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4426发布日期:2023-02-17 22:3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见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常设置有竖条状的出风口,以用于将送风气流吹送至室内环境,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调节。立式空调室内机一般利用竖摆叶引导左右出风角度,或者进行左右摆风。空调领域大量采用这种导风结构,缺乏创新。
3.此外,虽然竖摆叶改变了左右出风方向,但是当用户经过空调前时,仍然会被冷风或热风吹到,感觉到明显的热或凉,用户体验不是特别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立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气流躲避人体的导风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简化导风装置的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用了上述导风装置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装置,用于可绕竖向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的出风口处,其包括:
8.第一板体,竖立设置;和
9.至少一个第二板体,每个所述第二板体竖立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面限定出一通风间隔;且
10.每个所述通风间隔内设置有多个上下排列的导风隔板,以在所述导风装置转动至使所述通风间隔通风的角度时,由所述导风隔板引导所述通风间隔的气流方向。
11.可选地,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使所述通风间隔通风的角度时,每个所述导风隔板在从其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以将气流朝前上方引导。
12.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隔板的进风端位置低于相邻下方的导风隔板的出风端位置。
13.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隔板的仰角在40
°
至45
°
之间。
14.可选地,每个所述通风间隔中的各所述导风隔板从上至下等间距排列。
15.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体的数量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下两端通过两个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面;且
16.每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个所述端板具有安装轴,以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17.可选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设置有导风隔板。
18.可选地,导风装置还包括:外板体,其竖立设置,其宽度宽于所述第一板体;
19.所述第一板体贴合于所述外板体内侧面,且位于所述外板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位。
2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21.壳体,其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和
22.至少一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导风装置,每个所述导风装置可绕竖向轴线转动地安装于一个所述出风口处。
23.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口匹配多个所述导风装置,多个所述导风装置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24.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中,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隔,且通风间隔内设置有上下排列的多个导风隔板。当导风装置转动至使通风间隔通风的角度时,由导风隔板引导所述通风间隔的气流方向,从而将气流引导至不吹人的角度(例如,可使导风隔板朝上倾斜,将气流朝前上方引导),以使冷风/热风躲避人体,提高了用户体验。
2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中,使每个导风隔板的进风端位置低于相邻下方的导风隔板的出风端位置,以便导风隔板更加有力地引导气流方向。
2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装置还包括宽度大于第一板体的外板体。将外板体设置地较宽,以便能够发挥导风装置左右导风的功能。如此,导风装置既能够通过转动来左右导风,又能够通过导风隔板实现上扬导风,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可以省略上下导风的摆叶,简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2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30.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中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2所示结构在导风装置转动至使通风间隔通风的角度的示意图;
3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以一竖直面剖切图4所示导风装置得到的示意性剖视图;
34.图6是图4所示导风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
35.图7是导风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
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3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其中,立式空调室内机为分体立式空调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导风装置应用于立式空调室内机,用于调节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
4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中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在导风装置20转动至使通风间隔201通风的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以一竖直面剖切图4所示导风装置20得到的示意性剖视图。
4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装置20用于可绕竖向轴线y1、y2转动地安装于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的出风口12处,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图3即示意了导风装置20进行导风的状态。除此之外,导风装置20还可具有关闭出风口12的作用,例如图1和图2即示意了导风装置20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装置20一般性地可包括第一板体21和至少一个第二板体22。其中,第一板体21竖立设置。具体地,第一板体21的形状可匹配于出风口12的形状。例如图2,由于出风口12为竖条状,则第一板体21为竖条状。
