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8978发布日期:2022-11-16 08:2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


背景技术:

2.在电池制造过程中,电池除水干燥、电池静置或电池化成过程中,常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然而,现有的电池加热干燥线上,一般于干燥箱中设置采用云母片或电阻丝等方式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热效率低,热量损耗较大,而且容易出现温度不一致的现象,导致部分电池摆放位置加热效果不佳,影响电池的干燥效果;另外,若采用云母发热体,为了确保云母发热体的温度一致性,常需要采用不锈钢等蚀刻发热体,这类型的发热体一般需要对其进行封装,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而这种类型的发热体面积很大,所以需要进行大面积封装,因此,此类加热干燥结构制作工艺较为繁琐,制作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其优点是干燥线之干燥箱的板体制作简单,有效避免了蚀刻和大面积封装的繁琐操作,制作成本相比电加热降低了约50%,可以根据需求变化阻值,同时,其热效率高,温度一致性好,有效确保了板体整体受热均匀,避免板体出现加热空白区域,大大提升了干燥箱之板体的干燥效果,较大限度地将发热体的热量通过板体用于电池干燥上,从而有效减少干燥线的能源损耗。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所述干燥线包括调度单元、设于调度单元其中一侧的上料单元、设于调度单元另一侧的下料单元以及设于调度单元至少其中一侧的至少一干燥箱,该上料单元用以将待干燥物料摆放整齐,该调度单元用以在上料单元、干燥箱和下料单元之间转送物料,该下料单元用以取下干燥完毕的物料,该上料单元中设有至少一物料载具,该干燥箱内置有至少一板体,该板体用以摆放装载有待干燥物料的物料载具,该板体从其中一端到另一端穿设有至少一孔道,所述孔道中设有至少一发热体,该发热体用以为在工作时为板体提供热量,当孔道为复数时,各孔道之间的发热体相互连接。
6.所述调度单元包括一调度地轨、通过一调度底座与调度地轨相连接的调度机器人以及设于机器人其中一端上的至少一承托部,该承托部用以托起物料载具。
7.所述上料单元由至少一用以摆放物料载具的上料工作台、设于上料工作台其中一侧的至少一上料机器人以及设于上料机器人其中一侧的上料台组成,该上料机器人用以将上料台上的待干燥物料整齐摆放到物料载具上。
8.所述下料单元由至少一用以摆放物料载具的下料工作台、设于下料工作台其中一侧的至少一下料机器人以及设于下料机器人其中一侧的下料台组成,该下料机器人用以将物料载具上干燥完毕的物料摆放到下料台上。
9.所述干燥箱包括一箱体、设于箱体内的至少一支架以及设于支架至少其中一侧的
至少一缓存架,该缓存架用以摆放装载有待干燥物料的物料载具,该箱体与至少一真空泵相连接,所述板体水平架设于该支架上。
10.所述板体与孔道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孔道为两个以上时,各孔道相互平行设置,或各孔道纵横交错呈网状布设,所述发热体布设于孔道中。
11.所述板体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互扣合而成,该第一基板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线槽,该第二基板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线槽,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相对扣合构成孔道,当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为复数时,各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同向装配,或各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纵横交错呈网状装配,所述发热体布设于第一线槽和/或第二线槽中。
12.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螺丝锁固,或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卡扣方式连接,或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或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又或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其中,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采用单一板材制成,或,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采用二层以上的板材复合而成。
13.所述板体由两块以上的插板拼接而成,各该插板两端分别设有拼接端,各插板上分别至少设有一孔道。
14.所述插板和孔道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孔道为两个以上时,各孔道相互平行设置,或各孔道纵横交错呈网状布设,所述发热体布设于各孔道中,各插板之间的发热体相连接。
15.所述插板由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构成,该第一板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线槽,该第二板组件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线槽,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相对扣合构成孔道,当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为复数时,各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同向装配,或各该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纵横交错呈网状装配,所述发热体布设于第一线槽和/或第二线槽中。
