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固定结构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6163发布日期:2023-03-10 20:4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灶具固定结构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厨房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灶具固定结构及灶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灶具大多为嵌入式灶具,因其与厨房台面整体装修配合,使其被消费者作为厨房的主要烹饪设备。其主要结构为在台面开一个长方形孔,将灶具的底壳嵌入到台面的长方形孔中,灶具底壳的外边沿压在灶台开口部边沿的上表面上。这样的灶具通过安装定位结构就可以使灶具固定在灶台上,玻璃面板设置在底壳的外边沿的上面。灶具的整机零件组装时,玻璃面板的水平固定限位,主要是将面板固定板放入炉头与玻璃面板的间隙中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限位,对玻璃面板的限位依赖面板固定板,增加了灶具的重量和结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灶具固定结构及灶具,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灶具对面板的限位依赖面板固定板,增加了灶具的重量和结构复杂性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灶具固定结构,包括:面板;
5.底盘,所述底盘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下方,所述底盘的边缘与所述面板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部;
6.至少两个固定条,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条在所述面板的下板面首尾顺次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条设置于所述台阶部,所述固定条能够补偿所述台阶部占据的空间,以对所述面板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至少两条所述固定条首尾顺次连接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四边形框架结构的内环形状与所述底盘的形状适配。
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形成有限位夹角,所述限位夹角与所述底盘的顶角相适配,所述限位夹角与所述底盘的顶角之间形成第一补偿间隙。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夹角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条的宽度。
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固定条均沿所述固定条的长度方向间隔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底盘凸出。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互面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固定条的所述凸部正对设置;
12.或者相互面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固定条的所述凸部错位设置。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的凸部与所述底盘之间形成有第二补偿间隙;
14.所述第二补偿间隙的宽度为0.5mm-3mm。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用于与所述底盘固定的一侧面设
置有粘合胶。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灶具固定结构还包括台面,所述底盘设置于所述台面,所述固定条设置于所述面板、所述底盘和所述台面共同形成的夹层内。
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灶具固定结构,因而,具有该灶具固定结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9.本技术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包括:面板;底盘,底盘设置于面板的下方,底盘的边缘与面板的边缘之间形成台阶部;至少两个固定条,至少两个固定条在面板的下板面首尾顺次连接,至少两个固定条设置于台阶部,固定条能够补偿台阶部占据的空间,以对面板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在减配掉面板固定板后仍能够对面板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简化了本灶具固定结构的结构,从而有助于缩减成本以及本灶具固定结构在安装时的空间占用情况,便于整机固定组装。
21.本技术提供的灶具,包括上述所述的灶具固定结构,因而,通过本灶具固定结构能够确保面板周围的密封效果,还能够避免台面发生水平方向移动,影响台面以及本灶具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处于组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的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面板,2-底盘,3-固定条,301-第一固定条,3011-第一边部,3012-第二边部,3013-第三边部,302-第二固定条,3021-第四边部,3022-第五边部,3023-第六边部,303-凸部,304-凹部,4-限位夹角,5-台面,a-第一补偿间隙,b-第二补偿间隙,m-第一间隙,n-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35.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灶具固定结构及灶具。
39.实施例一
40.参见图1、图2和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灶具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包括:面板1、底盘2和固定条3,其中,底盘2设置于面板1的下方,面板1和底盘2均具有平板结构,并且底盘2的面积小于面板1的面积,使得面板1与底盘2上下叠放后,面板1的边缘与底盘2的四边边缘之间形成台阶部。固定条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每一个固定条3均具有u型结构,并且两个固定条3的开口相互正对设置,使得两个固定条3能够共同拼接成环形结构,使得该环形结构能够沿面板1的下板面的边缘设置,并且两个固定条3围设成的环形结构与台阶部的形状相适配,使得两个固定条3能够占据并铺满台阶部。当面板1具有在水平方向发生移动的趋势时,固定条3能够与底盘2接触而阻止面板1发生移动,可见,本技术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在简配掉面板1固定板的情况下,仍能够对面板1进行限位。
41.优选地,固定条3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面板1的下板面的边缘,并且能够填充面板1的边缘与底盘2边缘之间的空间,从而对面板1与底盘2进行限位,加强之间的稳定性,避免面板1相对底盘2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或窜动。当然,固定条3与面板1之间的固定方式并不仅限于此。
4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及下述实施例中的水平方向包含本灶具固定结构俯视视角下的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以及右下等多种情况。
