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1768发布日期:2022-11-18 22:3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双腔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烟机。


背景技术:

2.油烟机作为厨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越来越智能化。油烟机按照进风口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吸型油烟机和双吸型油烟机,单吸型油烟机的进风口数量为一个,两个灶台产生的油烟均从这一个进风口吸除。而双吸型油烟机进风口数量为两个,左右各一个,能够分别对应两个灶台进行油烟吸除。
3.在现有技术中,双腔烟机的集烟罩为水平设置,虽然设置了集油盒,但是其导油效果仍不太好;同时对于双腔烟机而言,能够自主控制两侧油烟的开闭,但是当只打开一侧进风口吸油烟时,无法阻挡油烟向另一侧移动,不能避免油烟逃逸,无法解决逃逸油烟污染周围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腔烟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烟机,包括:
6.集烟罩,包括位于所述集烟罩底部的第一侧面;
7.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集烟罩固定连接;
8.挡烟板,设置在所述进风结构远离所述集烟罩一侧,与所述集烟罩活动连接,开闭所述进风结构;
9.集油盒,设置在所述集烟罩的底部一端,与所述集烟罩可拆卸连接;
10.所述挡烟板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油盒上方;
11.所述第一侧面、进风结构和挡烟板均向所述集油盒的方向倾斜设置。
12.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集油盒一端与所述集油盒水平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远离所述集油盒一端与所述集油盒水平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所述进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14.优选地,所述进风结构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面;
15.所述进风结构靠近所述集油盒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其远离所述集油盒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6.优选地,所述进风结构包括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设置在所述进风结构中间,凸出于所述进风结构所在平面,分割所述进风结构。
17.优选地,所述进风结构还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18.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两侧,沿所述中空腔体对称设置;
19.所述中空腔体凸出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平面。
20.优选地,所述挡烟板包括第一挡烟板和第二挡烟板;
21.所述第一挡烟板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设置;
22.所述第二挡烟板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设置。
23.优选地,所述第一挡烟板向远离和靠近所述中空腔体的方向做水平往复移动,开闭所述第一进风口;
24.所述第二挡烟板向远离和靠近所述中空腔体的方向做水平往复运动,开闭所述第二进风口。
25.优选地,所述第一挡烟板和所述第二挡烟板靠近所述集油盒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其远离所述集油盒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
26.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集烟罩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10
°

