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集中供热热网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梯级参数蒸汽的热网水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2.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冬季采暖采用集中供热。其原理是,利用火力发电厂或其它蒸汽动力装置的蒸汽,加热热网循环回水,达到一定温度后,送往市政热力管网,进入千家万户。
3.热网水加热系统,早期是采用单级热网加热器。后来有了乏汽加热系统与单级热网加热器组合形成的系统,达到可以回收利用蒸汽动力装置汽轮机乏汽余热的效果,大大提高节能效果;由于火力发电厂实施灵活性调峰运行,整个蒸汽动力装置的蒸汽参数匹配就跟原始设计发生了偏离偏移,出现了多品种多规格多等级的蒸汽参数。但现有热网水加热系统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运行特点,导致热网水加热系统在使用中容易出现供热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减少热网水加热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供热安全问题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梯级参数蒸汽的热网水加热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梯级参数蒸汽的热网水加热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适用于梯级参数蒸汽的热网水加热系统,包括一级热网加热器,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梯级参数蒸汽系统,所述梯级参数蒸汽系统的汽源为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的抽汽,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的一侧还通过管路连接有多级热网加热器,所述多级热网加热器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换热站,所述换热站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居民采暖管路,所述居民采暖管路通过管路与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级参数蒸汽系统向一级热网加热器中输送蒸汽,从而对流经一级热网加热器的热网水进行加热,使流向多级热网加热器的热网水的水温升高;经一级热网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网水进入多级热网加热器中再次进行加热,使热网水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热网水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加热完成的热网水进入换热站中,最后流向居民采暖管路;热网水经一级加热系统以及多级加热系统逐级加热,使热网水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减少了流向换热站中的热网水的温度不符合使用标准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热网水加热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供热安全问题的情况。
8.可选的,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为多个加热器并联形成的加热器组。
9.可选的,多个加热器串联形成加热器组,所述多级热网加热器为多个加热器组并联。
10.可选的,所述居民采暖管路与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之间设有乏汽余热加热装置,所述乏汽余热加热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居民采暖管路以及一级热网加热器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乏汽余热加热装置可以利用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蒸汽的温度,从而可以在热网水进入一级热网加热器前对热网水进行加热,减少了加热蒸汽的过程中一级热网加热器以及多级热网加热器的使用,节约了资源。
12.可选的,所述乏汽余热加热装置包括乏汽凝汽器,所述乏汽凝汽器通过管路连接有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的汽轮机排汽管道,所述汽轮机排汽管道将所述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的乏汽通过管路输送至所述乏汽凝汽器中,所述乏汽凝汽器通过管路与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网水沿管路流至乏汽凝汽器中,汽轮机的乏汽进入乏汽凝汽器中,乏汽凝汽器对乏汽进行冷凝,乏汽冷凝的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从而可以对进入乏汽凝汽器的热网水进行加热,减少了一级热网加热器的使用,节约了资源。
14.可选的,所述乏汽凝汽器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增汽机凝汽器,所述增汽机凝汽器通过管路与所述一级热网加热器连接,所述增汽机凝汽器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增汽机,所述增汽机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的汽轮机抽汽管道,所述汽轮机排汽管道也通过管路与所述增汽机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轮机抽汽管道将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中压缸排出的蒸汽通过管路输送至增汽机作为动力蒸汽,同时汽轮机排汽管道将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的乏汽通过管路输送至增汽机,增汽机对进入增汽机中的两种蒸汽进行混合,并对乏汽加热加压,从而形成增汽并输送至增汽机凝汽器中,使增汽机凝汽器可以对经过乏汽凝汽器加热后的热网水再次进行加热,进一步减少了一级热网加热器的使用。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通过设置一级热网加热器、梯级参数蒸汽系统、多级热网加热器以及换热站,可以适应火力发电厂灵活调峰时间段出现不同参数蒸汽作为汽源的情况,减少了流向换热站中的热网水的温度不符合使用标准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热网水加热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供热安全问题的情况;
