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内胆及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双内胆的电热水器,通常将两个圆筒的内胆串接,并在两个圆筒形内胆的中间设置若干连接管,通过焊接连接管进行固定,以连通两个圆筒形内胆。因连接管处于两个圆筒形内胆之间,使得连接管占用较多的空间,导致电热水器的结构排布不够紧凑,电热水器的空间利用率低;此外,因为圆筒形内胆与连接管的连接处焊接不平整,使得连接管的连接处会出现搪瓷层不均匀、缺瓷等问题,进而导致电热水器内胆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内胆,旨在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且安全可靠的电热水器内胆。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热水器内胆,包括:
5.胆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6.两个端盖,分别设于所述胆身的轴向两端;以及
7.支撑环,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端盖与所述胆身之间通过所述支撑环连接;
8.所述支撑环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所述端盖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一盖部通过所述第一环部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二盖部通过所述第二环部连接。
9.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盖与所述胆身之间均通过所述支撑环连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的外环面位于所述胆身的外侧和/或所述端盖的外侧。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与所述胆身靠近所述支撑环一端的外壁周缘密封焊接,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端盖靠近所述支撑环一端的外壁周缘密封焊接。
12.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胆身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的内环面位于所述胆身的内壁面和所述胆身的外壁面之间;和/或,在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的内环面位于所述端盖的内壁面和所述端盖的外壁面之间。
13.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胆身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的内环面与所述胆身的内壁面齐平;和/或,在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的内环面与所述端盖的内壁面齐平。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朝向所述胆身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胆身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和/或,所述支撑环朝向所述端盖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端盖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内胆还包括设于所述胆身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以支撑所述第一筒体和/或所述第二筒体。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壁均具有与所述支撑板对接的对接口,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一筒体的对接口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对接口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口具有相对的两个对接端,所述对接端的端面呈外凸弧面设置。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凸弧面为圆弧面。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胆身轴向的端部与所述支撑环连接。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内胆具有内腔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设于所述胆身或者所述端盖上。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朝向所述胆身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端盖的敞口边缘设有与所述支撑环连接的环形连接板。
2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热水器内胆,电热水器内胆包括胆身、两个端盖和支撑环,胆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两个端盖分别设于所述胆身的轴向两端;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端盖与所述胆身之间通过所述支撑环连接;所述支撑环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所述端盖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一盖部通过所述第一环部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二盖部通过所述第二环部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器内胆包括胆身、两个端盖和支撑环,至少其中一个端盖与胆身之间通过支撑环连接,支撑环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端盖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第一筒体和第一盖部通过第一环部连接,第二筒体和第二盖部通过第二环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取消了连接管,使得电热水器内胆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无连接管,进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避免了连接管焊接不平整而出现搪瓷层不均匀和缺瓷等问题,进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的可靠性;并且,支撑环不仅为电热水器内胆的一部分,而且支撑环还能够增加胆身和端盖的强度,进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本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且安全可靠的电热水器内胆。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内胆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3为图1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9.图5为图1中的结构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3中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32.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0035][0036]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内胆,以及包括该电热水器内胆的电热水器。
[0041]