27.优选地,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集烟罩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集烟罩之间的夹角。
28.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9.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将集烟罩的底面也就是第一侧面设置为倾斜斜面,能够对聚集在第一侧面上的油烟进行引导,使其滑落至下方的集油盒里,具有导油作用;
30.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风结构包括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凸出于进风结构,能够将进风结构分割成两个进风口,同时其凸出于进风结构的设置,能够对两侧的油烟进行阻挡,防止其外泄,污染环境;
31.3.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挡烟板同样倾斜设置,能够对聚集到挡烟板上的油烟进行引导,使其滑落至下方的集油盒里,具有导油作用;
32.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风结构同样倾斜设置,能够对聚集在中空腔体内部的油烟进行引导,使其滑落至下方的集油盒里,具有导油作用;
33.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第一侧面倾斜设置,增大了集烟罩的拢烟空间,减少油烟逃逸量,进而提高油烟机吸油烟效果。
附图说明
34.图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双腔烟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双腔烟机的仰视图;
36.图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进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在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38.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
39.图1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双腔烟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双腔烟机的仰视图,图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进风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烟机包括:
40.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底部与集烟罩1固定连接的进风结构2,设置在进风结构2远离集烟罩1一侧与集烟罩1活动连接的挡烟板3,设置在集烟罩1底部一端处的集油盒4。
41.具体地,集烟罩1水平设置,包括设置在其底部与进风结构2连接的第一侧面101,第一侧面101倾斜设置,其靠近集油盒4的一端至集油盒4所在平面的距离小于其远离集油盒4的一端至集油盒4所在平面的距离,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侧面101倾斜具备导油功能,能够使得聚集在第一侧面101上的液态油烟沿其倾斜表面滑落至集油盒4内;并且第一侧面101倾斜设置,其一端与集烟罩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集烟罩1的内侧壁连接,使得第一侧面101与集烟罩1所围空间增大,能够增加拢烟空间,减少油烟逃逸,进而提高吸油烟效果。
42.进风结构2设置在第一侧面101上,位于第一侧面101中部且靠近集油盒4的位置,进风结构2凸出于第一侧面101,其靠近集油盒4的一端至第一侧面101的垂直距离小于远离集油盒4的一端至第一侧面101的垂直距离,其包括中空腔体201、第一进风口202和第二进风口203;
43.中空腔体201设置在第一进风口202和第二进风口203之间,凸出于第一进风口202所在平面,与第一进风口202所在平面的斜率相同,如此,中空腔体201凸出于第一进风口202所在平面,将左右两侧进风口分成两个空间,满足双腔烟机的形态;同时,也能够对两侧的油烟进行阻挡,当油烟机只开启一侧进风口吸烟时,不会使得油烟横向移动,从另一侧未开启的进风口处逃逸,避免油烟逃逸污染环境,使得油烟全部被开启的进风口吸除,提高油烟机吸油烟效果;而中空腔体201具有与进风结构2同样的斜率,其也倾斜设置,同样能够对聚集在中空腔体201内壁上的液态油烟进行引导,使其滑落至集油盒4内。
44.并且,由于进风结构2凸出于第一侧面101,与水平设置的集烟罩1的水平夹角小于第一侧面101与集烟罩1的水平夹角,使得进风结构2的投影面积增加,进而使得第一进风口202和第二进风口203的开口面积更大,以此能够吸收更多的油烟。
45.在进风结构2远离第一侧面101的一侧设置挡烟板3,其靠近集油盒4的一端至进风结构2的垂直距离小于远离集油盒4的一端至进风结构2的垂直距离,使得挡烟板3同样具有倾斜斜面,能够同样对聚集在其上的液态油烟具有导向作用,使得液态油烟沿其倾斜表面滑落至集油盒4内;
46.同时挡烟板3包括第一挡烟板301和第二挡烟板302,第一挡烟板301设置在中空腔体201靠近第一进风口202的一侧,与第一进风口202对应设置,能够向远离和靠近中空腔体201的方向做水平往复移动,开闭第一进风口202;第二挡烟板302设置在中空腔体201靠近第二进风口203的一侧,与第二进风口203对应设置,能够向靠近和远离中空腔体201的方向做水平往复移动,开闭第二进风口203。
47.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侧面101与集烟罩1水平方向上的夹角范围为5-10
°
,第一侧面101与集烟罩1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大于进风结构2与集烟罩1水平方向上的夹角,而挡烟板3与进风结构2的斜率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当挡烟板3与进风结构2的斜率不同时,进风结构2与集烟罩1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大于挡烟板3与集烟罩1水平方向上的夹角。
48.集油盒4设置在集烟罩1的底部一端,其远离进风结构2的一侧竖直设置,与集烟罩1的侧面对齐,靠近进风结构2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集油盒4的两侧面形成直角梯形的形状,如此设置,能够承接从第一侧面101、进风结构2和挡烟板3滑落的液态油烟,并通过集油盒4的倾斜侧面将其聚集在集油盒4内部,方便使用者一次性清理。
49.进一步地,集油盒4与集烟罩1滑动连接,其可以通过设置滑槽与滑块来实现滑动,应能想到的是,只要是能够实现集油盒4能够在集烟罩1底部实现滑动,能使集油盒4移出和进入的结构都可以应用在本方案内。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挡烟板3较低的一端位于集油盒4上方,与集油盒4搭接,当挡烟板3横向移动开闭第一进风口202和第二进风口203时,其仍然可以将挡烟板3上的液态油烟引导至集油盒4内,完成液态油烟的收集。
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腔烟机,将第一侧面101、进风结构2、挡烟板3均朝向集油盒4的方向倾斜设置,能够对聚集在其上的液态油烟存在导向作用,使其更容易滑落至集油盒4内;并且第一侧面101倾斜设置,增加了第一侧面101与集烟罩1之间的拢烟空间,进而减少油烟逃逸量,增加油烟机吸油烟效果。
5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53.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及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绝对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