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嵌套结构的螺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73276发布日期:2023-11-24 16:4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嵌套结构的螺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层嵌套结构的螺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一种能够将两种不同流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用于将较高温度的流体(如水、冷却剂、汽油、石油、空气等)的热量通过换热面传递给较低温度的流体,实现热能的转移。常见的换热器种类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螺旋式换热器等。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换热器促进能量转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现有的螺旋式换热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

2、例如公开号cn113776356b公开的螺旋管式换热器,通过合理布置不同层螺旋管的螺旋半径、螺旋管根数、管束流向间距、管束横向间距和管束支撑件尺寸,使其满足上述相应的设计表达式,以保证每根螺旋管长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每根螺旋管传热面积的一致性、以及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一致性、以及每根螺旋管对应的管外壳侧流体流量的一致性,消除热负荷及内部温度的不均匀性,实现整个螺旋管束的温度均匀性。上述装置在使用时虽然能够保持温度均匀,但不能够利用多层内嵌结构的螺旋管道对换热器的整体长度进行延伸,而且现有的螺旋式换热器不能够在将嵌套式螺旋管道延伸至极限位置后自动缩短嵌套式螺旋管道,功能性不足,不能够在延伸螺旋管道的基础上实现流体混合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层嵌套结构的螺旋式换热器,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不能够利用多层内嵌结构的螺旋管道对换热器的整体长度进行延伸,而且不能够在延伸螺旋管道的基础上实现流体混合功能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多层嵌套结构的螺旋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后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固定筒的背面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一固定套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管道,所述第一螺旋管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螺旋管道,所述第二螺旋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第二螺旋管道的前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前端连通设置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延伸管前半部分的外侧贴合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凸板,所述转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支撑筒的上方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是调节组件的内部安装有衔接组件,所述转动块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存储筒,所述存储筒的前端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存储筒和所述第一固定套之间连通设置有u型管。

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套与所述第一螺旋管道之间互相连通,所述第一螺旋管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螺旋管道的外壁互相贴合,所述第一螺旋管道和所述第二螺旋管道的中轴线共线。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支撑筒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套上的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和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下方均连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转动安装有密封板。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二螺旋管道、所述加强管、所述导热管、所述第二固定套、所述延伸管和所述连接杆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第二螺旋管道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套和所述延伸管与所述存储筒之间互相连通,所述加强管的材质为碳纤维。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二螺旋管道通过所述转动块和所述延伸管与所述第一螺旋管道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所述延伸管贯穿于所述转动块的内部,所述转动块和所述第三连接筒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二橡胶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凸板,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设置有延伸板,所述转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前侧设置有环形镜面,所述环形镜面和所述存储筒之间为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二橡胶凸板在所述第二橡胶套的外侧等角度分布,所述第一橡胶凸板在所述第一橡胶套的外侧等角度分布,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第一橡胶凸板和所述第二橡胶凸板与所述第三连接筒之间构成第一转动结构。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延伸板上半部分的位置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光电传感器通过所述转套和所述转轴与所述密封壳之间构成第二转动结构,所述光电传感器的转动轨迹与所述环形镜面的后表面之间互相对应。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衔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内部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转套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转套的背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涡旋弹簧,所述涡旋弹簧的末端与所述外壳相连。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挡块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压块之间构成压紧结构,所述压块与所述转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1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的互相贴合的第一螺旋管道和第二螺旋管道,使得装置上的第二螺旋管道前端的第二固定套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各个位置的延伸管同时转动,并且在第一螺旋管道的限位作用下,使得第二螺旋管道自动收纳至第一螺旋管道的内部,进而使得各个位置的延伸管转动的同时被第二固定套向后侧拉动,使得装置能够根据需要对换热器的螺旋管道长度进行调节,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可调节程度,调节好第一螺旋管道和第二螺旋管道的整体长度后,可通过第一连接筒内滑动安装的第二连接筒对第三连接筒和第一连接筒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装置能够对支撑筒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不能够利用多层内嵌结构的螺旋管道对换热器的整体长度进行延伸的缺陷,该装置具有可调节程度更高的优势。

15、2、通过装置上的延伸管和连接杆,使得装置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延伸管和连接杆使得第二固定套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螺旋管道能够旋入第一螺旋管道的内部,第二螺旋管道在旋入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各个位置的延伸管和连接杆旋转的同时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杆的转动实现混合流体的功能,保证换热均匀,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不能够在延伸螺旋管道的基础上实现流体混合功能的缺陷,该装置具有功能性更强的优势。

16、3、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和衔接组件,使得装置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橡胶凸板带动第一橡胶凸板转动,从而使得涡旋弹簧逐渐被拉紧,此时压块抵住挡块从而驱动转套转动时的阻力增大,直到压块被压缩至转轴的内部,并从挡块上脱离,此时光电传感器的位置不再与延伸板的位置互相对应,光电传感器的光源发射至环形镜面的背面并接收反射光线,从而使得伺服电机反向转动,此时压块再次压紧挡块,依次循环,使得装置能够在第二螺旋管道移动至极限位置后,自动进行反向移动,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不能够在螺旋管道延伸至极限位置后自动缩回螺旋管道的缺陷。

17、4、通过设置的第一橡胶套、第一橡胶凸板、第二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凸板,使得装置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保护功能,相比于常规的齿轮传动,该装置能够扭力过大时使得第一橡胶凸板从第二橡胶凸板上脱离,提升了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