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器内胆10的一实施例中,电热水器内胆10包括胆身100、两个端盖200和支撑环300,胆身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两个端盖200分别设于所述胆身100的轴向两端;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端盖200与所述胆身100之间通过所述支撑环300连接;所述支撑环300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环部310和第二环部320,所述端盖200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盖部210和第二盖部220,所述第一筒体110和所述第一盖部210通过所述第一环部310连接,所述第二筒体120和所述第二盖部220通过所述第二环部320连接。
[004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沿胆身100的轴向并排设置,且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连接,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的形状可以不设限定。在本实施例
中,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均为直筒设置,即第一筒体110的筒身尺寸和第二筒体120的筒身尺寸沿其轴向不变,以便于生产制造。第一筒体110垂直于其轴向的横截面可以呈类“c”型设置,也可以呈类“d”型设置,第二筒体120垂直于其轴向的横截面也可以呈类“c”型设置,或者呈类“d”型设置,具体在此不作限定,仅需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能够相互连接即可。
[0043]
进一步地,第一环部310的内部呈中空设置,第二环部320的内部也呈中空设置,第一环部310的内部与第二环部320的内部连通,通过第一环部310将相邻的第一筒体110和第一盖部210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二环部320将第二筒体120和第二盖部220连接在一起,如此即完成了端盖200和胆身100的连接,本方案的支撑环300的结构与胆身100和端盖200的结构对应设置,有利于提高电热水器内胆10的一致性,也即电热水器内胆10的结构排布合理和紧凑,有利于提高电热水器内胆10的空间利用率。
[0044]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器内胆10包括胆身100、两个端盖200和支撑环300,至少其中一个端盖200与胆身100之间通过支撑环300连接,支撑环300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环部310和第二环部320,端盖200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盖部210和第二盖部220,第一筒体110和第一盖部210通过第一环部310连接,第二筒体120和第二盖部220通过第二环部320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取消了连接管,使得电热水器内胆10的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之间无连接管,进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还避免了连接管焊接不平整而出现搪瓷层不均匀和缺瓷等问题,进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并且,支撑环300不仅为电热水器内胆10的一部分,而且支撑环300还能够增加胆身100和端盖200的强度,进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由此可见,本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且安全可靠的电热水器内胆10。
[0045]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盖200与所述胆身100之间均通过所述支撑环300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环300能够对胆身100的轴向两端进行支撑,从而有利于提高胆身100的强度,同时支撑环300还能够对端盖200进行支撑,以加强端盖200的强度。由此可见,本方案的两个端盖200与胆身100之间均通过支撑环300连接,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
[0046]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300的外环面位于所述胆身100的外侧和/或所述端盖20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300的外环面位于胆身100的外侧和端盖200的外侧,如此设置,使得部分支撑环300设于胆身100的外侧和端盖200的外侧,在将胆身100与支撑环300和端盖200进行连接时,位于胆身100外侧和端盖200外侧的支撑环300有利于提高连接的便捷性。而且,部分支撑环300设于胆身100和端盖200的外侧,使得支撑环300的厚度较厚,较厚的支撑环300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使得支撑环300不仅确保了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还确保了胆身100和端盖200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由此可见,本方案通过将支撑环300的外环面位于胆身100的外侧和/或端盖200的外侧,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稳定性。
[004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300与所述胆身100靠近所述支撑环300一端的外壁周缘密封焊接,所述支撑环300与所述端盖200靠近所述支撑环300一端的外壁周缘密封焊接。具体说来,支撑环300与胆身100之间形成有缝隙,以及支撑环300与端盖200之间形成有缝隙,通过将支撑环300与胆身100的外壁周缘密封焊接,以及将支撑环300与端盖200的外壁
周缘密封焊接,使得电热水器内胆10的周壁形成密封结构;而且,焊接后的焊料在电热水器内胆10的外壁上围合形成环形,该焊接后的环形焊料也能够加强电热水器内胆10的强度,以避免电热水器内胆10在水的压力下发生变形破损而出现漏水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
[0048]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胆身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位于所述胆身100的内壁面和所述胆身100的外壁面之间;和/或,在所述端盖2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位于所述端盖200的内壁面和所述端盖200的外壁面之间。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低于胆身100的内壁面,和/或,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低于端盖200的内壁面。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低于胆身100和端盖200的内壁面,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与胆身100和端盖200之间形成有凹槽,浆液能够沿胆身100的内壁面流至该凹槽内,即该凹槽能够便于挂浆,进而使得电热水器内胆10的内部均能够被浆液涂覆,确保了电热水器内胆10内部浆液涂覆的完整性,避免了胆身100与支撑环300的连接处,以及端盖200与支撑环300的连接处因未挂浆或未完全挂浆而出现搪瓷层开裂爆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
[0049]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胆身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与所述胆身100的内壁面齐平;和/或,在所述端盖2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支撑环300的内环面与所述端盖200的内壁面齐平。如此设置,不仅有利于减少支撑环300的材料用量,而且还确保支撑环300不会凸出胆身100的内壁面而影响电热水器内胆10的搪瓷层,避免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搪瓷层因挂浆不完整而出现搪瓷层开裂爆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