16.所述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之间通过螺丝锁固,或该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之间通过卡扣方式连接,或该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或该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又或该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其中,该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分别采用单一板材制成,或,该第一板组件和第二板组件分别采用二层以上的板材复合而成。
17.所述发热体为有且仅有一发热线,当孔道为复数时,该发热体连续穿设于各孔道中。
18.所述发热体为一发热线,当孔道为复数时,各该发热体分别设于对应的孔道中,各发热体之间分别通过导线相连接。
19.所述发热体为一发热片,该发热体贴覆于孔道的至少其中一面上,当孔道为复数时,各该发热体分别设于对应的孔道中,各发热体之间分别通过导线相连接。
20.所述板体上还设有至少一导热板,该导热板用以将板体传导出的热量进行传导。
21.当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线时,该发热体包含至少一发热丝束以及包覆于发热丝束上的至少一绝缘层,或,该发热体包含至少一绝缘芯体、缠绕于绝缘芯体上的至少一发热丝单体以及包覆于缠绕有发热丝单体之绝缘芯体上的至少一绝缘层。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3.1、于干燥线之干燥箱内置布设有发热体的板体,并通过对发热体的间隙控制,能有效确保板体整体受热均匀,避免板体出现加热空白区域,较大限度地将发热体的热量通过板体用于电池干燥上,从而有效减少干燥线的能源损耗;
24.2、采用发热体,本身发热均匀,能为板体提供发热均匀的发热源,温度一致性好,同时,配合发热体的规律布设,能有效确保板体整体发热均匀,而且发热体本身热效率高,大大提升了干燥箱之板体的干燥效果;
25.3、于干燥线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加热板体结构,其可配合温控表对板体或发热体进行测温,并根据设定的干燥温度需求,通过对各发热体通断的通断进行控制,以更改发热体的总阻值,达到改变能量的传递变化的目的;
26.4、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其板体仅需将发热体布设于孔道中,然后将发热体电性连接到干燥箱的控制电路上即可,制作简单,有效避免了蚀刻和大面积封装的繁琐操作,制作成本相比电加热降低了约50%。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调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下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又一实施例的爆炸截面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三。
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又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四。
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插板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发热体的串联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发热体的并联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发热体的串并联组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3.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发热体的串并联组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4.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带通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0是本实用新型之发热体之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47.图21是本实用新型之板体与导热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48.图22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线束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3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线束的发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50.图24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线束的发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51.图25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线束的发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52.图26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丝单体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53.图27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丝单体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54.图28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丝单体的发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55.图29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丝单体的发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56.图30是本实用新型之含发热丝单体的发热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57.附图标号说明:
