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炉焙烧便捷式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9462发布日期:2023-03-04 04:3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炉焙烧便捷式进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炉焙烧便捷式进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赤铁矿、锰矿等矿石,选矿工艺上有磁化焙烧(即还原焙烧)+磁选的工艺。对应地,试验室需要开展磁化焙烧+磁选试验。其中磁化焙烧常使用自动调温的马弗炉。以往焙烧时,国内多使用瓷杯装矿石粉和煤粉并入炉的方式焙烧,除了长柄料杯钳外缺少其它辅助工具,其弊端表现为以下方面:
3.(1)需要用长柄钳子将装料的杯子从地上或桌子上小心夹起来一个一个放入炉中,稍有不慎就会落地打碎。有时杯子还会在炉内碎裂,影响试验带来清理负担。总体上入炉作业比较麻烦。
4.(2)杯子采用低廉陶瓷制作,属于消耗性物件,冷却后往往炸裂不能再用,消耗大,几乎每烧一次矿就要废掉一组杯子。
5.(3)料烧好后要用长柄钳子一个一个取出放进水盆中,有时会喷溅、扬尘,不利于安全环保,作业繁琐,容易失误。
6.(4)由于杯子外观相同样,高温下无法用笔标记,常常需要以放入炉中的位置来区分杯子,稍有不慎就会混淆,前功尽弃。
7.(5)总体上,材料消耗大,作业过程繁琐不便、不安全且缓慢。
8.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实验中出现采用料杯托板整体实现了料杯的整体进、出炉,有的采用钢杯解决了材料消耗大的问题。但是,业内至今还没有一种能完全解决上述5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出现。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焙烧料便捷进出加热炉的系列设备,消除以上问题,同时这种设备还要具备投资少、相关组件和设备易得、易于制作维护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结合焙烧还原试验的现状和现实需求,结合物料、加热炉等特点和焙烧工艺特点,通过对现有钢材乃至边角预料的利用与组合,提供了一种加热炉焙烧便捷式进出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矿物磁化焙烧试验固有的落后的操作模式。
10.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加热炉焙烧便捷式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杯托架、取架叉、冷却兼置物台车和带盖料杯;
12.所述料杯托架包括支架、顶框、定板和动板,支架为框装结构,顶框呈矩形且水平固定于支架的顶部,顶框内表面的下沿向内凸出相形成支撑凸台;定板为矩形板,宽度等于顶框宽度,长度小于顶框长度,定板水平固定于顶框中部,定板左右两侧面设有若干半圆形豁口;动板宽度等于顶框宽度,长度小于顶框长度,动板包括两个,两个动板分别放置于定板两侧的顶框上,动板可沿顶框移动;动板靠近定板一侧设有与定板对应的半圆形豁口,动板与定板接触时,两个半圆形豁口形成一个圆形豁口;
13.所述取架叉为u形叉;
14.所述冷却兼置物台车包括底部带万向轮的物料支撑架,物料支撑架沿高度方向设有三层平台:顶部平台、中间平台和底部平台;顶部平台与炉膛下沿平齐,用于放置料杯托架,中间平台放置有冷却水盆,底部平台带有钢板围子,用于放置试验用料或用具;所述顶部平台上设有若干通孔形孔位,孔位上表面连接有锥形受料口,孔位下表面连接有向下延伸的溜管,溜管下端延伸至中间平台上方,溜管下端正对中间平台上的冷却水盆,溜管下端设有锥形的盆罩;
15.所述带盖料杯包括杯子本体、旋转式杯盖、旋转销轴和卡子组成,杯子本体中部还设有突出的腰环。
16.进一步地,所述顶框左右两端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穿设有有水平杆,水平杆的头端与动板中部固定连接,水平杆的尾端连接有拉环。
17.进一步地,所述取架叉包括叉臂、叉肩叉柄。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1)采用料杯托架解决了焙烧料杯入炉作业难度大、失败风险大的问题,使得进、出炉操作安全、简捷;
20.(2)采用耐热厚实多次使用式料杯解决了焙烧料杯易损坏、寿命低和物耗大的问题,试验成本降低;
21.(3)采用料杯托架与钢管溜管式冷却兼置物台车结合的方式,使得出炉、对应、落杯、冷却、抑尘浑然一体,避免了失误,提高了效率;
22.(4)料杯托架的杯孔矩阵和水盆矩阵对应,通过溜管连通,使得杯子与盆子实现刚性对应,不易出现混淆;
23.(5)整个设计将各作业环节作业有机整合,提高了作业的安全环保性和作业效率,保证了试验的成功率;
24.(6)设备易于制造易于实现,作业方便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解决了矿物磁化焙烧试验存在安全环保风险和效率低的问题,适合有磁化焙烧业务的各试验室采用。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料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料杯托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取架叉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冷却兼置物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盖料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1为定板,1-2为动板,1-3为顶框,1-4为支架;
31.2为取架叉,2-1为叉臂,2-2为叉肩,2-3为叉柄);
32.3为冷却兼置物台车, 3-1为顶部平台,3-2为中间平台,3-3为底部平台,3-4为立柱,3-5为万向轮,3-6为受料口,3-7为溜管,3-8盆罩;
33.4为带盖料杯,4-1为杯子本体,4-2为旋转式杯盖,4-3为旋转销轴,4-4为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5.一种加热炉焙烧便捷式进出料装置,包括料杯托架、取架叉、冷却兼置物台车和带盖料杯。
36.如图1和2所示,料杯托架1由1-1定板(带有半圆豁口)、1-2动板(带有半圆豁口)、1-3顶框、1-4支架组成,其功能是放置料杯并进出加热炉。除托架顶板1-1外。其余部分由耐热钢材焊接在一起组成料杯托架的主体。动板与顶板紧靠时,可在动、定板形成的圆孔中放置带有腰环的反复使用式带盖焙烧料杯,拉动焊接在动板1-1上的拉环时,动板分别向左右两侧运动,料杯即可顺着溜管落入盆中。
37.如图3所示,取架叉2由2-1叉臂、2-2叉肩、2-3叉柄组成,总体呈现u形,其功能是将料杯托架放入加热炉膛并在加热完毕后将料杯托架取出。以上各部分为钢材焊接成的整体。
38.如图4所示,冷却兼置物台车3由3-1顶部平台、3-2中间平台、3-3底部平台、3-4立柱(由下部直立柱和上部倾斜立柱焊接而成)、3-5万向轮、3-6受料口、3-7溜管和3-8盆罩组成,其功能为:顶部平台与炉膛下沿平齐,放置料杯托架(料杯托架进炉前与出炉后),中部平台放置冷却水盆,下部带有钢板围子,放置试验用料或用具。先由角钢焊接成框架,然后再用钢板、钢管等制作各部件并焊接在框架上,钢管制作的溜管与顶部平台焊接在一起,钢管的上下端分别焊接锥形受料口和锥形盆罩。在支架底部安装有水平自由度的万向轮,即可组成冷却兼置物台。
39.如图5所示,带盖料杯由4-1杯子本体(加工有腰环)、4-2旋转式杯盖、4-3旋转销轴,4-4卡子组成,其功能是装矿样和还原剂的混合物(例如铁矿粉和高挥发分的煤)可多次使用而不损坏。带盖料杯主体由不锈耐热钢车削而成,壁厚大于10

