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脱水用循环干燥设备及干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6540发布日期:2023-10-06 09:4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材脱水用循环干燥设备及干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特别涉及一种中药材脱水用循环干燥设备及干燥工艺。


背景技术:

1、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2、中药材被称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功效已经为人所知,其中脱水为中药材加工的一项重要步骤,目的是提高中药材的保质期以及便于存储和使用,中药材在脱水处理时往往需要先进行切片,是为了更快的使中药材完成脱水或是烘干,传统的中药材脱水方法是在室外天然晒干,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比如,易受天气影响,受害于蚊虫、灰尘等,且烘干效率低,所以现如今烘干中药材时往往会采用一些烘干设备,但这些烘干设备在烘干片状中药材时,同样具有很多弊端,例如烘干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将中药材摊平,导致多个中药材堆叠在一起,烘干程度不均匀,且无法对片状中药材进行翻面处理,以及设备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中药材脱水用循环干燥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控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控料机构位于箱体内部靠上的位置,输送机构位于箱体内部靠下的位置,而下料机构位于箱体内部的控料机构与输送机构之间。

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为凹凸不平设置,传送带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传送带分别上下间隔排列在箱体的内部,且为左右错开设置,三个所述传送带两端的内壁均传动连接有张紧辊,多个所述张紧辊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张紧辊的一侧设置有齿轮组,三个所述传送带内部其中一侧的第四转轴分别与齿轮组中相对应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内部远离齿轮组一侧的第四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外表面,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箱体的侧壁与第四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轴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皮带。

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侧板、导流辊以及传动带,所述侧板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为对称设置且分别与箱体两侧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分别与导流辊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导流辊的数量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导流辊的外表面共同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导流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导流辊外表面与第三皮带的内壁传动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入料口,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除湿箱,箱体远离除湿箱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下设置的两个风机,所述上方的风机进风口处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除湿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箱体靠近风机一端的外表面插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下料机构的下方。

5、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靠近风机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热丝,所述箱体内部远离电热丝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排风口位于除湿箱的内部,所述除湿箱的内部填充有吸湿棉,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6、进一步地,所述控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外表面,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板,第一转轴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共同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两端均与箱体两侧的内壁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箱体的顶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第二电机靠近入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转轴位于从动齿轮两侧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座,第三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偏心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轴的下方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位于箱体的内部,滤板与第三转轴两端相对应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四个连接杆,所述箱体的两侧设置有长杆,所述连接杆贯穿箱体的侧壁与长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滤板远离第三转轴一侧的连接杆与箱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滤板另一侧的连接杆与箱体侧壁的滑槽滑动连接,与箱体侧壁转动连接的连接杆外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长杆的外表面以及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长杆远离箱体一侧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圆周表面与偏心轮的圆周表面共同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

9、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材脱水用循环干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s1、控料,中药投进入料口之后,由控料机构限制中药每次入料的数量;

11、s2、下料,中药通过控料机构之后,将落入下料机构中滤板的上表面,下料机构工作时,使滤板振动,从而完成中药的下料操作;

12、s3、输送,中药完成下料之后将落入输送机构的上表面,由输送机构使中药在箱体的内部进行运送;

13、s4、干燥,运送过程中的中药,可由风机抽取空气吹入箱体内,气流将经过电热丝由电热丝将气流加热,从而对中药进行烘干操作;

14、s5、循环,箱体内部的气流由排风扇抽至除湿箱内,由吸湿棉将箱体内的湿气进行吸湿操作,之后再次由风机吹进箱体内,实现空气循环的效果。

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隔离板的隔板可与入料口的内壁贴合,当第一隔离板进行转动后,在第一隔离板未与入料口内壁贴合时,入料口内的中药材即可落入滤板的上表面,而第一隔离板的隔板重新转至与入料口内壁贴合的位置时,则可阻挡中药材继续落入滤板的上表面,实现间歇下料的作用,避免中药材堆积过多导致堵塞入料口的情况。

16、2、下料机构工作时可使滤板进行振动,再通过滤板的倾斜设置,可促使滤板上的中药材进行移动,在中药材移动至第二隔离板的位置时,通过第二隔离板与滤板之间设置较小的间距,可控制中药材通过的高度,从而使由于粘性堆叠在一起的中药材进行脱离,实现推平的效果,有利于中药材的烘干。

17、3、通过滤板下方设置的收集箱,在滤板进行振动时,滤板上表面的中药材由于惯性的作用,可一定程度的将中药材表面的水分振出,再通过滤板中的滤孔流入收集箱内,可减少片状中药材的烘干时效。

18、4、片状中药材落至传送带的上表面之后,由传送带进行运送,当运送至导流组件的上表面时,由导流组件将片状中药材导流至下一层的传送带上表面,由于导流组件中最下端的导流辊与传送带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片状中药材在未处于水平状态时将无法从导流组件的下方通过,而由于传送带外表面的凹凸不平设置,在片状中药材的底部触碰到传送带凸起面时,可由传送带的凸起面推动片状中药材的底部,而中药材的顶部则继续抵触在导流组件上,进而使中药材进行翻转,从而使片状中药材的两面均可得到充分的烘干。

19、5、由于传送带是上下间距排列设置有多个,则可以增加片状中药材所传送的路程,从而增加片状中药材的烘干时效,且通过上下排列设置的方式,可有效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20、6、风机将空气吹进箱体内加热之后,由于中药材表面的水分使箱体内的空气湿度变高,而排风扇可将箱体内的湿气排至除湿箱内,通过吸湿棉将湿气中的水分吸干,之后再由风机继续抽取至箱体内,实现热空气的循环利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