58.1-板体;11-孔道;12-第一基板;13-第二基板;14-插板;141-连接槽;142-连接凸起;14a-第一板组件;14b-第二板组件;15-间隔部;16-通风孔;17-导热板;18-螺丝1aa-第一线槽;1ab-通孔;1ac-卡扣;1ad-插接部;1ba-第二线槽;1bb-螺孔;1bc-卡边;1bd-限位部;1be-插接孔;2-发热体;21-发热丝束;22-绝缘层;23-绝缘芯体;24-发热丝单体;3-导线;4-温控表;5-感温线;6-调度单元;61-调度地轨;62-调度底座;621-调度电机;63-调度机器人;64-承托部;641-承托连接板;642-承托臂;7-上料单元;71-物料载具;72-上料工作台;73-上料机器人;731-上料气动夹爪;732-上料底座;74-上料台;8-下料单元;81-下料工作台;82-下料机器人;821-下料气动夹爪;822-下料底座;83-下料台;9-干燥箱;91-箱体;92-支架;93-缓存架;94-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60.如图1-30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该干燥线包括调度单元6、设于调度单元6其中一侧的上料单元7、设于调度单元6另一侧的下料单元8以及设于调度单元6至少其中一侧的至少一干燥箱9,该上料单元7用以将待干燥物料摆放整齐,该调度单元6用以在上料单元7、干燥箱9和下料单元8之间转送物料,该下料单元8用以取下干燥完毕的物料,该上料单元7中设有至少一物料载具71,该干燥箱9内置有至少一板体1,该板体1用以摆放装载有待干燥物料的物料载具71,该板体从其中一端到另一端穿设有至少一孔道,孔道中设有至少一发热体,该发热体用以为在工作时为板体提供热量,当孔道为复数时,各孔道之间的发热体相互连接;其中,该板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铁或金属合金,或板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赛钢,尼龙等高分子材料,板体1的材质,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该孔道1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形状的选择,可根据产品结构的实际设计需要而定,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61.如图1-2所示,调度单元6包括一调度地轨61、通过一调度底座62与调度地轨61相连接的调度机器人63以及设于机器人其中一端上的至少一承托部64,该承托部64用以托起物料载具71,其中,该调度地轨61上端设有调度齿条(未图示),该调度底座62上设有一调度电机621,该调度电机621通过一调度齿轮(未图示)与调度齿条传动连接;该调度底座62底面通过至少二调度滑块(未图示)与调度地轨61滑动连接;该承托部64包括一承托连接板641以及分别设于承托连接板641两端的至少一承托臂642,该承托连接板641与调度机器人63固定连接,两端的承托臂642相互配合托举物料载具71;该调度机器人63可通过采购轻易获得,其结构均属于公知结构,在此不在予以赘述。
62.如图1、3所示,上料单元7由至少一用以摆放物料载具71的上料工作台72、设于上
料工作台72其中一侧的至少一上料机器人73以及设于上料机器人73其中一侧的上料台74组成,该上料机器人73用以将上料台74上的待干燥物料整齐摆放到物料载具71上;其中,该上料机器人73通过一上料底座732固定于相应工位的安装位上,该上料机器人73一端设有上料气动夹爪731,该上料气动夹爪731用以抓取物料,该上料台74通过上料传动带(未图示)传送待干燥物料,并配合上料限位支架(未图示)整齐排列与上料传动带上,同时,于上料传动带进给端设有上料限位部(未图示),通过上料限位部,防止物料在进给过程中掉出上料传动带;该上料机器人73和上料台74均可通过采购轻易获得,两者之结构均属于公知结构,在此不在予以赘述。
63.如图1、4所示,下料单元8由至少一用以摆放物料载具71的下料工作台81、设于下料工作台81其中一侧的至少一下料机器人82以及设于下料机器人82其中一侧的下料台83组成,该下料机器人82用以将物料载具71上干燥完毕的物料摆放到下料台83上;其中,该下料机器人82通过一下料底座822固定于相应工位的安装位上,该下料机器人82一端设有下料气动夹爪821,该下料气动夹爪821用以抓取物料,该下料台83通过下料传动带(未图示)传送干燥完毕的物料,并配合下料限位支架(未图示)整齐排列与下料传动带上,同时,于下料传动带进给端设有下料限位部(未图示),通过下料限位部,防止物料在进给过程中掉出下料传动带;该下料机器人82和下料台83均可通过采购轻易获得,两者之结构均属于公知结构,在此不在予以赘述。
64.如图1、5所示,干燥箱9包括一箱体91、设于箱体91内的至少一支架92以及设于支架92至少其中一侧的至少一缓存架93,该缓存架93用以摆放装载有待干燥物料的物料载具71,该箱体91与至少一真空泵相连接,板体水平架设于该支架92上;其中,该箱体91通过隔板分有至少一干燥区(未图示)和至少一缓存区(未图示),前述支架92设于该干燥区中,该干燥区与真空泵相连接,该干燥区至少其中一侧设有密封门94,前述缓存架93设于缓存区中。
65.如图6-7、2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其板体1与孔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孔道11为两个以上时,各孔道11相互平行设置,或各孔道11纵横交错呈网状布设,发热体2布设于孔道11中。
66.如图8-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其板体1由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相互扣合而成,该第一基板12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线槽1aa,该第二基板13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线槽1ba,该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相对扣合构成孔道11,当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均为复数时,各该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同向装配,或各该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纵横交错呈网状装配,发热体2布设于第一线槽1aa和/或第二线槽1ba中,其中,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铁或金属合金,或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如赛钢,尼龙等高分子材料,又或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其中之一者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另一者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材质,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67.