43.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面板1具体为玻璃面板1,因此使用不具有磁性功能的限位棉条,通过自身形变既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也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44.进一步地,为便于描述,将两固定条3分别定义为第一固定条301和第二固定条302,第一固定条301和第二固定条302关于面板1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线对称设置。
45.第一固定条301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边部3011、第二边部3012和第三边部3013,第
二固定条302包括顺次排布的第四边部3021、第五边部3022和第六边部3023,第二边部3012与第五边部302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边部3011和第四边部3021沿同一直线分布,并且两者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第三边部3013和第六边部3023沿同一直线分布,并且两者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优选地,第一边部3011与第四边部302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m,第三边部3013与第六边部3023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n,优选地,第一间隙m和第二间隙n的大小相等,第一间隙m和第二间隙n可作为由于温度变化或者受到挤压时,第一固定条301和第二固定条302的收缩余量。
46.进一步地,第一边部3011与第二边部3012之间的通过限位夹角4连接,限位夹角4的内角为圆角,同样的,第二边部3012与第三边部3013之间、第四边部3021与第五边部3022之间、以及第五边部3022与第六边部3023之间也通过呈圆角状的限位夹角4连接,优选地,四个限位夹角4的形状能够与底盘2的四个顶角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加强面板1与底盘2之间限位效果。
47.以第一边部3011为例,限位夹角4的宽度大于第一边部3011的宽度,在保证限位效果的情况下,有助于缩减用料,节约成本,第一固定条301的其他边部以及第二固定条302的边部均是如此。
48.进一步地,当面板1与底盘2装配完成后,第一固定条301和第二固定条302之间共计形成的四个限位夹角4分别对应底盘2的四个顶角一一设置,有助于更精确地控制面板1相对底盘2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量。由于固定条3受到挤压可能发生轻微形变,在装配完成的装状态下,第一固定条301和第二固定条302之间的夹角(圆角)与底盘2的顶角之间形成有第一补偿间隙a,优选地,第一补偿间隙a的宽度为0.5mm-3mm,该第一补偿间隙a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第一补偿间隙a过大,影响限位效果,第一补偿间隙a过小则容易对装配稳定性造成影响。
49.进一步地,固定条3具体为棉条,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发生形变,优选地,固定条3的厚度大于底盘2的厚度,优选地,固定条3的厚度为2mm-6mm。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还包括台面5,优选为大理石石材台面,台面5开设有安装孔,本灶具固定结构固定在安装孔内,面板1搭设在台面5上。本灶具固定结构在处于装配的状态下,台面5、底盘2和面板1之间形成类似夹层结构的限位空间,而第一固定条301和第二固定条302位于限位空间内,并且由于固定条3的厚度大于底盘2的厚度,使得在装配状态下,固定条3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既能够对面板1和底盘2、台面5起到限位作用,还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油污渗入。
5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定条3是通过自身形变起到限位和密封作用的,其厚度大于底盘2的厚度,从而使得固定条3能够密封住限位空间,并且固定条3的厚度在2mm-6mm之间,即便灶具的炉头和面板1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在2mm以上时,固定条3仍能够充分发挥限位和密封作用。
51.实施例二
52.参见图1、图2和图6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灶具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二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包括:面板1、底盘2和固定条3,其中,面板1与底盘2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种相同,相同的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53.本实施例中,固定条3的数量优选为四条,面板1具有四边形平板结构,四个固定条
3分别对应面板1的下板面的四条侧边的边缘与底盘2的边缘形成的四个台阶部设置,固定条3与面板1之间的固定方式优选为粘贴的方式,便于维修和更换。四个固定条3首尾顺次抵接形成闭环结构,并且该闭环结构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面板1的下板面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同。
54.进一步地,每一个固定条3的靠近面板1内部的一侧沿着该固定条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303,使得固定条3的内侧边具有锯齿结构,相邻的两个凸部303之间形成一个凹部304,每一个凸部303均朝向底盘2的边缘靠近,也就是说,每一个固定条3起主要限位作用的为凸部303的部分,这样的结构,使得多个固定条3能够在水平方向对面板1和底盘2进行限位,既能够保证限位效果,还能够减少固定条3的耗材用量,节约成本。
55.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固定条3均垂直设置,每一组相互面对的两个固定条3平行设置,并且相互面对的两个固定条3上的凸部303相互正对设置,或者说相互面对的两个固定条3关于面板1的中线对称设置。进一步地,相互面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条3上的凸部303还可以错位设置,或者说,相互面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条3中,其中一个固定条3的凸部303正对另一个固定条3的凹部304设置。
5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还包括台面5,优选为大理石石材台面5,台面5位于底盘2的下方,或者说,本灶具固定结构在组装过程中,面板1和底盘2均装配在台面5上。在处于装配状态下,台面5、底盘2和面板1之间形成类似夹层结构的限位空间,并且限位空间沿底盘2的四周分布,四个固定条3分别设置在沿底盘2四周分部的限位空间内。
57.进一步地,固定条3具体为棉条,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发生形变,优选地,固定条3的厚度大于底盘2的厚度,在面板1、底盘2和台面5处于装配状态下,固定条3受到挤压而发生形变,并且此时,每一固定条3的凸部303的外侧边与底盘2的边缘之间均形成第二补偿间隙b,优选地,第二补偿间隙b的宽度为0.5mm-3mm,该第二补偿间隙b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第二补偿间隙b过大,影响限位效果,第二补偿间隙b过小则容易对装配稳定性造成影响。
5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灶具固定结构,在减配掉面板固定板后仍能够对面板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简化了本灶具固定结构的结构,从而有助于缩减成本以及本灶具固定结构在安装时的空间占用情况,并且通过设置固定条,本灶具固定结构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油污污染橱柜。
59.实施例三
6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灶具固定结构,因而,具有该灶具固定结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