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5066发布日期:2023-01-04 03:1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3.相关技术中,新风出风口固定结构为方孔配合,不可以沿轴线转动,若风向不可调节,会存在新风吹人的情况,用户体验效果不好。或当用户希望新风吹至某一个方向时,而新风口不可以转动,因此会造成不良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在新风出风口设置第一导风组件,可以使新风实现任意角度的送风,避免新风直吹人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换热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模块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所述新风风道上设置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朝向所述壳体前上方的一侧,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相对;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组件相对所述新风出风口周向旋转。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在新风出风口设置第一导风组件,可以使新风实现任意角度的送风,避免新风直吹人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导风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新风风道且和所述新风口相对,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且相对所述固定件周向旋转。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固定件连接且相对所述固定件可旋转,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和所述导风件固定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和第一连接座,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新风风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多个连接部和配合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座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和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配合部配合且相对所述配合部可旋转。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配合部卡接配合,且部分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配合部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另一种,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柱限位配合。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新风口处,所述导风板相对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倾斜设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出风口为圆形;和/或,所述换热出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组件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视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仰视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侧视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22.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外部结构图
23.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视图;
24.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组件的爆炸图;
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与转轴的连接示意图;
27.图10是图9的爆炸图;
28.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00、空调器;
31.10、壳体;11、换热出风口;12、新风出风口;
32.20、换热模块;
33.30、新风模块;31、离心风扇;
34.40、新风风道;41、新风进风口;42、新风口
35.50、第一导风组件;51、固定件;511、固定座;512、第一连接座;513、连接部;514、配合部;52、导风件;521、第二连接座;522、第一连接部;523、第一导风板;53、转轴;531、卡扣;532、第二连接部;
36.60、第二导风组件;61、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8.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39.结合图1-图4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模块20、新风模块30、新风风道40和第一导风组件50。壳体1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前表面,壳体10上还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室内风从换热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部进行换热。
40.并且,换热模块2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模块20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11连通,换热模块20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位于壳体10上开设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11之间,可以通过换热进风口吸入室内风,并且在室内与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换热出风口11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41.以及,新风模块30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模块30设置有离心风扇31和新风进风口41,将离心风扇31设置于新风模块30内,离心风扇31可以从新风进风口41吸入室外新风,并且可以通过新风出风口12将室外新风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42.新风模块主要用于室外新风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离心风扇31可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使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新健康,然后使新风进入到新风风道40后通过新风口42释放到室内,实现空调器100的新风效果。其中,将新风口42设置在空调器100的正前方,用户可以直观看到明显的出风口位置,可提升用户的视觉的体验,在视觉维度可体会到新风功能。
43.另外,新风风道40设置于壳体10内,新风风道40与新风模块30连通,新风风道40上设置有新风口42,新风口42设置于新风风道40朝向壳体10前上方的一侧,新风口42和新风出风口12相对。具体地,新风风道40位于壳体10内部,新风风道40朝向壳体10的前上方设置有新风口42,新风口42与新风出风口12相对。
44.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风组件50设置于新风出风口12,第一导风组件50相对新风出风口12上周向旋转。具体来说,第一导风组件50位于新风出风口12,用户可以操作第一导风组件50,使得第一导风组件50相对新风出风口12任意方向旋转,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从而起到导风的作用,避免新风直吹人给用户不良的用户体验。