如图10-12所示,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之间通过螺丝18锁固,或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之间通过卡扣1ac方式连接,或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或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或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
板13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又或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其中,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分别采用单一板材制成,或,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分别采用二层以上的板材复合而成,具体而言,制成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板材,分别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实际采用的材料,可根据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匹配,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68.针对螺丝18锁固方式而言,如图10所示,第一基板12上设有至少二通孔1ab,第二基板13上对应各通孔1ab分别设有螺孔1bb,该第一基板12之各通孔1ab通过螺丝18锁固于第二基板13之对应螺孔1bb上。
69.针对卡扣连接方式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一基板12底面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至少二卡扣1ac,第二基板13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卡边1bc,该第一基板12通过各该卡扣1ac对应滑动卡设在第二基板13之对应侧卡边1bc上,该第二基板13之卡边1bc其中一端设有限位部1bd,该限位部1bd用以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连接对位。
70.针对卡扣插接方式而言,如图12所示,第一基板12底面设有至少二插接部1ad,第二基板13上对应各插接部1ad分别开设有插接孔1be,该第一基板12通过各插接部1ad连接在第二基板13之对应插接孔1be上。
7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其板体1由两块以上的插板14拼接而成,各该插板14两端分别设有拼接端,各插板14上分别至少设有一孔道11;具体而言,各插板14之拼接端可为分别设于插板14两侧的设有至少一连接槽141和至少一连接凸起142,各插板14之间通过其中一块的连接凸起142插设到另一块的连接槽141中,各插板14上分别至少设有一孔道11,其中,优选地,连接槽141和连接凸起142的设置数量相匹配,以便于各插板14相互插接,构成板体1,连接槽141和连接凸起142的实际设置数量,可根据插板14实际连接需要设置,在此并不予以自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之拼接端,除了可设计为连接槽141和连接凸起142相配合的此类凹凸结构连接外,还可设于z型、斜面、圆弧面等结构实现拼接效果,此种拼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已于授权公开号为cn216928668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有详细记载,本实用新型于实施过程中,可直接采用前述实用新型专利所揭示之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72.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插板14和孔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孔道11为两个以上时,各孔道11相互平行设置,或各孔道11纵横交错呈网状布设,发热体2布设于各孔道11中,各插板14之间的发热体2相连接。
73.或,插板14由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构成,该第一板组件14a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线槽1aa,该第二板组件14b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二线槽1ba,该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相对扣合构成孔道11,当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均为复数时,各该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同向装配,或各该第一线槽1aa和第二线槽1ba均分别相互平行设置且纵横交错呈网状装配,发热体2布设于第一线槽1aa和/或第二线槽1ba中,其中,当各插板14上有且仅有一连接槽141和连接凸起142时,该第一板组件14a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切口(未图示)和第一凸边(未图示),该第二板组件14b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切口(未图示)和第二凸边(未图示),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相互扣合时,该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构成连接槽141,该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构成连接凸起142;当各插板14上的连接槽141和连接凸起142分别为两个以上的奇数个时,该第一板组件14a其中一侧设有