,然后在盖子上和杯体一侧焊接上不锈钢管作为销轴孔。不锈钢盖子上的销轴孔与杯体上销轴孔对正后插入不锈钢制作的销轴,然后在销轴下部插入起保险作用的卡子即可组成带盖料杯。杯子根据内径不同,有多组,外径及腰环皆相同,每种内径的杯子外壁都冲压有0-9数字编号,每次提前在记录本上写好对应关系,例如:1号杯-加入矿重的2%的煤,2号杯-4%的煤,3号杯-4%的煤等。
40.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料杯托架,由定板(带有半圆豁口)、动板(带有半圆豁口)、顶框、支架组成,动定板仅靠即可形成圆孔,动板外拉即可达到料杯便捷下落的目的,与冷却兼置物台形成很好的配合。
41.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冷却兼置物台车,由顶部平台、中间平台、底部平台、立柱(由下部直立柱和上部倾斜立柱焊接而成)、万向轮、受料口、溜管和盆罩组成,三层平台的设计,从上到下分别具有放置料杯托架、放置水盆和放置物料与工具的功能。带有受料口和盆罩的溜管可以方便地实现料杯入盆并可起到一定的抑尘作用。万向轮可使该支架式装置灵活移动。
42.本实用新型带盖料杯,由杯子本体(加工有腰环)、旋转式杯盖、旋转销轴和卡子组成,其功能是装矿样和还原剂的混合物,为不锈耐热钢车削件,刚度好、耐热、耐腐蚀,可多次使用而不损坏。其独特的腰环设计,可以方便、可靠地放置在料杯托架上。其旋盖设计,避免了杯子和盖子难同时找齐的问题。旋转销轴与卡子的设计可简化结构,提高结构刚度和强度。
4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44.先将料杯托架放置于冷却兼置物台3的顶部平台3-1上,将料杯托架1的左右两侧动板与中间的顶板靠紧,形成多个圆孔。将待焙烧料装进带盖料杯4中并将料杯放置在上述动、定板形成的孔中。推动冷却兼置物台靠近加热炉并打开炉门,用取架叉将料杯托架置入炉膛中。关闭炉门进行焙烧。将冷却兼置物台中间平台3-2上的盆中装50%的水并推动置物台靠近炉门。打开炉门,用取架叉将料杯托架取出并放置在冷却兼置物台顶部平台。通过左右拉环拉动料杯动板,料杯即可通过溜管3-7落入水盆中冷却防止再度氧化。整个作业流程为托架放置物台上

料杯托架动、定板靠紧形成圆孔

料杯装料

料杯放置入孔

推动冷却兼置物台靠近加热炉

用取架叉将料杯托架入炉

焙烧

冷却兼置物台再次抵近加热炉

开炉门用取架叉取出料杯托架放在置物台上

拉动板使料杯下落入水盆并冷却。再次使用时将盆子换水重复上述作业即可。盆子矩阵与料杯矩阵的位置对应,避免出炉放错盆子,加上事先的杯号与料种的对应记录,可保不出差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