会带动圆球15上移,圆球15上移后会对与其接触的梯形块13上的斜面进行挤压,梯形块13受到挤压后会带动压环12沿着限位盒10的内壁滑动,压环12接着会与密封环11接触,随着压环12的移动,压环12会将密封环11挤压变形,密封环11变形后会与调节筒4紧贴,进而将调节筒4与通槽3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有效的避免装置出现漏气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6.请参阅图2,其中: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音层16,隔音层16的一侧分别与限位盒10以及密封环11相接触。
3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隔音层16可以起到对箱体1隔音的目的,有效的降低空气在箱体1内部流动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进风管2用于与主进气管连接,接着连接管7可以与分流空气的分流管进行连接,在遇到分流管与连接管7之间出现角度,不能顺利的进行连接时,使用者旋转调节筒4,调节筒4会沿着通槽3的内壁转动,调节筒4转动后会带动连接管7旋转,进
而改变连接管7的位置,直到连接管7与分流管相对应,此时使用者即可顺利的将分流管与连接管7相连,接着使用者将锁定结构5锁定,即可对调节筒4进行固定,进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管7的发生旋转导致分流管弯曲影响空气流动性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而且通过调节结构8的设置可以让连接管7可以适配不同管径的分流管,进一步的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在对不同管径的分流管连接时,只需将分流管插入到连接管7内部,接着使用者旋转驱动环806,驱动环806旋转后沿着连接管7移动,驱动环806在移动后接着会带动滑杆805移动,滑杆805移动后则会带动移动环804向橡胶环803靠近,接着移动环804内侧的弧形面会与橡胶环803接触,随着移动环804的移动,移动环804会挤压橡胶环803,橡胶环803受到挤压后会在安装环802上滑动并向分流管中心靠拢,直到橡胶环803与分流管紧贴,进而实现对连接管7与分流管的连接,进而让该装置可以适配不同管径的分流管,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