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87029发布日期:2023-12-15 01:5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温控,具体涉及一种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热交换器是一种可以在不同流体之间转移热量的设备,常用于工业、建筑或船舶等领域。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个热交换体的接触面来实现热量传递,使得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热交换器通常由一个管道或管束组成,流体在管内或管外流动。当两个流体通过热交换器的管道或管束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流体传递到温度低的流体,以便实现热量的平衡。热交换器种类繁多,包括壳管式、板式、管式、螺旋式等类型。

2、传统的换热器温控系统,通常通过调节流体在进出换热器的流量来实现温度的调节,但是当调大流体流量时,流体的流速就会变快,不能使两个热交换体充分进行热交换,当调小流体流量时,流体就会产生温度损失,导致热交换体从进口到出口时有较大的温度差,使得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包括:

3、温控单元、换热单元和供能单元,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控温本体,所述控温本体包括:

4、调温腔,所述调温腔内具有第一调温部和第二调温部,所述第一调温部和所述第二调温部用于容纳换热介质;

5、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将所述供能单元输出的具有第一温度的换热介质向所述第一调温部和所述第二调温部输入;

6、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将具有第二温度的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调温部输送至所述换热单元;

7、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将所述换热单元输出的具有第三温度的换热介质向所述第一调温部和所述第二调温部输入;

8、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将具有第四温度的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二调温部输送至所述供能单元;

9、流量调节组件,所述流量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第一调温部输入所述第一温度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以及调节所述第二输入端向所述第一调温部输入所述第三温度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以使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温度的换热介质;

10、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

11、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流量调节组件控制连接,通过控制所述流量调节组件调节进入所述第一调温部的第一温度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以及第三温度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以使所述第一调温部的换热介质达到所述第二温度。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13、所述第一输入端具有第一输入腔,所述第一输入腔通过第一弧形口和所述调温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弧形口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分流块,所述第一分流块将所述第一弧形口分隔为第一分流口和第二分流口,所述第一分流口和所述第一调温部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口和所述第二调温部连通;

14、所述第一输出端具有第一输出腔,所述第一输出腔通过第二弧形口和所述调温腔相连通;

15、所述第二输入端具有第二输入腔,所述第二输入腔通过第三弧形口和所述调温腔相连通,所述第三弧形口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分流块,所述第二分流块将所述第三弧形口分隔为第三分流口和第四分流口,所述第三分流口和所述第一调温部连通,所述第四分流口和所述第二调温部连通;

16、所述第二输出端具有第二输出腔,所述第二输出腔通过第四弧形口和所述调温腔相连通;

17、所述第一弧形口、第二弧形口、第三弧形口及第四弧形口的弧度相同,通过所述第一弧形口、第二弧形口、第三弧形口及第四弧形口的换热介质的流量相同。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口、第二弧形口、第三弧形口及第四弧形口的弧度均为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单元包括:

20、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

21、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泵体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相连通。

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供能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通,所述供能单元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泵体和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

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

24、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转动设置在所述调温腔内,将所述调温腔分隔为所述第一调温部和所述第二调温部,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分流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分流块固定连接;

25、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控温本体的轴线同轴,且转动伸入至所述调温腔内和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

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

27、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入端换热介质的第一温度;

28、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输出端换热介质的第二温度;

29、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输入端换热介质的第三温度;

30、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输出端换热介质的第四温度;

3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及第四温度传感器均和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连接,以将检测的温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33、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有预设程序,根据所述预设程序控制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工作;

34、变送器,所述变送器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输出端和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35、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泵体电连接;

36、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泵体电连接。

3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38、向控制器输入目标第二温度;

39、向控制器输入第一泵体的第一流量,第二泵体的第二流量,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泵体和所述第二泵体工作;

40、控制器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接收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四温度;

41、控制器判断检测到的实际第二温度和目标第二温度是否相同;

42、若不相同,控制器根据公式:

43、

44、计算驱动电机输出轴逆时针转动的角度;

45、其中,q1为第一流量,q2为第二流量,t1为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温度,t2为向所述控制器内输入的目标第二温度,t3为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温度,x0为驱动电机起始转动的角度,x为驱动电机的调整角度,0≤x0<x≤90°。

46、有益效果为:

47、由于所述调温腔内具有第一调温部和第二调温部,可以在所述第一调温部和所述第二调温部对换热介质进行调温,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向所述第一调温部输入所述第一温度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向所述第一调温部输入所述第三温度的换热介质,使所述第一温度的换热介质和第三温度的换热介质混合,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流量调节组件对第一温度换热介质的流量和第二温度换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可得到第二温度的换热介质,从而实现换热介质的温度调节。

48、该温控系统可以使通过所述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的流量保持恒定,通过调配换热介质温度的方式,对所述换热介质进行控温,无需调节进入所述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的流量,避免调大进入所述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流量时,换热介质的流速变快,不能使两个热交换体充分进行热交换的情况,避免调小进入所述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流量时,换热介质的流速变慢,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温度损失,避免换热介质在换热单元的进口到出口时出现较大的温度差,换热效率低的情况,从而使得换热单元内的热交换体的换热更加均匀,换热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