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塔式散热器、散热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6958发布日期:2023-08-27 12:4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塔式散热器、散热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塔式散热器、散热通道。


背景技术:

1、目前,诸如台式电脑机箱内的散热器,通常包括翅片组、热管组和风扇,其中该热管组贯穿该翅片组构成塔式散热器,并借助该风扇来强迫机箱内外的空气,经该翅片组和机箱的镂空孔形成对流,以实现该散热器和外源空气的换热,或进一步借助耦合于机箱顶面或侧面的辅助风扇,实现机箱内外空气的强迫对流增强。图1示出一种该散热器,具体为双塔式散热器,热管组贯穿于翅片组,热管中部约束于基座,并且热管中部的底面用于耦合至例如cpu热源表面,以及该双塔的中间设有一风扇。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该风扇将外源空气,吸入机箱并经机箱内的内存,再吹向该翅片组,进而该外源空气获得翅片组的交换热,并向前方及前方的左右侧向散开,这势必使流经该内存的空气不足,并且在该散热器的附近、机箱的内部或附近形成绕流,部分残留机箱,继续参与热交换,使得散热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塔式散热器、散热通道,用以克服相关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塔式散热器,包括翅片组以及连接于翅片组的相变传热件,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环周的外围耦合有通道;或,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环周的外围耦合有通道,所述通道耦合于一雾化发生装置;其中,

4、所述环周包括所述翅片组中最外侧的所述翅片的顶面;所述通道用于通过流体,所述流体包括气体或液体。

5、较优地,所述通道的耦合于所述翅片组的预设部分,其走向平行或斜交于所述翅片;和/或,

6、构成所述通道的管壳,其内壁面连接或不连接于所述翅片,所述管壳包括金属型材、塑料型材、石墨烯散热膜、均热板型材或其它材质型材;和/或,

7、所述均热板型材,其外围设有或不设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通道之间构成的内围腔隙设有或不设有所述翅片组;和/或,

8、所述雾化发生装置,耦合于所述通道的内部或端口。

9、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部分构造为所述通达的主体,所述通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进口段和/或出口段;其中,

10、所述进口段、所述出口段,分别具有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相匹配的封接端口;以及,

11、所述进口段、所述出口段,各自的自由端口,分别构成所述通道的进口、出口;所述出口的数量包括一个或以上;所述出口或所述进口的轴线方向,呈竖直、水平或与水平面斜交;以及,

12、所述进口段和/或所述出口段,其内壁面设有或不设有一吸声材质的衬底层。

13、进一步地,所述进口耦合于机箱内的内存或其它热源;和/或,所述出口连通于机箱的外部环境;其中,所述机箱用于容纳所述新型塔式散热器的部分或全部。

14、较优地,所述翅片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凸起结构或凹进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或所述凹进结构,用于使得所述翅片增加换热面积,和/或,使得所述流体产生涡流。

15、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形状包括贝壳型;所述贝壳型,构造为一面呈鼓出面、另一面呈凹进面。

16、较优地,所述新型塔式散热器,还包括泵;所述泵,耦合于所述通道的内部或端口;所述泵用于强迫所述通道内的所述流体获得流动,以将所述翅片的热量带走。

17、较优地,所述泵,耦合于所述翅片组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和/或,所述泵,贴合于所述翅片组,或与所述翅片组相距一段距离;和/或,所述内侧面或所述外侧面,其对应的边沿,全部在所述泵的框架上具有或不具有投影,或局部在所述泵的框架上具有投影;和/或,所述泵,其轴线呈竖直、水平或与水平面斜交;和/或,所述泵,耦合于所述雾化发生装置的前侧或后侧;

18、其中,所述翅片组的数量包括一个或以上;以及所述泵的数量包括一个或以上;以及

19、若所述泵贴合于所述翅片组,则所述泵的框架的一面,粘接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环周的一预设侧面,所述环周包括所述翅片组中最外侧的所述翅片的顶面,所述预设侧面为所述环周中的除所述顶面之外的任一侧面,并且所述框架构成所述通道的一部分,所述框架的横截面的环周构成方形、矩形、圆形或其它形状,以及

20、若所述通道还包括导流段,所述导流段构造为具有两端口的管材,则所述导流段的一预设端口,封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端口;

21、若所述边沿,全部在所述泵的框架上具有投影,则该投影对应的部位获得粘结;

22、若所述边沿,全部在所述泵的框架上不具有投影,或局部在所述泵的框架上具有投影,则所述内侧面或所述外侧面,与所述框架,分别封接于一特定管材的一端口,以使所述流体可以沿程不泄露地通过所述框架、所述内侧面或所述外侧面;

23、若所述泵,耦合于所述雾化发生装置的前侧或后侧,则所述通道内设有或不设有幻彩灯。

24、较优地,所述新型塔式散热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将一预设片材,经连续缠绕,包覆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环周壁面,进而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环周壁面包括所述翅片组中最外侧的所述翅片的顶面,所述通道包括所述管道;

26、或者,

27、将两个预设片材,分别包覆并粘结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对朝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翅片组中最上和最下的两个所述翅片与所述两个预设片材之间内围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正交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所述通道包括所述管道;