[00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300朝向所述胆身100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胆身10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和/或,所述支撑环300朝向所述端盖200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端盖20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槽,能够便于将胆身100快速的定位安装于支撑环300上,如此有利于提高支撑环300与胆身100的组装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槽,使得在对胆身100与支撑环300进行密封焊接时,胆身100与支撑环300之间也不会相互晃动,从而便于焊接以及确保焊接的稳定性。同理,通过设置第二定位槽,使得在对端盖200与支撑环300进行密封焊接时,端盖200与支撑环300之间也不会相互晃动,从而便于焊接以及确保焊接的稳定性。
[0051]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内胆10还包括设于所述胆身100内的支撑板400,所述支撑板400用以支撑所述第一筒体110和/或所述第二筒体120。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400的形状和位置不作限定,通过设置支撑板400,能够增加第一筒体110和/或第二筒体120的强度,进而提高电热水器内胆10的强度。
[0052]
请参阅图5、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110和所述第二筒体120的周壁均具有与所述支撑板400对接的对接口101,所述支撑板400设于所述第一筒体110和所述第二筒体120之间,所述第一筒体110的对接口101与所述第二筒体120的对接口101通过所述支撑板400连接。
[005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支撑板400将第一筒体110的对接口101与第二筒体120的对接口101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筒体110的对接口101与支撑板400无缝贴合,第二筒体120的对接口101与支撑板400也无缝贴合,在第一筒体110、支撑板400和第二筒体120的连接处,电
热水器内胆10上无缝隙,在对电热水器内胆10进行搪瓷时,电热水器内胆10的内壁均能够被搪瓷覆盖,使得电热水器内胆10不会出现因搪瓷不完全而导致爆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
[0054]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口101具有相对的两个对接端102,所述对接端102的端面呈外凸弧面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对接口101的端面表面光滑无毛刺,在将对接口101的对接端102与支撑板400贴合时,外凸弧面能够根据对接端102的加工误差进行多种角度调节,且调节后的对接端102能够与支撑板400贴合无缝隙,进而便于将对接端102与支撑板400焊接固定,焊接固定后的电热水器内胆10在焊接处无缝隙,有利于电热水器内胆10的内壁能够被搪瓷完全覆盖,避免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内壁因搪瓷不完全而导致爆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可靠性。
[005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凸弧面为圆弧面。如此设置,使得对接端102的端面较为规整,对接端102的端面易于加工,且加工误差会较小,有利于提高对接端102的端面加工精度,进而确保接端能够与支撑板400贴合无缝隙,如此有利于提高电热水器内胆10的搪瓷覆盖。
[0056]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400沿所述胆身100轴向的端部与所述支撑环300连接。如此设置,使得电热水器内胆10的支撑板400与支撑环300连接,二个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电热水器内胆10的强度。
[0057]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板400沿所述胆身100轴向的两端均与一所述支撑环300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支撑板400与两个支撑环300呈“工”型结构,在组装电热水器内胆10时,先将支撑板400与两个支撑环300焊接固定,在将第一筒体110与第二筒体120固定在支撑板400与两个支撑环300上,如此有利于提高电热水器内胆10组装的效率。
[0058]
请参阅图3、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内胆10具有内腔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设于所述胆身100或者所述端盖200上。可以理解的是,通水孔设于胆身100上,即电热水器为卧式电热水器;通水孔设于端盖200上,即电热水器为立式电热水器。本方案的通水孔可以设于胆身100或者端盖200上,即本方案的电热水器内胆10可以为立式的,也可以是卧式的,也即采用本方案的电热水器内胆10组装后的电热水器可以是立式电热水器,也可以是卧式电热水器。由此可见,本方案的电热水器内胆10的通用性较高。
[0059]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电热水器内胆10还包括通水管500,通水管500设于通水孔内,通水管500与通水孔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通水管500可以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第一管体可以用于排污或者接入镁棒,第二管体用于接入进水管,第三管体用于接入出水管,镁棒、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通水孔伸入电热水器内胆10内。
[0060]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盖200的其中一者上设有供加热件安装的安装孔240。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240可以为法兰孔,也可以为螺接孔,具体在此不做限定,仅需安装孔240能够供加热件穿过并伸入电热水器内胆10内即可,加热件用于对电热水器内胆10内的水进行加热。安装孔240在端盖200上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然也可以为三个,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0061]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200朝向所述胆身100的一侧呈敞口设置,所述端盖200的敞口边缘设有与所述支撑环300连接的环形连接板23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
置环形连接板230,能够增加端盖200的强度;并且,环形连接板230还有利于增加端盖200与支撑环300的焊接面积,确保了焊接处呈环形且无缝隙,提高了焊接质量,从而提高了电热水器内胆10的质量。
[0062]
请参阅图5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热水器内胆10还包括悬挂件600,所述悬挂件600设于所述电热水器内胆10的外壁。可以理解的是,悬挂件600与电热水器内胆10的外壁焊接固定,悬挂件600用于供电热水器内胆10悬挂于外部,或者供外部装置悬挂,具体在此不作限定。
[006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热水器,该电热水器包括电热水器内胆10,该电热水器内胆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热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