43.第二板体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每个第二板体22竖立设置,且与第一板体21的内侧面211限定出一通风间隔201。也即,第二板体22与第一板体21之间大致平行设置,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了间隔,以用于通风。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左右出风方向,例如将出风气流朝左前方、右前方、正前方吹出。当导风装置20往复转动时,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可实现左右摆风。
44.每个通风间隔201内设置有多个上下排列的导风隔板24,以在导风装置20转动至使通风间隔201通风的角度时,如图3,由导风隔板24引导通风间隔201的气流方向。如此便能将气流引导至不吹人的角度,以使冷风/热风躲避人体,提高了用户体验。
45.图5是以一竖直面剖切图4所示导风装置20得到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和图5用箭头示意了风向。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导风装置20处于使通风间隔201通风的角度时,每个导风隔板24在从其进风端(a1、a2)至出风端(b1、b2)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以将气流朝前上方引导,以便冷风/热风充分避开人体。每个导风隔板24的仰角a(也即导风隔板24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0
°
至45
°
之间,以便将气流以40
°
至45
°
的仰角上扬引导。经试验,将该仰角设计在40
°
至45
°
之间,用户能收获更优的风感体验。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得每个导风隔板24的进风端位置低于相邻下方的导风隔板24的出风端位置。例如图5所示,可使上侧导风隔板24的进风端a1的位置低于下方导风隔板24的出风端b2的位置。如此使得导风隔板24更加有力地引导气流方向,避免气流朝前直吹的时候不经任何的导风隔板24的引导直接流经通风间隔201。
4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可使每个通风间隔201中的各导风隔板24从上至下等间距排列,使气流风分布更加均匀,以避免因间隔不同导致在竖向方向出现风量差。当然,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以如此设计:从上至下使得通风间隔201的宽度逐渐变小,使下部气流风量更小,上部气流风量更大,相当于将气流总体上移,以进一步确保人体没有风感或风感较小。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板体22的数量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每个第二板体22的上下两端通过两个端板222、223连接于第一板体21的内侧面211。并且,每个第二板体22的一个端板222具有安装轴224,以用于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本实施例将第二板体22设置为多个,是为了方便设置多个安装轴224,这使得长条状的导风装置20在长度方向上与壳体10实现多点连接,以便使其结构更加稳固,避免长时间导风后出现较大的不利变形而影响空调的性能和外观。
50.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可使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板体22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设置有导风隔板25。可使该导风隔板25从进风端至出风端逐渐向上倾斜,以将气流朝斜上方引导。
51.图6是图4所示导风装置20的示意性爆炸图。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导风装置20还包括外板体23。外板体23竖立设置,其宽度宽于第一板体21。例如,可使外板体23的宽度与第一板体21的宽度之比在1.8至2.2之间。第一板体21贴合于外板体23的内侧面231,例如通过粘贴、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可使第一板体21位于外板体23宽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部位。当导风装置20处于关闭出风口12的位置时,外板体23朝向外部环境。
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装置20将外板体23设置地较宽,以便能够发挥导风装置20左右导风的功能。如此,导风装置20既能够通过转动来左右导风,又能够通过导风隔板24实现上扬导风,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因此可以省略上下导风的摆叶,简化了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54.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可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或其他制冷系统进行制冷/制热的空调设备的室内部分,具体原理不再赘述。
55.立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如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装置20。
56.壳体10限定有空腔,用于容纳立式空调室内机的主体结构,例如蒸发器、风机等等。壳体10包括用于构成立式空调室内机外观的面板14,还包括被面板14包覆在内,以用于承载空调结构的骨架。图2中示意了上部骨架15,下部的骨架未示意。
57.壳体10开设有进风口(未图示,可开设于壳体10的后侧或横向两侧)和至少一个出风口12。例如图1至图3所示,可开设有两个出风口12。进风口用于引入室内空气,室内空气与壳体10内的蒸发器完成换热后形成换热气流,然后在风机的作用下流向出风口12。出风口12用于将壳体10内的调节气流(换热气流、净化气流或新风气流等等)吹向室内环境,以
对室内环境空气进行调节。
58.每个导风装置20可绕竖向轴线转动地安装于一个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引导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出风口12匹配多个导风装置20,多个导风装置20沿出风口12的宽度方向(x方向)间隔排列。例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出风口12匹配2个导风装置20。多个导风装置20可转动至关闭位置,如图2;也可以转动至导风位置,如图3。对于同样的出风口宽度,设置多个导风装置20,能够减小每个导风装置20的宽度,避免其转动干扰到壳体10的内部结构。
60.图7是导风装置20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61.如图7所示,以两个导风装置20为例对导风装置20的驱动机构进行介绍。驱动机构可包括电机310、连杆320、两个摇杆350、两个轴330以及两个轴套340。
62.连杆320的两端分别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两个摇杆350,以构成双摇杆机构。每个轴330固定于摇杆350,且与连杆320的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每个轴330通过一个轴套340固定于一个导风装置20的安装轴224。电机310的转轴与一个轴330共线并驱动其转动,在双摇杆机构作用下,另一个轴也同步转动,实现了两个导风装置20的联动。
63.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