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低温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夹套。
背景技术:2.低温干燥是一种减压蒸馏技术,是将容器减压至真空状态时,液态水(溶剂)在低温下(约37-50℃左右)即可沸腾蒸发变成气相蒸汽,使得水(溶剂)中的污染物(溶质)被脱水、浓缩,直至固化的状态,从而实现了较低的温度下污染物(溶质)与水(溶剂)的分离;
3.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一密闭的低温干燥罐实现上述蒸发干燥过程,低温干燥罐的两侧均设置有夹套,用于加热低温干燥罐的蒸汽管道则设置于夹套上;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蒸汽管道仅仅布置于夹套及其附近区域,因此蒸汽管道与低温干燥罐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不能将热量有效传递给物料,由此导致干燥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效率低,整套装置的传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夹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热效率低的缺陷。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加热夹套,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干燥罐的插接口;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管,所述蒸汽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连接套的两侧伸出到所述连接套外,且所述蒸汽加热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加热腔内还填充有蓄热介质;所述连接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排料口。
7.可选的,连接套为整体式结构,所述蒸汽加热管绕所述连接套的轴线方向呈螺旋形结构设置。
8.可选的,连接套底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检修口和密封门,所述密封门边缘设置有隔热橡胶垫。
9.可选的,连接套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套体和下套体,所述上套体和下套体上均设置有蒸汽加热管,两所述蒸汽加热管呈w形轨迹线布置。
10.可选的,上套体和下套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有隔热橡胶套。
11.可选的,加热腔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卡,所述蒸汽加热管与所述安装卡相连。
12.可选的,蒸汽加热管上套置有散热翅片。
13.可选的,插接口上均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侧嵌套有隔热橡胶环。
14.可选的,连接环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加热腔,
加热腔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干燥罐的插接口;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蒸汽加热管,所述蒸汽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连接套的两侧伸出到所述连接套外,且所述蒸汽加热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加热腔内还填充有蓄热介质;所述连接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加料口和排料口;
17.本技术使用时,将干燥罐通过插接口与所述连接套套接,同时通过加料口向加热腔内添加蓄热介质;蒸汽加热管的进口端连接蒸汽源,其出口端连接蒸汽回收装置;通过蒸汽加热管对蓄热介质进行加热后,蓄热介质再对干燥罐进行加热;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夹套能够将干燥罐的绝大部分区域包裹,而不是只对前后两侧的夹持区域进行加热,同时本技术还在加热腔内填充蓄热介质,进一步提高干燥罐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19.同时与传统的蒸汽加热方式相比,蓄热介质能够更加稳定的输出热量,有利于提高干燥罐内温度的稳定性,避免其温度剧烈波动,进而提高整套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最后,蓄热介质还能够避免出现热量的波峰与波谷,实现设备的连续工作,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一种加热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一种加热夹套的侧视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一种加热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一种加热夹套的侧视图;
25.附图标记:1-连接套,2-支撑柱,3-加热腔,4-插接口,5-蒸汽加热管,6-连接法兰,7-蓄热介质,8-加料口,9-排料口,10-检修口,11-密封门,12-隔热橡胶垫,13-上套体,14-下套体,15-隔热橡胶套,16-安装卡,17-散热翅片,18-连接环,19-隔热橡胶环,20-加强筋。
26.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实施方式1
32.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加热夹套,包括连接套1,所述连接套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套1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柱2,沿所述连接套1的长度方向,在所述连接套1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口4,两所述插接口4同轴设置;两所述插接口4内均设置有连接环18,沿连接环18的轴向方向,所述连接环18的中部与所述插接孔内壁焊接相连,同时在所述连接环18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1相连的加强筋20;
33.通过连接环18能够有效提高干燥罐与插接口4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从而避免干燥罐发生挤压变形,提高干燥罐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所述连接环18内侧还填充有隔热橡胶环19,通过隔热橡胶环19将连接套1与连接环18之间的间隙填充,进而有效降低热量散失,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34.同时通过加强筋20提高连接环18与连接套1之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5.所述加热腔3内还设置有蒸汽加热管5,所述蒸汽加热管5与所述连接套1同轴设置,为提高加热效果,所述蒸汽加热管5呈螺旋形结构设置,同时沿所述连接套1轴线方向投影,所述插接口4位于所述蒸汽加热管5投影内侧,以避免所述蒸汽加热管5对干燥罐造成干涉;
36.所述加热腔3内部还设置有若干安装卡16,各所述安装卡16分别与所述蒸汽加热管5相连,以将所述蒸汽加热管5固定;所述连接套1底部还设置有检修口10,同时还交接有密封门11,所述密封门11内侧还设置有隔热橡胶垫12;
37.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门11处于关闭状态,通过隔热橡胶垫12能够有效降低检修口10的热量散失;当需要检修设备时,工作人员从检修口10进入到加热腔3内进行检修,从而在不拆除干燥罐的情况下实现检修,降低检修难度;
38.所述连接套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8,其底部还设置有排料口9,通过加料口8和排料口9向加热腔3内加注蓄热介质7或排除蓄热介质7进行检修;蓄热介质7加注后,所述蒸汽加热管5将被所述蓄热介质7包裹;
39.所述蓄热介质7优选氟化物、硫酸盐或硝酸盐等固相变蓄热材料;
40.所述蒸汽加热管5的两端分别从连接套1的两端伸出到连接套1外,且在蒸汽加热管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6,并通过连接法兰6分别连接蒸汽源和蒸汽回收装置;
41.所述蒸汽加热管5位于加热腔3内的部分还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17,各散热翅片17插入到蓄热介质7内,通过散热翅片17不但能够加快热量的散失速度,提高加热效率,同时通过散热翅片17还能够引导热量向干燥罐方向流动,从而改善热量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提
高加热效率;
42.实施方式2
43.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加热夹套,包括连接套1,所述连接套1包括上套体13和下套体14,所述上套体13和下套体14均呈半圆形结构,所述下套体14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所述上套体13与下套体14相互贴合的一面还设置有连接法兰6,安装时两所述连接法兰6相互扣合,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且在两所述连接法兰6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橡胶套15;以提高隔热能力,降低热量损失;
44.同时采用上述结构还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组装和检修难度,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夹套能够将干燥罐的绝大部分区域包裹,而不是只对前后两侧的夹持区域进行加热,同时本技术还在加热腔内填充蓄热介质,进一步提高干燥罐与热源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46.同时与传统的蒸汽加热方式相比,蓄热介质能够更加稳定的输出热量,有利于提高干燥罐内温度的稳定性,避免其温度剧烈波动,进而提高整套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7.最后,蓄热介质还能够避免出现热量的波峰与波谷,实现设备的连续工作,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4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