一第一切口和至少一第一连接槽141,该第一板组件14a另一边设有一第一凸边和至少一第一连接凸起142,该第二板组件14b其中一侧设有一第二切口和至少一第二连接槽141,该第二板组件14b另一边设有一第二凸边和至少一第二连接凸起142,该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构成连接槽141,该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构成连接凸起142;当各插板14上的连接槽141和连接凸起142分别为两个以上的偶数个时,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两侧均分别设有偶数个的连接槽141和偶数个的连接凸起142;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铁或金属合金,或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如赛钢,尼龙等高分子材料,又或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的其中之一者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另一者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的材质,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74.进一步地,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之间通过螺丝18锁固,或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之间通过卡扣1ac方式连接,或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或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又或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其中,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分别采用单一板材制成,或,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分别采用二层以上的板材复合而成,具体而言,制成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的板材,分别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实际采用的材料,可根据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匹配,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75.针对螺丝18锁固方式而言,第一板组件14a上设有至少二通孔1ab,第二板组件14b上对应各通孔1ab分别设有螺孔1bb,该第一板组件14a之各通孔1ab通过螺丝18锁固于第二板组件14b之对应螺孔1bb上。
76.针对卡扣1ac连接方式而言,第一板组件14a底面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至少二卡扣1ac,第二板组件14b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卡边1bc,该第一板组件14a通过各该卡扣1ac对应滑动卡设在第二板组件14b之对应侧卡边1bc上,该第二板组件14b之卡边1bc其中一端设有限位部1bd,该限位部1bd用以第一板组件14a和第二板组件14b的连接对位。
77.针对卡扣1ac插接方式而言,第一板组件14a底面设有至少二插接部1ad,第二板组件14b上对应各插接部1ad分别开设有插接孔1be,该第一板组件14a通过各插接部1ad连接在第二板组件14b之对应插接孔1be上。
78.如图6-13所示,孔道11为复数个时,各孔道11之间形成有间隔部15,各该间隔部15的宽度为0.0005~100mm,以防止发热体2之间形成加热空白区域,有效确保板体1整体受热均匀。
79.如图19所示,间隔部15上自上而下贯穿设置有至少一通风孔16,各通风孔16用以为流道的气流提供通道,具体而言,优选地于板体1下方设置至少一风扇,通过风扇促进板体1下方气体向上方流动,使下方的本实用新型部分热量随着气流输送到上方的本实用新型上,从而较大程度地对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
80.如图14、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其发热体2为有且仅有一发热线,当孔道11为复数时,该发热体2连续穿设于各孔道11中。
81.或,如图14-18所示,发热体2为一发热线,当孔道11为复数时,各该发热体2分别设于对应的孔道11中,各发热体2之间分别通过导线3相连接,具体而言,于发热线和导线3的
连接处进行拧接,并分别套设一金属套管(未图示),通过工具钳压紧拧接处,避免工作时内部打火发热导致断开,同时,于发热线和导线3的连接处、金属套管的位置还套设一热缩管(未图示),形成防水结构;亦可采用其他连接件实现发热线和导线3之间的连接,如通过折弯的金属片对发热线和导线3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再配合夹紧件进行固定,此次所述连接件,可于市面采购或自行设计获得,特别是市面已有相关产品在售,为公知结构,在此不再予以自限;发热线和导线3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施需要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选配,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82.进一步地,发热线的线径优选尺寸为2~6mm,该尺寸为常规尺寸,易于采购,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说明的是,发热线的选择,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发热需要进行选配定制,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83.又或,如图18所示,发热体2为一发热片,该发热体2贴覆于孔道11的至少其中一面上,当孔道11为复数时,各该发热体2分别设于对应的孔道11中,各发热体2之间分别通过导线3相连接,其中,该发热片为于至少二非金属面料(未图示)之间布设发热线的发热结构,该发热片之发热线与导线3相连接,该发热片可于市面采购或自行生产,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84.进一步地,如图14-18所示,各发热体2之间相互串联,或,各发热体2之间相互并联,又或,各发热体2之间为串并联方式组合连接。其中,发热体2之间的间隙为0.0005~100mm,以防止发热体2之间形成加热空白区域,有效确保板体1整体受热均匀;该发热体2优选采用碳纤维发热线或合金丝发热线,即便于安装,省时省力,也易于获得,生产成本较低。
