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0387发布日期:2023-03-22 06:3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新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装置逐渐普及起来。一些新风装置不仅能够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还可以对室内污浊的空气进行排出或者净化。这种新风装置壳体上会设置室内进风口,通过室内进风口能够抽吸室内的空气,将污浊空气进行排出或者净化。现有的新风装置上设置有风门,风门可被驱动件驱动,用于打开或关闭室内进风口。相关技术中,风门通过直线滑动的方式实现室内进风口的启闭,但这种驱动的风门方式存在传动效率低,容易卡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新风装置驱动风门时传动效率低,容易卡死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和风门组件,风机设置于壳体内,风机用于形成贯穿新风装置的风路,壳体设置有室内进风口,风门组件包括风门和驱动件,风门贴设于壳体,驱动件用于驱动风门贴着壳体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室内进风口。
5.通常,电机直接输出的是转动动量,需要一定的传动结构才能够输出直线运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风门是贴着壳体转动来实现室内进风口的开启或关闭的,因此相较于直线驱动风门,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门组件能够简化传动,令传动效率提高,因此也就不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也能够降低对驱动件的功率要求。并且,风门贴着壳体转动,相较于翻转式的风门,能够减小风门运动时的空间占用,风门不容易与其他部件干涉,有利于使新风装置的结构紧凑。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进风口包括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围绕风门的转动轴线设置,风门能够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封堵污风进风口、净化进风口中的一者或者同时封堵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
7.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包括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不同的进风口在不同的工况下使用,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由于新风装置在同一时刻只启用其中一种功能,因此,使用同一个风门来择一地开启污风进风口或者净化进风口,以及在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均不使用时,用一个风门同时封堵污风进风口和净化进风口,能够节约风门以及驱动件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和风门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导向部滑动配合,在风门相对于壳体转动时,第一导向部能够沿第一导向槽滑动。
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槽和第一导向部的滑动配合,使得风门在周向上的转动不受限制,并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径向上的位移,如此提高了风门的稳定性。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门贴设于壳体的外表面,风门组件还包括压靠件,压靠件设置于风门远离壳体的一侧并与壳体连接,压靠件用于限制风门向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
11.在本实施例中,压靠件能够限制风门在轴向上的位移,使其贴在壳体的外表面上,不容易轴向脱落,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风门的稳定性。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靠件上设置有卡接部,壳体上设置有卡槽,卡接部与卡槽卡接配合以实现压靠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通过卡槽、卡接部的配合,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方便地对压靠件、风门组件进行装卸。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压靠件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卡接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卡接部一一对应的多个配合部,配合部与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卡槽,压靠件可通过相对壳体旋转以使各个卡接部插入对应的卡槽内。通过旋转的方式令多个卡接部与多个卡槽同时配合,配合方式简单高效,稳定性好。并且配合部能够在轴向上有效地阻挡卡接部,令整个压靠件稳定地压住风门,避免其轴向脱落。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靠件和壳体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导向部,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与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在压靠件相对于壳体转动时,第二导向部能够沿第二导向槽滑动。
15.本实施例中,由于压靠件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与卡槽的配合,因此设置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部能够对压靠件进行有效地定位、引导,使得压靠件更容易安装。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靠件为环形板状。环形板装的设计能够尽可能地露出室内进风口,并且节约压靠件材料,减轻设备重量。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靠件或风门上设置有凸点,压靠件与风门通过凸点相互抵接。
18.在本实施例中,在风门转动时,风门与压靠件之间会存在摩擦。通过设置凸点,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压靠件与风门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摩擦力以及摩擦所带来的异响,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新风装置。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新风模式下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第一爆炸视图;
22.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第二爆炸视图;
23.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净化模式下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排风模式下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第三爆炸视图;
