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8687发布日期:2022-11-11 20:1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混水设备领域,具体是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


背景技术:

2.因为在对社区进行集中供暖时,需要利用到回水系统,即将完成热交换的水流经过回水管后进入到加热器内部,从而使加热器再对水流进行加热,以实现对社区的有效供暖。对于回水管中所返回的水流为已经完成热交换的水流,而当将水流直接排入到加热器内部时,因为水流温度与加热器的指定加热温度相差较大,致使加热器启动较大的功率对水流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加热器需要在高功率的状态下工作较长时间。混水罐能够进行水流的混合,即将回水水流与加热后的热水水流之间进行混合,从而使进入到加热器内部的水流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加热器不需要较高的加热功率,但是现在的混水器因为本身结构问题,只有在回水与加热水之间热量差异较大时,才能够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所能够达到的热量交换效果并不好,使得回水水流的问题还是需要加热器在高功率的环境下对回水水流进行加热。
3.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进行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的设计,能够确保回水水流与加热水流之间能够充分混合,进而使得混合后的水流进入到加热器内部后,不会使回水温度与加热器加热温度相差太大,致使满足加热器能够低功率稳定加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它能够将回水水流与加热水流充分混合,确保进入到加热器内部的水流不会触发加热器进行高功率的不稳定加热状态,从而使得加热器能够稳定的对混合后的回水水流进行加热,不需要加热器在高功率的状态下频繁进行加热操作。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进水位、出水位,所述进水位与回水管、热水管相连接,且所述出水位与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罐体为横向反应罐或纵向反应罐。
7.在所述横向反应罐上所述进水位呈等间距设置横向反应罐的一侧,且所述回水管、热水管与所述进水位之间交替连接。
8.所述出水位与所述进水位之间在所述横向反应罐上对称设置。
9.所述横向反应罐横向放置后与所述回水管、热水管相连接。
10.所述纵向反应罐上的进水位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纵向反应罐的侧面上,且所述回水管、热水管与所述进水位之间交替连接。
11.所述出水位设置在所述纵向反应罐的底端位置。
12.所述纵向反应罐竖直放置后与所述回水管、热水管相连接。
13.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装置在进行设置时,进行横向反应罐以及纵向反应罐的设置,通过横向反应罐以及纵向反应罐均能够实现回水水流以及热水水流的充分混合,从而使得进入到加热器内部的水流温度不会与加热器的加热水流温度相差太大,致使加热器能够对回水水流在非高功率的状态下进行加热,避免加热器因为长时间在高功率的状态下对水流进行加热,致使加热器负载过大并且耗费能量较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所示标号:
18.1、罐体;2、进水位;3、出水位;4、横向反应罐;5、纵向反应罐。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所述是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主体结构包括罐体1,在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进水位2、出水位3,所述进水位2与回水管、热水管相连接,且所述出水位3与出水管相连接;因为对于传统的混合罐而言,也是需要进行进水位2的设置,以实现回水管中的冷水与热水管中的热水在混合罐中进行充分混合,并使混合后的水流从出水位3所连接的出水管位置向外流出,从而达到冷热水混合的目的。但是对于传统的混合罐设备而言,只有在热水和回水之间的温差较大时才能够较为明显的热量传递,而在其他情况下热水和回水之间的热量交换并不多,致使还是需要加热器对回水进行较高功率的加热。对于本装置而言,所区别的就是保障热水以及冷水之间能够充分进行混合,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罐体1的设置,以满足回水与热水之间的混合需求。
21.所述罐体1为横向反应罐4或纵向反应罐5。
22.实施例1:
23.因为对于罐体1而言,在进行设置时需要满足方便安装的需求,即在进行回水管以及热水管之间的连接时,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管道连接到罐体1的进水位2位置,以确保罐体1与回水管以及热水管之间的稳定连接。因此此处在横向反应罐4的设置时,在所述横向反应罐4上所述进水位2呈等间距设置横向反应罐4的一侧,且所述回水管、热水管与所述进水位2之间交替连接。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因为对于回水管以及热水管中的水流在进入到横向反应罐4中需要进行混合,而在对回水管、热水管交替与进水位2进行连接后,此时进入到横向反应罐4中的回水与热水之间能够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回水与热水在不需要搅拌的情况下,即可非常轻松的实现回水与热水之间的热量交换,得到热量混合后的回水水流。
24.因为出水位3需要与出水管相连接,因此在对出水管相对于横向反应罐4的位置进行设置时,将所述出水位3与所述进水位2之间在所述横向反应罐4上对称设置,进而使回水与热管在横向反应罐4内进行充分混合后,从对称位置的出水位3位置向外流出,并流入到
加热器内进行加热,从而在保障回水与热水在有效混合的同时,确保混合后的水流从出水位3位置向外流出。
25.对于横向反应罐4而言,需要确保横向反应罐4的放置角度,确保回水以及热水在进入到横向反应罐4内后能够充分进行混合。因此,所述横向反应罐4横向放置后与所述回水管、热水管相连接;因为在回水管以及热管管所连接的进水位2处于同一水平状态时,此时进入到横向反应罐4内的回水与热水不存在高度差问题,从而避免出水位3位置的水流温度过高或过低。
26.实施例2:
27.为了达到更好的回水与热水温度交换的效果,此处进行纵向反应罐5的设置,通过纵向反应罐5将回水与热水进行混合,并在纵向反应罐5的出水位3位置流出水流。区别于上述横向反应罐4,所设置的纵向反应罐5能够将热水与回水进行更加充分的混合,使得出水位3位置所流出的水流温度能够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断断续续水流温度差异的问题。对于纵向反应罐5的设置而言,所述纵向反应罐5上的进水位2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所述纵向反应罐5的侧面上,且所述回水管、热水管与所述进水位2之间交替连接;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因为进行回水与热水之间的混合时,回水与热水交替的从所连接的进水位2进入到纵向反应罐5的内部,因为此时的热水与回水在进入到纵向反应罐5内部时不会出现阻碍问题,进而使得回水与热水能够等量等时的流入到纵向反应罐5内部,以充分实现回水与热水之间的热量交换。而且,所述出水位3设置在所述纵向反应罐5的底端位置,进而使回水与热水在纵向反应罐5底端的出水位3向外流出,进入到加热器内部进行加热。因为将出水位3设置在纵向反应罐5的底端后,进而留给回水与热水充分进行热量交换的时间,以确保所流出的水流温度恒定。
28.对于纵向反应罐5的设置方式,将所述纵向反应罐5竖直放置后与所述回水管、热水管相连接,从而达到纵向反应罐5的使用要求。但是因为出水位3在纵向反应罐5上是竖直设置的方式,因此如果不能够使用直管进行连接,可以选择软管进行进水位2位置的连接,以达到水流输送的目的。
29.因此,智能混水供暖机组混水反应罐,能够将回水水流与加热水流充分混合,确保进入到加热器内部的水流不会触发加热器进行高功率的不稳定加热状态,从而使得加热器能够稳定的对混合后的回水水流进行加热,不需要加热器在高功率的状态下频繁进行加热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