85.另外,如图21所示,板体1上还设有至少一导热板17,该导热板17用以将板体1传导出的热量进行传导,其中,该导热板17优选采用螺丝18固定连接,便于装配,导热板17和板体1之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卡扣、插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连接,具体实施结构,可参照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实施方式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86.如图22-25所示,当所述发热体2为发热线时,该发热体2包含至少一发热丝束21以及包覆于发热丝束21上的至少一绝缘层22,具体而言,该发热体2除了同一绝缘层22包覆有且仅有一发热丝束21外,该发热体2之同一绝缘层22还可包覆2束以上间隔设置的发热丝束21,该发热体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板体1的实际发热需要进行设计,在此并不予以自限;另外,该绝缘层22的截面形状可呈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多边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绝缘层22的截面形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可于同一孔道11中并行设置二个以上该发热体2同时使用,具体使用方式,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配置,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87.或,如图26-30所示,当所述发热体2为发热线时,该发热体2包含至少一绝缘芯体23、缠绕于绝缘芯体23上的至少一发热丝单体24以及包覆于缠绕有发热丝单体24之绝缘芯体23上的至少一绝缘层22,通过绝缘层22将发热丝单体24包覆于绝缘芯体23上,能有效解决发热丝单体24易断裂、触电、易打火等隐患,打打提升了发热体2的安全性能;具体而言,当同一绝缘层22中设有二根以上绝缘芯体23时,各绝缘芯体23上均分别缠绕有至少一发热丝单体24,该发热体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板体1的实际发热需要进行设计,在此并不予以自限;另外,该绝缘层22的截面形状可呈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多边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绝缘层22的截面形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在此并不予以自限;同
时,需要说明的是,可于同一孔道11中并行设置二个以上该发热体2同时使用,具体使用方式,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配置,在此并不予以自限。
88.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于发热体加热的电池干燥线,其发热体2一般与干燥箱9之控制电路(未图示)相连接,该控制电路通过主控制器(未图示)对发热体2的发热进行调控,该控制电路上还设有温控表4(未图示),该温控表4与至少一感温线5相连接,工作时,该温控表4通过感温线5对板体1或发热体2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温度情况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实际干燥需要,配合温控表4的温度信号,对各发热体2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电源通断控制,从而对各发热体2阻值的更改,达到改变能量传递变化的目的(即干燥温度变化);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2的阻值更改,是将各发热体2的总阻值进行更改,而非改变单一发热体2本身阻值。
89.使用时,开启干燥线,将待干燥物料放置到上料单元7之上料台74,上料机器人73通过上料气动夹爪731将待干燥物料逐一地整齐摆放到上料工作台72的物料载具71上,调度单元6之调度机器人63在调度电机621驱动下移动到上料工位处,通过承托部64之承托臂642从上料工作台72上托住物料载具71两边,再由调度机器人63抬起承托部64,将物料载具71托举起来,再在调度电机621驱动下移动到干燥箱9处,把物料载具71逐一放到干燥箱9之支架92的各板体1上,随后,关闭密封门94,并开启真空泵,将干燥区形成真空环境,接着,根据设定的干燥要求,对各板体1上的发热体2通电,并配合温控器,对各发热体2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电源通断控制,从而对各发热体2阻值的更改,以满足干燥要求;在干燥箱工作的同时,调度机器人63继续工作,将上料工作台72已摆满待干燥物料的物料载具71摆放到干燥箱9的缓存架93上,待干燥区内的物料干燥完毕,调度机器人63在调度电机621驱动下移动到干燥区,将各板体1上的物料载具71转移到下料单元之下料工作台81上,此时,下料机器人82通过下料气动夹爪821将物料载具71上的各物料转移到下料台83上,如是往复,对物料进行干燥。
9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装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零部件均可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进行订制,在此不再赘述。
91.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