26.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新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27.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新风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净化模式下的剖视图;
29.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净化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30.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排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31.图1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在排风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010-新风装置;100-壳体;101-污风进风口;102-净化进风口;103-室内出风口;104-引风口;105-第一腔室;106-第二腔室;110-新风盖;111-容置槽;112-第一导向槽;113-第二导向槽;120-新风盒;130-风机壳;200-风门组件;210-风门;211-第一导向部;212-凸点;220-驱动件;230-压靠件;231-卡接部;114-配合部;115-卡槽;232-连接部;233-第二导向部;300-风机;400-风阀;410-阀门支架;411-新风口;420-第一门板;421-第一电机;430-第二门板;431-第二电机;440-密封件;500-第一过滤组件;510-第一滤网支架;520-第一滤网;600-第二过滤组件;610-第二滤网支架;620-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3.相关技术中,新风装置的壳体上会设置室内进风口,通过室内进风口能够抽吸室内的空气,将污浊空气进行排出或者净化。室内进风口通过风门来打开或者关闭,风门与驱动件传动连接,驱动件驱动风门运动。目前,风门往往通过直线滑动的方式实现室内进风口的启闭,但由于作为驱动件的电机往往直接输出的是转动,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需要一些中间传动结构来实现。因此相关技术中驱动风门运动的方式存在传动效率低,容易卡死的问题。由于传动效率低,能量损耗大,因此可能对驱动件有更高的要求。还有一部分现有的新风装置中,风门通过翻转的方式来实现进风口的启闭,虽然这种结构传动效率较高,但风门的转动轴线与进风口的朝向垂直,与风门自身平行,这样会造成风门转动过程中空间占用较大;并且,如果风门的转动轴线位于风门的边缘,难么风门的稳定性可能较差,在风门抵抗气流冲击时容易翻转。
34.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风门传动效率低,或者空间占用大、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其风门可贴着壳体转动来实现室内进风口的开启或者关闭。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装置。
3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新风模式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的第一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的第二爆炸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装置010,包括壳体100、风机300和风门组件200,风机300设置于壳体100内,风机300用于形成贯穿新风装置010的风路。壳体100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103以及新风口411。其中,新风口411用于连通室外,作用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以及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室内进风口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入到新风装置010中,然后排出到室外或者经净化后重新由室内出风口103排入室内。风门组件200用于控制室内进风口的开启或者关闭。
37.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包括污风进风口101和净化进风口102,当污风进风口101打开时,室内空气可以在风机300的抽吸作用下,从污风进风口101进入到新风装置010的壳体100内,并从新风口411排出到室外。当净化进风口102打开时,室内空气可以在风机300的抽吸作用下,从净化进风口102进入到新风装置010的壳体100内,在新风装置010内经过净化后,通过室内出风口103重新排入室内,通过这种内循环使得室内空气的质量得到提高。在本实施例中,污风进风口101的轮廓设置为弓形,而净化进风口102的轮廓形状设置为扇形;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污风进风口101和净化进风口102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要
进行设置。
38.风门组件200包括风门210和驱动件220,风门210贴设于壳体100,驱动件220用于驱动风门210贴着壳体100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室内进风口。本实施例中,风门210为板状,风门210能够在驱动件220的驱动下封堵污风进风口101、净化进风口102中的一者或者同时封堵污风进风口101和净化进风口102。由于新风装置010在同一时刻只启用其中一种功能,因此,使用同一个风门210来择一地开启污风进风口101或者净化进风口102,以及在污风进风口101和净化进风口102均不使用时,用一个风门210同时封堵污风进风口101和净化进风口102,能够节约风门210以及驱动件22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净化模式下的示意图;
39.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排风模式下的示意图。图4中,新风装置010处于净化模式中,净化进风口102打开,污风进风口101被风门210封堵,室内空气经过净化进风口102进入,经过净化后,从室内出风口103重新送回室内。在图5中,新风装置010处于排风模式中,污风进风口101打开,净化进风口102被风门210封堵,室内空气经过污风进风口101进入,经过新风口411排出到室外。图1中的新风装置010处于新风模式,风门210同时封堵净化进风口102和污风进风口101,因为新风模式不需要使用这两个进风口,此时室外新鲜空气从新风口411进入,然后从室内出风口103进入室内。
40.风门210的具体形状、尺寸应根据污风进风口101、净化进风口102的形状、尺寸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风门210通过转动能够完全打开污风进风口101、净化进风口102。
4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20可选为电机,进一步可选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能够精确控制转动的角度,从而能够精确控制风门210在转动路径上的位置,进而准确地控制风门210打开或关闭对应的进风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风门210是贴着壳体100转动来实现室内进风口的开启或关闭的,因此相较于直线驱动风门210,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门组件200能够简化传动,令传动效率提高,因此也就不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降低对驱动件220的功率要求(由于能量损耗小,不需要较大的输出扭矩)。并且,风门210贴着壳体100转动,相较于翻转式的风门210,能够减小风门210运动时的空间占用,风门210不容易与其他部件干涉,有利于使新风装置010的结构紧凑。