18.2.通过设置乏汽凝汽器以及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可以对进入乏汽凝汽器的热网水进行加热,减少了一级热网加热器的使用,节约了资源;
19.3.通过设置增汽机凝汽器、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以及增汽机,可以对经过乏汽凝汽器加热后的热网水再次进行加热,对蒸汽进行加热时进一步减少了一级热网加热器的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体现热网水加热系统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梯级参数蒸汽系统;2、一级热网加热器;3、多级热网加热器;4、换热站;5、居民采暖管路;6、乏汽余热加热装置;61、乏汽凝汽器;62、增汽机;63、增汽机凝汽器;7、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1、汽轮机排汽管道;72、汽轮机抽汽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梯级参数蒸汽的热网水加热系统。参照图1,热网水
加热系统包括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以及一级热网加热器2,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的汽源为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的抽汽,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通过管路与一级热网加热器2连接,且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向一级热网加热器2输送加热的蒸汽。一级热网加热器2的一侧设有多级热网加热器3,多级热网加热器3的一侧还设有换热站4,多级热网加热器3与换热站4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换热站4通过管路连接有居民采暖管路5,居民采暖管路5通过管路连接有乏汽余热加热装置6,乏汽余热加热装置6通过管路与一级热网加热器2连接。
24.本实施例中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为背压式小汽轮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可以为膨胀机、减温减压器、蒸汽旁路或者增汽机等。多级热网加热器3在本实施例中为多个串联的加热器组,在其他实施例中,多级热网加热器3还可以为多个加热器组并联,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25.乏汽余热加热装置6包括通过管路与居民采暖管路5连通的乏汽凝汽器61,乏汽凝汽器61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的汽轮机排汽管道71,汽轮机排汽管道71将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的乏汽通过管路输送至乏汽凝汽器61中,汽轮机排汽管道71的中压缸排汽为抽汽;乏汽凝汽器61通过管路连接有增汽机62,增汽机62通过管路连接有汽轮机抽汽管道72,汽轮机抽汽管道72将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的中压缸中的排汽通过管路输送至增汽机62中作为动力蒸汽,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的中压缸中排汽的温度以及压力均大于乏汽的温度以及压力,汽轮机排汽管道71也通过管路与增汽机62连接,增汽机62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增汽机凝汽器63;增汽机凝汽器63通过管路与一级热网加热器2连接。
26.梯级参数蒸汽系统1向一级热网加热器2中输送加热蒸汽,对流经一级热网加热器2的热网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网水由一级热网加热器2流经多级热网加热器3进行再次加热,从而使热网水的温度升高,直至热网水的温度达到预定值,热网水经多级热网加热器3加热后流至换热站4,最后流向居民采暖管路5,从而为居民住所中释放热量。通过多级热网加热器3,使热网水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减小流向换热站4中的热网水的温度不符合使用标准的可能性,提高了热网水加热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了热网水加热系统在使用中出现供热安全问题的情况。
27.热网水向居民住所中释放热量后,热网水的温度降低,热网水沿管路流至乏汽凝汽器61中;对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进行升背压操作,使汽轮机排汽管道71排出的乏汽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汽轮机排汽管道71排出的乏汽具备加热沿管路回流至乏汽凝汽器61中的热网水的能力;汽轮机排汽管道71将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中的乏汽输送至乏汽凝汽器61中,乏汽凝汽器61对乏汽进行冷凝,乏汽冷凝的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对进入乏汽凝汽器61的热网水进行加热。
28.汽轮机抽汽管道72排出的蒸汽沿管路进入增汽机62,汽轮机排汽管道71的乏汽也沿管路进入增汽机62,增汽机62将进入增汽机62的两种蒸汽进行混合形成增汽,增汽沿管路进入增汽机凝汽器63中;经乏汽凝汽器61加热后的热网水沿管路进入增汽机凝汽器63中,增汽机凝汽器63对增汽进行冷凝,增汽冷凝的过程中释放热量对进入增汽机凝汽器63中的热网水进行再次加热;从而可以利用热电厂原有大汽轮机7的乏汽对热网水进行加热,减少了一级热网加热器2以及多级热网加热器3中蒸汽的使用,节约了资源。
29.增汽机凝汽器63中的水被再次加热后沿管路进入一级热网加热器2中进行加热,
然后沿管路进入多级热网加热器3中进行加热,最后热网水进入换热站4后流至居民采暖管路5中。
3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适用于梯级参数蒸汽的热网水加热系统的实施原理为:热网水自居民采暖管路5中进入乏汽凝汽器61,乏汽凝汽器61对热网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网水进入增汽机凝汽器63中,增汽机凝汽器63对热网水进行再次加热,然后热网水进入一级热网加热器2,一级热网加热器2对热网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网水流至多级热网加热器3中进行加热,当热网水达到预定的温度后进入换热站4中,最后进入居民采暖管路5中。
3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