45.由此,在新风出风口12设置第一导风组件50,可以使新风实现任意角度的送风,避免新风直吹人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46.根据图7所示,第一导风组件50包括:固定件51和导风件52,固定件51固定于新风风道40且和新风口42相对,导风件52设置于固定件51且相对固定件51周向旋转。具体地,第一导风组件50包括固定件51和导风件52,固定件51位于新风风道40并固定在新风风道40上,与新风口42相对,使得从室外进入新风风道40的风顺利从第一导风组件50进入室内。以及,导风件52设置在固定件51上,导风件52可以相对于固定件51任意角度旋转,用户可以对导风件52进行操作,使得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任意角度旋转,从而调整新风的出风方
向,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从而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47.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组件50还包括:转轴53,转轴53的一端和固定件51连接,并且转轴53相对固定件51可旋转,转轴53的另一端和导风件52固定连接。如此,第一导风组件50上还设置有转轴53,转轴53的一端与固定件51连接,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以及,转轴53相对于固定件51可以旋转,转轴53的另一端与导风件52固定连接,转轴53旋转,带动导风件52一起旋转,使得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任意角度旋转,从而调整新风的出风方向,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第一导风组件50使得空调器10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任意角度的出风,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48.参照图8-图10所示,固定件51包括:固定座511和第一连接座512,固定座511和新风风道4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座512包括:多个连接部513和配合部514,连接部513的一端和固定座511的内壁连接,并且连接部513的另一端和配合部514连接,转轴53的一端和配合部514配合,并且转轴53相对配合部514可旋转。具体地,固定件51由固定座511和第一连接座512构成,固定座511与新风风道40固定连接,固定座511与新风风道40配合,衔接流畅,从而使得新风通过畅通无阻。以及,第一连接座512由多个连接部513与配合部514组成,多个连接部513绕固定座511的内壁间隔设置,连接部513的一端与固定座511固定连接,连接部513的另一端与配合部514配合,相邻两个连接部513之间存在夹角,夹角可以为90
°
,保证第一连接座512的结构支撑力的同时方便新风通过。另外,转轴53的一端与配合部514配合,转轴53相对配合部514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实现不同角度的新风送风。
49.进一步地,转轴53的一端设置有卡扣531,卡扣531和配合部514卡接配合,并且部分转轴53配合在配合部514内。具体地,转轴53与配合部51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扣531,卡扣531与配合部514卡接配合,实现对转轴53的固定,并且部分转轴53配合在配合部514内,进一步对转轴53进行固定,保证转轴53与配合部514的连接强度。以及,转轴53和配合部514卡接的同时不会影响转轴53的旋转。
50.更进一步地,导风件5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521,第二连接座5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22,转轴5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32,第一连接部522为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532为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另一种,限位孔和限位柱限位配合。导风件52的中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座521,第二连接座521上朝向壳体10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22,转轴53与导风件5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32,第一连接部522与第二连接部532相互限位配合,实现转轴53与导风件52的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转轴53的转动带动导风件52的转动,达到导风的目的。其中,第一连接部522可以是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532是限位柱和限位孔的另一种,通过限位孔和限位柱的限位配合,实现转轴53与导风件52的固定连接,转动转轴53,带动导风件52旋转,使新风实现任意角度的送风,避免新风直吹人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51.如图11所示,导风件52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板523,第一导风板523设置于新风口42处,第一导风板523相对新风风道40的出风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多个第一导风板523设置在导风件52上,并且多个第一导风板523间隔分布在导风件52上,第一导风板523相对新风风道40的出风方向倾斜设置,通过倾斜的第一导风板523实现导风件52不同方向的出风,从而可以使新风实现任意角度的送风,避免新风直吹人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52.参照图1-图3所示,新风出风口12为圆形,换热出风口11构造为长条形状。也就是说,新风出风口12为圆形,这样设计使得新风出发口与导风件52相互紧密配合,并且导风件52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又或者,换热出风口11为长条形状,实现大范围的出风。
53.根据图2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60,第二导风组件60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选择性地打开换热出风口11。具体地,第二导风组件60位于换热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打开或者关闭换热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打开时,经过换热的室内风通过换热出风口11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54.以及,第二导风组件60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61,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导风板61驱动连接,第二导风板61可转动地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1。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二导风板61上下转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不同角度的送风,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55.总的来说,在新风出风口12设置第一导风组件50,第一导风组件50包括导风件52和转轴53,导风件5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导风板523,导风板相对于新风风道40的出风方向倾斜设置,导风件52与转轴53固定连接,转轴53可以相对壳体10任意角度旋转,带动与转轴53固定连接的导风件52旋转,从而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转动转轴53,与转轴53固定连接的导风件52随之旋转,并且倾斜的第一导风板523可以使新风实现任意角度的送风,避免新风直吹人的情况,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