4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和风门210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2,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导向部211,第一导向槽112与第一导向部211滑动配合,在风门21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时,第一导向部211能够沿第一导向槽112滑动。如图2、图3所示,新风装置010的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2,风门21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211,第一导向槽112和第一导向部211均沿圆周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槽112和第一导向部211的滑动配合,使得风门210在周向上的转动不受限制,并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径向上的位移,如此提高了风门210的稳定性。
43.进一步的,风门210贴设于壳体100的外表面,风门组件200还包括压靠件230,压靠件230设置于风门210远离壳体100的一侧并与壳体100连接,压靠件230用于限制风门210向远离壳体100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压靠件230能够限制风门210在轴向上的位移,使其贴在壳体100的外表面上,不容易轴向脱落,这样进一步提高了风门210的稳定性。
44.进一步的,压靠件230上设置有卡接部231,壳体100上设置有卡槽115,卡接部231与卡槽115卡接配合以实现压靠件230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00。通过卡槽115、卡接部231的
配合,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方便地对压靠件230、风门组件200进行装卸。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靠件230为环形板状。环形板装的设计能够尽可能地露出室内进风口,并且节约压靠件230材料,减轻设备重量。沿压靠件230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卡接部231,壳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卡接部231一一对应的多个配合部114,配合部114与壳体10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卡槽115,压靠件230可通过相对壳体100旋转以使各个卡接部231插入对应的卡槽115内。通过旋转的方式令多个卡接部231与多个卡槽115同时配合,配合方式简单高效,稳定性好。并且配合部114能够在轴向上有效地阻挡卡接部231,令整个压靠件230稳定地压住风门210,避免其轴向脱落。本实施例中,压靠件230的周侧设置有三个卡接部231,壳体100表面对应地设置有三个配合部114;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部231、配合部11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5.进一步的,压靠件230的外周侧还设置有一个连接部232,连接部232上设置有连接孔,用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来与壳体100固定相连。在压靠件230通过旋拧与卡槽115卡接配合后,再通过螺钉来连接壳体100,能够进一步增强压靠件230的稳定性。
46.可选的,压靠件230和壳体100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导向部233,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13,第二导向槽113与第二导向部233滑动配合,在压靠件230相对于壳体100转动时,第二导向部233能够沿第二导向槽113滑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13,压靠件23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233。由于压靠件230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与卡槽115的配合,因此设置第二导向槽113、第二导向部233能够对压靠件230进行有效地定位、引导,使得压靠件230更容易安装。
47.可选的,压靠件230或风门210上设置有凸点212,压靠件230与风门210通过凸点212相互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凸点212设置于风门210上。在本实施例中,在风门210转动时,风门210与压靠件230之间会存在摩擦。通过设置凸点212,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压靠件230与风门210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摩擦力以及摩擦所带来的异响,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4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表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用于容纳驱动件220。通过设置容置槽111,能够使风门组件200与壳体100结合地更为紧凑,有利于减小新风装置010的整体尺寸。进一步的,容置槽111的其中一侧敞开,形成一个敞口,驱动件220的线路可以从该敞口伸出到容置槽111外。具体的,敞口设置于容置槽111背离净化进风口102的一侧。容置槽111底部可以设置固定结构,来固定安装驱动件220,比如,固定结构可以是夹持结构或者卡接结构,驱动件220可拆卸地连接于夹持结构或者卡接结构;固定结构还可以是安装孔,驱动件22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安装于容置槽111的底部。
49.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220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内,输出轴通过壳体100上的孔位伸出,与风门210连接。
50.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的第三爆炸视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新风模式下的剖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依次排布的新风盖110、新风盒120以及风机壳130。新风盖110与新风盒120形成了第一腔室105,风机壳130形成了第二腔室106,风机300设置于第二腔室106内。污风进风口101、净化进风口102以及风门组件200均设置于新风盖110上,室内出风口103形成于风机壳130,第一腔室105与第二腔室106之间通过引风口104连通,因此风机300能够将室内空气从污风进风口
101、净化进风口102引入到第一腔室105,然后通过引风口104引入到第二腔室106中。