28、或者,

29、将两个预设片材,分别包覆并粘结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对朝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翅片组中最上和最下的两个所述翅片与所述两个预设片材之间内围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正交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

30、将两个预设管材,分别封接于所述管道的一个端口,进而使得所述流体可沿程不泄露地依次通过一个所述预设管材、所述管道、另一个所述预设管材,其中所述通道包括所述管道和所述两个预设管材;

31、或者,

32、将两个预设片材,分别包覆并粘结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对朝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翅片组中最上和最下的两个所述翅片与所述两个预设片材之间内围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正交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

33、使一泵的框架,贴合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第三侧面,并使得所述贴合的位置获得粘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耦合于所述管道的一端口;

34、将一预设管材的一预设端口,封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端口,进而使得所述流体可沿程不泄露地依次耦合于所述预设管材、所述框架、所述管道,其中所述通道包括所述预设管材、所述框架、所述管道;

35、或者,

36、将两个预设片材,分别包覆并粘结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对朝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翅片组中最上和最下的两个所述翅片与所述两个预设片材之间内围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正交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

37、使一泵的框架,贴合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第三侧面,并使得所述贴合的位置获得粘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耦合于所述管道的一端口;

38、使所述框架和所述预设片材之间构成的缝隙,获得封堵,以使所述流体可沿程不泄露地依次通过所述框架、所述封堵、所述管道;

39、将一预设管材的一预设端口,封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端口,进而使得所述流体可沿程不泄露地依次通过所述预设管材、所述框架,其中所述通道包括所述预设管材、所述框架、所述封堵和所述管道;

40、或者,

41、将一预设管材,套合于所述翅片组的外围,其中所述预设管材的中部设有一镂空窗,所述镂空窗的轴线以及所述预设管材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

42、将一泵的框架,封接于所述镂空窗,进而所述泵的轴线耦合于所述镂空窗的轴线,其中所述通道包括所述预设管材;

43、或者,

44、将一预设管材,套合于所述翅片组的外围,其中所述预设管材的中部设有一镂空窗,所述镂空窗的轴线以及所述预设管材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

45、将一主泵的框架,封接于所述镂空窗,进而所述主泵的轴线耦合于所述镂空窗的轴线;

46、使所述预设管材的两端口中的一个或两个,对应耦合一辅助泵,其中所述辅助泵和所述主泵之间构成泵力配合;

47、或者,

48、预备一前制体,所述前制体由所述翅片组和贯穿于所述翅片组的热管共同构成;

49、将两个预设片材,分别包覆并粘结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对朝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翅片组中最上和最下的两个所述翅片与所述两个预设片材之间内围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正交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所述通道包括所述管道;

50、或者,

51、将两个预设片材,分别包覆并粘结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一对朝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使所述翅片组中最上和最下的两个所述翅片与所述两个预设片材之间内围构成一管道,其中所述第一侧面正交于所述翅片的延展方向所在平面;

52、使一泵的框架,贴合于所述翅片组构成的第三侧面,并使得所述贴合的位置获得粘接,其中所述第三侧面耦合于所述管道的一端口;

53、把预备的第一管材的一预设端口,封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端口,以使所述流体可沿程不泄露地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管材、所述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管材构成一进口段;

54、把预备的第二管材的一预设端口,封接于所述管道的自由端口,以使所述流体可沿程不泄露地依次通过所述管道、所述第二管材,其中所述第二管道构成一出口段;

55、将一雾化发生装置,耦合至所述进口段的内部或自由端口;

56、或者,

57、将一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管材,套合于一具有第二内径的第二管材的内围,其中所述第一管材的外壁面和/或所述第二管材的内壁面,设有吸液芯;

58、使得所述第一管材和所述第二管材的对应端部获得封接,以获得对应于所述第一管材和所述第二管材的闭合腔体;

59、或者,

60、将一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管材,套合于一具有第二内径的第二管材的内围,其中,所述第一管材和所述第二管材均预制为横截面呈预设形状,以及所述第一管材的外壁面预先设有第一吸液芯,和/或,所述第二管材的内壁面预先设有第二吸液芯;

61、使得所述第一管材和所述第二管材的端部获得封接,以获得对应于所述第一管材和所述第二管材的闭合腔体;

62、或者,

63、将一预设管材,套合于所述通道的外围,其中所述预设管材与所述通道之间构成的内围腔隙设有或不设有所述翅片组;

64、将一泵耦合至所述预设管材的内部或端口。

6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通道,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通道,或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第二通道。

6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7、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塔式散热器,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翅片组和/或所述泵的配合,获得更好的对流方向性、更强的热交换效率及更大的能源利用率,和/或所述雾化发生装置的增设,将实现换热效率大幅增加。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可实施性强的有益处,便于装卸或维护,方便第三方或用户针对所述通道进行改造,可衍生多样、个性化及富有创意的周边产品,具有较广的市场前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的设置,通过避让热管实现,或通过处理与所述泵之间的空间关系实现。

68、本技术的更多特征和有益处,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