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3094发布日期:2022-12-28 10:3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甲醇回收塔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


背景技术:

2.甲醇又称羟基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甲醇回收塔是一种利用甲醇沸点低于其它溶液沸点的原理,用稍高于甲醇沸点的温度,对甲醇溶液进行加热挥发,经塔体精馏、冷凝回收的方式提高甲醇溶液的浓度,从而达到回收甲醇的目的,甲醇回收塔主要由塔釜、塔身、塔顶冷却器、缓冲罐、高位贮罐组成;
3.传统的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在使用时,甲醇溶液加热后产生的蒸汽通常是在塔顶冷却器内垂直向上运动,无法对蒸汽的运动方向进行改变,从而导致蒸汽在塔顶冷却器内停留的时间过短,影响了对甲醇溶液冷凝回收的效果,为此,提出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包括
6.机体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冷却器机壳、排气管、进气管、滤网和外置水箱;
7.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内置水箱、导热环、支架、绞龙片、循环泵、制冷片和导冷环;
8.所述冷却器机壳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内置水箱,所述内置水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环,所述导热环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绞龙片,所述冷却器机壳的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外置水箱,所述外置水箱的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冷环,所述制冷片的冷端粘接于导冷环的一侧,所述冷却器机壳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循环泵。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置水箱的外侧壁一侧连通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冷环的热端粘接于导热板的一侧。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置水箱的内侧壁一侧连通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贯穿冷却器机壳的内侧壁且连通于内置水箱的外侧壁。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内侧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板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散热扇。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却器机壳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冷却器机壳的底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冷却器机壳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置水箱的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内侧壁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电控箱的内侧壁底部均匀安装有继电
器。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连通于外置水箱的底部,所述循环泵的排水口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贯穿冷却器机壳的内侧壁且连通于内置水箱的外侧壁顶部。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的电性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制冷片和散热扇的电性输入端。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制冷片利用导冷环吸收外置水箱内水的热量,从而对水进行制冷处理,然后通过循环泵将制冷后的水导入内置水箱的内部,通过导热环利用制冷后的水吸收蒸汽和绞龙片的热量,从而对蒸汽进行冷凝回收,然后通过设置的绞龙片使蒸汽以螺旋的方式向上运动,从而改变了蒸汽的运动方向,增加了蒸汽在导热环内停留的时间,提高了对甲醇溶液冷凝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体组件;2、冷却循环机构;101、冷却器机壳;102、排气管;103、进气管;104、滤网;105、外置水箱;201、内置水箱;202、导热环;203、支架;204、绞龙片;205、循环泵;206、制冷片;207、导冷环;41、管体;42、导热板;43、散热扇;44、电控箱;45、plc控制器;46、继电器;47、回水管;48、温度传感器;49、排水管;50、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甲醇回收塔塔顶冷却器,包括
26.机体组件1,机体组件1包括冷却器机壳101、排气管102、进气管103、滤网104和外置水箱105;
27.冷却循环机构2,冷却循环机构2包括内置水箱201、导热环202、支架203、绞龙片204、循环泵205、制冷片206和导冷环207;
28.冷却器机壳101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内置水箱201,内置水箱2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环202,导热环2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架203,支架2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绞龙片204,冷却器机壳101的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外置水箱105,外置水箱105的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冷环207,制冷片206的冷端粘接于导冷环207的一侧,冷却器机壳10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循环泵205。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外置水箱105的外侧壁一侧连通有管体41,管体41的内侧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板42,导冷环207的热端粘接于导热板42的一侧;通过导热板42吸收导冷环207热端的热量。
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外置水箱105的内侧壁一侧连通有回水管47,回水管47的一端贯穿冷却器机壳101的内侧壁且连通于内置水箱201的外侧壁;通过回水管47将内置水箱201内吸热后的冷却水排出至外置水箱105的内部,以便冷却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回水管47的内侧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8,导热板42的一侧中部安装有散热扇43,外置水箱105的外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44,电控箱44的内侧壁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45,电控箱44的内侧壁底部均匀安装有继电器46,温度传感器48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45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45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46的电性输入端,继电器46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制冷片206和散热扇43的电性输入端;通过plc控制器45接收温度传感器48的数据,通过继电器46控制制冷片206和散热扇43的开启和关闭。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冷却器机壳101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102,冷却器机壳101的底部连通有进气管103,冷却器机壳101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滤网104;通过滤网104对冷凝处理后的气体进行过滤。
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循环泵205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50,抽水管50的一端连通于外置水箱105的底部,循环泵205的排水口连通有排水管49,排水管49的一端贯穿冷却器机壳101的内侧壁且连通于内置水箱201的外侧壁顶部;通过循环泵205利用抽水管50将外置水箱105内的低温冷却水抽出,然后通过排水管49将抽出的冷却水注入内置水箱201的内部。
3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8的型号为d6t-1a-01;plc控制器45的型号为df-96d;制冷片206的型号为tec1-12703ac。
35.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进气管103将甲醇溶液加热后产生的蒸汽导入冷却器机壳101的内部,然后通过循环泵205利用抽水管50将外置水箱105内的低温冷却水抽出,然后通过排水管49将抽出的冷却水注入内置水箱201的内部,然后通过导热环202利用内置水箱201内的低温冷却水吸收绞龙片204和蒸汽的热量,从而对蒸汽进行冷凝回收,然后通过设置的绞龙片204对蒸汽进行导流,使蒸汽在导热环202内以螺旋的方式向上运动,从而改变了蒸汽的运动方向,增加了蒸汽在导热环202内停留的时间,提高了对甲醇溶液冷凝回收的效果,通过设置的支架203为绞龙片204的内侧壁提供了支撑力,增加了绞龙片204的稳定性,然后通过回水管47将内置水箱201内吸热后的冷却水排出至外置水箱105的内部,以便冷却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然后通过温度传感器48对回水管47内冷却水的温度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通过plc控制器45接收温度传感器48的数据,当温度传感器48检测的数据高于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45利用继电器46启动制冷片206和散热扇43工作,工作
的制冷片206利用导冷环207吸收外置水箱105内冷却水的热量,从而对冷却水进行制冷处理,然后通过导热板42吸收制冷片206热端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扇43对导热板42的一侧进行散热,从而避免了循环冷却水的吸热性能降低,保证了对蒸汽的冷凝效果,当温度传感器48检测的数据低于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45利用继电器46将制冷片206和散热扇43关闭,避免了制冷片206和散热扇43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然后通过滤网104对冷凝处理后的气体进行过滤,然后通过排气管102将冷却器机壳101内过滤后的气体排出,以便对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