51.新风装置010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05中的第一过滤组件500和第二过滤组件600,第一过滤组件500包括第一滤网支架510和第一滤网520,第二过滤组件600包括第二滤网支架610和第二滤网620。从图7中可以看出,污风进风口101进入的空气可以不经过第一过滤组件500和第二过滤组件600,直接从引风口104进入第二腔室106;而净化进风口102进入的空气需要经过第一过滤组件500和第二过滤组件600才能进入到第二腔室106;从新风口411进入的空气需要经过第二过滤组件600才能进入到第二腔室106。因此,污风进风口101进入的室内空气可以直接排出室外,净化进风口102、新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由于需要进入室内,会经过过滤组件的过滤,以提高洁净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500和第二过滤组件600可以通过壳体100上设置的窗口,从壳体100内抽出或者插入到壳体100内,这样方便对第一过滤组件500和第二过滤组件600进行维护。
52.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包括风阀400,风阀400连接于壳体100,并与第一腔室105和第二腔室106连通。新风口411设置于风阀400上,因此风阀400能够连通新风口411和第一腔室105,或者连通新风口411和第二腔室106。本实施例中,风阀400包括阀门支架410、第一门板420、第二门板430、第一电机421、第二电机431以及密封件440。其中,阀门支架410上形成新风口411、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用于与第一腔室105连通,第二开口用于与第二腔室106连通。第一电机421用于驱动第一门板420翻转,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开口;第二电机431用于驱动第二门板430翻转,以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开口。并且,第二门板430在打开第二开口的同时,能够阻断室内出风口103出风,换言之,原本由风机300引流至室内出风口103的气流,会在第二门板430的阻挡作用下,进入到风阀400中,进而从新风口411送出。在图6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成了一个大的开口,在装配状态下,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通过密封件440分隔开。
53.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新风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当新风装置010处于新风模式时,净化进风口102与污风进风口101均被风门210封堵。第一门板420打开风阀400的第一开口,第一腔室105与新风口411连通;第二门板430封堵第二开口,风阀400与第二腔室106隔断。因此,当风机300启动后,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新风口411进入到第一腔室105,被第二过滤组件600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腔室106,再由室内出风口103送入室内。由于室外空气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成分或者颗粒物,经过第二过滤组件600能够对室外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如此能够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图7中空心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流方向。
54.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净化模式下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净化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当新风装置010处于净化模式时,净化进风口102打开,污风进风口101被风门210封堵。第一门板420和第二门板430分别关闭风阀400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即新风口411在净化模式下不启用。当风机300启动后,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净化进风口102进入到第一腔室105,被第一过滤组件500、第二过滤组件600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腔室106,再由室内出风口103送回室内。由于使用空调的室内往往比较封闭,室内空气质量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差,在净化模式下,室内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组件500、第二过滤组件600能够得到净化,如此能够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图9中空心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流方向。
55.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排风模式下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新风装置010在排风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新风装置010处于排风模式时,污风进风口101打开,净化进风口102被风门210封堵。此时第一门板420封堵风阀400的第一开口,第一腔室105与新风口411不连通;第二门板430打开第二开口,同时阻断室内出风口103出风,风阀400与第二腔室106连通。因此,当风机300启动后,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污风进风口101进入到第一腔室105,不经过第一过滤组件500和第二过滤组件600,而是直接进入到第二腔室106,再由风阀400的第二开口、新风口411送出到室外。排风模式能够主动排出因长期封闭而变差的室内空气。图11中空心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流方向。
5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010。空调器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器或者立柜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和上述的新风装置010,空调主体用于调节室内温度。当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时,可选的,新风装置010设置在空调主体的横向上的其中一端,室内进风口设置于新风装置010背离空调主体的一侧,以避免与空调主体的顶部的换热进风口相互干扰。新风装置010的室内出风口103倾斜朝下设置。
57.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010和空调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风门210是贴着壳体100转动来实现室内进风口的开启或关闭的,因此相较于直线驱动风门210,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门组件200能够简化传动,令传动效率提高,因此也就不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也能够降低对驱动件220的功率要求。并且,风门210贴着壳体100转动,相较于翻转式的风门210,能够减小风门210运动时的空间占用,风门210不容易与其他部件干涉,有利于使新风装置010的结构紧凑。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装置010,因此也具备上述的有益效果。
58.虽然本技术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